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华 :苏州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3:14

男,一九六二年四月生,浙江省长兴县人。1983年7月获东南大学(1986年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机械系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专业工学学士;1986年3月获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1997年7月并入苏州大学)机电系纺织机械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2年3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纺织机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副主任、主任等职,现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人物经历

现任苏州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一九八三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机械系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专业,获学士,一九八六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纺织机械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二OO二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硕士生导师,

1979年9月—1983年7月:南京工学院(1986年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机械系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专业学习并获工学学士

1983年9月—1986年3月: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1997年7月并入苏州大学)机电系纺织机械专业学习并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3月—2002年3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固体力学专业学习并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6年3月—至今: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7月并入苏州大学)任教。

期间,1995年10月至1996年9月在日本信州大学纤维学部纤维システム工学科进修学习。1989年2月任讲师,1996年6月任副教授,1997年6月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3年8月任教授,2005年10月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先后任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机电系纺织机械设计教研室副主任,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副主任、主任等职,现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为平江区六届、七届政协常委,苏州市沧浪区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苏州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等学校首批力学、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外丝绸》、《江苏纺织》等期刊编委。

研究方向

1.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及控制

2. 纺织机械

主要贡献

主持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在内的多项纵横科研项目,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在2002年至2004年间,与机械系部分师生一起,成功地完成了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WG2000高速喷气织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持苏州大学第一批核心课程群课程“工程力学”的建设工作,在包括国内外一些重要期刊如《J. Sound Vib.》、《Int. J. Non-Linear Mech.》、《Acta Mech. Sin.》、《Acta Mech. Solida Sin.》、《机械工程学报》、《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约三分之一被SCI、EI等收录。

科研概述

主持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回国留学人员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在内的多项纵横科研项目,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成功地完成了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WG2000高速喷气织机”的研发工作并于2008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包括国内外一些重要期刊如《J. Sound Vib.》、《Int. J. Non-Linear Mech.》、《Acta Mech. Sin.》、《Acta Mech. Solida Sin.》、《机械工程学报》、《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

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运动边界条件下柔性梁的动态特性、稳定性与分岔”(2006.1—2008.1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运动边界及间隙的周期时变机械系统动力行为”(2002.1—2004.12)、江苏省回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弹性凸轮机构的研究”(1999.3—2001.3)、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带间隙周期时变机械系统动力行为及其动态设计”(2001.1—2002.12)及苏州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复杂振动环境下大范围运动柔性体非线性动力学”(2004.9—2007.9)等。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在2002年至2004年间,与机械系部分师生一起,成功地完成了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WG-2000喷气织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包括国内外一些重要期刊如《J. Sound Vib.》 、《Int. J. Non-Linear Mech.》 、《Acta Mech. Sin.》 、《Acta Mech. Solida Sin.》 、《机械工程学报》、《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机械设计》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主要论文

1.轴向基础窄带随机激励柔性梁的稳定性与Hopf分岔,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

2.喷气织机四连杆打纬机构动态响应的数值解,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3.一种非线性PD控制的设计及其应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5年

4.轴向运动纱线非线性动力学,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

5.轴向基础窄带随机激励悬臂梁的稳定性,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

6.基础直线运动柔性梁的非线性动力学II:组合参数共振与内共振联合激励,振动工程学报, 2004年

7.基础直线运动柔性梁的非线性动力学I:单模态主参数共振与内共振联合激励,振动工程学报, 2004年

8.定轴转动与基础激励下梁的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工程学报, 2003年

9.刚性剑杆的动力稳定性 II: 稳定性分析,机械设计, 2003年

10.Principal parametric and three-to-one internal resonances of flexible beams undergoing a large linear motion,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3年

11.刚性剑杆的动力稳定性 I: 非线性动力学建模,机械设计, 2002年

12.Largest Lyapunov exponent and almost certain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ender beams under a large linear motion of basement subject to narrow-band random parametric excitatio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2年

13.内共振条件下直线运动梁的动力稳定性,力学学报, 2002年

14.高速机构动力学研究进展,力学进展, 2002年

15.Nonlinear dynamic modeling and periodic vibration of a cantilever beam subject to axial movement of basement,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2年

16.高速织机送经机构动态参数识别,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1年

17.几何与动力约束结合的凸轮机构基本尺寸优化,振动工程学报, 2001年

18.具有响应与强度约束的凸轮机构动态设计,机械设计, 2001年

19.弹性凸轮系统参激振动稳定性分析,机械工程学报, 2001年

20.影响凸轮机构动态性能的相对变形函数性质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0年

获奖记录

1、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6年

2、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6年

3、校第二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2004年

1996年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优秀青年教师”;

1996年苏州丝绸工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0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生”;

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生”;

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2004年入选苏州大学第二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

2005年苏州大学精品教材二等奖

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编写《工程力学》教材1部并获2005年度校精品教材二等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