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路镇 :湖北黄冈市黄梅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3:49

分路镇是位于黄梅县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它地处鄂、赣、皖三省边缘的结合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平原。据传,分路镇得名于唐朝初期弘忍出家前在此地与母亲分别。分路镇北距黄梅县城37公里,南临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隔江相望,并通过九江长江二桥相连。它距离著名的旅游胜地九江庐山仅25公里,东与湖北省小池经济开发区以及徐港片区相邻,西与新开镇接壤,北面与孔垅镇张河片区相邻。分路镇总面积为72.21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分路镇的户籍人口为51603人。分路镇辖3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105国道22号。该地拥有九江长江二桥、五条路龙井古寺、套口江畔、杨公闸、张张氏祠堂、郭塆郭氏祠堂、余桥老街、摘芦庵、香世庵、桂花庵、沈婆婆庙等景点。分路镇还有59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7个,综合商店或超市超过50平方米的有70个。

概况

黄梅县辖镇。位于县境南端,长江北岸。面积61.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872人(2010年六普)。辖3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分路口,距县城32千米。

沿革

因处在东通小池,西通新开,北通孔的三叉路口,故名分路。1952年土地改革后设立十一区(分路区),1958年改为万能公社(一说,1955年分路区并入小池区,1958年小池区析置分路公社)。1961年复为分路区。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分路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为县辖乡。1996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港西、圩坝、新坝湾、陶圩、沙、聂弄、游家洲、戴坝、燕龙塘、湖桥、余桥、裴刘杨、桂花庵、王会、聂墩、摘芦奄、霍桥、叉湖口、彭桥、何垏、镇南、分路、郭湾、张门、五条路、大新、张湾、江湾、郭桥、香世庵、戴垸、毛墩32个行政村。

1998年撤乡改为分路镇。2004年,镇政府驻分路口,人口5.32万人,面积61平方千米,辖港西、圩坝、新坝、陶圩、沙列、聂弄、游家洲、戴坝、毛墩、戴垸、燕龙塘、濠湖桥、叉湖口、彭桥、何列、分路、张门、郭垸、镇南、五条路、余桥、裴刘杨、桂花庵、王会、聂墩、摘芦庵、霍桥、大兴、张垸、江垸、郭桥、香世庵32个行政村。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1127111:~200 220港西村 ~201 220圩坝村 ~202 220新坝村 ~203 220陶圩村 ~204 220沙村 ~205 220聂弄村 ~206 220游洲村 ~207 220戴坝村 ~208 220毛墩村 ~209 220燕龙村 ~210 220濠湖桥村 ~211 122戴垸村 ~212 220余桥村 ~213 220裴刘杨村 ~214 220桂花庵村 ~215 220王会村 ~216 220聂墩村 ~217 220摘芦庵村 ~218 220霍桥村 ~219 220彭桥村 ~220 220何埒村 ~221 220汊湖口村 ~222 220郭垸村 ~223 122张门村 ~224 121分路村 ~225 121镇南村 ~226 122五条路村 ~227 122大兴村 ~228 122张垸村 ~229 122江垸村 ~230 220郭桥村 ~231 220香世庵村

交通状况

交通便利,通信电力设施扩展空间极大。16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欢畅流过,由西向东分别经过游洲、港西、圩坝三个村;11.5公里105国道纵贯分路镇,自北由郭桥村向南,穿过江塆、张塆、大兴、郭塆、张门、分路、镇南、五条路、濠湖桥(在此处由北向南转为由西向东)、新坝、沙垏、陶圩、聂弄,共计穿越14个村;G70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从圩坝和港西村交界处从九江长江二桥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依次通过余坝、新坝、陶圩、聂弄等六个村;西起武汉阳逻,经黄冈市沿江六县市区(团风县黄洲村浠水县、蕲春、武穴市黄梅县),至宿松县的湖北沿江快速通道在本镇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毛墩、代坝、燕龙凼、濠湖桥、新坝、陶圩、聂弄,部分路段与105国道重叠,该通道西接大武汉,东连昌九城际铁路经济走廊和皖江经济带,使本镇的交通网更加便利,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

105国道、福州-银川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与各条村村通公路等形成了分路镇内外联系的道路网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分路镇有杨公闸泵站、余桥水闸、彭桥水闸、郭桥水闸和12座中小水库、400多口小水塘。镇内村村通电话,交换机容量4640台,装机容量4000台。

63.5公里通村公路方便群众出行,杨湖地区一台155千瓦/时、一台55千瓦/时排涝泵、11公里高坝圩堤确保分路粮仓“水患无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邮政、电信业务发展迅猛,中国电信拥有程控交换机一部、装机容量10000门、现已实现4000门,实现了村村组组通电话、通邮路。拥有移动联通用户3177户。镇有变电站一所、变电功率2600KW/H是黄冈市率先实现无人值班室的单位之一。

投资600万元,日产(企业)5000吨的自来水厂已投产,供水网络遍布镇区,铺设给排水管30000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7%,污水处理率达到42%。3000平方米垃圾处理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垃圾处理率达到85%。电信、电网、有线电视等电缆进行了地埋,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投资600万元建成国家一流福利院——颐康园,兴成花园小区由外商投资5000万元,按湖北省一流生活小区的标准建设,镇区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建筑风格独特、色彩搭配和谐,同时对分路老街实施“穿衣戴帽”工程,进行包装美化。

民俗风情

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堂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外出拜年是按亲疏顺序来的,先拜家谱,再同宗族的。小姓人家一般是全村都拜。家中来了拜年客,一般会分烟,热情的会留人一起用餐。前一年刚结过婚的新人会受到燃放鞭炮的欢迎;初二一般是去祖母、母亲以及妻子的娘家拜年,初三、初四去拜姨母姑母、姐夫、姨夫家的年。

前一年刚结过婚的新人家里会举办春茗,俗称“摆茶”,黄梅县有部分地区叫做“接上亲”,一般时间会选在正有初五到正月十二之间。参加春茗宴席的一般会给新人包红包,新人的父亲、姐夫之类的新亲戚初次上门,主人家会有一定的礼金相赠。

如果村里举行龙灯会,则正月初七八就开始举行了,依次进行祝神等一系列仪式,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之后男女老幼同游同乐,会到各家各户去,龙灯参神,打歌,说些喜庆的话语,祝福新的一年都平平安安。

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的高潮,龙灯会将举行“下泊”仪式,意思是这一天晚上龙神将离开龙灯而回到它原本的住处。这一天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分路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白话文。另有“正月十五敲菜刀,老鼠下儿撞到了猫”、“正月十五敲水瓢,老鼠下儿没长毛”、“正月十五敲破钵,老鼠下儿不长脚”……等一系列民俗。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月十五这天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之夜,分路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布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端午节

分路镇迎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分路人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午节”,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经济建设

农 业:耕地总面积63318亩,其中:水田31030 亩,旱地32288亩。人均耕地占有量1.3 亩。水域面积7941亩。全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3318亩。农业种植以粮、棉、油种植为主。其它经济作物零星少量。到2011年末全镇有种植50亩以上的粮棉大户150个,其中:200亩以上的大户10个。养殖基地3000亩,种植田藕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1800亩。建千头养猪场3个,千只养鸡场4个,有养猪专业户125个,有大小养鸡专业户156个,有养鸭专业户204个,有养鸽专业户5个。全镇形成了5个食用菌蘑菇生产基地,专业户达202个,从业人员400人,户平收入在4至5万元之间,主要销往九江市蔬菜大市场。全镇先后建起了以聂弄、陶圩、新坝、沙埒四村为主体的“黄梅县鲫鱼湖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1000余亩,推行“2+1”主体养殖模式。建起了以杨汊湖地区8个村为中心的辐射周边6个村的2万亩优质水稻基地。2007年申报农业部、财政部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获批准,国家投资630万元。建起了以105国道沿线14个村的2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起了以江垸、郭桥、张垸、大兴、香世庵5个村为主体的1万亩优质油菜生产板块基地,获农业部立项投资360万元

工 业:全镇已形成棉花纺织、建筑建材、服装生产、玻璃工艺、皮革制造、制糖酿酒、食品糕点、粮油加工八大支柱产业格局。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95203万元,拥有工业企业112 家,职工1500余人,现已逐步形成了郭桥、濠湖桥两个工业集中区的发展雏形。

商 业:镇区内有从事服装、饮食、医疗、药品、家电、百货、食品、通信等商贸网店120家,有万家福(中国)控股集团、仁和、黄商大型超市3家,有宾馆1家、酒店5家,快餐店、小吃店20家,有婚纱摄影店3家,美发、理发店10家,网吧5家,有移动、电信门店8家,固定电话用户8636户,宽带网708户,移动手机12386部,联通手机5000部。全镇农村有黄商集团经营门店、小超市40家,生产农药化肥网店20家。全镇从事商贸人员达3000人,其中:镇区从事商贸人员逾2000人。全镇年商品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389 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超过2 亿元。

新农村建设

工业集约集群发展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实现工业集约集群发展。林竹资源丰富(有人工林40万亩、竹林30万亩),上世70年代末以来已初步形成化工基础。2008年,随着内地工资水平迅速提高,许多外出打工农民渴望把黄梅工业做大做强,自己能就近务工。镇党委和政府及时看到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农民就地转向二三产业的迫切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的战略机遇。他们根据成都市黄冈市的工业规划布局,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以发展天然气化工、造纸及纸质包装和建材业为主的产业定位。鉴于化工产业的特点,专门辟建了工业发展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分离。同时,加大政策导向力度,把新上的企业和进行技改的企业引向发展区集中,提升传统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链。在规划确定工业集中区用地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征地形式取得土地,项目用地采用出让方式供地,对被征地农民保证给予符合规定标准的补偿,其社会保险区别情况实行应保尽保,并千方百计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每个农民“失土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几年前,分路镇农民“各家各户守着人均不到一亩地的责任田,咋种咋耕都不来钱”。靠传统的单一种植和生产经营方式,既浪费资源,也难以提高效益。出路在哪里呢?汤营村的干部和群众看到,来自浙江台州的客商在本村租地,用新科技种植西瓜和蔬菜,年利润达每亩3000-4000元。这使大家萌发了一个新念头:既然土地在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条件下,可以很快产出这么大的效益,“一家一户底子薄,可以由村集体牵头,大家‘搭伙’,把土地集中起来,找能干的人领着干,这样会比一家一户的力量强得多,奔头大得多!”村党支部书记将村民的愿望反映上去后,黄冈市委和分路镇党委明确表示支持,并予以具体指导和帮助。2005年,经过全体村民充分民主讨论,按完全自愿原则报名签约,一部分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60亩新增土地入股,市政府成立的兴农公司注入风险金100万元作为股份(参与分红但不拿走红利,留作村集体收益,待积累到一定规模后,由村集体原价等额回购这部分股份作为集体股),组建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公司。全村已有506户农户签订协议,入股土地1060亩,每年由公司按每亩450公斤稻谷保底,股东可自愿转为公司员工。2006年,公司发展了早春红玉西瓜400亩、新品种苦瓜50亩、食用菌370亩,建立了存栏500头的生态猪养殖场,村集体净收益超过40万元。四川大学的农业科技人才与公司合作,在这里建立了种养殖业科技试验和推广基地,收益按互利原则分配。汤营村农民迈出的这一步,不仅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优化配置,生产方式上的大变化、大进步,更带来了总体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实际上变成农业工人,收入来源也由过去单靠种植收入变为“租金+务工+红利”等收入,另有集体福利,不少人还有个体经营所得。与过去相比,汤营村农民年平均每亩可增收2300多元。

教育事业

分路镇中小学

参考资料

黄梅分路镇因地制宜,32个行政村踏上幸福路.荆楚网.2024-02-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