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21 14:31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是刘晓东所著的一本书籍,该书2006年7月1日出版。

内容简介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内容简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攻坚阶段。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教育智慧的意义与价值,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智慧水平,努力探索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和途径,进而说,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作者简介

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著有《儿童精神哲学》《儿童教育新论》《解放儿童》《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等。

目录

丛书序

自序

第一章 儿童是谁

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

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

儿童是“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

儿童是自然之子。

儿童是历史之子。

“儿童是成人之父。”

儿童是成人之师。

儿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

第二章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概念的界定。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异同。

诗人视野中的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

成也萧河,败也萧河: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哺育和污染。

变革传统文化,建设适宜儿童成长的社会和文化。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在互补与互哺中相得益彰。

第三章童年诗学

童年天书与儿童崇拜。

童年研究:根的探寻。

童年与故乡: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诗的指归。

西默斯·希尼的诗与他的童年。

童年轶事

童年诗学:1第一次/2童年的世界印象/3炼丹/4童年的言说/5童年的回响/6蝌蚪/7为生命哭泣/8稷子9祷/10回忆之乡/11为什么/12向日葵/13老墙/14看星星/15牛/16兄弟之爱/17致星空/18夜/19梦归/20梦里返乡/21星空/22儿童与孔子/23父亲的历书/24紫霞湖/25脸/26成熟/27凝望/28美丽的丑陋/29童年的星空/30冬夜的苦楝树/31清澈/32死丧/33醋缸和尿罐/34伤口/35梦中的北山和地上的复新河/36不辞而别。

第四章精神发生与儿童教育

精神发生与儿童教育。

精神现象的脑定位研究与儿童教育。

从孵卵现象说到儿童教育。

从发育生物学说到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

儿童精神发生学对儿童教育研究和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则性规定

儿童精神哲学视野中的“精神”概念。

第五章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

中国文化的盲点: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

约翰·夸美纽斯论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

让-雅克·卢梭的高明。

约翰·杜威“儿童中心论”辩护。

玛丽亚·蒙台梭利崇拜与蒙台梭利的儿童崇拜。

瓦·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是学前儿童快乐的学校。

知识与成长在学前教育中孰重孰轻?

生成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创造。

马拉古齐:儿童拥有一百种语言。

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看成人与儿童的关系。

乔斯坦:点亮儿童心中的理性之灯。

第六章 中国儿童教育变革的方向

文化、教育与天性。

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怎样消失的。

反思儿童生活中的“规矩。”

“救救孩子”以及如何“救救孩子。”

将百草园还给学前儿童。

保卫童年。

中国学前教育需要革命性变革。

从学习取向到成长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我只是儿童教育林地里的一小片苔藓植物(代跋)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