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 :湖北省黄冈市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8

团风县,是黄冈市下辖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东临巴河,西傍举水、沙河,北倚大崎山,南滨长江,与鄂州市新洲区黄冈市黄州区、水县、罗田县麻城市相邻,介于东经114°47'—115°14',北纬30°35'—30°54'之间。团风县总面积838平方千米,辖8个镇、2个乡,常住人口26.51万人(截至2023年) 。县人民政府位于团风镇人民路1号。

团风历史悠久,始于唐朝,至宋代形成集市。历史上古镇团风历来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素来商业繁盛,“团风”作为地名,始于北宋的地理志书《元丰九域志》中,明代黄冈县是属黄州府,明清以后,境内团风地域一直隶属黄冈县,于黄州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境解放,黄冈县县治设团风镇。1996年5月18日,黄冈市执行区县分治,团风县正式成立。团风县位于大别山西向山脉之大崎山南麓,低山丘陵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内水资源丰富,河渠纵横,湖泊、塘堰众多,有长江、巴水、举水三大水系

团风县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初步形成了钢结构、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主导产业。先后建设了团风经济开发区、华夏幸福团风产业新城、港铁综合产业园等多个成型的产业园区。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42.93亿元(现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7.6:48.8:33.6调整为18.7:46.7:34.6。

团风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中原地区共产党“一大代表”包惠僧,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一大批名人名家。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全民创业百佳示范县”“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县”等荣誉称号。

名称

团风的地理位置奇特,万里长江至此一分为三,左江右江中江县将两个大沙洲紧紧环抱,团风便为江河湖泊中的高地,形成一道天然挡风屏障,港口条件优越,常有船只泊此避风,故名“团风”。另有一种说旧州长河感化河水在此汇合流入长河,水流湍急,团风系有同音字湍沨演变而来,故名“团风”。

历史沿革

团风在夏商为荆州之域。秦时,黄冈为南郡。三国时,黄冈称西陵西阳县。西晋时,改名为衡州。隋开皇十八年,改衡州为黄州,改南安为黄冈。因黄州城东有一黄冈山而命名,因此黄冈县得名之始。“团风”作为地名,始于北宋的地理志书《元丰九域志》中。明代黄冈县是属黄州府,明清以后,境内团风地域一直隶属黄冈县,于黄州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境解放,黄冈县县治设团风镇。1996年5月18日,黄冈执行区县分治,团风县正式成立。县辖8个镇、5个乡:团风镇、淋山河镇、总路嘴镇、但店镇、上巴河镇、马曹庙镇回龙山镇方高坪镇、子河乡、杜皮乡贾庙乡、溢流河乡、王家坊乡。2000年,撤销王家坊乡,并入团风镇;撤销磙子河乡,并入淋山河镇;撤销溢流河乡,并入但店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2个乡。2004年末,团风县辖团风、方高坪、淋山河、黄冈回龙山、马曹庙、上巴河、总路咀、但店8个镇和贾庙、才坡2个乡,共有7个居委会、286个村委会。2005年末,团风县辖8个镇、2个乡,7个居委会、284个村委会。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团风县退出贫困县。截至2024年7月,团风县下辖8镇2乡,另设有1个农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西向山脉之大崎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团风县东临巴河,西傍举水、沙河,北倚大崎山,南滨长江,与鄂州市新洲区黄冈市黄州区、水县、罗田县麻城市相邻。介于东经114°47'—115°14',北纬30°35'—30°54'之间,总面积838平方千米。

气候

团风县位于大别山西向山脉之大崎山南麓,大崎山是中国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北有大别山屏障,南有长江相隔,是团风县重要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局地气候等多种功能。团风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6.8℃,1月均温3.9℃,7月均温29.3℃,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

地形地貌

团风县地处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大崎山脉主峰海拔1040.8米,向西南山势渐跌,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属岗地地形。海拔50米上下的平原,集中在沿江、举水一带。

水文

团风县内水资源丰富,河渠纵横,湖泊、塘堰众多,有长江、巴水、举水三大水系。长江流域的巴水、举水青草湖、詹家湖、杨汊湖等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共约34余条长江堤防25.516公里,5公里以上河流35条,湖泊18个,水库85座,小微水体2860处。其中牛车河水库是省级水利风景区,控制承雨面积52.22平方千米,总库容1.0103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1万亩,以灌溉、防洪为主,灌溉面积达12.5万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团风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公报,截至2019年年末,团风县主要地类数据公如下:

以上参考资料

矿产资源

团风县境内已探明有矿产资源35种,矿床点100多处,其中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储量达23亿立方米,黄砂静态储量10亿吨。团风县全县矿产资源众多,主要有铁矿、铁砂、金、银、铀、花岗岩、白云岩、黄砂、石英石、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片麻岩等。

森林资源

团风县境内有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大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约36.80km2,天然保护林125.30km2,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2.55%,年增长率为0.1%,森林蓄积量达到148.51万立方米,年增长率为3.52%。2021年完成造林面积2.0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率达到100%。以造林补助、森林抚育、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等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快国土绿化,筑牢团风生态屏障。强力推进关闭石材矿山生态修复,按照“一矿一策”要求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全面开展贾庙、但店两个乡镇7家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2023年8月,退化林修复1万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3.3万亩。2023年造林面积2.3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率达到100%。

生物多样性

团风县内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共有陆生野生动物资源94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9种,属于湖北省级保护动物有53种。湖北大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维管植物165科、577属、1097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及栽培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0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7月,团风县下辖8镇2乡,另设有1个农场。县人民政府驻团风镇人民路1号。

以上参考资料

政治

人口

截至2023年12月,全县总户数12.42万户,年末户籍总人口35.48万人,其中,男性18.79万人,女性16.68万人;出生人口1740人,死亡人口2921人。常住人口26.51万人,其中,城镇11.31万人,农村15.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68%。

经济

综述

团风县大力推进建筑建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加快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4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增长4.4%,生产总值(GDP)占比18.7%;第二产业增加值66.75亿元,增长4.8%,生产总值(GDP)占比46.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4.5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49.46亿元,增长6.8%,生产总值(GDP)占比34.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14.9%、8.7%、8.1%、1.2%、6.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7.6:48.8:33.6调整为18.7:46.7:34.6。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6%,制造业投资增长43.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3.4%。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56万平方米,下降42.1%;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44.4%;分投资类型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6.6%,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3%,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21.4%。

2023年团风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76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28.4%;上划中央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15.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22.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9%。全县财政总支出52.19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9亿元,同比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6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安全支出1.36亿元,同比增长32.1%;教育支出4.55亿元,同比增长0.5%;科学技术支出1.05亿元,同比增长7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2亿元,同比增长11.3%;卫生健康支出2.58亿元,同比增长28.2%;节能环保支出1.31亿元,同比下降15.0%;城乡社区支出1.12亿元,同比下降40.6%。2023年团风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2元,同比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26022元,同比增长5.0%;经营净收入4329元,同比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3元,同比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10722元,同比增长6.0%;经营净收入5719元,同比增长11.2%。

第一产业

2023年团风县粮食总播种面积26.71万亩,比上年增加4200亩;总产量达到11.42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同比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0.58万吨,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总产值分别完成16.63亿元、2.94亿元、10.70亿元、14.79亿元、3.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2%、13.4%、4.3%、4.4%、6.7%。全年生猪存栏6.55万头,同比增长0.8%;生猪出栏8.17万头,同比增长3.8%。年末牛存栏1.02万头,同比增长0.1%;牛肉产量0.16万吨,同比增长5.1%。年末家禽存栏680.42万只,同比下降1.5%;家禽出栏400.01万只,同比增长1.2%;禽蛋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3.4%。2022年粮食总产量11.21万吨;其中,夏粮产量0.55万吨,早稻产量0.61万吨,秋粮产量10.05万吨。油料、蔬菜及食用菌、园林水果产量分别为1.88万吨、12.48万吨、0.06万吨,分别增长13.4%、3.8%和0.8%。水产品产量5.26万吨。

第二产业

2023年团风县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99亿元,同比增长14.3%。完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2.68亿元,同比增长15.6%。分主要行业看,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57.69亿元、15.20亿元、12.56亿元,同比增长7.4%、9.2%、35.5%,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71.8%。全县92家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93.10亿元,同比下降70.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19亿元,同比增长4.4%;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5%,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为63.2%。

第三产业

2023年团风县新发展五类市场主体5443户,其中私营企业947户,个体工商户4294户。截至2023年底,全县五类市场主体总量达38184户,其中私营企业6855户,个体工商户29406户。全年全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171.8万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出口5115万美元,同比增长19.2%。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0万美元,同比下降98.11%。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全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同比增长22.1%。分行业来看,限上批发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42459万元,同比下降11.3%;限上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7854万元,同比增长18.1%;限上住宿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2452万元,同比增长44.4%;限上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13637万元,同比增长28.2%。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56万平方米,下降42.1%;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44.4%。全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171.8万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出口5115万美元,同比增长19.2%。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0万美元,同比下降98.11%。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2005万元,其中邮政收入3628万元,电信收入18377万元。报刊发行量达到312万件,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8481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42688户。

2023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71.91万人,同比增长35.2%;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4.0%。县内A级景区4家(其中AAA级景区3家,A级景区1家),旅游名村2个。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26亿元,同比增长10.6%,年末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2.19亿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7.18亿元,同比增长8.2%,年末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6.48亿元。(以上数据统计均为2023年全年)

社会

科技

截至2023年底,团风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5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97人,农业技术人员67人,女性技术人员260人。2022年至2023年,选派省级“三区人才”24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132名,聘请科技副总19人,服务全县重点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团风县近三年来累计兑现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超过1000万元,涵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平台搭建、人才选育等多个方面。2023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申报16家,重新认定7家),净增1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达到62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5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4%。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到13.3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1.3%,同比增长67%。R\u0026D经费投入1.62亿,全市排名第5;投入强度1.17%,全市排名第3。选派科技创新特聘专员下乡服务,组织聘用省级“三区”科技人才11名,引进“科技副总”5名,选派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102名。全县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2023年有效注册商标数量1976件。

湖北省科技厅发布的2022年全省县域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显示,团风县进步9名,排全省40位,细分指标和综合排名稳步前进。团风县科经局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截至2024年3月,全县已拥有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教育

截至2023年12月,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07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普通初中15所,小学45所,幼儿园44所。全县本学年在校学生数34826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12人,普通中学12343人(普通高中4443人,普通初中7900人),小学15870人,幼儿园5701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438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8人,普通中学914人(普通高中323人,普通初中591人),小学1041人,幼儿园415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37年。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12月,全县共有公共文化机构16个,其中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所,文化站10个。县图书馆采编图书期刊、文献资源总量达195159册(件)。

体育

团风县有体育场馆1个,2023年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体育赛事6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26万余人次,积极组织参加群众性体育赛事,获得团体及单项奖项137个。县体育馆全年共接待健身人员18万余人次。

卫生健康

截至2023年末,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3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976张,其中医院1606张,卫生院137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8.5张。卫生技术人员19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24人,注册护士82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36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总人口20.36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5.74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15万人,城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0.66万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口27.6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19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43万人。全年享受社会救济总人数1378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人数1293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数占救济总人数比例为71.09%。共有18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拥有1845张社会福利收养性床位,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49张;年末共有各类社会组织13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民政登记的年内结婚1248对,离婚594对。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25人,同比增长6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4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96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

人居环境

2017~2019年,团风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是65.22、65.03和64.1,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保持为良。2018-2020年团风县PM10和PM2.5年均排放浓度不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升,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5%以上(年度目标值72.2%),PM10平均浓度63ug/m3(年度目标值74ug/m3),PM2.5平均浓度36ug/m3(年度目标值42ug/m3),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全部达到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2018-2020年全县市控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II类~III类),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

团风县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均于2019年完成厂区建设、设备安装及主管网安装。2020年,团风县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为178万吨,排放量为268.25万吨,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6.4%。2020年,团风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77%,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收集转运体系基本建成。团风县制定了《团风县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使用卫生厕所户数为8.27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0%。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共计10个,其中1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位于长江,其余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9个,位于付河水库、刘家冲水库、下黑冲水库及巴河,水质达标率为100%。2018年-2020年,团风县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

交通

公路

县城紧邻华中地区特大城市武汉市,是鄂东通往武汉的门户,106、308两条国道贯穿团风县全境,大(庆)广(州)、武(汉)合(肥)、黄(冈)鄂(州)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与京珠、上海-成都高速公路紧紧相连,境内以及周边共有7个高速出口。江北一级公路起于武汉、贯穿团风县城,连接黄冈市市区。江北快速通道起于汉口二七长江大桥,止于阳逻余泊大道,连接江北一级公路。连接江心罗霍洲的大桥已动工建设,即将正式通车。县城距阳逻长江大桥、黄冈仅15分钟左右车程。截至202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96.52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96.526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全社会货物公路货运量708.00万吨,公路客运量107.01万人。

铁路

京九铁路贯穿团风县境内3个镇22公里,设有2个站点,县城距团风火车站15公里,距黄州火车站16公里,距武汉高铁站、汉口站均在1小时车程内。武冈城际铁路黄冈市西站距团风10分钟车程。江北铁路连接京九、京广2条铁路大动脉,途经团风县,设有团风货运站,已开工建设。

航空

团风县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距阳逻军地机场30公里,均在1小时车程以内。

航运

团风县西面紧靠长江黄金水道,有长江深水岸线10余公里,建有5个港口码头,其中位于罗霍洲的武汉市新港团风作业区正在规划建设。距长江武汉港、阳逻武汉新港和白浒外贸码头均在60公里范围内,直达上海市,直通海外。团风县水路货运量533.58万吨,水路客运量6.21万人。

人文

团风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八年,至今整整1417年的历史。以挺进大别山为代表的军事文化,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和教育价值。以熊十力、李四光、林彪为代表的地方人物志,以湖北大鼓、丝弦锣鼓、农民绘画、团风剪纸为传奇的民俗文化颇具特色,亦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县域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

文物古迹

全县分布有中湾民居、东岳庙、漆氏宗祠、林育南故居、张浩故居、方本仁庄园、李四光故居、徐会之故居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团风拥有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八斗湾共存社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基地。

百丈崖村

百丈崖村位于团风县北部山区,因四周山峰峻峭挺拔、背后有百丈悬崖而得名。古村落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建筑肌理结合地形地貌有机分布,空间层次丰富。三面环山,一面向冲沟之水,环山的一面有一座宽约0.5米、高约4米的石砌围墙,全长达400多米,将村落揽入怀中。这个古村落是林氏黄冈东乡始祖林千一的十一世孙林廷栋(1545至1618年)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至1620年)由杜皮乡迁居此地时所建,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至1850年)。当年林廷栋从安徽请来工匠,依照徽派建筑风格,结合荆楚当地特色,花巨资修建了上塆、中塆、芙蓉塆3个民居建筑群,并建有聂氏宗祠、学堂、凉亭、药铺、粮仓、碾房、磨房、马厩等配套设施,3个民居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房屋400余间。古村落在选址上充分利用了南方山地的特点,村前月池、村后古泉及阶梯式花园、村外环抱式城墙及村内民居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村落与周围高山、茂林、河谷、冲沟等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亭台厅堂门窗上的多幅楹联匾额,院内的东山书院,塆前的半圆形水塘(有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的寓意)以及塆外的浩然亭等都体现了儒家思想。2008年,百丈崖村中塆古民居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百丈崖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林育南故居

林育南故居位于团风县回龙山镇,始建于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重建,是其早年生活、走上革命道路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由林氏族人辟为纪念林育南烈士的展室,设有简易的图片展与林育南烈士半身塑像,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家大塆是林氏三兄弟(林育南、林育英与林彪)出生地,其中林育南与林彪故居位于林家大塆,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龙镇林家染铺湾,均为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启蒙人是恽代英。林育南很早就成为武汉市地区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甚至还参加过北京的五四运动。就在中共一大成立时,1921年7月,他还与恽代英等在林家大湾重新成立了旨在“企求阶级斗争、劳务政治的实现”的组织。待董必武、陈潭秋这两位中共一大的湖北小组代表返回武汉后,林育南随即庄重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特产

以上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团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湖北大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家潭龙舟会、团风丝弦锣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绘画、民间剪纸、但店天府圣会、团风狗脚、詹家湖龙舟会、小崎武术、牌子锣鼓、放河灯、子路问津、黄冈回龙山庙会以及龙窑、竹艺、木雕、采莲船为代表的40多项。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它原名“鼓书”,形成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在湖北黄陂形成之后,不断地向四周延展,遍布于鄂东南地区。鼓书分为南路、北路两个流派,湖北大鼓由北方“犁铧音”衍变而来。相传,道光年间,犁铧大鼓艺人丁海州首将此种说唱引入湖北。后来,鼓书艺人为了在当地传唱,始将北方语言改用当地方言,将伴奏乐器大鼓改用小军鼓,以木质云板取代铁质犁铧尖,遂逐渐形成了富有湖北地方特色的“南路鼓书”——湖北大鼓。湖北大鼓过去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后来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演唱短篇曲目时加入了二胡三弦琴等乐器的伴奏,以唱为主;但在演唱中、长篇曲目时,仍然采取以说为主的传统形式。湖北大鼓曲调,平稳朴实,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可根据不同内容、情绪的需要,变化成为十几个不同板式、不同情绪的唱腔。2008年6月7日, “湖北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家潭龙舟会

马家潭龙舟会,是马氏宗族祖先自明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从江西瓦屑坝古楼湾大迁徙到此后,因怀念故乡端午节“划龙船,唱大戏,敬龙神,祈年成”的风俗,每年端午节在家门口的巴水河潭举行的划龙船比赛,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马家潭的划龙舟活动,由于其所使用的龙头龙尾仍然是他们的祖先500年前从江西省带来的历史文物,从而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他们的端午节龙舟竞技除一般意义的纪念屈原外,更多的是用一种形式表达马氏族群对故土的怀念。2009年马家潭龙舟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团风丝弦锣鼓

丝弦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俗大型交响乐,团风北部山区群众常在祭祀、节庆、红白喜事等重大活动中进行演奏。一个完整的丝弦锣鼓乐队由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拉弦乐四类乐器组成。其中打击乐器有八种:大鼓钩锣大锣小锣、钵、皿磬、云板、梆鼓。吹、弹、拉乐器有十多种:二胡京胡板胡月琴琵琶、笛子、箫、笙、唢呐、叽呐等。丝弦锣鼓的演出人数一般在18人以上,最多可达八九十人。根据需要,可原地静态演奏,也可在行进中动态演奏。演奏由马锣手将马锣抛空数米接打来指挥整个乐队,打击乐和管弦乐交替演奏,演奏阵势宏大,音乐悠扬动听。丝弦锣鼓在团风演奏已有300多年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糅合民间音调形成“耍锣鼓”,随后吸取了曲牌体戏曲音乐形成了新的“鼓吹乐”形式,最后融合了板腔体的戏剧音乐形成现在普遍意义上的“丝弦锣鼓”。2006年,团风丝弦锣鼓被列入黄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风景名胜

2023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271.91万人,同比增长35.2%;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4.0%。县内A级景区4家(其中AAA级景区3家,A级景区1家),旅游名村2个。李四光故居林家大湾村、方本仁庄园、大崎山接天山、龙王山、罗霍洲、三江口、杨汊湖等已形成具有团风特色的人文景观。

大崎山森林公园

位于团风县北部,地处团风、罗田县麻城市交界处,与武汉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毗邻,公园经营总面积2万余亩,林木蓄积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4%,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公园所在山峰大崎山,挺拔巍峨,素有“鄂东泰山”之誉,主峰龙王顶海拔1040.8米,山体呈东西走向,东南横卧小崎山、祷雨山,西北耸立接天山。明代《黄州府志》说,大崎山“远自麻城龟峰而来,蜿蜒盘伏,至此突然高举,山势绝悬,甲于一郡”。崎山八景:大崎山寨、龙王井、能仁寺、狮子口、接天山古松群、鹞子翻身、黑岩谷、平冠松。

牛车河水利生态旅游区

有“鄂东千岛湖”之称,位于团风县北部山区,地处总路咀镇贾庙乡杜皮乡三镇交界,是六十年代修建的大型水库,称为“人工湖”。水库容量1亿多立方,水面近10平方千米,库中有6个大、66个小汊。牛车河水质清澈,自然风光绮丽,湖中有无数的小岛,环库有龙王山、七柱山、马鞍山市、百丈岩、沙垴体、蜂子垴等山头,牛车河水库有效灌溉面积20余万亩,惠及七个乡镇(含黄州区一个)。

黄冈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团风县北部山区杜皮乡境内,依“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诞生地张家山下而建,是市县共管的一座烈士陵园,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两周王陵于1974年修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黄冈革命纪念馆、鄂东抗日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纪念馆、黄冈名人纪念园、黄冈英烈园、红军招待所旧址和张体学等350位革命烈士陵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

位于团风县城,坐落在举水大桥东侧,为纪念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团风至武穴长江段上发起的渡江战役而兴建。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馆及渡江广场等构成团风渡江公园主要景点,是团风红色旅游新名片。纪念碑高25.2米,加地面海拔23.8米,恰好是49米,暗合1949年渡江。基座两侧为渡江战役大型浮雕,前后分别为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词和纪念碑碑文。

神仙寨

神仙寨海拔258.9米,位于团风县城北10公里,为方高坪镇马曹庙镇淋山河镇三镇交界处。山中有座“龙泉寺”古庙,香火旺盛,寺旁有“龙泉井”一口,水质极佳,冬热水而能淋浴,夏凉水而胜冰水,太平天国时期,日供千余人饮用水而不干涸。山中泉水微量元素丰富,含硒、磷、铁、锌等,常年饮用此水能长寿,神仙寨由此得名。神仙寨顶周有石砌寨城,周长2.5公里,城墙高约5-6米,按东西南北建有四城门,门旁有屯兵堡,寨内原建有小石屋300多栋,遗址尚存,是迄今鄂东保存最完整的古兵寨之一,系清代时期地方官史、豪坤为抵卸太平天国军的打击而威逼劳动人民所砌成。神仙寨龙泉寺出家僧众,将古老的佛教思想和现代文明相融合,建寺安僧,保护神仙寨自然生态。

林家大湾

林家大湾,地处黄冈团风回龙山镇,当地人世代相传,回龙山原名枣儿刺岭,有九条触犯天条的小龙被东海龙王囚禁在此岭巨石之下。龙王有言:只有岭上铁树开花,九龙才能得返东海。终于岭上铁树开花,九龙返回东海。但其中一小龙思念枣儿刺岭的峻秀雄伟,毅然返回定居,此后,枣刺儿岭便被称为回龙山。回龙山上常有祥云瑞气云雾盘绕,仙气十足。回龙镇因而得名。林家大湾诞生了林彪、林育南、林育英等林氏三兄弟,为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

代表人物

林彪(1907~1971)

林彪(1907~1971),派名祚大,学名育容。回龙山镇林家大塆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四期,改名林彪,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同陈伯达等人一道,积极推动“文革”运动,鼓吹党内斗争。他组织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他于1971年9月13日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成吉思汗市地区机毁人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林彪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张浩

张浩(1897~1942),本姓林,派名祚培,号育英,参加革命后改名仲丹(仲聃),化名张浩。回龙山镇染铺塆人。1922年2月,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原地区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林育南

林育南(1898~1931),派名祚笃,字祚本,号湘浦,笔名相拂、林根。回龙山镇林家大塆人。早年就读于武昌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与领导、组织了1922年9月的粤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25年五卅运动上海工人大罢工、1927年汉口工人收回英租界等重大斗争。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同何孟雄、李伟森等在上海被中国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同年2月7日,林育南与何孟雄等24位共产党员与革命者,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33岁。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四光故居回龙山镇香山人。中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包惠僧

包惠僧(1894~1979),乳名桂酸,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1919年北京大学文学系肄业。1920年与董必武、陈潭秋组织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4年包惠僧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二大”。后出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政治教官。1927年1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独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脱离共产党。1979年7月2日在北京病逝。著有《包惠僧回忆录》等。

秦兆阳

秦兆阳(1916~1994),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枣树店人。1938年到延安市,先后在陕北公学分校和鲁迅美术学院学习。1939年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1943年秋至1947年,先后任冀中第十地委《黎明报》社社长和冀中军区前线报》社副社长。1949年4月进北京,任《人民文学》小说组组长,1955年任《文艺报》执行编委,1956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主持《人民文学》工作。在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84年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1994年在北京逝世。

徐会之

徐会之(1901—1951),字亨,别号容庵,总路嘴镇宋坳村河边徐家。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6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3营连队党代表。1950年3月,徐会之经香港特别行政区去台湾,1951年11月18日在台北市牺牲。1985年,徐会之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殷海光

殷海光(1919~1969),上巴河镇西街人。殷海光出生于回龙山殷家楼。1938年秋,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就读。1942年夏,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9年3月,随《中央日报》去台湾继任主笔,还兼任《民族报》总主笔。1949年11月,与胡适、雷霄、毛子水傅斯年等人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任编委兼主笔。1969年9月因胃癌去世。著述达800万字以上,主要著作有《逻辑新引》《怎样判断是非》《思想与方法》等;译著有《逻辑基本》《论耶苏与他的思想》《社会科学方法论》《共产国际概论》等。

漆先庭

漆先庭(1889~1976),杜皮乡蔡家河人。1926年,参加农民革命运动。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地方党组织和农协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黄冈地委委员、地委民运部副部长、省人大代表、省农协委员等职。1976年9月病逝于黄冈市

获得荣誉

以上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