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1900年于济南创办的小学

更新时间:2024-09-20 14:31

济南市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位于济南东部,坐落于山大路北段花园小区一区,与山东大学相邻,1990年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应运而生。学校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101人。学历达标率100%,中高级以上职称51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是一支年富力强,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群体。

学校简介

学校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用“尚美和合”学校精神引领各项工作,以“实施优质教育,创建区域名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积极打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开拓求真,尊师爱生、立志成才的校风;严谨扎实,协作创新的教风;刻苦勤奋,自主进取,思辨明理,全面发展的学风。

学校大力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工程;以教育科研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工程;继续结合自身特点切实开展好科技、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办学有特质的“四特”格局,在2008年度成为历城区首批特色项目学校。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的打造,我们给校园文化的定位是:以人本同根的亲情文化;和谐合作的共赢文化;至诚臻善的制度文化;班级师生的精细文化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定位,让学校成为师生依恋的精神家园。校园环境优美,处处彰显着“和合”之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师生精神风貌,为师生创设了“创新、展示、发展”的空间。学校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行为文化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2010年5月陈元东校长代表学校在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创新发展论坛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学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称赞我校是“充满关爱和尊重,师生合作校园和谐。”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副主编曹华先生这样说:“洪家楼第二小学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脚踏实地、善于积累和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文化之路!”

学校始终把教育科研、特色办学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路来抓,走出了一条科研加特色之路。形成了小班化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英语教学、艺术社团活动四大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

学校精神:尚美和合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办学目标:实施优质教育,创建区域名校;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学校品牌:尚美巴黎教育

学校德育: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

减负措施

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精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实施科学施教,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制定“减负”工作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规划开设课程,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除因进行教学试验并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外,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结束新课的时间,不得早于假前2周。

2.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总量。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 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不得增加学生的周活动总量。

3.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提倡教师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家庭作业;1-2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3-4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钟,5年级不超过1小时。

4.严格控制各学科的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小学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外,其它课程不组织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科目,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

5.改革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取消百分制,我校学生使用“小学生全面发展成绩册”。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公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给学生排定名次。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

6.教师不得组织小学生统一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资料、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其它学习用品。

7.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要提高师德水平,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严禁歧视、讽刺、挖苦后进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9.做好家长工作。学校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身体、心理负担。

10.对“减负”工作实行责任制。对“减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老师要给予表彰,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年内不能评为先进。

课程改革

2002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在实践的过程。我校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从开始的理论学习,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实践,真切感受到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变化,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和发展。近十年的探索与思考,给广大教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同时更给予我们以理性的思考。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现简要对我校近几年来课改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以新课程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能否成功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近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改革目标和确立新的理念,及时为教师提供有关新课程学习资料,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省、市、区举办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网络研修,观看课程专家学术报告、优秀教师优质课录像、积极学习网络研修课程,认真听,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参加新课程培训考试,均取得较好成绩,在学习反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变化。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

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基础教育实验工作的重中之中的内容。

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研讨会,认真组织研讨交流,全员参与,要求每位实验教师人人上展示课,以展示课作为案例进行研讨,执教者自我反思,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开展同伴互助,网络研修,骨干教师专业引领,让教师们逐步明晰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对有些研讨课,我们采取“上课——评议——修改——再上课——再评议反思——三次备课……”这样有反思参与的全过程,教师的实践知识才会不断丰富,实践智慧才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实验中,注意建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确定“合作学习”的内涵,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1)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2)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得到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3)总结反思。

我校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边教边学,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外出学习、观摩机会,把学习到的经验及时的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校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科学课在讲生物单元时,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小花园中观察月季花丛中的生物,根据观察记录体悟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特点;引领学生调查大气污染,数一数学校附近的烟筒及每分钟通过的汽车;计算排气量,然后讨论防治办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关注周围世界,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另外,开发了“形体”、“泥塑”“中国象棋”等校本课程。

英语学科采取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说、唱、听、做、写、画来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情感奠基,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喜欢学习,为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英语学科利用课外活动排演情景剧。语文学科注重习字、阅读及日记教学,举行了正方、反方辩论会、朗读比赛,培养了一大批模仿明星、表演明星、小小书法家。数学课注重培养学生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着力研究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问题。

三、开展了优化作业设计,改变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作业设计、评价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探索,积极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做法是:

1、设计了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1)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2)提出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3)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2、设计应用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时代步伐,加强应用练习,使其独立思考,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做到:(1)在“实际生活”中应用;(2)在“实际操作”中应用;(3)在“综合运用”中应用。

3、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探索发现。

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知识信息,则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在“多解练习”中创新;(2)在“阅读调查”中创新;(3)在“总结规律”中创新。

4、设计研究作业,让学生求异创新。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本身,学生主动的调查、发现、实践、小课题研究等研究性作业,也应逐步成为一种基本模式,让学生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中求异与创新。(1)加强学科整合;(2)开展课题研究;(3)撰写研究小论文。

四、加强新课程下教学反思的研究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实施中,我校倡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并写好读书笔记,重在反思感悟,学以致用,教学反思我们强调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记教学中的“得”。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收获。(2)记教学中的“失”。把教学过程中不够理想、失误的地方记录下来,查找失败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3)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创见的独到见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时记录下来,不仅得以推广和运用,而且能得到有力补充和完善,有利于教学思路的拓宽。(4)记学生存在的问题。(5)记教学中突出事件的处理。(6)记教学设计的改进。

五、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研究

1、以课题研究为突破,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学校把教育科研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常规化”的科研思路。建立和健全各种科研管理及奖励措施,时时刻刻用一种教育科研的思想来统领和安排学校的全部工作。“十五” “十一五”期间,我校先后有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山东省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小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发》《绿色惩罚》等均已结题。完成结题任务,研究成果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在同级课题中研究成果居于领先地位。十二五期间,我校有四项研究课题分别在“十二五”市区级课题规划中立项。

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注重了强化过程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基本形式:

(1)开展多种研讨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课题研讨。在研究活动中有课例、专家点评,还有实验教师的反思。每次活动,既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同时又是对一线老师的一次培训,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我们的教师迅速成长了起来。

(2)定期召开课题组长交流会,充分发挥课题组的职能作用。每月由学校负责教科研工作的分管领导召集课题组长开会,进行前一段课题研究的情况的交流,了解每项课题开展的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以达到促进学校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课题研究的正常管理,为每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建立课题实验文档。要求课题的研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及时记录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成果,及时整理,以札记或论文的形式。参加各级教科研部门的评比,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2、加强读书与反思交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积淀,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规定定期组织读书论坛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1)专家指导引路。

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引进活水,激活教师的发展,学校定期邀请省市区专家、研究人员,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的理论信息,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的辅导讲座,使教师能近距离地聆听高水平的指导,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省教育厅、省教科所、上海市特级校长都曾为学校传经送宝。最近省四川省教育厅杜希福巡视员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全国之名教育家魏书生、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语文著名青年教师苏静等录像报告,在请专家进门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设“走出去”的机会,先后到新加坡成都市、上海、桂林市、北京、昆明等地学习交流,回来后及时整理参与会议的收获,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汇报交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

(2)自我感悟反思。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础。学校在教师中开展了“读书工程”,自我专修是学校读书工程的重要形成。我们定期为教师提供必读书目和选修书目,定期开展读书笔记的展评、交流等形式,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每学期都举行读书论坛活动,通过读书学习,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师自主学习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3)加强合作研讨。

定期组织“教育论坛”活动,教师把读书后的所思所想进行交流碰撞。教师们来参加活动“带着问题来”,“带着积淀来”,“带着思考来”,展开激烈的争论。“互动式漫谈”、“实活实说”、“观点争鸣”、“个案分析”、形式多样,论坛成为教师展示个人思想和风彩的舞台,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3.进行案例分析研讨,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策略

案例研讨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教师们可以围绕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来开展讨论,充分发挥集体成员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达成共识,在研究中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可结合观摩的优秀课例组织研讨,在研讨中着重分析课例中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做到全面、具体化?教学中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新的学习方式?作业设计有哪些新的变化等。这种研讨方式,实用性强,教师参与积极性高,加速了新理念到教学实践行为转化的过程。由于加强了案例分析研讨,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校王如美、苏晗、潘洪燕、许立英、陈克荣、卢慧莲在全国、省、市、区举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均获一等奖

4.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各种近远程网络研修。在2006和2007两个年度的远程骨干教师研修活动中,我校多名参加研修的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有一人被评为双十感动人物提名奖。另外,积极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我区举办的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活动,以活动促发展,活动中,青年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和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了很大变化:

(1)师生角色的转变。

如今教师们知道自己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今天的课堂开放了,学习方式也自主了,由教师的讲授式变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3)课程观念的转变。

过去教材有什么,教师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过死,很多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现在教师们意识到:教材只是传授某一知识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教师们有了课程开发的意识,现在的教材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开发、去构建,这与原来教材相比有着很大差异,教师改变了以本靠本,以纲为纲的做法,在课程开发方面也有了一定性突破。从每位教师的课堂设计上看这方面比较明显。

(4)评价方式的转变。

过去重视终结性评价,现在更注重过程性评价,由教师的单一评价已转向多样化互动评价,尊重个性差异有了新举措,注重了反馈、激励功能、更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评价具有了全面性,由甄别好坏转向激励、提高,有的教师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公证评价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学校荣誉

师生的不懈努力、突出的教育业绩,为洪家楼第二小学披上了荣誉的光环。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人事部创新人才工程实验基地、全国非智力因素实验学校、全国全民健身优秀单位、全国基础教育英语评价项目样本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基地;济南市规范化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师德教风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优秀家长学校,连续六年被评为济南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连续16年被评为历城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课改成果

“三位一体”教育观

洪家楼第二小学倡导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成。2006年12月,学校推出素质教育的王牌活动——“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巧妙的地方在于成立了“好习惯储蓄银行”。学校定期“盘点”同学们的“储蓄余额”,举行隆重的表彰发奖仪式。2009年该项活动被济南市文明委评为优秀创新案例。目前,已经有省内外15所学校加盟了“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共同体”,实现了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完善、共同提高”的合作目标,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前提下成立的“幸福教育家长助学社”、“小公民信息站” “红马扎读书社”,已经成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大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全程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消除了教育的空隙和盲点。

开放式办学

随着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学校大力推行开放式办学,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辛弃疾纪念馆、济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建立了15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内外交流,先后与省内外的19所学校结盟成立“养成教育研究共同体”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谋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08年和09年澳大利亚新加坡蒙古国的6个代表团近160人来我校访问交流,并与国外六个学校结成友好关系。

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好的教育需要朝向开放与生长,好的教育需要更有包容性、个性化、延展性。而在现实中“教育围墙”还广泛存在,物理层面的、心灵层面的、组织层面的、课程层面的……突破固有的“围墙”才能建设健康和谐的教育文化,否则师生无法真正自由的呼吸,教育无法真正触及人的心灵。

突破家校“围墙”,让家长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榜样

突破资源“围墙”,把资源的配置权交给教师

突破交流“围墙”,使伙伴关系应该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突破人际“围墙”,建设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

突破学科“围墙”,构建适合儿童成长的课程

突破地域“围墙”,寻找志同道合的学校

洪家楼第二小学与曲阜市养成教育联盟学校举行交流活动

6月11日,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校长陈元东,到养成教育研究联盟学校的曲阜市梁公林小学围绕“加强互动交流、携手共谋发展”的主题,就学校文化建设、养成教育、课堂教学、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为学生赠送了近千册图书。齐鲁师范学院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伟中国教育学会山东记者站站长、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姜晓波,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任桂新建,山东省中小学作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万强,养成教育研究联盟学校的曲阜市书院街小学校长房立,以及曲阜市教育局、市教研室、防山乡教育办有关领导参加了交流活动。

交流活动中,梁公林小学校长孔令强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办学特色、传统文化教育情况和围绕以及孔子的父母教育孔子的“启圣文化”在学校办学中的影响。陈元东作为该校外聘的“第一校长”,结合梁公林小学实际情况,就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桂新建主任、姜晓波主任分别围绕对外交流和学校文化建设与曲阜市教育同仁进行了交流。随后,大家走进该校课堂听取了一年级的数学和二年级的语文两节课堂教学。课后齐鲁师范学院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伟与授课教师和该校部分领导、专任教师教师就学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座谈。

座谈结束后,大家在学校“小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与学校相邻的“梁公林”。从孔子父母对孔子教育的故事中,进一步的了解“启圣文化”。“小导游”们的精彩讲解和突出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后洪家楼第二小学与梁公林小学还将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共谋学校发展。洪家楼第二小学将借鉴曲阜市“启圣文化”特色,充实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梁公林小学拟每学期选派学校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班主任到洪楼二小进行跟踪式学习;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大型活动;合理安排师生体验式联谊活动;同时也希望陈校长对梁公林小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促进学校发展。

获得荣誉

1999年、2010年,分别被验收评定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999年9月被评为“济南市师德教风建设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三模一电’活动先进单位”;2000年9月被评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航海模型活动示范学校”;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被评为“济南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2004年被评为“济南市绿色学校”;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2005年被评为“济南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先建单位”;2006年被评为“济南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基地”;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航空航天模型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995年至2010年,7次被评为“济南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济南市文明单位”;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少先队   工作规范化学校”

参考资料

学校基本情况.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2024-08-06

2023-2024学年度办学条件.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2024-08-06

领导信息. 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2024-08-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