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源 :曾任华北电业管理局任副局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04:21

刘英源,1898年10月生于阜城县寨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3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

曾任华北电业管理局任副局长。

人物经历

刘英源是哈尔滨市发电厂老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898年10月生于河北省阜城县寨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随父母、兄姐闯关东沈阳市(沈阳)。在老财家当过“半拉子”,学过水暖工,在煎饼铺里拉过磨,烟草公司当过学徒,也卖过零工。1916年他18岁时,来到哈尔滨鸡鸭公司当徒弟学钳工。每天挣5角钱,孝敬工头2角。后来他熬上三等工匠,挣到8角钱,孝敬工头后只剩6角。1927年1月,哈尔滨闹瘟疫,英商关闭了公司,他失业了。

刘英源为找工作,又回到奉天,到兵工厂做杂工。干了一年多,就辞职不干了,又回到哈尔滨。1926年,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包建马家沟发电厂。经人介绍以钳工手艺,当上了发电厂安装修理工。发电厂投产,留厂当运转工兼汽轮机修理工。当时,发电厂的厂长白玉昌,以送礼多少决定用人。刘英源抱定凭手艺挣钱,不给厂长送礼。厂长看刘英源不买他的账,先是不给他涨工钱;他结婚那天晚上派他上夜班;他腿受寒,走路困难要求换白班,厂长一声冷笑说:“不行!”他一气之下病倒三个月,家当卖光了,病没好就挺着上班。白厂长看到他瘸着腿上班给他派重活、累活、登高活,折磨他。然而,困难并没压倒他,尽管累得眼冒金花,腿痛难忍,还是咬牙硬挺,就是不服软。

1932年2月5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哈尔滨市。马家沟发电厂由日本人接管,对中国工人更是当牛马使用,吃橡子面,住窝棚,随意打骂,在高电压、高温、高空条件下作业,不给安全保障,经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对此刘英源十分气愤。有时日本人也施小恩小惠来拉拢中国工人。中秋节时日本人配给每人一点面粉,却被汉奸工头从中抽头。刘英源借机质问汉奸工头,却被工头扣上反对皇军的帽子,鼓动日本人抓他。因为日本人要用刘英源的高超技术,才没有得逞。从那以后,他对日本人和汉奸更加恨之入骨,磨洋工应付他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可是工厂仍由日本人掌管。刘英源和他的知心工友,找到哈尔滨市电业局伊索尹局长,提出仍让日本人掌管发电厂危险。伊索尹认为有道理,可又担心不用日本人发不了电。问刘英源:“日本人走了你们能干得了吗?”刘英源果断地回答:能!日本人侵占前都是中国人干的。”伊索尹局长接受了刘英源的建议,第二天就让日本人离开电厂,使电厂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不久,中国国民党接收大员来到哈尔滨。这时,由于正统观念的影响,听说中国人来接收电厂,刘英源非常高兴。可是,国民党接收大员和汉奸打得火热,到电厂对工人头不抬,眼不睁,溜了一圈就上汽车跑了。这使刘英源对国民党所抱的幻想破灭了。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市。哈尔滨电业局军代表齐明,“国际劳动节”节来到哈尔滨发电厂,立即召开“五一”劳动节大会,向工人表示祝贺。会后,访问电厂职员、工人,共商修复机组,保障发电,改善工友劳动条件等事宜。刘英源对军代表的言行产生好感。以后,从齐明的多次讲课中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党,民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工人是电厂的主人,坚定了跟共产党走、为解放劳苦大众献力的决心。在修复发电机组中他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不久被提升为机修车间主任。

自1943年9月15日起,丰满水电厂建成后一直向哈尔滨市供电,哈尔滨发电厂处于备用状态。1946年7月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占据丰满水电厂切断了向哈尔滨供电的电源。而处于备用的哈尔滨发电厂,两台容量较大的5号、6号机组因绝缘不良而烧坏。容量小的1号、2号、3号机组又有缺陷,加上日本侵略者败退时的破坏,设备不能运转。当时电厂停工,居民停电,使支前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为尽快恢复发电,军代表齐明动员工人发挥主人翁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抢修发电机。刘英源挺身而出,响应号召,带头组织工人抢修电机。面对缺技术、缺材料、缺设备的困难,经过昼夜抢修,把3台小发电机修好发电了。然而,这点电只能供给主要工厂企业和主要机关,大部分工厂仍然停电,居民仍然摸黑。

正当小发电机修好全厂在想着修大发电机的时候,突然,发电厂房起火。一个俄籍工人安多夫不慎将3号机组透平油管压断,油溅到调整汽门上,遇高温引起大火,烧落了厂房。面对大火刘英源大喊一声:“随我来!”他顶着一块铁板飞身登上机组,双手拿起水龙,把水喷向房顶,浓烟滚滚呛得他喘不过气来,掉下来的燃烧物烧坏了他的衣服,但终于和几个工友一起把厂房顶部大火浇灭,可是火头又窜向电盘,刘英源不顾烧伤的痛疼,又和工友李彦太领着消防队爬上3号炉顶,截住火头,在高温、浓烟中把大火浇灭,保住了整个发电厂。由于火灾又烧坏了3号机组,1、2号机也受损,均不能立即投入发电。哈尔滨市又陷入全市停电、工厂停产的状态。

在全厂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刘英源又挺身而出,表示:“要像前线解放军打败中国国民党那样,战胜困难,把发电机组修好。”军代表非常支持他,立即组织抢修队,先把1、2号机组修复,接着又带领工友投入3号机组的抢修。他七天七夜没离开发电机,饿了啃口“干粮”,困了在机旁打个盹,睁开眼睛再干。经过这样昼夜奋战,于1946年10月23日修复好3号发电机,开始向哈尔滨市供电,使全市重点企业恢复了生产,全市重见光明。然而,刘英源却累得连走路都摇摇晃晁。刘英源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哈尔滨市授予二等劳动英雄称号。

刘英源修复的1、2、3号发电机,发电总容只有7000千瓦,占全市需用电量的3/5,还没满足哈尔滨全市的供电要求。为从根本上解决全市的缺电问题,哈尔滨电业局召开发电会议,邀请30多名技术工人参加,讨论如何增加发电量,解决哈尔滨市的用电。

日伪统治后期,哈尔滨发电厂的5、6号发电机就因部件损坏停运,要修复必须运到日本去,所以搁置下来。可是,不修复这两台发电机,就无法增加供电量满足全市用电的需要。面对这种局面,刘英源大胆提议先修复1.4万千瓦容量的5号机。这一提议立即受到一些人非议,当年日本人都无法就地修复,咱们能修复吗?刘英源有理有据地说明战胜困难修复5号电机的决心,并自报奋勇地参加修机。刘英源的创议得到好友王醒民的支持。电业局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天刘英源就带着工友分解5号机,发现主要是发电机线圈绝缘烧坏,汽轮机14级叶片与叶根盘脱离1。5毫米。问题找到了,他又向全厂发出号召,捐献器材,修复发电机组。刘英源和王醒民首先把自家保存多年的绝缘材料献给电厂,全厂工人捐献的器材也不断地送到车间,克服了技术、材料难关,终于修好了发电机线圈。接着,刘英源凭借多年钳工功底,利用铜做成紧口,把汽轮机叶片羽根镶住,使叶片和叶根盘固定在一起,解决了叶片和叶盘的脱离难题,但汽轮机“找正”,人要钻进汽缸内工作,这套技术中国技工都不懂。刘英源自告奋勇钻进汽缸内“找正”,一小时要出来换一次空气,当最后一次他“找正”钻出汽缸时,敝得脸上青紫,眼前发黑,身子一晃就软软地瘫坐在地上。

经过一场艰难的抢修战斗,刘英源和王醒民等,终于在1947年1月13日把5号发电机修复发电。1月15日哈尔滨市召开奖励大会,刘英源和王醒民被授予一等劳动英雄称号,并每人发给50万元(旧币)奖金。

1947年3月1日,刘英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加激励刘英源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的决心。

修复运转一个多月后,5号发电机又突然因静子磁铁局部发热,线圈绝缘被击穿停止运转。刘英源痛心之余,决心再次修复5号发电机。但是这台发电机日伪时期就烧过两次,再搜寻旧材料修也难免不烧。怎样才能确保发电机不烧牢靠发电呢?刘英源经过多日琢磨,想出了5、6号发电机合并修复的方案。然而,在两机合并修复后,安装中遇到中心找正的难题,规定不能超20%,实际相差16%。刘英源不顾劳累,一头钻进汽缸里,用千分尺和平衡仪连量带画,一蹲5个小时,连熬六七个昼夜,终于找正了中心,于当年“五·一”前夕投入运行,发电量达到9000千瓦。

哈尔滨市第三届英模大会上,刘英源被授予特等劳动英雄。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他的事迹为题材,拍摄了影片《光芒万丈》。1947年9月15日,刘英源被选为哈尔滨发电厂副厂长。1948年7月30日被选为哈尔滨市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日,哈市党组织公开,在发电厂首次建立党组织,他被选为党支部书记。

1948年10月,党把刘英源派到刚刚解放的长春发电厂任厂长。1949年随着辽宁省的解放,刘英源又被调到抚顺发电厂任副厂长。同年,经毛主席批准,刘英源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邀他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0年3月,刘英源被调任北京石景山区发电厂当厂长。同年,刘英源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1年,刘英源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国电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刘英源被调任华北电业管理局任副局长。1954年兼任水电部北京电力修配厂厂长。同年9月15日,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英源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老英雄刘英源为新中国的电力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业绩。在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刘英源曾受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打击和迫害,凭着他对党的忠诚,坚贞不屈地与之斗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为他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1978年2月24日,刘英源又被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

人物逝世

1978年7月20日,老英雄刘英源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参考资料

老英雄刘英源轶事.龙志网.2022-10-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