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枫荷 :蕈树科半枫荷属植物,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更新时间:2023-01-19 17:43

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 T. Chang),又名风荷梨、边荷枫,是蕈树科(Altingiaceae)半枫荷属(Semiliquidambar)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省南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广东(海南岛在内)、湖南省南部等地区,喜阳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山地灌丛或阔叶林中,适宜在酸性红壤或黄壤上生长。1999年,半枫荷被列为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021年被移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半枫荷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VU)物种。

半枫荷高约17米,胸径可达60厘米;树皮灰色,当年枝干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异型,不分裂的叶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或为掌状3裂,两侧裂片卵状三角形,有时为单侧叉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同株;短穗状雄花序组成总状,雄蕊多数,头状雌花序单生。头状果序,有蒴果22-28个,每果有种子2枚,褐色,种子顶端有窄膜翅。

半枫荷木质良好,可用于木工、家具生产;根部、叶片可入药,根部主治风湿痹痛、脚气、偏头痛、偏瘫、跌打损伤,叶片主治风湿痹痛,外伤出血;因其树干通直,终年常绿,叶形多变,是南方少有的彩叶树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半枫荷也是半枫荷属模式种,同时具有枫香树属蕈树属的特征,对研究金缕梅科约翰·哈钦松分类系统下)的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形态特征

枝干

半枫荷为常绿乔木,高约17米,胸径可达60厘米;树皮灰色,稍粗糙;芽体长卵形,略有短柔毛;当年枝干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

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异型,不分裂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尾部长1-1.5厘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侧;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为掌状3裂,中央裂片长3-5厘米,两侧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时为单侧叉状分裂;边缘有具腺锯齿;掌状脉3条,两侧的较纤细,在不分裂的叶上常离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脉还有侧脉4-5对,与网状小脉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4厘米,较粗壮,上部有槽,无毛。

花序于枝顶部腋生或顶生,花单性,雌雄同株。短穗状雄花序组成总状,长6厘米,雄蕊多数,花丝短,花药长1.2毫米;头状雌花序单生,花序梗长4.5厘米,萼齿针形,长2-5毫米,花柱长6-8毫米,卷曲,被毛。

果实

头状果序直径2.5厘米,有蒴果22-28个,宿存萼齿比花柱短。

种子

每蒴果有种子2枚,褐色,形状压扁,长矩圆形,长7毫米,宽3毫米,顶端有窄膜翅。

物种分布

半枫荷为中国特有种,主要零散分布于江西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贵州省南部、广东省海南岛在内)、湖南省南部等地的山区。

生长习性

半枫荷为中性树种,喜阳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常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地阔叶林中,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酸性红壤或黄壤上,一般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1000米以上地带也有零星分布。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半枫荷雌雄异花同株,以风媒传粉为主,果实在阳光下暴晒后可使蒴果开裂,从而脱出种子。但半枫荷生长普遍较为湿润,空气湿度大,种子常因腐烂失去活性,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繁殖能力低。半枫荷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此时最大萌发率可达90%。

人工繁殖

人工栽培的植株4年生时开始开花,但未发育成熟结实,直至8年生开始结成果实。花期4-5月,7月结成幼果,初时黄绿色,后变为褐色。11-12月时果实成熟,灰褐色,两瓣开裂,坚硬。果实成熟后整个果序掉落。

播种

霜降前选择15年生以上的健康母树进行采种,采集后进行暴晒,使蒴果开裂、种子脱出。晒至种子含水量较低时贮存越冬。早春进行播种,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壤土作为圃地,播种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后覆盖稀土并铺上稻草。

选择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株,选择带有饱满芽体、长势良好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插穗。可选择前茬作物为水稻的田地作为苗圃,其害虫和病源较少。插穗需保留一节带叶,扦插前用清水浸泡切口两小时洗脱单宁,再用生根剂浸泡后扦插。扦插后搭棚并在圃地覆盖聚乙烯薄膜保温保湿。

嫁接

枫香树枫香树属 formosana)是半枫荷嫁接的良好砧木,选择4毫米以上苗木利于后期生长。使用切接法在每年3-4月进行嫁接,将砧木从距地面5厘米左右位置剪短,垂直切出切口;将接穗下端削成斜面后插进砧木切口中,用嫁接薄膜保护接口部分。

栽培技术

造林

选择土层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进行造林。起苗前3天浇透水,造林时进行穴状整地,并施足量底肥。铺上一层土后放入树苗,须使树苗根系舒展,分层回填土并压实,浇透定根水。造林时尽量减少苗根裸露时间。

田间管理

加强幼林施肥和抚育措施,栽培时每穴施磷肥、复合肥作为基肥,每年春季开深沟施复合肥,造林前2年春、夏季均需进行除草松土,之后每年春季进行抚育。扦插造林时,待插穗生根后去除覆盖薄膜,可视情况进行叶面施肥,夏季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苗木木质化。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半枫荷常见病害为苗木茎腐病,染病时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黑褐色斑块,会导致茎部腐烂,叶片凋萎甚至苗木枯死。一般低洼积水或雨后容易发病,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注意及时排水并清除病株,也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溶液喷洒。

虫害

半枫荷常见害虫为绿绿虫,成虫危害顶芽和叶,地下美国白灯蛾蛴螬)危害幼树根系,导致烂根易被真菌感染。防治金龟子可通过人工摇树使之坠地便于捕杀,或喷施敌敌畏;防治主要通过造林前用喃丹处理土壤,或造林后向土壤灌注敌敌畏溶液。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

1987年被列入《中国珍稀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国家三级重点级保护植物。

199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被提升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2021年被移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半枫荷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VU)物种。

物种现状

半枫荷仅残存于中国南部和东南山区,分布区狭窄,居群规模小,大多数呈单株散生的简短分布,已处于濒危状态。以贵州省为例,截至1999年,野生半枫荷数量已不到100株。

致危因素

自然原因

半枫荷种子萌发能力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易腐烂失活,枝条萌生能力弱,植株繁殖力低下;对环境适应性差,在群落中对光热资源和空间的竞争力较弱,幼苗易死亡,种群增长缓慢。

人为原因

半枫荷药用价值高,经常被人为剥皮、挖根甚至砍伐,直接导致植株死亡;人为活动导致其生境破坏严重,减少了种群分布范围。

保护措施

1982年,湖南省建立建立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590公顷,保护区内有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包括半枫荷在内的18种二级保护植物。

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广西防城上岳金花茶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195.1公顷。其中共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包括半枫荷在内的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半枫荷木质良好,是木工、家具的优良用材树种,旋刨性能好,可用于旋刨制品加工。

药用价值

半枫荷根部、叶片可入药。根全年可采挖,采挖后洗净后晒干,可祛风止痛,除湿通络,主治风湿痹痛、脚气、偏头痛偏瘫、跌打损伤;叶在春、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采收,晒干或鲜用,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止血,主治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观赏价值

半枫荷树干通直,终年常绿,叶形既似枫树又似荷树,叶形多变,嫩叶紫色点缀其间,是南方少有的彩叶树种,观赏价值高。据其喜光且耐阴的特性,可构建地带性人工植物群落或在城市生态公益林与其它阔叶树种混交种植。

学术价值

半枫荷属是1962年发现的新属,半枫荷是该属模式种,也是中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既有枫香树属(Liquidambar)的某些形状,也有蕈树属(Altingia)的一些特征,介于二者之间,对研究金缕梅科约翰·哈钦松分类系统下)的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