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 :公民正常生活所需的稳定外部环境

更新时间:2023-08-15 17:52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所谓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内容简介

一、公共安全问题

(一)公交纵火破坏性大,且易得手,危险极端分子容易效仿,警力有限难以控制。

(二)公交系统基本没有安检,一线管理人力缺乏,司机与售票员负担过程,应接不暇。

(三)乘客对于公共安全的漠视。公共安全意识薄弱,缺少对危机的警觉性。

(四)公共交通本身具有脆弱性。交通流量处于饱和状态,出了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车载视频监控报警成了薄弱环节。安全设备不健全等安全隐患。

二、谈谈如何提高群众的扑救能力,以应对公共交通中可能出现的险情。

(一)普及逃生技巧。配备必要的安防器材,并教育群众正确使用的方法。

(二)及时制止犯罪分子。群众要敢于挺身而出,反复强化制止纵火的认知。

(三)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强化训练,提高风险防控的专业化程度。

(四)提高识别违禁物品、发现报告可疑情况、组织应急逃生等基本技能。

(五)建立长效机制,把公共安全教育法制化、常态化。学校要加强公共安全考试,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安全习惯。

三、公共安全的相关对策

(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首先加强公共安全领域重视,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做好预警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以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通过大力宣传强化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同时督促各地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培养民众的逃生技能;最后,加大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持,开发及推广先进技术,利用信息科技优势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将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到自己的本分,遵纪守法,安全生产,避免安全隐患;其次要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以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再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定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必要时配备安全员,建立责任制,形成长效机制。

(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正确认识现实情况,做好应对危险的心理准备,在遇到险情时既不盲目躲避也不过分恐慌;另一方面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参加各种模拟演练,以便在危急情况下能果断出手,科学应对,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对身边的人以致社会责任。

涉及范围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存在原因

公共安全标志规范每个人的各种安全行为

中国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矛盾及反映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的表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此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

其二,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其三,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其四,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其五,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

相应对策

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 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强化法治,要用法治来确保公共安全,即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要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四,依靠科技。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把科技产品运用到维护公共安全上面去。用高科技对安全高发区进行监控、警报等预防。

第五,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时不乱。

第六,加强基层,全民参与。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

第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加全民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公共安全危机专家易小坪:公共安全虽然名字叫“公共”安全,其实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悉数相关,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危和生活质量。特别是生活在我们这个容易多事的国度,今天矿难,明天追尾,后天踩踏,一年365天,新闻头条除了领导人指示、开会和出访几乎全被这些侵占。面对这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人怪中国人太多,13亿啊!有人责怪国人未建构完整的国民素质;有人责怪不作为的政府;有人则责怪媒体引爆舆论;有人则怪中国人爱凑热闹的心态,赞扬宅男精神……解决方法呐?人多,无解?你们有解决方法吗?有吗?国民素质是个长期任务;政府可以追责,就上海这个事件我敢肯定有人的仕途会受到影响;媒体可以不报到;但凑热闹,那些开房的男女表示不服,我们就安静的坐在酒店啥也没干啊,当然也可能干了点啥事,但绝不是凑热闹的事。上述解决方法都抛出了了,但能解决彻底问题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准备也。此句出自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就是做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定能有所成就,反之则必然失败也。前面我所说的“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即是这个意思。也有人说了,公共安全一般都是群体事件,个人的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关于这个疑问,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有过这样一句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虽然每片雪花都不愿承认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祸首,但其实每片雪花都对雪崩负有责任。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公共安全有足够的认识,有过危机处理培训,其实很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谓的危机管理是指对于组织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挪去风险与不确定性,使组织更能掌握自己前途的艺术,主要观点是对风险与危机的规避艺术。而这种艺术我希望我们这辈子都用不到,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更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这种艺术。为社会负责,为有序开心的享受happy的人群负责,为亲人的幸福负责,最重要的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易小坪平时给森保特卫每一位员工灌输的理念首先就是公共危机处理,这个和外面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知道,生命,至为精彩,至为灿烂,至为珍贵,至为强大,至为美丽,但又至为渺小一旦失去无法重来,我等应该珍之,惜之,敬之,重之,畏之,宝之!

标准发布

2021年10月14日,公安部发布刑事技术类、交管类等100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