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忠孝全书 :清代黄元吉等所著丛书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0

全书六卷,《正统道藏》收入太平部。卷一至卷五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惠校正”。卷六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郡徐慧校正”。据该书前序载,元至治三年(1323),黄元吉编成《净明忠孝全书》和《玉真语录》,为全书的前五卷。

简介

《净明忠孝全书》是净明道的基本典籍。有关净明教义、方术及主要传人生平与活动事迹具载于此。

由来

元泰定二年(1325),黄元吉去世,弟子陈天和编《中黄先生问答》为卷六。全书经净明道第三代嗣法宗师徐异校正,于元泰定四年成书。倡导儒道融贯,建树净明忠孝道的道书,六卷,宋末元初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希文)编集,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谓:“言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持纲常。但学人习闻此语烂熟了,多是忽略过去,此间却务真践实履功夫,方与四字符契。且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体皆爱,净者一物不染,明者一物不触,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又日:忠者,忠于君也。心君为万神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全书》卷首有元蔡国公知经筵事张、江南道御史中丞赵世延国子司业虞集江西省儒学提举滕宾、国史院编修曾申、建昌路儒学教授彭序文,以鸿儒身份,赞称净明教旨切符儒家,有益世教。关于“净明道”的基本义理,书中谓:“净明者无幽不烛,纤尘不污,愚智皆仰之,为开度之门,升真之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之秘,要积累相资,磨砺智慧,而后道坚完,神人伏役,一瞬间可达玄理”①。又:“净明大教是正心修身之学,非区区世俗所谓修炼精气之说也。正心修身是教世人整理性天心地工夫”,“贵在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孝悌忠信)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②。净明道是正一道与南宋儒家理学相融贯而产生的道派,《净明忠孝全书》即其立教旨纲。明《道藏》太平部“奉”学号收载。

净明道祖师传人传

前四篇为《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净明经师洪崖先生传》《净明法师洞真先生传》《净明监度师郭先生传》,是许逊和“净明三师”——张氲、胡慧超、郭璞的传记,皆采前史和传闻撰成,可资了解净明道神仙谱系。后三篇即《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中黄先生碑铭》《丹扃道人事实》,为净明道宗师刘玉黄元吉、徐异的传记,述三人生平事迹较详,是研究净明道创教及传承的主要资料。

卷二净明道法文论

有题许逊撰《玉真灵宝坛记》,胡化俗(即胡慧超)述《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郭璞述《净明法说》、郭璞撰《玉真立坛疏》,皆系刘玉创教期间,托称众真降授的文字。其中《净明大道说》谓忠孝为大道之本,修道贵在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净、明、忠、孝,四美俱备,不用修炼,自然道成。《净明道法说》称无极清虚曰净明,欲治其外,先正其内,欲正其内,先去其欲,元欲而心自正,心正则道法备。

卷三至五刘玉

计七十五条,每卷二十五条。以问答形式写成,为刘玉向弟子传教之言论汇集。如卷三《玉真先生语录内集》,为净明忠孝教义的语录。刘玉称“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谓真忠至孝之道,可概括为三十字:“惩忿窒欲,明理不昧心天;纤毫失度,即招黑暗之;霎顷邪言,必犯禁空之丑”。学道者由真忠至孝,可复归本净元明之境。又谓世人若能以孝道二字常蕴在方寸内,则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忿消欲寡,改过迁善,方备人道。净明忠孝,人人分内皆有,学为人之道,当忠君孝亲,奉先淑后。修净明道者,须先除净胸腹间魅。如卷四《玉真先生语录外集》,为净明道法的语录。刘玉谓雷霆一阴一阳,其源实出先天之道,诛击世间不孝恶物;净明道炼度之法仅为一符,不似诸家百十道符之繁;告斗之法不设斗灯,符命绝少。以为通真达灵,贵在得先天之气,返真还元,同归太极,而归无形。欲入道者,只须亲书誓词,当依法付度,不须申奏文字,醮谢不限定仪,不得举债泛费。据此可知净明道法不重斋醮之特点。又如卷五《玉真先生语录别集》,多为阐释净明道义理之语录。谓净明大教使学者从博而约,从修而证,回后天而先天,复有名而无名,符净明无为,以臻于一,亦即三教归一。净明先天大道原于一气,忠孝净明非同何真公符水治药,只能救治一疾一病,而可使人民仁寿,天下太平,君上安而民自阜。谓上士以文立忠孝,以言为天下倡;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为天下先;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为众人率。忠孝为臣子之良知良能,人人具此天理,只要真履实践,人人皆可成圣成仙。忠孝之道非必长生,死而不昧忠孝之心,即可位列仙班。

卷六中黄先生

收录黄元吉阐释净明忠孝教义之言论凡十三条。他认为:居处端庄,斋戒沐浴,以崇香火,仅为外貌之净,内外交养,除去欲念,方为真净;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可谓能明;不欺心,不昧理,不妄语,方谓能忠;能养亲、正心、惜身,为最上品的孝道。谓仙道以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净明道以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无愧人道,方谓真人。学人必须践履端正,守道专一,临事诚敬,方能获得三界保举,达到圣贤神仙地位。又谓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学道者初不拘在家出家,得道至人,亦不在官职崇卑,皆可悟道成真。

书名:净明忠孝全书。净明道几种语录、问答、传记汇编的称。谓“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体皆爱,万物皆空,一诚皆空,一诚为实,为仙道之根本”。全书六卷。卷一至卷五,题名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惠校正。卷六题陈天和编集,徐慧校正。据徐慧自序:元泰定三年(1326),徐慧以黄元吉所授《净明忠孝书》并《玉语录》及中黄先生平昔答问《灵寳坛记》等书汇归校正锓梓,以成该书。该书以净明道人物传记的形式介绍了该道派的历史渊源。以语录、问答的形式阐述了净明道的宗旨及其思想。卷一为传记,包括净明道师旌阳许眞君传、净明经师洪崖先生传、净明法师洞眞先生传、净明监度师郭先生传、西山隐土玉眞刘先生传、中黄先生传等等。卷二收录《玉眞灵寳坛记》,题名许逊撰,但每小题後标後世弟子追述。如《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等题胡化俗述,《净明法说》题名郭璞述。各篇分别述净明派教旨、道法、戒律,以及刘玉将为净明道新祖师之谶语。卷三至卷五分别收录《玉眞先生语录》内集、外集、别集。其说大抵以“净明忠孝”为宗,谓“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以净明忠孝为基,不离日用人事而实践之,惩忿窒欲,则心火下降,肾水上腾,不期长生而自然长生成仙;又称以净明忠孝治内,为施行祈炼度等净明道法之根本。卷六为《中黄先生问答》,题陈天和编集,徐惠校正。系刘玉弟子黄元吉语录。其说与刘玉略同,而特重惩忿窒欲,认为眞人“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眞人”。其传记中,西山儒士刘玉(1257-1308)自称数遇许逊、张蕴、胡慧超、郭璞等仙眞,降授以净明道要,以西山为活动中心,尊许逊为净明第一代,自居为第二代。刘玉又传黄元吉等开新净明道宗,发展了周眞公旧净明道宗,又有净明道渊源於东晋许逊,而许逊又受之於谌姆、兰公期﹔谌姆、兰公期受之於日月二君的记述。在语录问答等论述中,言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为无上清虚,在下为中黄八极,在人为丹元宫。云明此理者净明也。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境谓之净明。或云净明只是正心诚意、不染物,不触物。倡言净明,教人清心寡欲,心不为物欲所动,惩忿窒欲,息灭仇恨和非分希求。把宗教伦理緫结为许逊所示的“垂世八寳”: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寳尤以忠孝为首。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成道。传统的服气炼养,为净明道所不齿,黄元吉说:“净明教中所谓眞人者,非谓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眞也。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眞人。反对佛道出家离俗之制,谓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事尽时,天理自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