人民大会堂枪击案 :意外事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0

1966年2月2日,周恩来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会客厅接见外宾。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声响起,打破了原本安静的氛围。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却发现是一颗子弹打穿了人民大会堂二楼会客厅的玻璃,幸好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而这轰动一时的人民大会堂枪击案完全是个意外。

简介

1966年2月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的二楼会客厅,周恩来正在接见外宾。10点10分,随着一声碎响,人民大会堂北侧的一块玻璃破了。闻讯而来的民警发现,一颗子弹击穿了两层玻璃,弹头掉在两层玻璃之间。当天,公安部就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调查。专家们在现场发现了一颗小口径步枪子弹。

枪手位置

子弹是从哪里打过来的呢?专家们根据射击造成的两个弹孔延长线,认为枪手的射击位置在长安街上。但当值保卫反映,枪击发生的当时,长安街上并无异常。办案人员又推测,枪手很可能藏匿在车辆中,当车经过人民大会堂时,在车里开枪射击。但随后对一千多辆可疑车辆进行排查,也没发现任何异常,枪击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案情分析

人民大会堂枪击案中,抢手(即开枪者)的位置最初是难以确定的,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推理,最终锁定了开枪者的大致位置。

初步推测

在枪击案发生后,调查人员首先根据子弹击穿玻璃后留下的弹孔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弹孔不足一厘米,并且很圆,于是有专家推断这颗子弹实际射击距离很可能只有50米到60米,即枪手的射击位置离人民大会堂非常近。进一步分析后,专家们将两个弹孔进行连线,其延长线正好指向长安街的快车道,因此推测枪手可能藏匿在路过的车辆中,当车辆经过人民大会堂时开枪射击。

深入调查

然而,通过排查枪击发生时经过人民大会堂的车辆,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此时,公安部六局办公室主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子弹可能来自更远的居民区。他注意到子弹在击穿第一层玻璃后,力量减弱的弹头其弹道会发生改变,不走直线。因此,他认为如果还按两个玻璃弹孔的延长线来判断枪手的射击位置是错误的。

射击试验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办案人员选择了一枝与现场遗留子弹同口径的步枪,在北京的西山靶场进行了射击试验。他们按照人民大会堂窗户的样子制作了一块玻璃靶子,射击距离从100米到500米不等。经过一天的试验,民警发现从400米左右射击的子弹所形成的玻璃弹孔与人民大会堂窗户上的弹孔很相近。

锁定位置

根据射击试验的结果,专案组判断子弹应该是从长安街以北400米以上的距离打来的。于是,他们确定了一个排查范围,即人民大会堂西北方向400米左右范围的扇形区域。

事情真相

根据这个结果,专案组立即在人民大会堂西北方向400米左右范围的区域排查。当查到南长街44号大院时,专案组发现了可疑枪支。在对枪支来福纹的痕迹检验后,专家们断定,枪击人民大会堂的那颗子弹就是它发射的。

原来事发当天,有个小孩拿起家里的步枪打院子里的鸟。没想到鸟没打到,这颗子弹却击中了人民大会堂。

参考资料

揭秘1966年人民大会堂遭枪击内幕.新浪.2014-04-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