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15:41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始建于1957年,当时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学校于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2008年12月30日,学校根据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向航天领域拓展的发展战略,成立了主要面向航天科工集团领域的宇航学院,由飞行器工程系,发射与推进工程系和力学系重组而成。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设有4个教学个系,开设6个本科专业;拥有2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75人;在校学生1574人,其中本科生848人,硕士生485人,博士生241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设有4个教学个系,开设6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拥有2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学科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并列第6名,力学学科排名并列第9名。 

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机械 

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飞行器设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重点学科:力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力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微重力环境下大型航天结构展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国家级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航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成绩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生成绩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分别获得第九、十一、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各1项;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一等奖10余项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7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此外,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双聘)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胡海岩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胡更开刘青泉(名单不全) 

973首席科学家:崔平远(名单不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滕宏辉、田强、周萧明 

国家级教学名师:梅凤翔 

全国优秀教师:胡更开、水小平 

青年学者:乔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宇航学院系所设置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有1个“111计划”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此外拥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1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设有深空探测技术、分布式航天系统技术、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四个研究所。

“111计划”引智基地:“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师作为首席承担973项目2项,承担总装预研、重点型号等60余项,其中作为总师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型号4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重大仪器专项1项,作为第一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投入总量近10亿元,自然科学基金7926万元,发表SCI论文633篇,授权专利247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

宇航学院院标由核心图案、背景图样组成。

背景图样以蓝色的圆形,寓意学院是以宇航相关学科为主干的学科结构,围绕深空探测拓展空间科学研究方向,同时也寓意着宇航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人的远大抱负。

核心图案由宇航器构成,象征着宇航北理人搏击蓝空、探索空天飞行的矢志追求,学院中英文全称环绕图案周围。

社团文化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拥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常年开展理论学习知识竞赛、“智慧传递”系列活动、元旦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支教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知名校友

专业介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领域中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西安宇航中学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学习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飞行力学与控制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制导与控制技术、结构设计、飞行器系统设计、测试技术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40%。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飞行器,特别是制导飞行器设计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PERCENT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航天运输与控制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等国防科技领域中从事航天器系统方面的理论研究、设计与开发、试验研究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航天器发射与推进原理、空间飞行控制、航天器着陆与回收、天体力学、航天运载技术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与轨道动力学、航天器控制原理、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原理、航天器返回与着陆、航天飞行器分析与设计、空间推进原理、航天器发射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靠性工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推进与发射、航天器返回与着陆、航天运输工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设计、研究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飞行器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领域中从事飞行器推进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西安宇航中学科学与技术、(热)力学、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飞行器推进系统原理与设计及相关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航空宇航推进原理、发动机设计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38%。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飞行器推进系统及热机系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实验技术研究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PERCENT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培养目标:在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学领域内从事武器系统、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与设备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工程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航空西安宇航中学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内弹道学、发射装置设计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和制造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发射动力学,发射系统设计、测试技术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38%。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和兵器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航天地面工程、武器发射系统的总体论证、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产品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PERCENT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力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计算仿真和工程实验能力,能在航天航空、土木建筑、机械与车辆、生物医学等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研究型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以力学、数学、航空西安宇航中学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动力学与控制、工程材料与结构设计、工程计算仿真与测试、生物力学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

主要课程(群):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论与数理统计学、力学中的数理方法、数值分析、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路分析、自动控制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塑性力学、振动理论、振动测试技术、工程材料、智能材料与系统、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力学、航天工程概论、航天器动力学、航天器结构与设计、最优化、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测试技术、计算仿真工程实训、实验测试工程实训等。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动力学与控制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航天航空、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医学等应用领域,从事航天航空结构的振动控制、先进材料的设计、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结构仿真计算及实验测试等方面工作。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本硕博连读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控制基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有国际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面向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领军人才。

专业内容: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重点学习航空宇航、力学、控制等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群):力学基础课程、力学学科主干课程、控制基础课程、控制学科主干课程、机械学科主干课程,航空西安宇航中学学科基础课程、系统设计、动力学与控制、导航制导、推进与发射、结构与力学等课程模块。

就业与深造: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硕博连读班学生面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毕业生面向航天、航空科学技术等国防科技领域,主要从事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学制与授予学位:学制为8-9年,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学院名师

在校全职工作的名师有 唐胜景 崔平远 祁载康 刘莉 刘藻珍 毕世华 胡更开 荣吉利 季葆华 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