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

更新时间:2023-12-14 14:30

欧洲(Europe),全称“欧罗巴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位于东半球西北部、亚欧大陆西部,其北、西两面分别濒临北冰洋和大西洋,东南隔乌拉尔山脉与亚洲相邻,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欧洲总面积约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居世界大洲排名第六位,共分布有4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截止到2023年,欧洲人口数量约有7.41亿,人口分布相对均匀,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绝大多数属于欧罗巴人种;主要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徒主要是基督教徒,大多数的伊斯兰教徒生活在俄罗斯区域。

欧洲地质上是一个以东欧地台为核心,总体上向南增生的大陆,东侧以乌拉尔褶皱带与西伯利亚地区地台相邻,西侧以加里东褶皱带与北美地台相接,南侧以中、新生代褶皱带为边界。欧洲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涵盖了多种地貌类型,有东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大不列颠岛里海地中海和挪威海峡等多种地貌单元,整体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境域内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自北向南有极地冰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等,其中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为主,特征典型,分布范围较广。受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内河流众多,大致呈放射状由中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流向四周,整体流速平缓、水量丰富,主要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等。欧洲生物多样性丰富,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植被类型以温带寒温带植被为主,由于受气候和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影响,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分布特征突出;欧洲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大致可以分为冻原动物、温带森林动物、草原动物和亚热带森林动物四个类型。

欧洲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活,后历经青铜时代进入古典时期,从公元前700年开始,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逐渐繁盛,形成了以诗歌、戏剧和哲学著作为主要形式的早期文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世界经济体之一。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进入中世纪后欧洲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王国与帝国,多为封建社会,受基督教神权统治;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在修道院和宫廷中流传并受到宗教和骑士道德的影响;同时,欧洲经历了一个与特提斯海世界的发展轨迹对比强烈的技术创造和经济增长的时期,封建时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封建领主拥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农业生产成为经济的支柱,城市和贸易的发展逐渐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开始繁荣,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和商业的兴起。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创造了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高峰;16~17世纪,欧洲的封建制经济逐步瓦解;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以讽刺和说理手法为主的启蒙文学兴起,这一时期的欧洲经历了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是欧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航海时代推动了贸易和殖民扩张,使欧洲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现代化进程;19世纪以后,欧洲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革和发展,这个时期欧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商业活动蓬勃发展,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导致了殖民扩张和全球贸易的繁荣;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战场均在欧洲。1958年,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西欧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使西欧由经济上的联合发展到政治上的合作;1988年,随着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东、西欧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诸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加强。21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扩展。欧洲长期位居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思想、艺术、政治、法律、金融、科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础。欧洲文化的成就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科技、产业实力在全球独树一帜,消费市场位居全球前三,欧洲国家大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推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致使欧洲多数国家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占首位。欧盟作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政治、经济、环境、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参与,是一个集政治实体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截至2024年2月,拥有501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448项,自然遗产44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9项。同时欧洲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包括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挪威峡湾、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景观。

名称由来

欧洲(Europe),全称“欧罗巴洲”,在亚述语中是“日落之地”的意思。中文“欧罗巴洲”是对“Europe”的音译,而“欧洲”则是中文“欧罗巴洲”的简称。

关于”Europe“的由来有许多理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一些学者认为欧洲的名字是起源于希腊人,他们将古希腊语“eurys”(意为“宽阔”)和“ops”(意为“脸”或“眼睛”)结合起来,得出“宽阔的凝视”,用以描述欧洲的广阔海岸线。其他学者认为,欧洲这个名字的起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使用的阿卡德语单词“erebu”,意思是“日落”,并推断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角度来看,西落的太阳降临欧洲。从神话故事的角度来看,在希腊神话中,得墨忒耳(古希腊语:Δημήτηρ,拉丁语:Demeter)是专管农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以欧罗巴为大洲命名。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主神宙斯喜欢腓尼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宙斯便变成一头公牛,将欧罗巴带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公主的名字命名,称为欧罗巴。”

位置境域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欧亚大陆的西部,经纬度范围大致介于36°N~71°08'N、9°34'W~66°10'E之间;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部与亚洲大陆毗连,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伊斯坦布尔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亚洲分界,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北美洲相对;大陆水平轮廓破碎,东宽西窄;欧洲大陆最北点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角,最南点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南端,南北跨35个纬度;总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大陆多半岛、岛屿和内海,欧洲的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1/3以上,其中半岛面积占总面积的27%,主要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等,众多半岛和岛屿的分割使欧洲大陆出现了白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等内海或陆间海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现代考古学认为,最早的欧洲原始居民来自非洲北部。大约在12万年前,第四次冰川时期,尼安德特人在欧洲较为温暖的南部地区定居下来。欧洲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欧洲旧石器时代,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出现于前7000年的欧洲新石器时代早期。从出现文字记载到前1200年欧洲的文明出现暂时性倒退,这一时期铜成为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历史学家把该时期命名为“青铜时代”,最早的欧洲文明出现在这一时期。

古典时代

欧洲的古典时代一般指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其中古希腊文明是欧洲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之间达到了鼎盛,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其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古罗马帝国是欧洲古代历史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罗马人将疆域拓展至整个意大利,随后是整个地中海周边和西欧。罗马帝国的领土约于公元150年达到最大。313年,基督教君士坦丁一世治下合法化,之后成为了帝国的官方宗教。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随即蛮族部落开始入侵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是首先向南与向西越过罗马国境线进入前罗马帝国领土的部落之一并于5世纪初三度围攻罗马。418年,在原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被废黜,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古罗马帝国在政治、法律和工程方面的创新对欧洲的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古代历史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一般认为,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一直持续到15世纪中期左右。其间,12、13世纪是多个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而14、15世纪因受灾难和战争影响,社会发展呈后退趋势。中世纪充斥着战争(百年战争)、权力斗争和宗教冲突,却刺激了艺术领域的发展。此时的阿拉伯国家在文学、哲学和科学领域达到黄金时代,为8-13世纪的中世纪文化锦上添花。

公元5世纪,在查士丁尼一世皇帝统治下,罗马军团在大部分地中海地区恢复了帝国统治,但是这次扩张的领土在6世纪晚期开始被侵蚀。君士坦丁堡对西方领土的控制减弱,更多的日耳曼人入侵和建立王国。东地中海领土的大部分在整个6世纪仍然在伊斯坦布尔市基督教皇帝手中。历史学家一般把这个罗马帝国的残余称为拜占庭帝国

在7世纪,原罗马帝国在中东北非的省份,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并伊斯兰化。西欧很多国家只有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有些还保留了罗马的习俗,并有普遍的基督教信仰。拉丁文圣经武加大译本在410年出现。查理大帝于800年被教皇加冕为王,他的领土两代之后就被分割,欧洲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北非的穆斯林和匈牙利的马扎尔人三个集团的攻击。从十世纪中期开始,穆斯林和马扎尔人对西欧的威胁消除了,但是维京人仍然是侵犯和威胁不列颠群岛最久的。

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随后,十字军东征开始削弱拜占庭帝国,试图把东方从穆斯林的占领中解救出来,教皇的权力此时也在西班牙、法国南部、立陶宛与其他的异教地区稳固下来。公元13世纪,蒙古入侵者突破欧洲前沿地区后,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在贸易不断增长的同时,黑死病从南欧开始扩散,随后席卷了大部分欧洲。1492年,西班牙帝国收复失地运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打开欧洲至美洲的殖民大门,同时十字军国家终结,向西的美洲殖民开始。

文艺复兴时期

14一15世纪,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文艺复兴是一场在近代对欧洲学术生活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它在两个半世纪的文化间隔中扩大到北欧和西欧,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历史、宗教和学术的其他方面。此时期欧洲的封建制经济处于发达时期,由于在文艺复兴之后知识获得了尊重,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从15世纪末起,在英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圈地运动,它促进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欧洲对外贸易的开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之开辟,推动了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近代

16—17世纪,欧洲的封建制经济逐步瓦解,英国1640年至166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和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更加速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也在封建社会内部的经济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英国开始,新大陆的资源流入加上工业革命,使得更依赖于制造业和贸易。早期的大英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起义,建立了代议制政府,帝国分裂。欧洲大陆的政治改革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人民主张“自由、平等、博爱”。随后的法国领导人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通过战争征服和改革了欧洲大陆的社会结构。随着越来越多的小有产者获得投票权,在法国和英国,社会主义和工会运动兴起,革命在1848年席卷欧洲。最后的农奴制残余在1848年的奥匈帝国被废除。俄国农奴制在1861年被废除。巴尔干国家开始从奥斯曼帝国重获独立。

至19世纪中叶,欧洲许多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法国、德国意大利加紧了向亚、非、拉地区大肆扩张,争夺殖民地,促使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更加剧烈,于是以德国为首发动了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发动了1939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列宁(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Ле́нин)领导下的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逝世后,在约瑟夫·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的领导下打败了国内外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战胜了德国法西斯主义(Fascism)。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欧和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大部分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两次世界大战中使欧洲所有的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世界霸权为美帝国主义所取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欧“共同市场”的扩大、西欧经济一体化迫使美元贬值,欧洲人民兴起的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和控制的斗争,欧洲共同体最终演变成为欧盟

现代

欧洲在21世纪初经历了一段相对较慢的经济增长,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实施了结构性改革,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欧洲经济逐渐复苏。在21世纪初,欧盟继续扩大其成员国范围。2004年和2007年,欧洲东部和中东部国家加入了欧盟,使得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扩展。2009年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债务问题暴露出来,导致了欧债危机。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被迫实施紧缩政策和改革,以获得救助,这一危机导致了许多社会不满和政治动荡。2015年以后,欧洲面临了移民危机,大量难民和非法移民涌入欧洲,这导致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分裂和内部紧张局势,也对欧洲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2016年,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意外地投票决定退出欧盟,这一决定对欧盟和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谈判和变动。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欧洲造成了严重冲击。欧洲成为全球疫情的重灾区之一,各国采取了封锁和限制措施来控制疫情,这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地理

气候

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寒带气候区很小,没有热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主要气候类型自北向南有极地冰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等,其中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为主,特征典型。在欧洲,环境空气温度的平均变化范围为-2~19℃,年温差相对较小,大西洋沿岸各地的年温差一般在10℃以下,中欧各地为20℃,东欧内陆在25℃左右。在隆冬季节,西伯利亚地区处于-30~-40℃的酷寒时,同纬度的欧洲气温却在-15℃以上,甚至在0℃左右。

欧洲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多数地区降水量较丰富,降雨分布区范围广阔并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000~2000毫米,有的多达3000~4000毫米东部较少;中欧、东欧和南欧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小,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同时山脉西坡较多,东坡较少。南欧的地中海沿岸地区雨热季节相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极地冰原气候在欧洲所占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等。极地冰原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大部分时间气温较低。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左右,都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大西洋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占据较大面积,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北欧沿海地区,如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显著气候特征,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降雨分布均匀且在全年都有降水,年降雨量500~700mm,最多可达2500mm以上。与同纬度亚洲相比,气候的年温差较小,天气阴沉多雾,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高原山地气候是一种受平均海拔和地形影响所形成的非地带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受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呈现显著的非地带性特点为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越向山地上部风力越强,日照辐射增强,但降水变少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出现在欧洲大陆内部,如东欧国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且漫长,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为0℃以下,夏季炎热且短促,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6~27℃,温度变化较大,日夜温差明显。

地中海型气候主要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潮湿,最冷月气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降雨,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

地质

地质演变历史

欧洲大陆的构造演化反映了北美大陆、劳伦古陆和冈瓦纳古陆地史上的几次重组。在太古宙和早元古代,北美、格陵兰和东欧地台是一个克拉通。到元古宙期间,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劳伦古陆(Laurentia)上,生成的古大西洋使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浅海环境。寒武纪时,古大西洋已达相当的规模,欧洲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浅海环境,但开始出现一些陆地。在早奥陶世后期,古大西洋洋盆通过南北两侧的双向消减,最后在志留纪末闭合,北美和欧洲重新成为统一的大陆,陆地的碰撞和隆起事件开始导致山脉的形成。到二叠纪时,欧洲大陆再次沉降到浅海环境,形成了一些重要的二叠纪岩石。在三叠纪时期,欧洲地区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地壳隆起事件,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和其他山脉。侏罗纪白垩纪时期,恐龙统治地球,欧洲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浅海环境,并形成了著名的白垩纪岩石。到第三纪,欧洲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地壳隆起和沉降事件,形成了现代欧洲的地貌。阿尔卑斯山脉进一步隆起,并形成了一些火山活动和岛屿弧。进入了第四纪,欧洲发生了多次冰期,冰期时冰川覆盖了大部分北欧地区,侵蚀和堆积形成了许多冰川地貌,如冰川湖和冰岩。

地质构造

现代欧洲的地质构造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外营力相互矛盾斗争、发展演变至今的结果,地质构造可分为东欧地台构造、加里东皱构造、海西皱构造和阿尔卑斯新褶皱构造四个单元。

东欧地台是一个前寒武纪地台,其西部波罗的地盾乌克兰地盾上出露有距今27亿年以上的古老基底杂岩,进入显生宙后就未遭受过造山形变,自晚前寒武系以来的地层仍保近水平的产状。在莫斯科台坪,沉积盖层总厚可达4公里。东欧地台内部发育有一系列不同方向的裂陷槽,其决定了次级构造的面貌。

加里东褶皱带从西面呈半圆形围绕东欧地台,从斯瓦尔巴群岛向南经挪威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男子足球代表队爱尔兰的大部分,穿过大西洋与阿巴拉契亚山脉(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相接;加里东褶皱带在欧洲的部分可分为内带(北西侧)和外带(南东侧),两带的界线在英国沿苏格兰高地边界断层分布;内带的下古生界已强烈变质,外带的下古生界虽也强烈变形但基本上未变质。

海西褶皱带包括中欧褶皱带和乌拉尔褶皱带,分别发育于东欧地台的南、东边缘。南缘的中欧褶皱带呈近东西向,从英国最南部和西班牙向东到罗马尼亚黑海沿岸的多布罗加(Dobrogea)。它们以晚古生代地层遭受强烈变动,上面被平缓的中、新生代沉积覆盖为特征。东缘的乌拉尔褶皱带近南北向,从新地岛(Novaya Zemlya)向南延伸至咸海(Aral sea)以北,长度达2500公里,构成欧洲与亚洲的界山。褶皱带由西部在东欧地台陆壳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冒地槽和东部含有洋壳残余的古生代优地槽组成。

阿尔卑斯褶皱带分布于欧洲南部,它从西班牙南部贝蒂克和非洲北缘向东,经西西里岛(Sicilia)、亚平宁半岛(Penisola italiana)、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与喜马拉雅带相接,其前缘由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Carpathian mountains)和高加索山脉(Caucasus Mountains)构成欧洲最高的山脉。阿尔卑斯造山带是在海西褶皱带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主变形期从白垩纪中新世,所以只有晚第三纪和更新的沉积物未受明显的构造变动。由于内部大量陆块的存在,以及它们随着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会聚而变形和转动,阿尔卑斯带的形态和内部结构非常复杂。

地层特征

欧洲的地层可分为古生代地层、中生代地层和新生代地层,中、新生代地层主要出露在西斯匹次卑尔根南部的一个开阔盆地、埃季岛的整个东部和巴伦支岛,在埃季岛东南部的脊状希望岛和东北地岛东南部的卡尔王子群岛上也有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分布。元古界和古生界大部分都是以泥质和碎屑物质的旋回沉积为主。

欧洲地区的古生代地层主要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等时期的沉积物,古生代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例如苏格兰高地(Scottish Highlands)南部的达雷德群硬砂岩、细碧岩和泥质岩、威尔士末变质下古生界和格尔文地区的蛇绿岩套为代表。这些地层是大多在古海洋环境下沉积形成的,从圣彼得堡地区往丹麦方向同一时代地层沉积岩相由浅水相向深水相变化,主要包括了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岩石,

欧洲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包括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时期的沉积物。大约有1.83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生代开始时,只有一个大陆,到结束时这个大陆从南到北被分为东、西两块,分别向东向西飘移,中间是原始的大西洋中脊。这些地层主要是由河流和湖泊沉积形成的,也有少数地层处于浅海或海陆交互的环境下,包括了砂岩、页岩、灰岩、煤层白云石等岩石。

欧洲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包括了始新世中新世、晚新世和第四纪等时期的沉积物。始新世后,特提斯海闭合,阿尔卑斯山脉系形成,渐新统磨拉石出现在边缘拗陷中,并随着逆冲推覆作用而向外侧迁移。上新世后出现冰川沉积。这些地层主要是由河流、冰川和海洋沉积形成的,包括了砂砾、黏土、冰川痕迹和海平面变化的遗迹;第四纪沉积物主要分布地区有北德平原多瑙河(Donau)中下游平原、东欧平原部分地区等。

矿产资源

欧洲大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硬煤探明储量4.7万亿吨,煤田主要分布于顿巴斯(Donbas region)、上西里西亚(Górny Śląsk)、鲁尔区(Ruhr-gebiet)、萨尔区、洛林高原、英国中部,其中英国的肯特煤田、法国的萨尔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和苏联顿的巴斯煤田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煤田;铁矿储量3400亿吨,铁矿主要分布于瑞典北部、洛林高原、乌拉尔(Ural)等,前苏联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和瑞典基律纳铁矿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铁矿区,其中克里沃罗格铁矿是世界最大的铁矿床之一;铜矿金属储量约7100万吨(其中50%以上集中在原苏联,其次分布在波兰);钾盐储量约640亿吨(多集中在原苏联、德国);铬矿储量约3.5亿吨,铬矿主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和前苏联,其中巴尔干半岛的铬矿床是著名的铬矿床;石油的探明储量约124亿吨,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山脉(Ural Mountains)西麓、罗马尼亚;天然气探明储量约3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喀尔巴阡山脉附近地区,同时渤海里海等盆地也是欧洲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此外汞、铝矾土、锰、菱镁矿、钾盐、褐煤矿、石墨等矿物也较丰富。

地形地貌

欧洲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涵盖了平原、高山、岛屿、内海、海峡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冰川分布较广,全洲平均平均海拔为300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40%。其中,海拔高度在500~2.000米之间的仅为15%,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只占2%左右。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位于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Caucasus Mountains)的厄尔布鲁士山(Mount Elbrus),海拔5642米,是欧洲的最高峰。里海北部沿岸的低地低于海平面28米,是欧洲地势最低的地方。

山地

欧洲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为阿尔卑斯褶皱山系,分东、西两翼,东翼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Dinaric Alps),西翼有亚平宁山脉(The Apennines)和比利牛斯山脉(Pyrenees Mountains);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Scandinavian Mountains)。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南部,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分为中、西、东三段,起自地中海西南的热那亚湾(Golfo diGenova),呈弧形向东北绵亘约1200千米,直至维也纳盆地(Wiener Becken),贯穿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六个国家。宽度130~260千米,东宽西窄,总面积20.7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800~2400米,许多山峰都超过3000米。除了主山系之外,阿尔卑斯山脉还有四条支脉伸向中南欧各地,向西南方向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比利牛斯山脉位于欧洲西南部,在法国西班牙的交界处,是两国的界山。山脉呈东西走向,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畔,东止地中海岸,长约435千米;比利牛斯山脉一般宽80~140千米,东端宽仅10千米,中部最宽达160千米,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为阿尔卑斯山脉西南延伸部分,构造比较复杂,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特征。按自然特征划分,比利牛斯山脉可分为西、中、东三段。

高原

欧洲大陆平均海拔较低,高原分布较少,主要有中央高原、洛林高原、诺尔兰高原、巴伐利亚高原

洛林高原位于欧洲西部、法国的东北部,面积23500平方公里。该地区冬冷夏热,大陆性气候显著;森林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35%。农业以肉、乳用畜牧业为主,且铁、煤资源丰富,是钢铁工业基地化学、机械、纺织等工业也较为重要。洛林高原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有南锡(Nancy)、梅斯(Metz)等城市。

中央高原位于欧洲西部、法国中南部,东高西低,中部奥弗涅山脉(Auvergne)的主峰桑西山(海拔1886米)是其最高点。中央高原平均海拔700米,西部为海洋性气候,塞文山脉(Cevennes)地区属地中海气候,有畜牧业和农业,河谷中多葡萄种植业

盆地

欧洲大陆范围广,盆地众多,主要有喀尔巴阡盆地、潘诺盆地、磨拉石盆地、德国盆地、波河盆地、波兰盆地、巴黎盆地、埃布罗盆地等。

喀尔巴阡盆地位于欧洲中部,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历史上曾有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它主要包含东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弧以及狄那里德斯山所环绕的区域;喀尔巴阡盆地应该分为三个子盆地,中间最大的部分即为潘诺宁盆地,位于喀尔巴阡盆地的西北部,小喀尔巴阡山把维也纳盆地和潘诺宁盆地分隔开,在东南则由奥普塞尼山脉把特兰西瓦尼亚盆地与潘诺宁盆地分隔开。

潘诺盆地位于欧洲中部,是阿尔卑斯系内为沉积物充填的后造山盆地中最大的一个,包含于以狄那里克阿尔卑斯为底的喀尔巴阡弧形构造之中。它包括了整个匈牙利,向西延伸至奥地利成为维也纳盆地,向南进入南斯拉夫王国东北部,向东到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silvania)。

平原

欧洲地形以平原地形为主,多呈现波状起伏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以及中部沿北海(North Sea)、波罗的海(Baltic Sea)一带,自东向西有东欧平原北德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

东欧平原(East European Plain)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位于欧洲东部。因其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故又称“俄罗斯平原”。东欧平原北起北冰洋巴伦支海(Barents),南到黑海(Black Sea)、里海(Caspian Sea)之滨,东起乌拉尔山脉,西达波罗的海;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欧洲的一半。东欧平原北部丘陵洼地沼泽广布,南部地形平坦,中部广布冰碛、岗丘地貌。

中欧平原(Central European Plains)也叫波德平原,主体位于欧洲中北部。北临波罗的海北海,南接中欧山地和高原,西起莱茵河口,东至波兰东部与东欧平原相接;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200~500千米。波德平原的地表也略微呈现波状起伏,整体地势相对平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50~100米。

水文

欧洲的水资源占世界的24%,淡水资源总量为1.4x10⁶km³,其中地壳内部的地下淡水占99%,山地和北极群岛的冰川水占0.7%,大湖泊的水占0.1%,此外还有一部分贮存在水库。欧洲河流稠密,虽较短小但水量充沛;湖泊较多,多由冰川作用而成,但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区并且多为小湖群。湖泊多由冰川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

河流

欧洲的河流众多且水量丰沛,这些河流贯穿了欧洲大陆,按流向可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莱茵河、罗纳河、泰晤士河等,其中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多瑙河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是欧洲最大的水运动脉。

伏尔加河(Волга)位于欧洲东部、俄罗斯西南部,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陆河;全长约3690千米,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8000立方米/s。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瓦尔代丘陵中的湖沼间,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注入里海伏尔加河干、支流通航里程达6600千米,流域内居住6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承担俄罗斯全国河运总量的2/3,在俄罗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人称它为“母亲河”。

多瑙河(Danube)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位于欧洲中部;全长约2850千米,流域面积约81.6万平方千米,平均流量为6430m3/s,是欧洲次于伏尔加河的第二黄河,是东南欧国家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它发源于德国南部高原的黑林山(Schwarzwald)东麓,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等10个国家,最后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莱茵河(Rhine River)是西欧第一大河,位于欧洲中部,是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莱茵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北麓,向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荷兰,最终在荷兰鹿特丹(Rotterdam)附近注入北海航运便利。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千米,经德国的部分长约865千米,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河水全年水量充沛稳定,流速较缓,大部分流域无冰期。

湖泊

欧洲湖泊众多,北欧地区有大小湖泊10多万个,大多数湖泊外形长而弯曲,呈西北-东南向或南北向伸展;欧洲湖泊的成因大多与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关。此外,在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比利牛斯山地等处也有不少湖泊分布,湖泊的成因除构造作用和冰川作用外,还有一些喀斯特漏斗湖、沿海潟湖火口湖牛轭湖等。

拉多加湖(Ladozhskoye Lake)旧称“涅瓦湖”,位于欧洲东部、俄罗斯西北部,湖长约219千米,平均宽约83千米,湖水容积908立方千米,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是欧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拉多加湖属于构造湖,湖面海拔较低,大约只有5米。湖水深南北差异较大,北岸多为高岸,湖岸曲折,多峡湾,水深可达210米;南岸低平,多沙嘴和浅滩,平均水深51米。拉多加湖中岛屿众多,约有660座,总面积约456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南部。拉多加湖鱼类资源丰富,是俄罗斯西北渔业基地,周边有沃尔霍夫河、斯维里河等河流注入,南部建有拉多加运河,属于通航水道,是波罗的海和白海运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涅加湖(Lake Onega)位于欧洲东部、俄罗斯西北部,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约250千米,最宽处约92千米,面积约9700平方千米,是欧洲第二大淡水湖。奥涅加湖属于冰川构造湖,湖面海拔33米,湖盆南浅北深,平均水深30米,最大深度120米,水容量292立方千米。奥涅加湖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有舒亚河,沃德拉河等河流注入;建有运河连接白海(White Sea)和波罗的海湖中有1369个小岛,面积都比较小,众多岛屿的总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奥涅加湖位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每年有4~5个月封冻期。

维纳恩湖(Vänern)位于欧洲北部、瑞典西南部,湖面海拔44米,湖长约145干米,最深处98米,总面积5584平方干米,是北欧第一大湖,欧洲第三大湖。维纳恩湖位于北欧地区,属于冰川构造湖,湖滨多岩石和树林,南岸低平,利于农耕。维纳恩湖接纳众多河流,最大的河流为克拉尔河(Klarälven)。克拉尔河发源于挪威东南部,于厄尔弗吕姆东北部约56公里处流入瑞典,注入维纳恩湖。

冰川

欧洲的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冰岛、北极群岛以及阿尔卑斯山脉等地,现代冰川尚占有重要地位。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代冰川面积约有5000平方公里,在本地区偏南部近海处的雪线高度低到1200米,内地雪线高度为1450—1900米的高度,半岛北部的雪线低到1000米以下,甚至在700米的高度。

阿尔卑斯的冰川面积约有4140平方公里,雪线高度在北带降水丰富地区约为2500米,山地中部雪线较高,高达3000—3200米,积冰较厚的部分多发展成为山谷冰川,在比利牛斯高山带的北坡也有面积为40平方公里的冰川,乌拉尔山脉的冰川仅分布在接近极地的较高地段。

冰岛的冰川面积为11785平方公里,约占冰岛面积的12%,在冰岛南部的圆顶火山块上,多作冰帽式冰川堆积,雪线高度在山地北侧约1000米,在较湿的南侧则在700米左右。

欧洲现代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是在北欧北极群岛上,斯瓦尔巴群岛约有冰盖60000平方公里,法兰土约瑟夫地群岛约有冰盖17000平方公里,新地岛约有冰盖22000平方公里,这些岛上的冰盖大部呈盾状冰帽,冰缘往往垂入北冰洋中。

地下水

欧洲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用水量占总淡水用量的比例也因国家而异,地下水主要用作饮用水,是饮用水的供水水源,爱尔兰、意大利、比利时法国俄罗斯等国地下水供水占饮用水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只限于局部地区,如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南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总体上说,欧洲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较充裕,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欧平原和中欧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质状况较好,降雨量较高,因此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海洋水

欧洲的内海有南部的黑海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等。

黑海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内海,因水色深暗,多风暴而得名。黑海向西通过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地中海相通,向北经刻赤海峡亚速海相连。黑海形似椭圆形,东西最长约1150千米,南北最宽约611千米,中部最窄约263千米,面积约4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3400千米。黑海的海流总体上是逆时针方向流动,潮汐幅度约13厘米,潮间带较窄。黑海水团有表层水和深层水两类,0~75(或100)米层为表层水,主要特征是盐度低,温度的年较差大;从100~120米以下为深层水,温盐度较均匀,季节变化甚小。

爱琴海(Aegean Sea)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希腊土耳其之间。爱琴海东面、北面和西面被土耳其和希腊的陆地合围,南面隔克里特岛(Crete)与地中海相连,东北经过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马尔马拉海(Sea of Marmara)、伊斯坦布尔海峡(Bosporus Strait)通黑海,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经水域。爱琴海北长610千米,东西宽300千米,面积21.4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570米,最大深度3543米。

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作为大西洋的属海、北冰洋的边缘海,波罗的海的盐度低,普遍在0.5%-1%之间;波罗的海从北纬54°一直向东北延伸到近北极圈,共1600多千米长,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海洋平均深度为55米,最深处为哥特兰沟,深度为459米。波罗的海是世界最大的半咸水水域,总储水量为2.3万平方千米。波罗的海的海流在海峡表层海流通常是从波罗的海流入北海,10米以下则为含盐量较高的海水从北海反向流入波罗的海,在波罗的海中表层海流一般皆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波罗的海潮汐为不正规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和正规全日潮,潮差变化不大,大约4~10厘米。波罗的海中不产生深层水,海中的半咸水是来自大西洋的咸水和来自降雨及径流的淡水的混合物,咸水主要经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的三个海峡流入,通过这些海峡流入的北大西洋海水由于其盐度较大而使其密度也较大。

土壤

欧洲的土壤类型有冰沼土、灰化土、褐色森林土、地中海褐色土、黑钙土和栗钙土等。

冰沼土別名为“冰冻土”“冻原土”,主要分布在欧洲北冰洋沿岸较狭窄的地带,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地顶部也有分布;由于这些地区气温很低,云量和湿度较大,致使冰沼土具有终年冻结和沼泽化的特点。

灰化土在欧洲分布较为普遍,在东欧平原、波兰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大不列颠岛都有分布,具有水分较多、腐殖质含量少,肥力差的特点。

褐色森林土别名棕壤,在西欧和中欧分布最广。该土壤主要分布在阔叶落叶林地区,在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有很厚的枯枝落叶层的条件下形成;具有土壤呈深灰色或棕褐色,腐殖质含量适中,肥力较高,有足够的铁、铝和磷等矿物质等特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土壤。

地中海褐色土主要分布在地中海亚热带地区,由于有着较高的气温和一定的降水,氧化作用进行较强,形成的褐色土特点为表土中富有氧化铁,呈暗褐色或红色,松散,无结构。

黑钙土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南部,在多瑙河中下游一带也有分布,在降水量低而气温高,蒸发强烈的环境下形成。黑钙土淋溶作用不强,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呈中性反应等特征,腐殖质含量一般多在6%-10%,表土颜色呈黑色,具有较好的团粒结构,肥力较高。

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南部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是干草原植被下特有的土壤,腐殖质含量较少,富含各种矿物质和盐类,呈碱性反应。

生物多样性

欧洲的动植物有着自己的区系特征,受纬度高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自北而南、由西向东,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整个欧洲主要分布着中高纬度植被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物带。

动物

欧洲的动物(不包括海洋动物和化石动物,也不包括昆虫)有8门33纲198目1333科5786属,占世界总属数的16.77%;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苔原动物、温带森林动物、草原动物和亚热带森林动物四个类型,其中雪免北极狐旅鼠北极熊海象、松鼠、麇鹿熊、鹿、狼、黄鼠、草原鸨、云雀、阿尔卑斯山羊、灰喜鹊、山雷鸟等是代表性动物。

北部苔原天寒地冻,动物种类不多,而且在动物成分上与亚洲北美洲的苔原很相似。雪免、北极狐、旅鼠是这里的代表性动物;北极熊、海象和海豹活跃在北冰洋上及其沿岸地区。欧洲典型苔原动物主要有棕熊、北极狐、驼鹿、旅鼠、北极、白鸮、柳雪鸟、雷鸟等。

森林是最适于动物栖居和隐蔽的地方,因此森林带的动物是最多的,但是种类并不丰富。北方针叶林中主要是松鼠、土拨鼠、麝鼠、野免、麇鹿、熊、狐、狼、猞猁、鼬鼠、獾等,还有雷鸟松鸡指名亚种啄木鸟科、、野鸭等鸟类。

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原来栖息着很多动物,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和森林被砍伐,许多动物遭到灭绝或濒于灭绝。例如,普氏野马欧洲野牛早已灭绝,鹿则退居到北方针叶林中。现在分布较广的动物只有鹿、狐、獾、野猪等;野山羊小羚羊、土拨鼠、阿尔卑斯鹰等则仅见于山区,狼主要分布在东欧,法国东部和西班牙北部偶而也可发现狼。欧洲温带森林珍稀动物有西班牙猞猁马鹿等。

欧洲草原带本来是大量食草兽的故乡,由于大量猎杀和把草原辟为农田,野生动物大量被消灭。现存的草原动物以啮齿类为主,如黄鼠、跳鼠等;鸟类有草原鸨、云雀灰山鹑等;此外,在伏尔加河以东还可以见到为数甚少的赛加羚羊

南欧地中海地区没有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成为冰期欧洲动物的避难所,加以这里多山和气温高,因此动物种类非常丰富;但是随着森林被砍伐,动物失去赖以栖身的场所,许多动物已经灭绝。现有的哺乳动物有阿尔卑斯山羊、比利牛斯北山羊、摩弗伦羊和地中海地区特有的扁角鹿,还有来自非洲的和无尾猴,后者是欧洲唯一的猿猴类动物;鸟类有灰喜鹊西班牙雀、石雀等,有些地方还有猛禽,如兀鹰等,此外,还有很多爬行纲和昆虫。

植物

欧洲的植物有17门40纲190目613科5636属,在地理区划上属于泛北极界的四个亚界,分别为北极亚界、欧洲一西伯利亚亚界、中亚亚界和地中海亚界。植被则分为7个类型,分别为苔原带、针叶林带、针叶一阔叶混交林带、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一半荒漠带、硬叶常绿林带。

冻原带主要分布在欧洲最北部、北冰洋沿岸一带,主要植被是地衣和苔藓,偏南地段有些矮小的灌木,主要有极柳和白桦;此带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苔原面积狭小且偏于北方。欧洲东部冬季比较冷而且长,苔原面积比较宽广,白海附近苔原分布最南界到北极圈以南,其余地方的苔原南界在68°N左右。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区有高山苔原,最南可达60°N以南,它的分布高度在挪威南部约1000米处、挪威北部约500米处。

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的瑞典芬兰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约在60°N左右。此区域气候寒冷,植物以云杉冷杉属西伯利亚松为主,另在东欧平原的中部有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混交林带,此带北部针叶林较多,南部阔叶树较多。阔叶树种以栎属为主要,此外有梣属鹅耳枥等,这些树比较能耐寒,故能深入东欧。

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西欧及中欧各国,该区域气候四季分明,主要分布有由山毛桦、栎树、椴属槭属、赤杨属等混生形成的大片阔叶林中。西欧东部的山毛桦林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山区,它分布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与海洋性气候密切相关,需要较大的湿度;而在山的下部和平原上则与栎树林相混交,栎树更喜光和适合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滑的灰色的高大树干和浓密枝叶的山毛桦林是西欧典型的景观,大西洋沿岸的山毛桦林生长在低地和沿岸,在英国德国北部沿坡上升300--500米高处,在苏台德山的山毛桦达到950米高处,在侏罗山达1300米高,在阿尔卑斯山脉北坡山毛桦生长在1200米的高处。

草原带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南部,从黑海北岸向西延伸到多瑙河下游和中游的平原;本区域的气候相当干燥,蒸发量超过降水量,主要分布着栎树林和温带草原,自然植物除河岸林外都是草类。

亚热带植物带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区的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主要树种有冬青栎、油橄榄、桃金娘无花果等。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植物多人休眠状态,冬季则生长旺盛。标准的地中海植物多分布于南欧三大半岛的沿海地带,代表植物是油橄榄树(也叫齐墩果树)、无花果、柑橘和常绿栎等。离海稍远的内地以常绿的或落叶的栎树为多,山地或内地高原则有高山针叶森林。在欧洲境内,地中海区的植物突出,它的植物种和植物群丛较为丰富。

自然保护区

欧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首先是从瑞典开始的,现有16处国家公园、899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60万hm²,占国土面积的8%。西欧各国大批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大多数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的,英国有10处国家公园、100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法国有8处国家公园、42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

纳扎诺泰韦雷-法尔法(Nazzano Tevere-Farfa Regional 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是意大利拉齐奥大区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79年,位于欧洲南部、罗马以北,处于台伯河(Tiber River)与法尔法河交汇处,其内湖泊、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丰富,起到涵养水源、保护动植物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白鹭、天鹅、鸬鹚等大量鸟类,是意大利中部的著名观鸟地点。

格兰德卡日塞(Grande Cariçaie)自然保护区位于欧洲中部,沿着纳沙泰尔湖(Lac de Neuchâtel)南岸延伸,长约40公里。风景绵延近3000公顷,拥有沼泽、荒野、湖畔森林以及山坡。该地有800种植物和10000种动物,大约有瑞士三分之一的植物种类,而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动物种类分布在瑞士。该地沿途设有观察点,在森林以及荒原地区还有专门的观察小屋,方便人们观鸟

国家与分区

国家

截至2024年1月,欧洲共分布有45个国家或地区。

地理分区

欧洲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欧、北欧、西欧、南欧和中欧五个地区。

东欧

东欧地区一般指欧洲东部地区,包括东欧平原和乌拉尔山地两部分,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欧洲五大自然地理区中最大的一个。东欧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7国。东欧地区地形以东欧平原为主体,东南部多草原和沙漠,人口约为2.934亿,民族多属于大斯拉夫体系,东欧文化则是指以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以东正教为主要信仰的文化系统。

东欧平原是一个波状平原,在广阔的平原上散布着一系列丘陵性高地,在高地之间是面积不等的低地。地带性表现明显是东欧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地带性谱也比较齐全,自北而南可分为7个自然带,在克里米亚半岛(Crimean peninsula)的南岸有面积不大的亚热带森林景观,在北冰洋的岛屿上为冰原景观。

北欧

北欧地区主要指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包括冰岛、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5国。北欧地区多高原、丘陵、湖泊,多冰蚀地形和峡湾,面积约为13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58亿,北欧文化较为讲究民主和平等,以及个人价值和尊严;由于民族和地理上的相近性,北欧民族主义超越了社会分歧。

冰岛是北欧的一个特殊部分,它由新生代的火山喷出岩(主要是玄武岩)构成,地形呈高原型,高原面上耸立着许多火山。北欧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森林、水力、铁和铜,还有磷灰石;木材加工工业在北欧有悠久历史,畜牧业则是北欧主要的农业部门,饲养牛、羊、驯鹿等牲畜,耕地通常以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为主。

西欧

西欧地区狭义上一般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6国。总面积约为9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955亿,西欧的面积不大,但国家较多,人口密集,在世界上属国家密集区。

西欧的自然资源中较为丰富的是煤和铁,此外还有铬铁矿、石油、汞、铝矾土、锰、磷铁矿钾盐褐煤矿天然石墨等矿物资源;森林覆盖面积较大,西北部浅海区为渔场。西欧水文方面,一般在上游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而在中、下游具有平原河的特点(多瑙河莱茵河尼罗河等),属于大西洋流域。其他方面,西欧是资本主义发源地,西欧文化则是西欧地理空间里独特的文化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以古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为源头。

南欧

南欧地区是指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科索沃,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梵蒂冈和圣马力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安道尔和葡萄牙,地中海里的岛国马耳他,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19个国家(地区)。南欧主要属于新生代的褶皱山地和隆起的高原,地表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亚热带耐早常绿植被等都构成了南欧区的共同特征。南欧也是欧洲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地,盛产葡萄柑橘属、柠檬等亚热带水果,该总面积约为166.124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525亿。南欧是古文明重要起源地,孕育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意大利和伊比利亚半岛(Ibérian Peninsula)的文明,确立了早期基督教社会,为西方思想及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欧

中欧地区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国。中欧主要为新期褶皱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及其支脉所盘踞,山地中形成若干陷落黄淮平原;北部为平原,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多冰碛地形。中欧的构造和地形比较复杂,既有古老的前寒武纪地台,又有年轻的新褶皱构造;盆地、山脉、高原、低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存,以棕壤和落叶阔叶林为代表的土壤植被类型,带有明显过渡性特征的温和大陆性气候等,都反映出中欧的自然地理特征。中欧主要的矿产资源是煤矿、铁矿钾矿和有色金属矿,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中欧文化的特点有多民族、多语言,并且常常伴以多宗教。

政治

政治体制

欧洲各国的政治体制都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议会民主制等。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但在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君主的实际权力有很大不同,例如丹麦挪威国王的实际权力较大,而英国瑞典国王的权力则主要是象征性的。

议会共和制实际上是英国式的政治制度在共和制国家的应用,在近现代,许多资产阶级共和国都采用了这种政体。与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较,其特征表现为权利中心在议会,国家元首不再是世袭的君主,而是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总统,与议会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一样,总统也处于“虚位元首”状态,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对自己的行为不负政治责任,也不负法律责任,而总统若有违宪行为,要受到弹劾或审判,议会共和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

欧洲联盟

欧盟(EuropeanUnion,EU)是由27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欧洲联盟的目标是通过共同的政策和合作促进欧洲的和平、繁荣和团结。

成员国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截止到2023年4月),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克罗地亚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罗马尼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发展简史

欧盟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一些欧洲国家为了避免再次爆发战争,开始倡导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合作。例如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2年7月,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6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3个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002年1月欧元顺利进入流通,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具备了国际法主体资格,并正式取代和继承欧共体,《里斯本条约》并首次就成员国退出欧盟相关程序作出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联盟逐渐发展壮大,吸纳了更多的成员国。如今的欧洲联盟有27个成员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的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的成员国人口总量约4.5亿,国土面积约414万km,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5.807万亿欧元(2022年)。

对外关系

欧盟在政治、经济、环境、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参与,其中包括有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欧洲单一市场和欧元货币区等多个重要合作机构和政策。欧盟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已同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多方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和定期领导人会晤机制。欧盟奉行有效多边主义,倡导自由贸易,积极引领国际能源及气候变化合作,强调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6月,欧盟发布题为“共同愿景、共同行动:一个更强大的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全球战略,以促进和平与安全、实现繁荣、推进民主、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等四大共同利益为目标,以“有原则的实用主义”为对外行动基本纲领。2019年12月,新一届欧盟机构成立后,决定将“实用主义、团结和伙伴关系”作为三大外交原则,强调欧盟要加强地缘战略属性,基于现实主义、内部团结和伙伴关系三个支柱,统筹用好贸易、投资、金融、规则等工具开展对外行动,成为“全面地缘政治参与者”。2021年12月,正式启动“全球门户”战略,推进欧盟的全球互联互通计划。2022年3月,批准“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规划欧盟未来10年安全和防务政策。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支持,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到2023年,欧洲人口数量共有7.4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9.5%,人口密度较大,城市人口比重较大,是世界上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作为世界人口大洲,欧洲国家整体发展程度是世界上较高的,所以欧洲人口也面临着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比如人口增长率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等。

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生育率(即每名妇女平均生育)都低于世界人口生育率的水平,欧洲国家的平均生育率仅为1.61,世界人口平均生育率为2.45。2019年,欧洲年龄在24岁以下人口的占26.5%,年龄在25-64岁的人口占54.8%,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8.8%,其中欧盟27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9050万,占总人口的20.3%,已整体步入“超高龄社会”。

族群

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木卫二人种)人口增长缓慢,欧洲人口绝大多数是欧罗巴人种,人种结构单一的特征比较突出。欧罗巴人种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肤色较深,包括印度-地中海类型和巴尔干-高加索类型;北支肤色较浅,包括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和白海-波罗的海类型;南支形成的时间早于北支。战后由于移民的进人,欧洲已由战前单一白色人种的大陆变成白色人种为主,多种种族共存的结构。

欧洲民族众多,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阿尔巴尼亚、爱尔兰、冰岛、葡萄牙、挪威、希腊、牙利、意大利等主要民族占其国民人口总量的98%以上、这些国家可视为基本单一民族国家,比利时为两个主要民族国家,其余均为多民族国家。

语言

欧洲的语言种类众多,主要属于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闪—含语系和独立语系,其中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使用者占全洲人口90%以上。构成印欧语系的主要语族是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讲这三大语族语言的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85%,其中斯拉夫语族占30%以上,日耳曼语族占25%,罗曼语族占24%。斯拉夫语族又分为东、南、西三支,日耳曼语族分为西支和北支,罗曼语族则分为东、西两支。

欧洲的乌拉尔语系主要是芬兰—乌戈尔语族,又分为芬兰语支和乌戈尔语支,属于芬兰语支的民族主要是芬兰人、爱沙尼亚人,属于乌戈尔语支的民族是匈牙利人。阿尔泰语系主要指突厥语族,又分为西南、西北两语支,属于突厥两语支的民族分别是土耳其人和鞑靼人。

宗教信仰

欧洲传统上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宗教信徒主要是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以及东正教),大多数的伊斯兰教教徒在俄罗斯生活(两千五百万)。除此之外,在土耳其(590万)、法国(550万)、德国(320万)、阿尔巴尼亚(140-250万)以及意大利(110万)等欧洲地区都有穆斯林分布,西欧的穆斯林主要为移民。仅有少于1%的欧洲居民信仰犹太教(将近200万人)。其他的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也都仅有低于1%的信徒。

其中基督教各派在欧洲分布的主要格局为天主教徒分布在西欧、南欧、中欧等地;新教徒大多集中在英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东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王国等国;俄罗斯则主要分布俄罗斯正教会。从14世纪初到17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征讨把伊斯兰教带到了巴尔干半岛,使那里出现了众多的穆斯林,西班牙南部的穆斯林也是这段历史的产物。

经济

综述

欧洲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其经济发达,工业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占首位。欧洲国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通过多种手段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如减少政府干预、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改善营商环境等。欧洲是全球最大的世界经济体之一,其总产值(GDP)占全球总产值的约1/5左右;欧洲拥有许多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如德国的大众、英国的壳牌、法国的路易威登等。同时欧洲拥有一些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如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这些公司和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大影响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财富。

欧洲经济发展也受到一些挑战和问题的影响,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欧盟的实际GDP增长率整体约为3.3%,明显低于此前的预期。而且2022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造成的对欧洲经济的负面冲击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凸显,经济活动的萎缩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持续;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将更低,报告预测,两者的实际GDP增长恐仅为0.3%。同时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些国家面临债务问题和经济增长放缓。此外,欧洲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挑战。

第一产业

欧洲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欧洲的第一产业占据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农业、林业和渔业仍然是欧洲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农业是欧洲经济第一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欧洲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西欧地区,尤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欧洲农业也以高度机械化和科技化的生产方式著称,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马铃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亚麻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大麦、燕麦约占60%以上。

林业也是欧洲经济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拥有广大的森林资源,尤其是北欧国家,如瑞典芬兰挪威等,这些国家以木材和木制品出口为主,同时也是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的重要产地。

渔业是欧洲沿海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挪威、冰岛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如鱼类、贝类和虾蟹等,渔业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第二产业

欧洲的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产业。欧洲的第二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其提供了稳定的动力和就业机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工业制造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之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拥有涵盖多个领域的先进制造技术和高效生产体系,在工业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力,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化工等。

建筑业是欧洲的重要产业之一,欧洲具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建筑物,因此建筑业发展迅速;除了修建新的建筑物外,维修和保护现有的建筑也是一个关键领域,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建筑业

能源产业在欧洲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欧洲国家注重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尤其是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许多欧洲国家都采取了措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这也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包括电力生产、输配电及电力设备制造等。

第三产业

欧洲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金融、零售、酒店和旅游、咨询、教育、医疗保健以及信息技术等。总的来说,欧洲的第三产业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是欧洲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重要目标。

金融服务是欧洲经济中最重要的第三产业之一,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拥有全球领先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除此之外,其他欧洲城市也有发达的金融业,如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等。欧洲的金融服务业在国内和国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

零售业也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的零售市场非常庞大,拥有许多大型的连锁零售商和购物中心。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也促进了零售业的发展,例如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购物方式。

旅游业是欧洲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欧洲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各种旅游景点和目的地吸引了游客的兴趣,旅游业为欧洲国家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收入,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教育和医疗保健也是欧洲的重要服务业,欧洲拥有一些世界领先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同时,欧洲国家的医疗保健体系也很健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也在欧洲的第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欧洲拥有许多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竞争力。咨询服务方面,欧洲也有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在提供管理咨询、财务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2月,欧洲拥有欧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01项,从类型上看,有人类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址,如阿尔塔米拉洞窟、阿尔塔岩画、韦泽尔峡谷洞穴群等;有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早期历史文化遗产,如雅典卫城、阿波罗神庙、大理石狮子雕像、古罗马皮拉涅西石雕花瓶等;有中世纪以来的宗教建筑和绘画艺术,如亚琛大教堂米兰主教座堂里拉修道院科隆大教堂、乌尔夫贝特剑等。也有大量的代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古典宫殿建筑和艺术,如爱丁堡老城、内塞巴尔古城伯尔尼古城等。欧洲还有很多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标志物和文物,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大笨钟、伦敦塔、大卫像等。

阿尔塔岩画(Rock Drawings of Alta)位于挪威北部北极边缘的泰勒马克郡(Telemark),分布在5千米长的临海斜坡上,于公元前4200年至前500年雕刻的这些挪威宗教岩画及雕刻散布于7个地区45处。内容较为丰富,有人物、动物、几何图形等,还有许多狩猎的场面。这些图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鱼象征渔业发达,人的形象则被认为是消灭敌人的咒符。1985年,阿尔塔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亚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礼拜堂”,位于德国最西部的城市亚琛,是教徒的朝圣地,亚琛大教堂始建于查理大帝统治时期的790年至805年。该建筑的核心是一个圆顶八角形,周围则环绕着十六道双层的走廊,教堂内部的装饰风格来自当时意大利罗马和拉文纳(Ravenna)。

凯旋门(L'Arc de Triomphe)于1836年建成,为拿破仑帝国军队而建,柱石上镌刻帝国获胜战役名称和558名将军名。它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作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

文学

古代文学(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文学是指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古希腊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古希腊文学作品包括有诗歌、戏剧和哲学著作,其中主要作品有《荷马史诗的故事》《致阿那克托里亚》《伊索寓言》《鸟》和《理想国》等;主要代表人物有荷马(Homeros)、萨福(Σαπφώ)、伊索(Aísôpos)、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等。

古罗马文学是指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6世纪期间在古罗马帝国范围内产生的文学作品。古罗马文学主要分为古代罗马文学和晚期罗马文学,古代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作品,其中较为典型的作品有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的《变形记》、维吉尔(Virgil)的《埃涅阿斯纪》等。晚期罗马文学是指公元3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罗马帝国经历了政治、社会和宗教上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晚期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圣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的《忏悔录》等。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在修道院和宫廷中流传,并受到宗教和骑士道德的影响。

中世纪文学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宗教性质——中世纪文学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其中包括圣经故事、宗教寓言和圣徒传奇等题材。修道院是文学的主要中心,修道士和修女们创作了大量的宗教文学作品。

骑士文学——由于封建制度的兴起,骑士文学成为中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的荣誉与义务,以及骑士与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著名的作品有《亚瑟王传奇》和《罗兰之歌》。

民间故事与传说——中世纪也是民间故事和传说流传的时期,这些故事包括民间童话、神话和民间传说,如《罗宾汉》。

唱经诗——唱经诗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些诗歌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宗教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罗兰之歌》和英国的《贝奥武夫》。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是14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以人文主义文学为主流。在文艺复兴时期及之后时期,欧洲的文学作品和戏剧达到空前的繁荣,主要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弗朗西斯·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等。主要代表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堂吉诃德》《巨人传》《十日谈》《菲洛柯洛》等。

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清教徒文学)

17世纪,法国文学在欧洲达到最高水平,形成了古典主义(clasicismo)潮流,也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icismo)。这一潮流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在题材风格、艺术方法等方面均遵循古典规则。各文学形式中戏剧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古典主义戏剧要遵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个整一的“三一律”要求悲喜剧严格分开,强调形式的完美。代表作品有高乃衣的《熙德》、让·拉辛的《安德洛马克》等。

古典主义的社会政治基础是专制君主制,王权是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调停人,王权控制文艺,资产阶级文艺家依附王权。古典主义主张文艺应遵循统一原则,服从王权支配,因而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和宫廷倾向。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勒内·笛卡尔(Deseartes)的唯理主义(racionalismo)。理性文学要求文字简洁规范、结构严整明晰、逻辑性强。同时,巴洛克主义(barroquismo)以其充满雕琢和夸饰的风格与简洁朴素的古典主义并存,形成鲜明对比。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品有佩德罗·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Calderón de la Barca,Pedro)的《人生如梦》等。

18世纪文学(启蒙文学)

18世纪统治欧洲文坛的仍是古典主义,但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却是启蒙文学和英国的写实小说。启蒙运动(Ilustración)是第二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它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只是带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影响下,要粉碎封建精神枷锁,启发人们推翻封建统治,建立理想社会;高举理性大旗,要求信仰自由,推崇自然神论无神论;要求政治自由,提出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此相呼应的启蒙文学抛弃古典主义,探求新的方法,用讽刺和说理的手法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以达到启蒙人民的目的。代表作品有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Voltaire)的《俄狄浦斯》、让-雅克·卢梭(Rousseau)的《爱弥儿,或论教育》和德尼·狄德罗(Diderol)的《修女》等。

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文学以亚历山大·蒲柏(Pope)为代表,主张模仿自然,即亘古不变的人性,代表作品有《愚人志》等。而写实小说以经验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代表作品有菲尔丁(Fielding)的《约瑟夫·安德鲁斯》、《弃婴汤姆·琼斯的故事》等。18世纪后期英国产生了感伤主义(sentimentalismo)文学,特点是脱离现实,夸大感情因素。代表作品有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克拉丽莎》、《帕米拉》等。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文学是文学中主要的两个文学潮流或流派之一。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按照理想的世界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激情。它重在抒发对理想世界热烈追求的情怀,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常常采用热情的语言、现丽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影响较大的文学思潮和成熟的创作方法,在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继启蒙运动之后对封建的古典主义文学的强烈反动。

浪漫主义可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以高品的激情、突出的感情色彩和夸张的形象,对于所描绘的客观事物透过主观愿望作出强烈反映。消极浪漫主义以“革新”古典主义的面目出现,实际上是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竭力掩盖社会矛盾冲突,美化封建宗法制度,反对革命进步倾向,沉迷于古老的空感幻觉之中,在本质上属于没落阶级的消极颓废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巴黎圣母院》、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的《唐璜》、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白鲸》等。

现实主义(Realistic 文学)文学是文学中主要的两个文学潮流或流派之一。它起始于古代奴隶社会初期,经过封建时代,直至19世纪后半叶达到成熟,并形成有理论体系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在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中,都有现实主义这种“主要的潮流或者是倾向”,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为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描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鼓励作家积极干预社会生活,主张作品的倾向性要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面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牵强生硬地塞给读者;它要求作家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揭示生活发展的规律,展望历史发展的远景,表现作家的理想。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又分别形成不同的文学流派或思潮,如“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的《高老头》、司汤达(Stendhal)的《红与黑》、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的《包法利夫人》等。

20世纪文学(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俄苏文学等)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明显地呈现出自然科学式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到了20世纪,作家们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巨大差别,意识到绝对逼真地再现历史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在普遍转向内省的文化与心理背景下,作家们更强调主体对世界的体验、发现和艺术表达,世界呈现为“我”所体验的那个东西,他们更关注心理的现实,体现出对现实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因此,在对心理真实的深刻挖掘成为一种普遍倾向的背景下,客观事物和外部事物的重要性降低了,除了能被上升到象征的高度以外,显然已让位于展示人物意识活动,或用作意识活动发生的背景。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有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巴巴拉少校》、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的《福尔赛世家》等。

源于拜占庭的精神和艺术,以及源于蒙古征服者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构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两大基本要素。俄罗斯苏联文学从其思想倾向、文化潮流、艺术表现手段各方面来看,与西方文学传统一脉相承,但其所反映的民族心理和内在精神气质,又有较浓厚的东方色彩,因而构成了俄罗斯苏联文学的独特品格。俄苏文学的代表作品有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的《童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艺术

欧洲是一个富有艺术传统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悠久的艺术历史。总体来说,欧洲的艺术情况非常丰富多样,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产生了世界各个领域的伟大作品。欧洲艺术对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

欧洲有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每个国家和时期都有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杰出的音乐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包括有古典音乐、浪漫音乐、流行音乐等。

古典主义音乐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破除迷信,冲击愚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宣扬理性和天赋人权,向教会和封建贵族挑战。经济和政治上的斗争,在思想领域里得到深刻的反映,新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促使古典主义音乐诞生。其特点表现为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奏鸣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

主要代表作品有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月光》;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的《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等。

从19世纪初开始,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风行近一百年,它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新音乐流派。其产生与法国大革命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有紧密联系,也与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密不可分。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认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主要代表作品有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Chopin)的钢琴曲《降E大调练习曲》和《军队进行曲》;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Wagner)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流行音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根据英文“PopularMusic”翻译而来,其根植于美国黑人音乐与南非白人音乐文化,是两者所结合的产物。随着美国流行音乐风靡全球,同时吸收到了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特点,丰富、补充了流行音乐的风格种类,后来由于时代的更迭及局势的动荡,催生出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各个风格的更迭换代类似于古典音乐的风格更迭,都有反叛和突破的精神在里面。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时代性、娱乐性、商业性、快速更替性、流行性、规范性等特性。

代表作品有披头士乐队(TheBeatles)的《let it be》;皇后乐队(Queen)的《Bohemian Rhapsody》和《We will rock you》;阿黛尔·阿德金斯(Adele)的《someone like you》和《RollingintheDeep》。

绘画

欧洲有许多伟大的画家,如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桑西巴勃罗·毕加索文森特·梵高等。欧洲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立体派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从表现人的肉体美而转向表现人的面庞美和心灵美,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蒙娜丽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各个大师的艺术作品又别具一格,各有特点。达·芬奇的作品是精深、智慧,擅长人物内心刻画,表达感情细腻人微;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作品的特点是雄浑、豪放,绘画有强烈的雕塑感,给人以强劲有力的感受,如壁画《最后的审判》等;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作品的特点是优雅、秀美、柔和、形象完美,如《草地上的圣母》。

印象派(Impressionism)绘画的特点是把视觉印象以及物体周围的色彩、光影、气氛看得比轮廓分明的实物本身更为重要。光和色彩因此成为印象主义绘画特色的主角,借助光和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画家们不重视固态的物体,而对于飘渺的事物如水、雾、云霞等兴趣十足,他们喜欢画风景,喜欢画水的微波和一望无际的浪涛,喜欢画海面上遥远的帆影。印象派的代表画有莫奈(Oscar-Claude Monet)的《日出·印象》《窗前的卡蜜儿》等。

建筑

欧洲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和建筑风格,如古希腊罗马的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等。这些建筑以其壮丽的外观、精细的细节和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马风(罗曼式建筑)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持续至16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绚丽美妙的花窗,窗户上绘有圣经故事的巨大斑斓玻璃画、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升腾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宽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巴洛克建筑(Baroque)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主要的流行建筑风格。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黄金时期则是1630年到1680年间,巴洛克式在18世纪才开始在德国发展起来。巴洛克坚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追求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练,同自然环境相协调;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

雕塑

欧洲雕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著称,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被视为经典之作,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也备受赞赏。

希腊雕塑的特点是艺术风格开始丰富多样,雕塑的艺术精神不断向现实性和自然性发展,雕塑的艺术功能开始具有明显的宫廷化和享乐性特征。古典时期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之后,女性人体雕塑在希腊化时期开始迅速发展并且很快达到鼎盛,成为引人注目的雕塑题材。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与中世纪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雕塑家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表现对象,注重描绘人的内在精神,往往采用戏剧性的场景来表现圣经故事,运用裸体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是以弘扬人性为目的,而不是以神性威慑人心。即便表现圣母等宗教人物形象,也大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且着意表现人物人性的一面。

饮食

欧洲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但因地域和文化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特色菜肴和烹风格,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关于欧洲著名的饮食文化和美食。

英国美食

英国的农业不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再加上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吃茶点;英国的美食有炸鱼薯条(Fish and chips)、约克夏布丁(Yorkshire pudding)等。

德国饮食

德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日尔曼诸部落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中世纪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870年才真正统一。在生活上,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著称,德国美食有脆皮猪肘、黑森林火腿等。

法国饮食

法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之一。早在西罗马帝国时,就有雅典和罗马的厨师来到法国,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直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

法国饮食文化注重使用新鲜、优质的食材质量和仪式感。法国餐的开始通常是一些餐前小吃,搭配着面包和葡萄酒享用,如鹅肝酱、法式奶酪、火腿、海鲜等。法国主菜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肉类、鱼类、海鲜和蔬菜。最著名的法国菜包括牛肉炖菜、法式炖鸡、法式焗烤等。法国的甜点文化举世闻名,如马卡龙(Macaron)、巧克力蛋糕、奶油泡芙等,法国人喜欢用奶油、巧克力和水果制作精致的甜点。

意大利美食

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著称于世。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意大利美食有玛格丽特比萨(Pizza Margherita)、意大利面(pasta)等。

生活习俗

特色节庆

欧洲的特色节庆有复活节(Easter)、平安夜圣诞节(Christmas)、情人节等,且欧洲各个国家有各自的传统节日,如德国巫婆节、荷兰女王节、法国尼斯狂欢节希腊主显日等。

《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便复活,复活节由此而来。关于耶稣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义是为了赎世人的罪,因此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气(3月21日)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和圣诞节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复活节民俗节日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圣诞前夕,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传说在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群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Scripturoe)记载,耶稣是来作世人的王的,天使是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如今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生活禁忌

欧洲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生活禁忌,比如英国人很忌讳“13”和“星期五”,一般将其视为“厄运”和“凶兆”他们还忌讳“3”;且英国人忌讳别人过问他们的活动去向、政治倾向及个人生活上的私事,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的秘密,不需要别人干涉和了解,他们忌讳以王室的家事作为谈笑的话题。

而德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因此,一旦约定时间,迟到或过早抵达均被视为不礼貌,且德国人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不随便停车,更不会闯红灯,在车上大多有禁烟或可抽烟的标志。

法国人讲究法制,但纪律性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较为忌讳黄色与墨绿色,以及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培水仙金盏花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风景名胜

欧洲拥有的风景名胜有山脉、平原、古老的建筑遗址、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等,拥有阿尔卑斯山脉、挪威峡湾、埃非尔铁塔(La Tour Eiffel)、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等景观,这些景点由欧洲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且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名胜,下面对欧洲各区域的一些主要国家的风景名胜进行简介。

主要风景

红场

红场(краснаяплощадь)是莫斯科(Moscow)中心的知名广场,它是前苏联庆祝重要节日、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如今是市民及游客休闲的场所,每年的俄罗斯胜利日(День победы)会在此举行阅兵活动。红场形状狭长,西侧是克里姆林宫(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东侧为百货商店,南端为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Храм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北边是红砖建筑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背向红场的一侧,矗立着“莫斯科保卫战”功勋元帅朱可夫元帅(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骑像。而列宁墓就位于靠克里姆林宫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两旁有士兵站岗。

 

大本钟

伦敦大本钟(Big Ben)也被称为伦敦塔钟(the Clock Tower)或伊丽莎白塔钟(the Elizabeth Tower),是伦敦塔桥(Tower Bridge)附近的一座钟楼,位于英国伦敦市(London)的伦敦塔堡(Tower of London)内。它是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伦敦大本钟建于1859年,高96米,钟面直径为7米。它是由奥古斯塔斯·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设计,由伦敦白塞尔公司铸造的巨大钟铸造而成,每个钟面由312块玻璃组成。大本钟内有一个巨大的铜钟,重达13.7吨,每小时敲响一次报时。伦敦大本钟是英国议会宫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时间信号,为议会议事大厅提供报时服务。此外,伦敦大本钟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和参观。

卢浮宫

卢浮宫(Louvre)是位于法国巴黎的一座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也是历史上的皇宫。起初建于12世纪,最初是为了防御巴黎城的城堡;后来在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宫殿和皇家住所。现在的卢浮宫展示了丰富的艺术品和文物,卢浮宫最著名的收藏品之一是《蒙娜丽莎》的画作,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之一;其他重要的展品还包括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的雕塑作品《维纳斯》等许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卢浮宫本身也是一座艺术建筑,拥有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宫殿风格,它由约40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组成,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卢浮宫不仅是世界著名的炎黄艺术馆,也是法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世界遗产

截至2024年,欧洲拥有501项,占全球世界遗产的43.4%,其中文化遗产448项,自然遗产44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9项,含有埃菲尔铁塔、帕特农神庙、比萨斜塔(Torre pendente di Pisa)、巨石阵、伦敦塔、凡尔赛宫(Chateau de Versailles)等世界遗产。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是法国巴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由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设计,为了纪念1789年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一百周年而建造,于1887年开始建造,于1889年完工。埃菲尔铁塔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群体,铁塔周围还有草坪、花坛和咖啡馆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埃菲尔铁塔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独特的美感,也是工程学和技术的杰作。1991年,埃菲尔铁塔作为“巴黎塞纳河沿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在雅典卫城的古建筑群中和制高点,在1987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

巨石阵

巨石阵(stonehenge)由巨大的石头组成,每块约重50吨,约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距离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