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令仪 :北宋时期官员,包拯之父

更新时间:2024-09-20 22:50

包令仪(960年-1033年),字肃之。北宋淮南路庐州合肥县东乡(今包公镇)小包村人,宋代官员,包拯之父。

包令仪生于普通农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当过学馆的塾师,包令仪的母亲则是农民。23岁的包令仪则是通过苦读中了进士。1012年,包令仪出任泉州市惠安县的知县一职。后来也做过任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南京留守等职,晚年致仕移家合肥城内居住。1033年,包令仪去世死后被朝廷赠刑部侍郎追封为太保,包拯为他立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

包令仪对包拯的管教十分严格,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为包拯后来清廉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包令仪出生于淮南路庐州合肥县东乡小包村。包令仪的父亲耕读传家,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当过学馆的塾师,包令仪的母亲则是农民。23岁的包令仪则是通过苦读中了进士

为官经历

1012年,包令仪出任泉州市惠安县的知县一职。任职四年后,包令仪就离任了。离任回京后,包令仪先后被授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帅南京上护军、南京留守等职。

晚年致仕

包令仪晚年辞官带着一家到合肥市城内居住,因为只有包拯一人传支接代,导致包令仪家里经济条件比较优裕重视知识,晚年包令仪热心对子女的培养,使儿子包拯自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学与熏陶。

归葬合肥

1033年,包令仪去世后被朝廷初赠官为刑部侍郎,后来因为父凭子贵被追封为太保,并被儿子包拯葬在合肥东门外的螺蛳岗(今合肥东门外螺蛳岗),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

历史任职

参考资料

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影响

包令仪对包拯的管教十分严格,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包拯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儒家思想和清正家风的影响,为他后来清廉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事件

2010年,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包令仪立的神道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

2024年,第六届“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首站将前往泉州市石狮市惠安县等地,继续探寻和挖掘包公故事、包公文化。包令仪在1012年曾任福建惠安县知县。有惠安的文史专家曾提出,包拯在少年时期可能随父在惠安生活过多年,并为此赴合肥市考证。

参考资料

包令仪.肥东县人民政府.2023-11-22

肥东法院 |【包公故里话传承】说一说包公家谱.肥东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7

包公家乡人来泉州探秘 他们认为少年包拯极大可能在泉州生活过.今日头条.2024-05-19

少年包青天在惠安住了三四年?可能随父宦游(2)——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5-19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4-05-19

包拯少年时在泉州生活过吗?“我从包公家乡来”前往探访.今日头条.2024-05-19

包拯少年时在泉州生活过吗?“我从包公家乡来”前往探访.腾讯网.2024-05-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