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白·柯鲁克 :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2

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1915年12月15日-2023年8月20日),女,加拿大籍,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顾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人类学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专家、终身荣誉教授。

伊莎白·柯鲁克从小在中国长大,高中毕业后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于1938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因对人类学感兴趣,进入藏区理县甘堡乡等地从事社会调查。期间邂逅英国共产党党员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之后结为夫妻,并于1943年加入英国共产党。1947年,伊莎白·柯鲁克通过对河北十里店详细考察,完成了著名的社会调查著作《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1948年,伊莎白夫妇受邀前往外事学校从事开始长达数十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大量外语人才。20世纪80年代,伊莎白·柯鲁克重访四川省,以曾在兴隆场的经历为基础,合作完成人类学著作《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为西方世界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作出了贡献。

200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授予伊莎白·柯鲁克“终身荣誉教授”。次年,伊莎白·柯鲁克获得多伦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在2016年和2018年,中国政府先后授予伊莎白·柯鲁克“十大功勋外教”和“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向伊莎白·柯鲁克颁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2023年8月20日0时59分,伊莎白·柯鲁克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

相关背景

1912年,伊莎白·柯鲁克的父亲饶和美(Homer G.Brown)在受基督教差会派遣来到成都市,参与创建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担任华西协合大学教育系主任。次年,母亲饶珍芳(Muriel Hockey Brown)也来到了成都,随后投入教育事业,参与创办蒙特梭利幼儿园(今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弟维学校(今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及成都市盲聋哑学校(今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人物生平

儿时经历

伊莎白·柯鲁克儿时有一半时光在成都华西坝度过,当时伊莎白·柯鲁克的父母白天工作,晚上会给她们读一些小说、诗歌等英文著作。另外,伊莎白·柯鲁克还要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琴。童年时,伊莎白·柯鲁克和妹妹玩过不少有趣的体育运动和游戏,在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小水渠,二人常水渠里划船,顺着水流一路划到望江楼,伊莎白还经常从船上跳下去游泳。

伊莎白·柯鲁克和妹妹还玩“走屋脊”游戏,二人将很粗的毛竹竿的两头拴在树上,接着像走平衡木一样在竹竿上来回走。伊莎白·柯鲁克还会跑到屋顶上表演,她沿着屋脊走,从屋脊上像坐滑梯似地滑下去,直至撞到烟囱上。校园中的行人看见后,将伊莎白·柯鲁克在屋脊上的行为告诉了饶珍芳,不过饶珍芳并没有因此批评姐妹俩,她认为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智慧,是教育中难能可贵的。

求学经历

读书期间,饶和美夫妇常鼓励孩子们去旁听华西协合大学举办一些学术交流、报告等活动。伊莎白·柯鲁克从华西坝上的高中毕业后,回到加拿大继续学业。1938年,23岁的伊莎白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并获得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伊莎白·柯鲁克选择回到正全面抗战、硝烟弥漫的中国,因小就经历过四川地区军阀混战,她并不害怕战争。

伊莎白·柯鲁克小时候常跟随父母到四川山里游玩,接触过不少的少数民族,因而对人类学产生了兴趣。回到中国后,伊莎白·柯鲁克在华西协合大学考古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的支持下,选定课题,沿岷江河谷进入藏区,到达理县甘堡乡等地作社会调查,成为首位走进藏区的人类学西方女学者。在理县做社会调查期间,伊莎白·柯鲁克邂逅了英国共产党党员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后来两人结为夫妻。伊莎白·柯鲁克受丈夫的影响,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抗战时期,日军截断了中国的海盐供给路线,导致内陆盐价暴涨。伊莎白·柯鲁克受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派遣,来到四川璧山兴隆场(今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逐户调查当地农民经济生活状况,为筹建食盐供给社做准备。在这之后,伊莎白一直关注和调查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中国大江南北都曾有过伊莎白·柯鲁克的足迹。

主要经历

1947年,伊莎白夫妇以国际观察员的身份前往河北十里店(今河北省武安市十里店村),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和整党运动,并在十里店农民共同生活了6个月,真实地记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详细考察,伊莎白·柯鲁克完成了著名的社会调查著作《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和《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 ,该书记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情况,是当时蜚声海内外的社会人类学名著。

1948年夏天,伊莎白夫妇告别十里店村,前往石家庄市西部一个叫做南海山的村子,在驻扎着由叶剑英、王炳南直接领导的外事学校里,开始长达数十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为新中国培养大量外语人才。该所外事学校几次移迁,几次更名,发展成当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而柯鲁克夫妇成了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

“文革”时期,伊莎白夫妇也曾蒙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过情报工作的大卫·柯鲁克被诬陷为国际间谍,被关押在秦城监狱5年,伊莎白·柯鲁克也被造反派隔离审查3年,他们18岁、16岁、14岁的三个儿子则被安排到工厂接受教育,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一家人才得以团聚。蒙冤受屈的伊莎白夫妇借出国探亲的机会离开了中国,之后又返回了中国,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1959年,伊莎白夫妇合作撰写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在英国伦敦出版。20年后,内容更为翔实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在美国纽约问世。这两部历史文献让西方人真实了解了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

1964年,中国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热潮,伊莎白去大寨考察了两次,过程中发现某些地方学得好,因地制宜地学习了大寨的成功经验,也有某些地方追求形式,生搬硬套,没能达到预期效。

20世纪80年代,伊莎白·柯鲁克几度重访四川省,寻访出生地华西坝和工作生活过的街巷。之后,伊莎白·柯鲁克与东北大学历史学教授柯临清(Christina Gilmartin)回访兴隆场,以伊莎白·柯鲁克曾在兴隆场的经历为基础,合作完成人类学著作《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为西方世界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作出了贡献。

1985年2月,伊莎白夫妇俩第三次回访十里店,将当地的缺水情况,向河北省和邯郸地区人民政府反映,让村里有了一眼深水井。

晚年经历

伊莎白·柯鲁克晚年定居在北京, 2015年12月,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前往北京对她进行了采访。采访中,伊莎白愉快地回忆起自己在华西坝度过的美好童年,以及父辈们在华西协合大学的辛勤耕耘。

2019年6月25日,104岁高龄的伊莎白·柯鲁克再次踏上成都,回到了华西坝。其间,伊莎白·柯鲁克参观了位于门街的红专西路小学,并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同时还游览了位于四圣祠街的旧居、儿时的避暑地彭州市白鹿顶。

2023年8月20日0时59分,伊莎白·柯鲁克在北京逝世,享年108岁。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亲饶和美(HomerG.Brown),母亲饶珍芳(MurielJ.Hockey),丈夫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于2000年11月1日逝世,大儿子柯鲁、二儿子柯马凯、三儿子柯鸿岗。

主要成果

1948年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伊莎白·柯鲁克来到南海山外事学校(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任教,躬耕六十余载,为新中国英语教育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与智慧,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外事干部、大批杰出学者和外交人才。作为研究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者,伊莎白·柯鲁克撰写了《十里店——一个中国村庄的革命》《兴隆场》等著作,忠实观察与记录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以自己的方式向西方、向世界介绍中国,为对外友好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主要作品

公益活动

伊莎白夫妇在十里店考察期间,与当地的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几十年通信往来不断,一直延续到第二代,伊莎白夫妇的三个儿子曾代表父母多次回访,向当地小学捐资、赠送图书。

1999年秋,伊莎白·柯鲁克与好友—―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临清,设立“伊柯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大兴镇贫困学生,支付9年制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伊莎白·柯鲁克将每月离休金中的少部分作自己的生活费,大部分存入“伊柯专项基金账户”,截至2008年9月,已帮助10余名贫困孩子。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伊莎白·柯鲁克的百年人生,有穿越炮火硝烟的艰辛,有激情燃烧的奋斗,有百折不挠的尝试,有全心全意的奉献,有初心不改的坚守,有气吞山河的行进。在时空交绘的坐标上,竖立了一面国际主义的旗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她的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如何奋发图强,走向繁荣复兴的历程。无论是生命的长度、还是高度,伊莎白·柯鲁克犹如一部传奇,皆足以令人高山仰止。(上游新闻评)

参考资料

“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在京逝世,享年108岁.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央广网新闻.2023-08-20

“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在京逝世,享年108岁.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京报网.2023-08-20

伊莎白•柯鲁克—— 从成都华西坝走出的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四川省情网.2023-08-20

从《柯鲁克夫妇在中国》到《兴隆场》的出版.光明网.2023-08-20

柯鲁克夫妇: 六十年情牵十里店.河北日报-新浪网.2023-08-20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中国人民的朋友大卫·柯鲁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网.2023-08-20

伊莎白:情系中国农村.中国工合国际委員会.2023-08-20

伊莎白·柯鲁克的“成都缘”:在白鹿顶度过童年,103岁重回“梦开始的地方”.红星新闻.2023-08-24

怀念 | 108岁的伊莎白去世!习近平曾向她颁授“友谊勋章”!.腾讯网.2024-07-01

106岁伊莎白·柯鲁克:信者寿.中国新闻周刊.2023-08-20

兴隆场.豆瓣读书.2023-08-20

伊莎白在璧山的乡建岁月.重庆日报数字报.2021-01-29

加拿大人伊莎白·柯鲁克,她用一生来爱中国.澎湃新闻.2023-08-21

伊莎白:情系中国农村(名人专访).人民日报-新浪网.2023-08-20

加拿大学者伊莎白·柯鲁克被授予“重庆市璧山区荣誉市民”.重庆日报数字报.2021-01-29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politics.people.com.cn.2019-09-18

夜雨丨张鉴:一生最爱是中国——记一位特殊的共产党员伊莎白柯鲁克.上游新闻.2023-08-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