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制度研究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

更新时间:2024-09-21 13:19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是由孙哲编著,法律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一本探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术作品。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宪政中国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的制度逻辑与解析模式、变革的引擎。

作者简介

孙哲,男,1966年1月生于北京。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暨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专注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美国政治与外交、比较议会制度以及选举与民主转型等领域的研究。

内容简介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如何看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问题。他认为,如果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视为中原地区宪政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么如何持续推进政治改革进程至关重要。作者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平台,已经成为了连接民主理念与宪政实践的关键制度。如果这一机构能变得更加有力、独立且自信,其改革与发展不仅能为政治生活引入新的规范和程序,还能有效整合分化了的社会利益,从而对政治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建立起一种能够随着内外环境变化而不断自我调整的弹性体系。作者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改革不应仅依靠政治热情,而是需要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实际可行的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人民代表大会改革与中原地区宪政建设的关系,并提出应优先考虑未来中国政治文明的体制性和非体制性目标。尽管本书仅仅是作者多年前在美国留学时对“比较议会”主题的部分学术成果,但他希望借此为推动中国未来的政治文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表格目录 1

图表目录 3

缩写

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分宪政中国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宪政“软着陆”的支点:全国人大及其“价值坐标”

一、引言

二、转变中的全球立法体系

三、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状况

四、制度变迁:1979—2000年的全国人大

1.“立法利维坦”的复苏

2.调查领域与研究线索的确立

3.宪政“软着陆”的政治前景

五、方法论的选择:历史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

六、本书章节的纲要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

一、引言

二、机会之窗

1.1982年宪法

2.回顾:1982年以前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3.党所扮演的新角色

三、变革浪潮: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1.党的支持

2.党的领导

3.实质性的进步

四、党的领导网络及其新的发展

1.党的领导网络

2.党组的功能

3.有关“新的接管”和“消极赋权”的争议

五、结论:“党治”与“法治”的步人正轨

◆第二部分全国人大的制度逻辑与解析模式

第三章制度的变迁

一、引言

二、全国人大的结构:主要特征和功能

1.组织结构

2.主要职能

三、复杂性的成长:制度“硬件”的变迁

1.提升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地位

2.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作用

3.专门委员会的更多活动

四、“软件”的发展:内在的一致性与服务

1.民主程序的扩展

2.职员系统的新管理方式

五、结论:自主性的提高

第四章立法模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变革的引擎

参考书目

致谢

参考资料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豆瓣读书.2024-08-30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1979-2000).缺书网.2024-08-30

全国人大制度研究.读书网.2024-08-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