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3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始建于1960年。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二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信学院学生人数众多,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有多名学子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

全院上下满怀“责任、激情、团结、谋略”的工作理念,为建设一流电信学科而努力奋斗。2014年10月27日,原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历史沿革

始建于1960年,创立之初为华中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经过学科的演变发展,由无线电工程系组建电子工程系。其后自动控制组调出,电子工程系电子组后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2000年5月合校后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又于2014年10月27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博士导师和教授35人,副教授50人。拥有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通信与电子系统)和1个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9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全国一级学科。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赵梓森院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本学科点博士生导师。

朱光喜教授被聘为国务院第5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通信技术十五规划”专家组、“视音频编码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特别工作组”专家组成员;

周宗仪教授被聘为国家863计划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总体组成员;

杨宗凯教授被聘为教育部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专家组成员、科技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专家组成员。

学科体系

本学院拥有二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本学院设有国家电工电子教学研究基地,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电信、电视与计算机网络三网融合研究方向);设有3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校开办多年的因材施教信息类数理提高班由电信学院进行管理。

电信学院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子部分)的承建方和启明学院电工电子科技创新基地的主要成员院系。

人才培养

电信学院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教学改革,并取得了突出成果:《电子技术基础》教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信学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字语音处理》荣获电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电子线路实验》、《微机原理实验》、《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荣获湖北省优质课程称号;电信学院《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设计与测试》、《通信电子线路》三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电信学院学生人数众多,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有多名学子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该学院学生在参赛的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均获全国一等奖。2002年又获多项奖励:《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分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个,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3个,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个,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2002年度中国温度传感器设计大赛”冠军,校大学生科技节总分第一名,第6次捧回冠军杯。校大学生文化节多项一、二等奖。

1996年,由原电信系和电子部54所共同研制的EIM—601大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学校开办多年的信息类数理提高班依托电信学院进行管理,2001年设立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2002年创建“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Dian团队),2006年创办“基于项目的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2010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首批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是本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的机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竞赛。电信学院本科生平均每年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30余项,获批资助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余个,有多名学子多次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

教学成果

电信学院迄今已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150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朱中梁院士,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入选者、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2010年和2014年胡润百富榜上榜者、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UT斯达康公司董事长卢鹰,“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创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电商导购平台“米折网”的张良伦(入选2013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柯尊尧和军队中多位将军等一大批国内外各领域的精英和骨干。

国际联合办学和留学生培养在我校独树一帜。在国际联合办学方面,本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乌龙岗大学合作办有中英班、中美班、中澳班等,采用2+2、3+1等灵活的办学形式,双方联合培养,互认学分。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生国际交流”指标评估为全国第一。同时,电信学院是学校第一个成建制招收全英语教学外国留学生班并完成本科培养的院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在校的本科及以上的留学生160多人。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全学院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信号处理与智能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军事通信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数字视频技术与通信、图像处理与智能信息系统等9个研究中心(所)及实验中心。与华为、实达、金鹏、TCL科技长江数通、精伦等企业共建有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电信学院现拥有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数据中心、湖北省智能互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绿色宽带无线通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同时参与建设了下一代网络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此外,与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合作建立了TI联合实验室、Xilinx联合实验室等基地与平台。还与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电信学院正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学科为龙头、基地是依托,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基础研究,扶持创新团队的方针,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深入开展综合改革和科技创新,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持续推进电信学科跨越式发展。

研究机构

电路与系统研究中心

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研究中心

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研究中心

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互连网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中心

数字视频技术与通信研究所

实验中心

学院行政办公室

科研成就

早在70年代初、中期,本学院承担的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和“闭环数控CNC系统”研究就荣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1995年,完成了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的研制,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次年获入网许可证书;1997—1998年,承担并完成了“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计算机信息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中的两项子课题研究,是国内首批从事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单位之一,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重大课题“宽带无线IP技术”,该系统融合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研制出的系统功能样机已于2001年6月通过“863”计划317主题专家组验收,并在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建设试验网,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电信学院从创办初期的“无线电技术”单一专业,发展为集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多个方向为一体的学科基地,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与多媒体处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光通信及系统,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上已形成特色。每年科研经费均为1千万元以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个。

在宽带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防伪技术、图像图形与多媒体处理技术、空间导航与探测技术、辐射特性与电磁目标探测、互联网技术与工程等研究方向上具有鲜明特色。1996年,由电信学院和电子部54所共同研制的EIM—601大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2008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包括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在国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EI收录400余篇,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指标评估为全国第一;获得专利授权208项,同时参加了多项国家标准的规划与制定工作;科研经费2.29亿元,国家纵向项目经费占总经费比重超过70%。

学术交流

2018年9月中国电信学院举行“以评促建,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学习报告会

2018年11月新一代智能移动通信网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2018年12月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前沿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0国际科技大学国际标准化研讨会召开。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南一楼。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