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省属公办高等学校

更新时间:2024-09-21 03: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二级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前身是飞机系,创建于1952年。2000年10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原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为航空宇航学院;2019年,更名为航空学院。

学院下设直升机系等11个系、所,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等5个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教职工320人,其中正高级119人、副高级114人、中级56人及其他31人。

历史沿革

195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创建,发展为飞行器系。

1962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获得飞机设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

2000年10月,学校院系调整将原飞行器系、空气动力学系以及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为航空宇航学院。

2019年,航空宇航学院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个、国防特色学科8个、江苏省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2个。

截至2019年4月,学院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

截至2019年4月,学院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显示,南京航空学院有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一级学科博士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纳米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智能监测与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直升机工程、先进制造

一级学科硕士点: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纳米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智能监测与控制、新能源与利用、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直升机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机械

学科建设

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范绪箕张阿舟戴昌晖王适存、杨生教授和陶宝祺院士等著名力学家、飞机和直升机设计专家的带领下,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励精图治,奠定了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主体,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为两翼的优势学科专业群;并以雄厚的力学学科为基础,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

师资队伍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320人,其中正高级119人、副高级114人、中级56人及其他31人。。有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防卓青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授102人,副教授91人,讲师58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院共聘请荣誉教授15名,3名获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友谊奖”,1名获江苏省“友谊奖”,1名获南京市“友谊奖”,2名入选江苏省外专百人计划。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现有专任教师187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4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钱伟长”讲座教授2人,教授86人(含博士生导师62人),副教授67人,讲师34人。其中84.7%拥有博士学位,48%具有境外三个月以上的留学或工作经历。几年来,我院共有157人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快速成长,69人次入选国家、教育部、国防科工委、江苏省的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

学院早在1962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得飞机设计、固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基地之一,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1987年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飞机设计是该学科中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飞行器设计学科又以总分第一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则以总分第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这两个学科分别于1998年、1999年设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和微型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等4个学科则为国防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则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食品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2005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新建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已获得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我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682名,其中本科生1830名,硕士生607名,博士生245名。同时,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58人次,省级奖131人次。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结构强度、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纳米力学等方向上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同时,承担国家、部省级教改项目1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建设了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0项;1979年以来,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6项。学院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基地。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振动工程研究所、结构强度研究所、微纳器件系统研究所、志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111”引智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2个、科技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

截至2019年4月,学院建有7个专业实验室、6个开放教学实验室,拥有江苏省爱国主义教学基地——南京航空航天馆;拥有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工信部重点专业1个。2020年1月,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

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教学实验中心(3张)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航空气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

国防重点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工信部重点专业:工程力学

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直升机工程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省力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力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如今已拥有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振动工程部门开放实验室、空气动力学部门开放实验室等8个国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教学基地。还建有飞行器综合设计实验室、微型飞行器技术实验室、结构强度实验室、人机环境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以及航空航天科技馆等7个具有一流设施的专业实验室。特设有材料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流体力学教学开放实验室,大学生飞机创新设计实验室,振动工程开放实验室、混凝土结构开放实验室等一批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3.5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1.5亿元。

重视基础,创建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与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依托一流的学科专业、科研实验平台,“基础力学”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03年申请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备案),获教育部批准。2004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使该校成为江苏省唯一具有两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院校。

2004年申报江苏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5年通过专家验收。

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好,人才培养质量高

该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803名,其中本科生1899名,硕士生641名,博士生263名。

如今,承担国家、部省级教改项目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

科研成就

2001年以来至2019年4月,学院科研经费达18.97亿元;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0项(其中重点项目12项),资助金额达1.63亿元;以第一承担单位身份,承担了多项973计划、863计划、国防基础重点项目等一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授权发明专利655项;在中国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八千余篇;在Springer-Verlag、Prentice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中国国内外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百余部。

截至2019年4月,学院自主研制了7种型号飞行器,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参与国家几十个重点型号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大型无人驾驶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的直升机、第一架鸭式布局全复合材料轻型飞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第一台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等。

1978年至2018年,学院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3项,二等奖162项,三等奖171项,四等奖29项。

学术资源

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526项,科研经费达4.9亿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3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30篇,其中SCI收录328篇,EI收录478篇;在Springer,PrenticeHall,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

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2003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同意该校作为“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备案)”自行管理。在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教务处、实验室建设处、人事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充分关心和支持下,力学基地全体教师遵照教育部提出的“应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基地建设的宏观背景,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基地建设的先导”的指示,勇于开拓、敢于实践,以建设一流的国家力学教学基地为目标,以超常速度开展了全方位的建设。一年多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又投入670万元资金,努力探索适应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需要的基础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基础力学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保证和提高人才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直升机技术研究所

自实验室成立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直升机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在科研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实验室共获得67项省部级以上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9项。18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或受理。发表科技论文、专著及规范982篇,其中包括17部专著,国外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113篇,国内核心期刊402篇,撰写GF报告110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

实验室一直注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成功主办第二届和第三届旋翼飞行器基础国际学术会议。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著名专家近60多人来讲学,同时,派遣本实验室人员出国讲学和国内讲学40多人次。提高了实验室的学术水平,扩大了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影响。

学术交流

2003年以来至2019年4月,学院在相关领域组织了60余次国际和双边学术会议;与国际3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定期邀请中国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的院士、专家学者、总设计师等来校作学术报告百多场;国际教授、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交流百余人次;先后派出中国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讲学人员1000多人次。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院徽

院徽中间为航天的标识,外环为学院的中英文名称

学院愿景: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学院

院训:砺志奋进追梦蓝天

院风:弘毅恪勤求是创新

教风:严谨治学立德树人

学风:笃学敦行修身致远

领导团队

获得荣誉

1978年至2018年,学院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3项,二等奖162项,三等奖171项,四等奖29项。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2024-03-13

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2024-02-24

1997年至2019年科研经费汇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2023-12-08

直升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吾喜杂志.2018-11-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