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8武装直升机 :俄罗斯米里设计局研发的军用直升机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7

米-28武装直升机(俄文:Ми-28,英文:Mi-2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Havoc,译文:浩劫),是一款由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专用双座双引擎攻击直升机,自2009年起在俄罗斯空军和陆军中服役,并成为其标准攻击直升机。

1980年,为提升作战能力并应对美国新型武装直升机,应苏联军方要求,米里设计局开始研制米-28。第1架原型机于1982年11月10日首飞。1987年,米-28与卡-50武装直升机竞标失利。1989年6月,米-28A在巴黎航展亮相。1991年,米里设计局应苏联红军全天候作战直升机的需求,提出研发米-28N,但因苏联解体进展缓慢。直到1994年,米-28N受到俄罗斯陆军资助正式开始研制,于1995年展出全尺寸模型。1996年,米-28N验证机完成总装并首飞。2000年后,随着俄罗斯恢复强势,米-28N研发速度提升,并在2006年完成第一阶段国家级试飞。2004年4月,首架生产型米-28N进行首飞,俄罗斯空军于2005年6月开始试飞。2006年,俄罗斯陆军接收了第一架米-28N。2008年1月,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向国防部交付了首批2架米-28N。2009年10月15日,米-28N正式入列俄罗斯空军。截至2024年,米-28的总产量为126台。

米-28武装直升机高3.82米,最大起飞重量11500公斤,机身长度17.01米,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布局;2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上方、主减速器两侧;采用纵列双座阶梯形驾驶舱,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机身采用轻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武器主要包括16枚AT-6“尾旋导弹、2个20管非制导火箭发射器和1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越南战争中直升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上第一种专用的武装直升机AH-1眼镜蛇直升机COBRA”也由此诞生。20世纪70年代末,阿富汗战争。阿富汗多山多丘陵,地形复杂,不适合苏联红军装甲机械化部队作战,为此米里实验设计局研制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成为苏军的重要装备。虽然米-24在这场战争中出尽风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缺点,比如机身中部的运兵舱就拖了米-24的后腿。虽然步兵舱可以搭乘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但同时也导致机身中部非常宽大,很容易被敌方雷达探测到,因此被击中的概率大大提高。加上战斗激烈且残酷,米-24必须要做许多大过载机动以避免被击中,以至于把里面搭载的士兵都给颠散了,难以投入战斗。为此,苏联红军吸取教训,不再使用米-24搭载步兵,而是让其专心攻击,最终使载员舱成为了摆设。但即使这样,驾驶员们还是觉得空机重量大,影响了直升机的作战机动。凡此种种,都使苏联军方认为,米-24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加之美国陆军提出了先进攻击直升机(AAH)计划,研制新一代武装直升机AH-64AH-64武装直升机,因此苏联军方决心研制一种体积比米-24小,战术性能类似甚至超过“阿帕奇”的专用武装直升机。

1980年,苏联部长会议正式确定新代武装直升机的标准,决定由米里实验设计局和卡莫夫实验设计局(现改为俄罗斯卡莫夫直升机科学技术联合体)分别同时设计,并明确提出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在性能上一定要超过美国的“阿帕奇”。该直升机需能攻击和摧毁敌方坦克等装备,并具备与AH-64武装直升机相当的机动、生存能力及武器威力。主要任务是在战场上和靠近前线地带攻击和摧毁敌方的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面对军方的要求,苏联直升机领域最具实力的米里设计局推出了米-28“浩劫”,传统上设计海军直升机为主的卡莫夫设计局则推出卡-50“噱头”与之竞争。

研制历程

竞标失利

虽然苏联部长会议是1980年通过新一代直升机的研制决议,但是米里实验设计局早在1976年就已经开始新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凭借着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众多的实战经历,再加上苏联情报机关,米里实验设计局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图纸设计,随后经过上级审定进入施工设计。在进行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时,米里设计局专家们认为,米-28应专门执行作战任务,去除运兵舱,使机身变细,提高机动性并缩小雷达截面积。经综合考虑,米-28的基本设计构想被确定,作为苏联第2代武装直升机需突出战场生存能力和火力。与米-24相比,米-28的尺寸较小,更为细长,更快且更好操纵。

从1980年起,米-28进入全面设计和原型机制造及试飞阶段,共研制出4架原型机。第1架原型机(编号012)的机头下装有传感器回转装置,还装有30毫米口径的2A42航空机炮,此外,发动机排气管是直的,装有3片桨叶的尾桨。该原型机于1982年11月10日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第2架原型机(编号022)与第1架原型机相似,但增装了白昼使用的目标截获瞄准具/激光测距仪/指示器。第3架原型机(编号032),与前2架原型机不同之处是装有朝下的发动机排气管和偏转装置,并装有桨叶成X形布置的尾桨。第4架原型机(编号042),1994年在亚洲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过。

米-28原型机自1984年年底起与卡-50武装直升机进行对比飞行,1985年共同参加国家级作战效能对比试验,至1986年8月结束。同年10月,两者为苏联国防部进行飞行表演,展示作战能力。1987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卡-50获胜并投入批量生产。卡-50获胜后,米-28直升机陷入困境,无军方订单,无法批量生产,只能继续研制并寻求国外市场。但俄罗斯失去东欧市场,发展中国家负担不起昂贵武装直升机,西方市场又有政治阻力和制式问题,难以打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除米-28原型机外,仅制造了几架基本型米-28A用于试验评价。1989年6月,米-28A的032号原型机在巴黎航展亮相。1990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和苏联签约,购买28架米-28A,并打算引入生产线。但随着海湾战争爆发,萨达姆被美国军队打败,购买米-28A的协议自然作废。随后苏联解体,米-28A的经费大打折扣。

米-28并未因首次竞标失败而宣告完结。卡-50武装直升机虽竞标获胜,却因苏联解体后经济困顿而难以获得订单,而且卡-50的共轴双悬翼结构曾发生事故,其可靠性受到质疑,机动性能在军方眼中打折。受到极大限制的卡-50开始让位给多用途的米-28,米-28最终取代卡-50成为冷战后世界的标准俄罗斯攻击直升机。

重获机会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军方表示,需要像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那样的能够昼夜全天候执行作战任务的直升机。当时的米-28和卡-50都没有夜间作战能力,加之卡-50在竞标中获胜后发生的事故使其可靠性遭受到质疑,因此,俄罗斯军队在未下达正式量产订单的情况下,宣布新一轮竞标,为米-28等机型提供了新的机会。

面对军方新要求,卡莫夫公司推出了夜战型卡-50N和双座型卡-52武装直升机“短吻鳄”,以增强全天候作战能力。与此同时,米里设计局改组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并在1991年9月提出研发米-28N“黑夜猎手”,当时海湾战争已经打完,萨达姆的米-28A订单取消,于是米里设计局把米-28A的资源抽出来研发米-28N(N表示为夜间型)。但由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导致米-28N的进展较为缓慢。1994年,俄罗斯陆军资助米-28N的研制。米-28N是在米-28基本型基础上加装夜间作战设备的昼夜全天候武装直升机,保留了原结构的大多数特征。该机型自1994年开始研制,其验证机编号为014,由米-28第1架原型机改装而来。1995年在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展出了米-28N的全尺寸模型。同年10月,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运送1架米-28A到瑞典,参加瑞典军方的招标活动,竞争对手正是美国的AH-64AH-64武装直升机。在模拟演习中,米-28A直升机完成了掩护装甲部队和突击敌方目标的任务。瑞典飞行员驾驶它,在远距离悬停和高速飞行中发射反坦克导弹,均精准命中。演习中,尽管一台发动机故障,但机载设备指示另一台发动机提升功率,确保安全降落。此外,米-28A还成功以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侦察,获得瑞典人高度评价。1996年8月16日,米-28N验证机完成了总装,在8月19日进行了首次展示,同年11月14日,成功地进行了首飞。1997年,米-28N参加了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2000年弗拉基米尔·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恢复强势,米-28N的研发速度得到提升。

定型服役

米-28N原定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设计,但因其经济原因未被列入采购清单,因此,米里直升机公司寄望于国外市场。2000年,一架米-28NE(E为俄话Ehksport的缩写,意为出口型)交付给了韩国。此前,米-28A还曾于1995年在瑞典展示以参与瑞典国防部期间公布的21世纪武装直升机采购计划(从2001年起要采购20架或更多的新型武装直升机,以替换军队中比较陈旧的B0105反坦克直升机)。除瑞典外,还有土耳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曾表示有意购买米-28N。

2002年,俄罗斯相关机构作出了米-28N可以装备陆军航空兵并开始成批生产的初步结论。结论虽然有了,可由于俄罗斯军费极其紧张,部队大量装备仍有困难,加上部分军方将领看好卡莫夫设计局的产品,因此订单迟迟没有下。为此,米里还开发了一种简化型米-28D,该型类似于米-28N,但是未安装桅顶雷达和机载前视红外(FLIR)系统。尽管米-28N已定型多年,但一直未量产,米里和卡莫夫为此不得不继续竟争,直到2003年底,俄罗斯军方终于决定同时采购50架米-28N和卡-52武装直升机装备自己的航空兵部队。随后,位于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直升机制造厂正式将5架米-28N武装直升机装备交给俄罗斯陆军航空兵。交接仪式上,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的总设计师斯柳萨里强调,装备新型瞄准系统和航空武器系统的米-28N直升机可全天候24小时作战,特别适合夜战,在一系列性能上都超过了美国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俄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上将也在交接仪式上宣布,到2015年,俄罗斯将采购 300 架米-28N 武装直升机装备部队,并成为陆军航空兵的基本机型。同时,俄罗斯空军注意到了米-28N比卡-50便宜且更易上手(之前有使用米-24的经验)的优点。

截至2005年,由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生产的第一批米-28N样品机进行了国家试验,第二批、第三批米-28N样品机于2004年2月、8月首飞成功并交付部队,第4、5批于2005年底生产。2004年4月,首架生产型米-28N进行首飞。截至2005年,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已开发成功出口型的米-28N。俄罗斯空军于2005年6月开始试飞。2006年,米-28N的第一阶段国家级试飞顺利完成。同年,俄罗斯陆军接收了第一架米-28N,作为其老化的米-24的替代品,专门负责攻击任务。2007年,米-28N参加了“和平使命”反恐演习,俄罗斯空军下达了191架米-28N的订单。2008年1月,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向国防部交付了首批2架米-28N。2009年10月15日,米-28N正式入列俄罗斯空军。伊拉克政府在2014年买走了第一批出口型的米-28N。2016年10月19日,俄罗斯完成向伊拉克交付米-28NE直升机的合同。2014年,阿尔及利亚订购 42 架米-28N直升机,计划在乌兰乌德航空工厂进行改装。

截至2024年,米-28的总产量为126台,包括阿尔及利亚、伊拉克、肯尼亚俄罗斯委内瑞拉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总体布局

米-28武装直升机高3.82米,最大起飞重量11500公斤,机身长度17.01米,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布局;2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上方、主减速器两侧;采用纵列双座阶梯形驾驶舱,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起落架。米-28N旋翼轴上方装有球形毫米波雷达天线罩。

机身结构

机身采用轻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前部有2个独立的纵列式阶梯形双驾驶舱。武器操作员舱在前,从左侧舱门进入;驾驶员舱在后,从右侧舱门进入,两舱之间用装甲板隔开。驾驶舱周围均有装甲保护。驾驶员与武器操作员分工明确,在前舱中设有飞行操纵系统,这可以使2人之间的协调量减至最小,也简化了机组人员的训练程序。驾驶舱装有35毫米厚平板防弹玻璃,能防止12.7毫米口径子弹的斜向打击。前部风挡上有风挡雨刷。

武器操作员的主要观察系统是1个装在转座上的直视式光学系统,转座可左右转动60°,上仰13°和下俯45°。它是用复合材料制造的自主部件,用锁门连在机头天线罩的下方,便于维护和更换。右侧有1个与前视红外系统相接的单目镜,左侧有双手操纵的瞄准控制手柄。驾驶舱较小,驾驶员的位置与风挡及侧窗十分靠近,驾驶舱宽度甚至小于单座的卡-50,飞行员的视野较为狭窄,前座的垂直视野受到了较长的机头的限制,不过高出一截的后座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舱内大都是普通仪表,包括用于发射非制导火箭的平视显示器,电子显示屏和多普勒导航系统。但其独特之处是用1个空速指示盘显示各方向的空速。垂尾左侧有1个较小的可动平尾。起落架为不可收放的后三点式,都是单轮结构。主轮轮胎尺寸为720毫米x320毫米,压力为5.4x10⁵帕,尾轮轮胎尺寸为480毫米x200毫米。

旋翼系统

米-28采用5浆叶旋翼系统,桨叶具有弯曲的高升力翼型和后掠的桨尖。旋翼和尾桨桨叶都装有电子除冰装置。桨叶结构包括螺旋缠绕的玻璃纤维D形大梁、后段件和复合材料蒙皮。后段件用类似于凯芙拉的材料制成,里面是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外面是复合材料蒙皮。前缘包有钛合金防蚀条,后缘有金属调整片,每片桨叶根部都装有弹性轴承。桨叶上还装有下垂限动块和液压减摆器。桨叶的几何扭转量约10°。旋翼转速为242转/分,桨尖速度为216米/秒。后掠的桨尖设计有利于降低噪声水平。桨叶挥舞外伸量估计约6%,同时约有3%~4%补偿。

旋翼桨毂由钛合金制成。为便于维护,在旋翼和尾桨设计时,大大减少了零件数目,减少了润滑点和带固定螺母的接头数目。许多接头被弹性轴承所取代。例如,旋翼桨毂结构中,用弹性轴承取代传统的带机械铰的桨毂轴套,取消了润滑点。

动力装置与传动系统

米-28装有2台克里莫夫设计局研制的TV3-117VM(俄文为TB3-117BM)涡轴发动机,每台功率为1636千瓦(2194轴马力),2台发动机装在机身两侧短翼根部上方。第3架原型机机身两侧的发动机各装有1个向下偏转的复合材料喷口整流罩,每个罩内都有3个喷口。还试用了向上偏转的喷嘴,发动机进气道装有防砂尘和异物的装置。发动机排出的热气可以用于进气道防冰。内载燃油量大约1900升,还有4个外部燃油箱挂在两侧短翼下。油箱有钢板和复合材料装甲保护,能经受20毫米口径炮弹的打击。

此外,主减速器附件部位上的2台发电机可提供208伏交流电源,保障在自转状态中的连续电源供应。机上还装有辅助动力装置。发动机可直接用内部电源起动,无需作起动前检查。辅助动力装置工作时噪声很小,有较好的战场隐蔽性,从辅助动力装置起动到第1台发动机起动只需1.5分钟,再过1.5分钟后第2台发动机也可起动,而后轮只在起飞前才解锁。米-28N直升机装有改进了的TV3-117VK(俄文为TB3-117BK)涡轴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起飞功率为1838千瓦(2466轴马力),未来将被更先进的2500轴马力级的改进型号VK-2500发动机取代。

操纵系统

米-28装有液压驱动的机械飞行操纵系统。平尾与总距操纵杆相连,操纵系统仅供驾驶员使用。驾驶舱的温度和压力由发动机引气提供,有2台液压系统。

航电系统

米-28采用先进的电子设备,装有保证自动稳定、自动悬停、实施攻击时悬停及航向保持的飞行仪表,采用标准的甚高频/超高频导航及通信设备。配有平视显示器和俯视显示器。在机头的圆形整流罩内装有导弹制导系统。还装有雷达告警接收器。机上还装有小型的敌我识别器、白昼用的光学瞄准具、激光测距仪、前视红外雷达、夜视电视系统以及雷达高度表等。

航空电子设备包括火控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地图显示器和雷达告警接收机。为了对抗红外和电子探测,米-28上还装有大量热诱饵弹和电子千扰箔条。

米-28N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采用了类似AH-64D“AH-64武装直升机”的桅顶雷达设计,球形整流罩内部装有“弩”毫米波雷达。这种雷达不仅具有探测、跟踪和火控功能,还可以作为辅助导航装置(包含地形跟踪等功能,这对需要在超低空执行任务的企天候武装直升机非常有用)。

机载武器

米-28武装直升机的武器主要包括16枚AT-6“螺旋”导弹、2个20管非制导火箭发射器和1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

米-28的机头下部装1门2A42型30毫米口径机炮,备弹量250发。机炮的转塔随瞄准转座转动,机炮可旋转±110°(方位角),上仰13°,下俯40°。射速很高,每分钟发射200~300发或800~900发。携带了分别装有穿甲弹高爆弹的2个弹箱,机炮也可以作为空战武器。

当米-28执行反直升机任务时,在短翼下最多可挂8枚空空导弹。导弹弹长1.5米,弹径0.07米,弹重10.5千克,发射装置(带导弹)重35千克,射程300-6000米,导引头为红外导引型。当米-28执行反坦克任务时,在短翼下最多可挂16枚AT-6“螺旋”改进型反坦克导弹

在AT-6基础上改进而来的AT-6改型导弹,其弹长缩短,射程增大,采用雷达主动制导方式。其制导雷达导引头使用毫米波技术,工作频率为94千兆赫。这种新型导引头使米-28直升机在攻击目标时可以进行战术机动。在一般的目视条件下,武器操作员通过瞄准具探测和识别距离在9~10千米范围内的装甲车辆或坦克,驾驶员操纵直升机飞向目标,在离目标大约7千米时,瞄准目标并发射AT-6改型导弹。高速飞行的导弹借助自身的毫米波雷达导引头自动寻的,命中目标。该机也可使用传统的S-5型57毫米弹径空地火箭弹,但为了补偿火箭发射后受风影响引起的偏差,通过低速指示系统给出发射前的偏航修正值。

火控系统

米-28直升机的火控系统采用前视红外和毫米波等先进技术。该系统包括瞄准具、火控计算机、大气数据计算机、火控雷达、前视红外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仪等。该系统可控制机炮、火箭弹、空空和空地导弹的射击和发射,从而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敌方直升机以及低速飞行的其他飞机。

导弹制导雷达安装在机头部位,雷达罩为半球形,这表明雷达天线的扫描在各个方向上均可达90°。雷达的工作频率范围从34-40千兆赫,属于毫米波段。它可用来测量目标径向速度,还能利用连续扫描方法进行地形测绘显示。

前视红外传感器位于机头雷达罩的下方。它有3倍和12倍两种放大率。当米-28处于严重的电子对抗环境时,前视红外传感器利用不同目标的不同热辐射特性,可探测和识别各类目标,因此它是对抗电子干扰的有力手段。以毫米波雷达和前视红外传感器为基础的米-28火控系统,不仅为米-28直升机提供了在白昼、黑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全天候工作能力,而且还使它具备隐蔽接近和突然攻击目标的能力,即当直升机飞近目标区域时,雷达停止工作,只用前视红外传感器寻找目标,而当发现目标后才打开雷达,这就不易被敌方过早发现。

主要参数

服役情况

俄军装备

米-28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其标记为“浩劫B”,是米-28系列中真正服役和参战的型号。2006年,俄罗斯陆军接收了第一架米-28N,作为其老化的米-24的替代品,专门负责攻击任务。2007年,米-28N参加了“和平使命”反恐演习,俄罗斯空军下达了191架米-28N的订单。2008年1月,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向国防部交付了首批2架米-28N。2009年10月15日,米-28N正式入列俄罗斯空军。

2016年4月25日,作为执行2016-2018年国防令的一部分,俄罗斯国防部和俄罗斯直升机股份公司签订了第一份向俄罗斯空天军供应米-28UB战斗训练直升机的系列合同。根据合同条款,到2018年底,第一批生产24架的战斗训练直升机米-28UB调往空天军。

2024年7月25日,一架米-28直升机在俄罗斯卡卢加州坠毁,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俄罗斯国防部表示,直升机坠毁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地面没有人员伤亡和建筑损毁。初步判断坠机可能是技术故障造成的。

外贸出口

2000年将米-28NE(E为俄语Ehksport的缩写,意为出口型)交付给韩国

2013年,肯尼亚军队的50空骑师(ACB)已从俄罗斯购买了大量的地面攻击直升机,在索马里行动取得成功之后,50空骑师获得了大约16架令人畏惧的地面攻击直升机米-28。

2014年,伊拉克政府买走了第一批出口型的米-28N(即米-28NE)。

2014年,阿尔及利亚订购 42 架米-28N直升机,计划在乌兰乌德航空工厂进行改装。

2016年10月19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维克托∙蓬丘克表示,俄罗斯已完成向伊拉克提供一批米-28NE直升机的合同。

俄罗斯仍然是米-28系列的主要用户,尽管已经向几个感兴趣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出口版本,包括朝鲜(米-28NAe)、伊拉克,可能还有印度、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虽然只有52架左右的米-28在俄罗斯的库存中使用(截至2012年),但在交付结束时(2015年),将有近70架系统可供俄罗斯空军使用。俄罗斯与伊拉克的30架米-28N直升机交易于2012年10月9日正式确定。这使得伊拉克成为米-28的第三个正式用户,此前俄罗斯肯尼亚已经采购了这种直升机,其中肯尼亚订购了16架。

实战经历

2016年,米-28N开始被部署到叙利亚战场,参加实战。沙尔油气田战斗中,叙利亚步兵发起进攻,米-28N武装直升机搜索出尚在顽抗的叛军火力点,发射导弹将其摧毁。叙利亚步兵攻占极端组织阵地后,米-28N又对撤退的敌军进行追击。在2017年4月,一架米-28N在叙利亚坠毁,两名飞行员遇难,据称并非作战失利,而是在夜航中与障碍物相撞。

2022年4月,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一架米-28N武装直升机在卢甘斯克地区被乌克兰军队使用英国援助的“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机尾部分,随即一分为二,坠毁落地。由于良好的抗坠毁设计,飞行员幸存并很快被俄军救走。同年8月24日,俄罗斯公布米-28直升机作战画面。米-28以极低高度飞行,火力掩护步兵搭乘米-8直升机在后方控制地面。

衍生型号

米-28A

米-28A为米-28的原始开发和试验模型,也是普通的反坦克作战型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其的代号为“浩劫A”。1988年1月,米-28A原型机032号首飞。米-28A长16.85米,旋翼直径17.2米,空重7吨,最大起飞重量11吨,最大时速350公里,航程470公里。

米-28N

米-28的另一个衍生型号是具备夜战能力的米-28N,北约对其标记为“浩劫B”。这也是米-28系列中真正服役和参战的型号。

米-28N保持了米-28A的优点,如强大的攻击力和顽强的生存力,同时增加了夜战和恶劣环境下的战斗性能。其座舱配备防弹玻璃,能承受12.7毫米子弹的直接射击,所有重要部件和系统都有防弹屏蔽。米-28N配备了带有减震器的起落架,即使直升机以每秒12米垂直速度紧急着陆,也能保证乘员的生存。米-28N装备有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作战。巧妙的是,米-28N的雷达安装在螺旋桨上方,使其可以躲在山丘之类的隐蔽物后面,只把雷达伸出来“偷窥”敌情。米-28N还配备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等系统,即使在复杂地形上空,也能以10米高度擦地飞行。

米-28UB

米-28UB为米-28N的双座教练型,与其前身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双控制装置,以及改进了机组指挥官和飞行操作员的驾驶座人体工程学特性。这样的计划有助于加速陆军航空兵飞行员的再培训,同时充分保持载具的战斗潜力。

米-28D

米-28D是日间战斗直升机,为米-28N简化型,该型类似于米-28N,但是未安装桅顶雷达和机载前视红外(FLIR)系统。

米-28NE

米-28NE为米-28N的出口型,曾在2000年交付给韩国,在2016年交付给伊拉克

米-28NAe

米-28NAe是提供给朝鲜的外贸型号,但并未受到采购。

米-28L

米-28L是拟议提供给伊拉克的出口版本。

米-40

米-40是拟议的运输/战斗机概念。

米-28NM

“超级夜间猎手”米-28NM直升机,是米-28N直升机的升级版本。而米-28N直升机又是米-28直升机的更新版本。米-28NM直升机采用新型VK-2500P发动机,紧急模式下功率达2800马力,维护间隔长,飞行3000小时后才需首次大型维护,寿命达1.2万小时。它配备两套控制系统,可由驾驶员或炮手驾驶,提高生存能力。旋翼和发动机优化使飞行速度提升10%。配备新的激光导弹制导系统,可同时引导攻击6个目标。外形对比米-28N变化不大,但优化雷达系统,去掉机头雷达罩,扩大视野。火控系统升级,更快获取目标信息。乘员操控方面,增加先进头盔瞄准系统,可检测飞行员头部位置变化,调整信息显示位置,缩短目标指示和攻击时间。航空武器系统包括“菊花-V”反坦克导弹,增强战斗力和威慑力。

总体评价

在对米-28A和AH-64战术性能和在对抗演习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后,瑞典军方对米-28A做出以下评价:“米-28A具有惊人的超负载能力。它的机载光学瞄准系统性能良好,具有很好的操纵性,任何一位技术不够娴熟的机组成员都可以很决地掌握它。米-28A的生存能力很强,驾驶座舱和机载设备可以抵御敌防空火力的攻击。此外,这种直升机完全符合西方反坦克直升机的作战标准,即在远距离和地形十分复杂的条件下,先敌发现和先敌打击的战术任务。除此之外,米-28A还具有20米以下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在从瑞典北方军区飞往中央军区的途中,米-28A曾三次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躲避了瑞典防空军地面防空雷达的跟踪。但是,米-28A武装直升机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由于没有安装机载夜视装备,无法完成夜间作战任务。”

米-28武装直升机的航电系统十分先进,火控雷达、前视红外系统、光学瞄准系统、自动导航系统、火控系统,可以说武装直升机该有的设备它都有,而且是当时苏联能拿出来的最先进的设备。而米-28N武装直升机则增加了不少能保证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的各种设备,大大增强了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战斗力。此外,同美国AH-64武装直升机的改进型长弓阿帕奇一样,米-28N也在主旋翼顶部增加了一个专门研制的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双波段雷达,所以能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也没有的恶劣条件下作战。

参考资料

mi-28.militaryfactory.2024-04-08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конструкции.tass.2024-04-08

俄军超级“夜空猎手”高调入伍.baijiahao.2024-04-08

普京连任,第五次当选总统.百家号.2024-04-08

俄军事技术合作局:俄已完成向伊拉克提供米-28NE直升机合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4-04-08

阿尔及利亚订购Mi-26、Mi-28直升机.defenceweb.2024-04-08

俄罗斯国防部签署Mi-28UB和Mi-26直升机供应合同.armstrade.2024-04-08

一架米-28直升机在俄罗斯卡卢加州坠毁,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界面新闻-腾讯网.2024-07-25

Kenya repulses Al Shabaab with aerial firepower.standardmedia.2024-04-08

“阿帕奇斯基”!俄罗斯的武直米-28N,可摧毁世界上任何坦克.百家号.2024-04-07

实战教学!俄军在战场这样使用直升机.cctv.2024-04-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