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一所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更新时间:2023-06-07 17:25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是一所新加坡科研密集型大学,由新加坡教育部主管。2006年,南大成为一所自治大学,如今已成为新加坡两所规模最大的公立大学之一。南大被“QS世界大学排名”评为世界顶尖大学之一,并多年蝉联全球年轻大学榜首。根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南洋理工大学主校区也常被列为全球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新加坡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占地200万平方米,学校有3万3千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布于工学院、商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研究生院,以及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创办的李光前医学院。本科生教学中,34项授予单专业学士,38项授予双专业学士学位,6项授予双学士学位

历史沿革

南洋大学(1955-1980)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殖民政府实行阻断新马与中国大陆往来的政策,使得新马地区华文学校的师资来源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渠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此外,英殖民政府大力推行英文至上、排斥华文教育的政策,试图割断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感,也一直令南洋华侨界忧心忡忡。在这种背景情况下,1953年初,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陈六使倡议创办一所华文大学,并首捐500万元,获得东南亚各地华人的响应。新加坡南洋大学创办于1955年, 是中国以外第一所中文授课的大学。

正当南洋大学迅速建立规模时,新加坡自治政府即在此时成立,这是英殖民地统治急速退出本地区的先声。在新政治局势下,民选代表占多数的新加坡立法议会于1959年3月4日通过立法确定了南洋大学的大学法定地位。1959年5月29日宪报号外颁布南洋大学法,从此,官方正式承认南大为新加坡教育制度中高等学府的一环。1955年,南洋大学开始提供大学预科课程。1956年3月15日,大学招收第一批584名的学生。建校初期,大学共有三个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和商学院。大学的科研工作于1957年正式展开。第一届的437名学生于1959年毕业。1963年,南洋大学的招生人数达到了2324人。

1980年,南洋大学结束办学,并入新加坡大学。1981年,南洋理工学院在原南洋大学的校址上成立。

南洋理工学院(1981-1991)

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于1981年8月1日,其使命是为新加坡培养四分之三以上的工程师。1985年,南洋理工学院被英联邦工程院理事会评为世界最佳工程学院之一。这是该理事会对全球工程院校所提供的课程进行长达4年的全面评估后做出的决定。

南洋理工学院于1982年开始正式的教学工作时,仅有582名学生,分别就读于当时仅有的三个专业:土木与结构工程、电机与电子工程和机械与生产工程。到了1990年,学院的本科生人数增加到6832名,并于198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两名研究生。

1987年,南洋理工学院新增三所工程学院和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转来的会计学院,同时,开办了应用科学学院。

1990年,新加坡政府将原教育学院与原体育学院合并,重组为国立教育学院,并在1991年宣布其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1991年-至今)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与国立教育学院合并重组,成立南洋理工大学。1996年,原新加坡南洋大学的校友名录转入南洋理工大学。

2006年,南洋理工大学成为一所自治大学。

2015年12月,南洋理工大学参与建设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举行授牌仪式。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见证签署的两国间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由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是汇聚世界一流研发资源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办学条件

学校架构

南洋理工大学授课由五大学部(College)和三大自治学院(Autonomous Institute)提供。

五大学部分别为研究生学部(Graduate College),南洋商学部(Nanyang Business School),工程学部(College of Engineering),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部(College of 人文科学概论,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理学部(College of Science)。

三大自治学院分别为国立教育学院(National Institiute of Education),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李光前医学院(Lee Kong Chian School of Medicine)。

学部

研究生学部(Graduate College)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部强调全人教育、创新框架、体验和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研究生教育,并与南洋理工大学其它学部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研究。

商学部(Nanyang Business School)

南洋商学部(NBS)是新加坡第一所商学院,也是亚洲第三所获得欧洲质量改进体系和大学商学院促进协会认可的商学院。学部提供世界排名前50位的MBA课程,以及会计和商业的三年制直接荣誉学位课程。

工程学部(College of Engineering)

南洋理工大学工程学部(CoE)由化学、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机械与航天工程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组成。南洋理工大学工程学部2023年QS世界大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排名亚洲第1,世界第14;202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全球最佳工程院校排名世界第2;2012年-2016年《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全球机构为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论文引用提供服务排名世界第2;2022年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分析(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大学论文引用量排名世界第10;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工程与技术排名世界第15;2022年科睿唯安分析(Clarivate Analytics)“基本科学指标”全球排名前22。

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部(College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部(CoHASS)由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School of Art, 设计 and Media),人文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和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Wee Kim Wee School of 传播学 and Information)组成。四个学院学院在各自的领域里独树一帜。整个学部旨在通过提供双专业、第二专业、辅修课等,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机会。CoHASS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研究跨越伦理学、遗产研究、知识和信仰体系研究等领域,以及语言学、文学、电影学、传播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等。

理学部(College of Science)

理学部(CoS)由亚洲环境学院(The Asian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生物科学学院(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School of Physical \u0026 Mathematical Sciences)组成,拥有超过两百名教师。

自治学院

国立教育学院(National Institiute of Education)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是新加坡的国家教师教育机构,在培养教师和提供教师专业和学校领导发展方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RSIS)是一所全球智库和研究生教育学院,提供战略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和亚洲研究的理学硕士课程。学院的五个研究中心和两个研究项目由常务副主席领导,院长在学术方面提供协助,推动学院的研究、教育和网络活动。

RSIS提供在国际事务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在国防、国家安全、国际关系战略研究和外交方面的政策上展开研究。

李光前医学院(Lee Kong Chian School of Medicin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合作建立的李光前医学院(LKCMedicine)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生。该学院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以当地慈善家丹斯里拿督李光前(Tan Sri Dato Lee Kong Chian)的名字命名。李光前医学院由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先生于2017年8月28日正式揭幕。

本科生教学

根据南洋理工大学官网显示,该校本科生教学分为三类:单专业,双专业(主修+辅修)和双学位(全日制)。其中,34项授予单专业学士,38项授予双专业学士学位,6项授予双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根据US News提供的数据,2022年南洋理工大学的师生比为7:100,教师共有1629人,学生共有24651人。截至2022年,南洋理工大学共有848名国际教师,939名专业研究员。该校著名学者与教授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文勇刚、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苗春燕等。

合作交流

南洋理工大学拥有300多个国际学术合作伙伴和200多个行业实体,从事研究和教育。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等新加坡国内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另外,南洋理工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学校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学术科研

馆藏资源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信息、知识和图书馆服务无障碍访问,以满足南洋理工大学社区的学习、教学和研究需求。它由资讯、知识和图书馆服务办公室管理的七间图书馆组成,由大学图书馆委员会指导工作,与大学的战略计划保持一致。截至2020年1月,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超过80万本纸质图书、100万本电子书、9万份视听资料、10万份期刊等。

研究中心

南洋理工大学共计9个专题研究所与研究中心(Themat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entres),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和保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概论方面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

卓越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s of Excellence)

泛大学研究机构(Pan-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s)

校园环境

图书馆

李伟南图书馆(Lee Wee Nam Library)

李伟南图书馆拥有各种协作学习空间、展示空间、安静放松空间、高端电脑、录音室,藏书类型为工程与科学。

艺术、设计与媒体图书馆(Art, Design \u0026 Media Library)

艺术、设计与媒体图书馆有开放的学习空间、电影院和独立的观看站,主要藏书为视觉艺术、建筑、素描、设计、插画、绘画、摄影、视听资料。

商业图书馆(Business Library)

商业图书馆有协作教师、个人自习室、商务休息室、Datastream终端,主要藏书为会计、银行、商业法、创业、金融、酒店管理国际商务管理学市场营销与战略。

中文图书馆(Chinese Library)

中文图书馆收藏有珍本线装书 ——《康熙字典》《御四集》等,主要藏书为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语言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中文资料。

通信与信息图书馆(Communication \u0026 Information Library)

通信与信息图书馆有传媒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档案,主要藏书有大众传播与媒介、信息科学、传播研究、媒介法律与伦理方面的资料。

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馆(Humanities \u0026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馆馆藏主要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哲学和公共管理方面的书籍。

住宿

南洋理工大学本科生宿舍设备齐全,环境清新。新生入学前两年保证住宿,从大三起,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的宿舍和课外活动,才有机会继续在校内住宿。住宿费每月300-700美元不等。

南洋理工大学本科生宿舍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全日制研究生可入住校内研究生宿舍。由于住房供不应求,研究项目的新生将获得优先考虑。住宿费每月500-700美元不等。

知名建筑

蜂巢(The Hive)历时32个月建成,由英国著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eick)先生构思,他的著名作品包括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炬的主火炬。蜂巢每天24小时开放,由12座塔楼组成,每座塔楼高八层。它的结构类似于用于中国小吃的圆形木托盘,中心的56间“智能”教室中的每一个都配备了灵活的集群座位,电子白板和多个LCD屏幕。

校园文化

校园价值观

诚信,尊重,关切,伙伴关系,积极服务与影响,共同体

校徽

南洋理工大学校徽由一个纹章盾牌组成,分为两部分:下半部分为白色背景下的一只面向众人的狮子,上半部分为两个对称分布的原子符号,以及红色背景城垛和位于中心的齿轮。城墙代表了土木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两个原子图标代表了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而齿轮不仅代表了机械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也是理工科的传统代表图样。这三个学院便是NTU的前身南洋理工学院所创办的三个最早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层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众多,为了鼓励校友奉献社会,南洋理工大学还设立了南洋校友奖,获奖者包括在各专业领域取得顶尖成就、享誉新加坡或国际社会的校友。

学术界与文化界人物

商界人物

排名声誉

2022年泰晤士全球高等教育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学位列第40名,2022年上海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8名,US News 2022-2023 全球大学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学位列第30名,2024年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26名。2025年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15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