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19:12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简称“南大工学院”)2009年开始筹建,2009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2011年10月10日全面启动。工学院以南大物理、化学、材料等物质科学学科为基础,以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为重要依托,抓住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针对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针对国家目标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发展现代工程技术,尽快占领新一代朝阳产业的“制高点”,发展具有鲜明特色、面向未来的新型工程与应用科学学科。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在建的超过6万平米的工学院大楼,被规划成为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未来的总部。

概况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从2009年开始筹建,2009年12月30日挂牌,2011年5月,工学院大楼(镇江楼)在仙林校区奠基。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物理、化学、材料等物质科学学科为基础,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配位化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引进国内外材料、光学、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团队而组成,是面向国家重大技术需求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型工学院。

工学院除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外,还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光学工程两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点。材料学科世界排名前1%,位居全球79名。

学院的宗旨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信息科学为基础,瞄准现代工科的学术前沿,解决人类对健康、能源、材料、信息等方面的重大需求问题,培养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的高层次人才。

2020年11月28日,加入水新材料产业联盟。

学院环境

南大工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由著名材料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创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祝世宁院士担任组长,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院模式筹建了南大工学院,同时招聘了美国埃默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杰出讲席教授聂书明教授担任院长。学院的宗旨是瞄准现代工学前沿,面向人类和国家对材料、信息、健康和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通过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开展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满足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培养领军人才。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四个系,分别开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已建成江苏省微创伤介入医疗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南通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气溶胶生物效应与健康研究中心材料制备与表征中心、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光伏工程与技术中心、储能材料与技术中心、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等学术科研平台。也是“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的主要参与单位。

南大工学院作为国际化办学试点单位,享有人才政策与学科建设的自主权, 全院构建了“国际专家团队与本土执行团队”相结合的协同管理团队,形成了与国际顶尖大学相一致的办学理念。2015年,学院正式向外专局申报“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

学院已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一个“基金委创新团队”和两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材料工程、光学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五个本科专业, 形成了从本科生至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每年向国家和江苏输送近200名基础好, 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其中本科毕业生12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名,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100%。

学院建设的目标是:以引领现代工程和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己任,为后摩尔时代的信息产业、后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产业和人类迫切需要的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生物医学产业,提供新一代的技术,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创新之源;培养基础扎实、富于创新精神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成为现代工程应用和发展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江苏省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成为服务社会的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发挥重大作用。

专业设置

学院下设四个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量子光学与光学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设有五个本科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光学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博士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

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专业围绕着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重点围绕人工带隙材料与器件、能源环境材料与技术、信息功能薄膜材料与器件、微纳结构制备与器件和材料微结构设计等研究方向,开展材料科学研究与关键技术探索,力争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新材料、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器件。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材料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物理实验、机械设计与工程材料加工

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专业强调现代精细材料合成与光电子技术相互结合,深入系统地研究各种材料制备工艺及其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的人工设计技术,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发展具有特定微结构和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目前的研究着重于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设计和制备新型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光电子材料和微电子材料。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科学、材料化学、材料表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物理化学实验、材料化学实验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致力于培养研究领域能够横跨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和量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主要学习光电信息产生的相关机制和规律、光电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光显示、光纤通信、光电检测技术,以及光电设备与光电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光电信息学科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基于功能微结构的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上能够从事设计、制备、测试及其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的实践、创新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公司、工厂、研究所和院校从事科研、教学、产品设计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或科研、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的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可继续深造攻读该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主要课程: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模拟电路、通信原理、应用光学、高等光学、光通信技术、现代信息光电子学、光电子器件与工艺、光电专业实验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为特色的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新能源战略需求,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和新能源器件、装置及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技术,能胜任太阳能、生物质能、氢燃料电池、动力型二次电池等新能源获取与存储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分流到四个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二次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毕业生适宜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能源、材料、电力、航空航天、信息、交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研发、教学、生产及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学习。

主要课程:能源科学与工程概论、能量转换与存储原理、可再生能源导论、电化学、电化学测量技术、二次电池技术概论、化学反应工程、新能源科学基础实验、新能源器件与工艺实验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理、工、生、医多学科交汇融合的交叉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药物和现代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核心技术紧密相关,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学科之一。该学科“将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定量规律,并用以维持、改善、促进人类健康”。重点培养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分子工程与纳米医学、细胞工程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影像、生物医学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等方向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生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纳米医学、再生医学以及生物能源等研究的科研机构或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产业或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生物医学电子学、模拟电路、Problem Based Learning、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分子工程与纳米医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成像原理及仪器

硬件设施

坐落在仙林校区的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大楼由美国知名的HDR 设计公司设计,该公司曾为许多世界知名大学以及研究所设计过教学楼和实验室。主导此次设计的Brian先生介绍到,他们以“打造世界前十工学院”、“吸引顶尖人才”、“加强合作交流”、“尊重南京文化”“强调高科技是世界发展的未来”为设计宗旨,经过与南京大学校领导和现代工学院院领导的多次讨论,形成了此次的现代工学院大楼总体设计图和设计报告。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大楼总共有六万平米,分为四个独立板块,分别用于学院四个系的教育科研,并通过长廊将各个系的建筑联系起来,以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另外,考虑到南京夏季的高温天气和中原地区的建筑特征,还将在大楼中心建设一个中心庭院,供师生交流和休闲,并在其顶部加盖特殊材料制作的顶棚,已达到降温的目的。除此之外,为符合光学、材料等试验的防震等特殊要求,大楼还将建设一层地下实验室供南大师生研究使用。

学院地址: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南京大学科学楼912

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支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内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院正在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背景的高水平学者充实教师队伍。计划到2020年,学院达到120名教授、副教授的规模。

截至2014年12月,学院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教授37 人、副教授19人,专职科研人员27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有境外知名大学的科研经历。其中包括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组部入选者6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1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7人。

科研成果

学院在研的“973”项目有14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面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64项,以及30多项省部级企业的课题,在研经费1.3亿元。

学院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Mater.、Phys. Rev. Lett. 、Adv. Mater、Nano Lett.、J. Amer. Chem. Soc. 和Angew Chem. Int. Ed.等顶级学术期刊,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98项、国 际专利3项。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入选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

学院贯彻“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承担了教育部教改项目“材料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实践”和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新型工程学科多层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着力培养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注重数理基础的同时,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在一年级末开始专业分流,本院分流的本科专业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5个方向。二年级以后开始具体专业的学习,并可能得到教授们提供的进实验室加入科研的机会。

近年来,学院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各1项,建成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联合多家知名企业建成人才培养基地,在这种推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本科生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或申请专利已达30余篇/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赛、全国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在培养的学生中,更有在成为研究生后一年即获得中国光学领域“王大珩”奖。

南京大学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工学已成为我校“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下,努力把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建设成为新生的、新型的、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的一流工科学院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围绕这一目标,以学科建设思路为指南,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原则是,既体现鲜明的工学特色,又继承南京大学重视基础、系统扎实的传统特色,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划发展和建设现代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形成具有南大特色的工科体系,培养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提升现代工程学院毕业学生在工程技术界的竞争力。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由材料科学与工程量子光学与光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四大现代工学学科所组成,这些都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相关的发展中学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工学的传统学科群体系是有显著差别, 如何在学院层面上构建合理的本科基础课程体系,是需要探讨与解决的课题。为此,在对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广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大学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既充分体现四个学科各自特色,又强调现代工学的统一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以材料与器件为知识体系的核心,以典型应用与系统集成为牵引,瞄准科技前沿与国家需求,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在课程建设中,大力加强工程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建设,加强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一代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医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对以下四个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1)工学中具有普遍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的建设;(2)学院各学科方向共同知识与技术基础的课程内容的提炼;(3)光学工程、新能源、生物医学等新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建设;(4)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国际合作

• 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韩国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境外学校开展本科生交流;

• 开设“天地名人讲坛”、“天地现代工学论坛”两个系列讲座,每年邀请境外名校教授讲座;

• 开设暑期课程,邀请美国西太平洋国家重点实验室Chambers教授、纽约大学孙力教授等授课。

所获捐赠

在2012年5月19日的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捐赠仪式上,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获得了南京大学荣誉教授、天地集团董事会主席杨休的3亿元捐款。作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杨休有着和武训一样的办学理想,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他坦言道,之所以想办工学院,是由于他在创业过程中,高科技企业的惨败让他意识到中国缺少一流的工程师,痛定思痛后他下决心办一所工学院,请最好的老师,培养一流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而杨休的愿望与南京大学对工学方面的发展计划不谋而合,于是也就达成了此次的合作。

此次获赠的3亿捐款将用于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今后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师资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聂书明院长在此次论坛上还公布了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对于基金使用的初步想法:将设立5位杰出教授,每位将获基金1千万元,每年受益50万元;将设立院长基金,用于招聘杰出人才和大楼、设备的维修;另外,还将在鼓楼和仙林校区分别设立现代工学名人讲堂,促进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