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高等职业院校

更新时间:2024-09-20 11:27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管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地处国家级江北新区、毗邻国家级新材料科技园。

学校肇始于民族化学工业先驱范旭东先生于1934年创办的“远东第一大厂”——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厂厂办校,历经永利化工专科学校、南化化工学院、南化公司技工学校、化工部南京动力学校分校、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南化公司化工学校、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南京化工学校、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历史变迁。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名,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1次、“服务贡献50强”3次、“国际影响力50强”3次,位居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第82位、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第47位、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第9名。

截至2024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工程训练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教职工728人,专任教师565人。

历史沿革

1958年8月,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建立了永利化工专科学校,由南化公司代管。1959年5月,南化公司在磷肥厂教育科、永利宁厂教育科和所属工厂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化公司化工学院。1962年,化工部决定撤销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并入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同年12月,技工学校迁入化工学院新校址。1965年,化工部决定南化技校并入南京动力学校,校名改为化工部南京动力分校。

1966年3月,南京动力分校从南京动力学校分立出来,改名为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同年6月6日,化校全面停课。1968年,学校转化为南京化肥厂厂办校,更名为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

1973年,化校恢复招生和上课,学校重归南化公司领导,校名改为南化公司技工学校。1974年7月,南化公司技工学校更名为南化公司化工学校。1975年至1978年,南化公司工人大学与化校联署办公。

1983年5月,经省石化厅批准,南化公司化工学校更名为南京化工学校。1987年11月,南化公司批准学校正式实行校长负责制。

1998年3月26日,南化集团公司和省石化厅领导正式签署《交接协议》,学校由此划归省石化厅直接管理。2001年6月1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化工学校升格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直管的一所普通高校。

2015年2月16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第二批“一帮一”行动,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支援鄂州职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工程训练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主动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以化工为特色,工、经、文、管、医、艺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国际化品牌专业2个。创新实践“一体两翼三维四化五新”校企合作南科模式,形成“单项能力共享、综合能力交叉、岗位能力拓展、职业能力提升”的四级递进实训体系,建成国家级、省级及校内外实训基地413个。立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项。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涵盖23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7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学校建成包括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309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4门,获国家和省级课件奖各1项;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主要参与完成3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获批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32项、江苏省产教融合平台3项。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教职工728人,专任教师565人。其中教师高级职称占比42.3%以上,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4.4%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1%以上。现有国家级绿色生物制造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10个,获教育部认定双师型基地3个,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苏省技术能手5人、全国化工职教名师6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产业教授11人、“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8人、“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6人,“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入选对象19人。形成了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层次分明的教师发展梯队,打造了“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学校是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EVBB)中国唯一的全权会员单位、美国社区学院国际发展联盟(CCID)三个中国会员单位,“全国石油与化工‘一带一路’联盟”常务副主席及秘书长单位、“中国—东盟国际职教联盟”牵头院校之一。先后与27个国家90余家高校或机构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180余份合作备忘录,与加拿大道森学院共同举办中加数控大赛,开国内高职院校举办国际技能大赛之先河。自2013年招收海外留学生以来,首批接受全国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首批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认证。实践外国留学生现代学徒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教育部“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特色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塔拉理工学院、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等合作探索“3+2+2”专本硕衔接跨国分段人才培养。在境外建设南京科院印尼德龙学院、南京科院南钢印尼学院、南京科院化建文莱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南京科院永利学院,立项江苏高校“郑和学院”。2018年3月,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来校参访。荣获“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留学江苏目标学校”等荣誉,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国际影响力50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江苏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精细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磁共振靶向显像剂研究工程实验室”等5家省级中心,“南京市氨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机械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40个学校“科研北斗计划”创新平台及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以低碳、节能环保产业为先导,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方向发展的校企合作开发研究的科技服务体系。建成校内科普实践体验中心12个,年服务人数上万人次,先后被认定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图书馆有馆舍建筑面积为16764平方米,阅览座位2322席,有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学生自修室、学习站、教师及校友文献展示室、学术报告厅、资源视听空间、电纸书阅读区、休闲阅读区、朗读亭、电子书瀑布屏、数字报纸阅读屏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和设备。馆藏文献资源以工程技术科学为主体,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等多类学科,馆藏纸质图书达108.9041万册,电子图书310670册,中文电子期刊16188种,中文纸质期刊700种,数字报纸200种,纸质报纸40种。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读秀学术、超星图书和期刊、万方知识服务、新东方英语、百度文库、Springerlink外文电子书刊等10多种数据库,各类电子资源总量近10TB。形成了涵盖化工、化学、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建筑与艺术、经济管理、交通等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科研成果

2011年成立了由政校企共同投资、股份制企业化运作的南京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创业园、国家级“双实双业”基地资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8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有在园企业228家,产值累计超10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为社会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依托各类平台,获国家、省市级科研和人文社科类项目200余项,纵向研究经费到账1000多万元,完成横向科研项目638项,实现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近亿元,申请专利2000余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在SCI、EI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40余项,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省级优秀社区学院江北新区老年开放大学。2013年在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等四家单位首次联合组织的“在宁高校与南京互动发展评估”调查活动中,获得在宁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排名第一;2015年学校又成功挤入全国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16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知识产权转化、科技项目服务、发明专利授权较2014年增长15%以上,实现社会服务到账总经费1300万元以上,其中“四技”服务500万元以上;获得省市级科研教研项目23项,成果应用与转化142.501万元,申请专利120件,授权专利8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件,新增省部级奖项4项。学校获得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各2个。;202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学校荣誉

截至2024年5月,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留学江苏目标学校”等荣誉,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60所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四年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1次、“服务贡献50强”3次、“国际影响力50强”3次,位居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第82位、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第47位、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第9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校徽采用盾形徽章纹样,主色调定位于科技蓝。标志内元素由学校中英文名全称、1958以及水滴、书卷、腾飞的人的整合形态组成。

校训

仁爱、求真、笃行、拓新

校歌

《追求卓越》

陆志明等作词,张建华作曲

古都北郊,江水滔滔,化工学府我为高。

永利历史传承,旭东精神照。

团结互信有进取,争先把行业制高点来创造。

言仁爱,传求真,身笃行,教拓新。

前驱英华卓,后起努力追踪,

念过去艰辛缔造,愿明朝校誉飘飘。

雨花芬芳,茉莉飘香,化工学府我为上,

业内人才涌,域外美名扬。

严谨勤奋求真知,用智慧把卓越的人才来培养。

博学理,尚礼仪,重实践,振化工。

前驱英华卓荦,后起努力追踪,

念过去艰辛缔造,愿明朝校誉飘飘。

校园环境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位于南京市,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欣乐路188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薛魁、唐卫泽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23-05-25

江苏“两红两优”光荣榜揭晓!.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23-06-02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23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3-06-02

本馆简介.图书馆.2023-05-25

现任领导.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23-06-02

欢迎报考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