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竹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孝顺竹的栽培种

更新时间:2022-12-10 11:12

凤尾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异名(Bambusa multiplex f. fernleaf),是一种常绿丛生灌木,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华南、西南、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凤尾竹是一种喜阳植物,但不耐暴晒;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怕水涝;稍耐荫蔽,喜欢半阴半通风的环境,耐寒性较差,适宜在中国南方地区生长。

凤尾竹的植株高3~6米,比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矮,竹竿中空,小枝下弯,呈绿色。竿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部光滑无毛,顶端弯曲呈不对称拱形。叶片呈羽状排列,形似凤尾,叶基部近圆形,叶片下面密被短柔毛。花朵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花基部的鞘状苞片呈线状披针形。未见成熟颖果。

凤尾竹是一种栽培植物,体态优雅,枝干细长,竹竿上端枝叶繁茂,观赏性很高。小型的凤尾竹适宜作为盆栽植物,大型的凤尾竹则适宜栽种于寺庙庭院内,或者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植物。

历史记载

凤尾竹是孝顺竹的栽培种,在中国古代,元代李衍以及清代陈鼎的两篇《竹谱》均记载了凤尾竹的形态特征及其命名由来,都记载了凤尾竹的叶子形似凤尾这一事实。此外,对凤尾竹的文化记载可见于宋代邓椿的《画继》卷三中,其中记载了程堂进士喜欢画墨竹,且擅长画凤尾竹。这一事实在元代夏文彦的《画绘宝鉴》中也有体现。

名称来源

凤尾竹下部枝叶稀少,到叶梢繁茂,形似凤尾羽毛,故得名“凤尾竹”。

形态特征

凤尾竹的植株高3~6米,比孝顺竹矮,竹竿中空,为深绿色,被稀疏白色短刺;竹竿小枝上有9~13叶片,稍稍向下弯曲,呈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树粉,在近节以下部分被密集暗棕色小刺毛,老时光滑无毛。

凤尾竹的分枝由竹竿基部的第二或第三小节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呈半轮生状。竿箨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部光滑无毛,顶部斜向外侧,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具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呈狭三角形,腹面粗糙,顶部渐尖。末级小枝有9~13叶。

凤尾竹叶片长3.3~6.5厘米,宽4~7毫米,叶片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叶鞘光滑无毛,背面有脊,叶耳呈肾形,边缘呈波曲状细长毛;叶舌呈拱形,约0.5毫米高,边缘有微齿裂;叶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

凤尾竹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并且花基部托有鞘状苞片,呈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约3.5毫米,具芽苞片通常1~2片,呈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有9~13个脉,顶端钝或锐尖。小穗含小花5~13朵,中间的小花为两性;外两面稍不对称,呈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花丝长8~10毫米,花药呈紫色,长6毫米;子房为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且被短梗毛,基部有一个子房柄,约1毫米,有3个或者其他数目的羽毛状柱头,长约5毫米,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

凤尾竹的成熟颖果未见。

物种分布

凤尾竹原产于中国,主要栽培于华东、华南、西南、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

生长习性

凤尾竹是一种喜阳植物,但不耐暴晒;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怕水涝;稍耐荫蔽,喜欢半阴半通风的环境,耐寒性较差,适宜在中国南方地区生长。最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土壤环境中生长。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凤尾竹主要采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一般于每年2~3月进行,可选择1~2年生的母本植株,以每3~5株为一丛连土分栽,分栽后将植株埋入土壤中。为了方便日后管理,提高凤尾竹分株的成活率,埋土之后可在植株周围用泥浆堆成中低外高的形状。

扦插繁殖

凤尾竹的插繁殖一般选择在每年的4~9月进行,选择没有病虫害、较为健壮的凤尾竹母株进行修剪,选取带节、带叶子的顶部插入培养土进行繁殖。扦插后插穗生根时间因季节而异,当插穗长出新叶子时,即可确定插穗成活。

组织培养

凤尾竹组织培养繁殖方式选用凤尾竹新萌发的嫩芽,之后将嫩芽进行无菌处理,并制作培养基。凤尾竹的组织培养是其外植体中已分化的活细胞在培养基的激素环境下,先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进行诱导,后进行增殖并分化,其中含水率较低的愈伤组织是进一步增殖和分化的最佳材料。

栽培技术

养护措施

光照

凤尾竹是喜阳植物,在种植时应当放置在朝向阳光的方向。在夏季的时候需要放在半荫蔽且通风的地方,防止因为太阳暴晒导致叶片水分流失过快让叶子枯黄脱落。而地栽的凤尾竹抽长新叶时会有畏寒反应,在温暖的地方是四季常青。

土壤

凤尾竹的生长最适合在pH值为4.5~7.0的微酸性至中性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培养土,或是将农田土和红黄壤土、腐殖土、细沙混合一起。为提高凤尾竹植株的成活率,可使用蛭石和泥炭拌珍珠岩作为基质。

水分

凤尾竹在加水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当叶片出现卷曲的现象,这是凤尾竹缺水的表现,此时需及时浇水。但凤尾竹怕水涝,因此浇水通常不能过多,使土壤湿润即可,否则会导致烂根。

肥料

凤尾竹的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将有机肥料(腐熟后的动物粪便、垃圾肥等)作为基肥混合加入土壤中使用。其次,为了满足凤尾竹的生长需要,最好每月追施复合肥1~2次,以稀薄的氮肥为佳。当发现凤尾竹的叶子枯黄时可以适当添加磷肥。

修剪

在凤尾竹生长旺盛的季节应当注意及时进行修剪。在凤尾竹的生长过程中,新陈代谢较快,年老的竹竿易黄化,需要及时剪除。其次枝干过多会影响其通气效果,应及时修剪生长过密且生长力较弱或得病的枝干,修剪过后还要及时清理残枝败叶。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凤尾竹主要的病害是叶斑病以及煤污病。凤尾竹容易受到真菌侵害,会引起叶斑病,当发现叶片上有黄色的斑点时就要进行防治,如不及时治疗病株,植株上的叶子会慢慢枯黄直到死亡。而在荫庇、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被昆虫侵扰,诱发煤污病,影响凤尾竹的正常生长以及美观性。另外,凤尾竹可能会遭受花叶病毒的侵扰,发病时凤尾竹叶片上出现黄绿色的斑驳。因此在各种病害发病初期应当及时修剪清除有病害的叶子。

虫害

凤尾竹会受到甲壳虫、红蜘蛛、白尾粉蚧、介壳虫以及蚜虫等侵扰。被甲壳虫和红蜘蛛侵扰时,凤尾竹的叶片局部开始变得枯黄,严重时整片叶子枯黄脱落。在中国南方,还要注意白尾粉的侵害,该虫害的发生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着凤尾竹的长势。为了防治各种虫害,应当在早春季节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施,及时清理有虫的叶子等。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凤尾竹是一种栽培植物,体态优雅,枝干细长,竹竿上端枝叶繁茂,观赏性很高。小型的凤尾竹适宜作为盆栽植物,可在庭院中墙隅、屋角、门旁配植,还能用作低矮绿篱的配植材料,大型的凤尾竹则适宜栽种于寺庙庭院内,或者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植物。

生态价值

凤尾竹有滞尘能力。凤尾竹在一年四季中的滞尘效果较好,通过阻滞、吸附以及过滤尘土,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另外,凤尾竹还能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此外,凤尾竹具有固碳释氧的能力,但其每单位的固碳释氧量较其他观赏竹品种少。

物种对比

凤尾竹(学名:Bambusa multiplex ‘Fernleaf’)与观音竹(学名:B. multiplex var. riviereorum)非常相似,但形态有少许区别。

相关研究

土壤酶活性

根际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环境,是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门户,是植物根系自身生命活动及代谢活动对土壤造成直接影响的区域,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联系较大。

有学者通过分析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养分,发现凤尾竹等竹子品种的根际土壤酶活性(蔗糖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等)及微生物含量(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能直接吸收土壤内的有效成分,能够很好的改善土壤微环境以及改良土壤肥力,有利于维持土壤环境的稳定。

盐度胁迫

此外,还有学者对凤尾竹进行盐度胁迫实验。通过观察凤尾竹细胞膜的通透性、丙二醛含量以及L-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发现凤尾竹对盐度胁迫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