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夫村 :作夫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0

作夫村是一个自然村,该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宝华乡期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乡境西部,距离村委会0.5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6公里。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56户,有乡村人口734人,其中男性 375人,女性359人。其中农业人口734人,劳动力4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62人。

村情概况

国土面积有3.3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13.2 ℃,年降水量1485.3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643亩,其中人均耕地0.9亩;有林地351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养殖业、种植业等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村内环境卫生差,需通过硬化道路和新修排水沟渠进行村容村貌。2、居住着土木结构的农户多,需进行维修加固和重建。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4、改善农业生产状况,加大科技培训。5、加大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

农村经济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643亩(其中:田396亩,地247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351亩,其他面积3956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水稻、玉米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0.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0.49%。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0.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8.5万元,占总收入的93.01%;畜牧业收入4.7万元,占总收入的2.4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536头,肉牛20头,肉羊16 头);渔业收入0.15万元,占总收入的0.09%;林业收入2.63万元,占总收入的1.82 %;第二、三产业收入1.34万元,占总收入的0.63 %;工资性收入2.75万元,占总收入的0.79 %。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元,农民收入以养殖业及种植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9人(占劳动力的8.29%),在省内务工77人,省外12人。该村目前计划大力发展草果产业。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路、电话三通。全村有156户饮用井水,有156户还存在饮水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5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和26.85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户(分别占总数的23.49 %和16.78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6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运输车3辆,摩托车1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9 亩,有效灌溉率为15.4%,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2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18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乡卫生院1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棕榈,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0.8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无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棕榈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59户,共乡村人口754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368人。其中农业人口754人,劳动力498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97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6.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期垤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宝华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中学17.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01人,中学生35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4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03.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958个(劳均2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5万元,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2个,党员总数12人,党员中男党员10人,女党员2人。团员10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沿未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还有待改善;3、生产渠道单一,经济来源于农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4、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下,科技意识不高,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开发利用现有的丰富野生植物资源; 2、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3、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