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 :管理学分支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4

压力管理是对感受到的挑战或威胁性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个人层面的压力源来自工作和非工作两方面,工作方面的压力源有物理环境、个人承担的角色及其角色冲突人际关系等因素,其管理策略有锻炼、放松、行为自我管理、认知治疗以及建立社会和工作网络等。组织层面的压力源来自组织管理政策和政治、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程序以及工作条件等。其管理策略足消除或者控制组织层面的压力源,从而阻止或者减少个体员工的工作压力。

简介

定义

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员工压力过大造成的员工经常性的旷工、心不在焉、创造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生产力损失,仅在美国每年就超过1500 亿美元。

为了预防和减少压力对员工个人和组织造成的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效应,许多企业管理者已开始关注员工的压力管理问题。企业实施适当的压力管理能有效地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压力,保持适度的压力,从而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增加利润。

影响

压力可以是一种驱动力。当你有了欲望或出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就随之而来。美国《时代》杂志1983年6月提出,在80年代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病了。研究发现,有50%—80%的疾病都是和心理疾病和压力有关的疾病。所以有的研究者断言,你说一个疾病,我就可以告诉你都和压力有关系,压力和任何疾病都可以产生关系。压力是一种非特定的反映,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身体状况。除了对身体的伤害以外,过度的工作压力,对于组织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如果员工的压力过大,会引起工作者的不满、消极,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另外会出现高离职,还有缺勤等等问题。

必要性

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杠杆,而管理(包括考核、监督、惩罚、竞争机制)必然对员工造成心理压力。另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也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压力,每一个人都感到压力无处不在,危机是十面埋伏。面对压力引发的种种问题,压力管理浮出水面。在管理领域,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人事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压力管理”。

现状

相比之下,中国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曾于2004年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可是,据了解,在中国专门进行工作压力的咨询机构还没有。所以压力管理对于中原地区来说,不但要引进学习、借鉴,同时压力管理的实践也是势在必行。

主要内容

主体

压力管理的主体是员工个人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压力首先是作用于员工个人,不同个性的员工对待同样的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些员工遇到压力后容易产生挫折感,焦虑、烦躁,而且长时间不能自拔。而有些员工能正确面对压力,尽管也会出现不适感,但他们能很快调整情绪。这说明不同个性员工对待压力具有不同调控和适应能力。压力管理的主体还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或企业管理者,在当前人本管理的时代里,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员工去控制自己的压力,从而使员工工作起来心情愉快,工作绩效也能提高,达到“人事双赢”的效果。

起因或来源

为了有效地进行压力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准确查明员工的压力由何而来,从而相应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措施。

压力的起因或来源大体分为三方面: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

1)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它的起源可能有多种情况。如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分配的工作任务多寡、难易程度,工作所要求完成时限长短,员工人际关系影响、工作新岗位的变更等,这些都可能是引发员工工作压力的诱因。工作压力理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

2) 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人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否美满和谐对员工具有很大影响。这些家庭压力可能来自父母、配偶、子女及亲属等。

还有一些压力来自社会方面。包括社会宏观环境(如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就业市场等)和员工身边微观环境的影响。如IT业职场要求掌握的专业技术日新月异,职场竞争压力大,专业人员淘汰率高,此时就对IT从业人员造成很大社会压力。员工所处社会阶层的地位高低、收入状况同样对其构成社会压力。如当员工自身收入状况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或者与其他同行业从业人员相比较低时,对他也可会产生压力。

尽管这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与工作无关,但作为企业管理者同样应予以关注,尽量使之减少员工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压力疏导

在对上述压力具体进行管理时,应对每位不同个性员工和压力来源做具体而全面的分析。调控能力和适应压力强的员工,其心理承受能力强,他们能会很好处理和缓解压力。对心理调适能力弱的员工遇到压力时,可能不能及时调控压力,这时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加以帮助关心这样的员工。

进行压力管理可以分为宣泄、咨询、引导三种方式。

宣泄作为一种对压力的释放方式,效果应该不错。宣泄可采取各种办法,例如,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叫,或剧烈运动、唱歌等。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家务劳动等对减轻压力是非常有益的。

咨询就是向专业心理人员或亲朋好友倾诉自己心中的郁闷紧张情绪。向自己的好友或父母倾诉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其实,不论被倾诉对象能否为自己排忧解难,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整压力的方法。这里效果较好的当属和专业人员进行沟通的心理咨询了。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物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以调整员工心理或情绪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员工在对待压力的看法、感觉、情绪等方面有所变化,解决其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调整心态,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引导是管理者或他人帮助员工改变其心态和行为方式,使员工能正确对待压力。诸如重新确定发展目标、培养员工多种业余兴趣爱好等都是很好的引导方法。员工确立正确适当的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此目标,相关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而员工如果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活动,当其遇到压力时可以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从中陶冶情操、保护身心健康,心态亦会平和,压力自然也就减轻直至消失。

压力调整

压力,每天都围绕在生活中,有压力才有动力,此话不假,但面临的压力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心理压力,都有可能使人出现以下症状:心跳过速,手心冰冷或出汗、呼吸短促、头痛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肌肉刺痛、健忘失眠、自卑、多疑、嫉妒、消沉、思维混乱、脾气暴躁、过度亢奋、喜怒无常等等。

减轻过大的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大家不妨参考以下方法。

1、充分休息,不管多忙,每天必须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2、调适饮食,禁烟少酒。乙醇尼古丁只能掩盖压力,不能解除压力。

3、xing爱是较好的减压病药。富有激情的性生活,对缓解心理压力大有益处。

4、参加社交活动,多与知心朋友交流沟通。

5、敢于说“不”。对自己感到难以承受的工作和义务,要敢于拒绝,量力而为。

6、不要每事要求完美。只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即使达不到预期目标,也不要自怨自艾。

7、不要将他人的过错归因于自己,无须对他人的情绪承担责任。

8、不要太心急,遇到婚姻、就业、购房、升迁等重大问题,要提醒自己:只有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9、遇到困难,先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这样会对自己的应变能力理更具信心。

10、不为自己无权干预,无力监管的事情操心。

11、打开相册,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12、关上电视机,在惬意的温水浴盆里休息一会儿。

13、打开唱机,闭上眼睛,聆听熟悉且美妙的音乐。

14、回忆曾经拥有的最幸福时刻。

15、享受大自然,去效外畅游。

16、参加健身活动,身心完全放松。

17、给爱说笑的朋友或亲人打电话。

18、享用美食。

19、去商场为自己挑选礼物。

20、解不开的心底烦恼,应找朋友或心理医生倾诉。

实施措施

简介

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充分关心、关注、调查、分析员工体会到的压力源及其类型,从组织层面上 拟定并实施各种压力减轻计划,有效管理、减轻员工压力。

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首先,领导者或管理者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打扰。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

其次,要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

企业文化上鼓励员工

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

企业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知识。企业可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这也能体现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健康的真正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也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企业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可告知员工诸如压力的严重后果、代价 (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伤、医疗花费、生产率下降而造成潜在收入损失等);压力的早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生理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精神症状);压力的自我调适方法 (如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让员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坝,增强心理“抗震”能力。

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

向员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保健室,向员工提供各种锻炼、放松设备,让员工免费使用,还有一名专职的健康指导员去监督锻炼计划和活动,美国一些著名公司还为有健身习惯的人发放资金从而鼓励健身。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员工的生理健康(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还可使员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企业可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为心理咨询员,免费向承受压力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使员工达成一种共识:“身体不适,找内外科医生,心理不适,找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在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方法。

加强过程管理

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减轻员工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人力资源招聘中:注意识别人力资源的特点,选拔与工作要求(个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力求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现象。

人力资源配置中: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清楚地定义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可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

人力资源培训中:第一,可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公文或报告、工作陈述、新技能等),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第二,可进行员工时间管理培训(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第三,可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等,消除人际关系压力源,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中:帮助员工改善思维,抛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太高的目标,而建立现实客观的SMART式的发展目标:S-specific(特定的、适合自己的),M-measurble(可衡量的),A-achievable(可实现的),R -realistic(实际的),T-时间based(基于时间的)。

人力资源沟通中:第一,领导者或管理者应向员工提供组织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评估的结果,并让员工参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等,使员工知道企业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的工 作完成得如何等,从而增加其控制感,减轻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第二,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真正关心下属的生活,全方位了解下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减轻各种生活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压力,并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

保障制度: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商业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减轻其压力。

向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并保持企业内部晋升渠道的畅通等,有利于帮助减轻或消除社会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压力危害

危害背景

从20世纪到2l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人类奥秘不断被探索。伴随着这高速发展的节奏,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提高自己,学习知识技能,锻炼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成就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而事实往往是,人们掌握了如何让自己取得成功的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和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由各种压力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经济危害

压力管理的不及时和失效会导致巨额经济损失。英国荷兰等国每年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北美地区因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超过2 000亿美元。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的经济索赔占全部职业病索赔的比例,由1980年的5%,上升到1990年的15%。根据美国压力协会的估计,美国的工作组中由于压力问题造成的员工缺勤、离职、旷工、劳动生产率下降、高血压、心脏病的医疗和经济索赔,以及人员替换等方面发生的费用年均2000~3000亿美元,这是为工作压力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社会群体危害

过度的压力严重危害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以中国高级经理人为例,根据《财富(中文版)》对中国5000名高级经理人所进行的压力与健康专题问题调查结果来看,70% 的高级经理人身心健康被压力困扰。当感受到压力存在时,通常会伴随出现诸如感觉“异常疲劳或体力透支”、“呼吸急促或头晕”、“饮食量或吸烟量比平时增加”等身体方面的不适症状。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出现心理衰竭的现象,即一种持续的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感觉。当压力过大时,会导致忧郁症、社交冷漠症,甚至“过劳死”。工作压力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压力的管理与有效应付是当代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的问题。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个体和组织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工作压力的管理与应付也只有将个体与组织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大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进行压力管理并不是不顾组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减轻员工压力,最大化员工满意度,而是要适度。

第二,具体原则。由于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压力管理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岗位原则。组织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同。一般岗位级别越高,创新性越强,独立性越高的员工,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比如销售人员的压力—般比生产人员要大,因为生产人员面对的更多是可控因素,而销售人员就不一样,销售业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与客户、市场大环境、竞争对手有关系。

第四,引导原则。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引导压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对员工来说,有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可以灵活地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

第五,区别原则。在消除压力前,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并区别对待。有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由于员工之间不团结,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工作压力,岗位职责不清,分工不合理所造成的压力;而有些压力,比如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解决。

管理方法

许多压力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通过科学地预防、干预手段,管理者的压力是可以获得解决的。那么,如何对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呢?减“压”减的是什么呢?

我们剖析一下,管理者的压力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可以通过控制压力源消除且有必要消除的压力。比如因为工作无计划带来的压力、拖沓带来的压力、技术不足带来的压力等。

第二种是没有必要消除的压力。压力研究之父汉斯·塞利曾经说过:“压力是人生的调味品。”有一些压力不仅对人们没有负面作用,而且可以激发人们的成就动机和潜在能量,推动人们去成功。比如追求成功的压力、发明创造的压力等。这一类压力不管可不可以消除都是应该保留的。

第三种压力是很难消除或者不可消除的压力。比如任务期限的压力、长期野外作业的压力、长期出差的压力等。这种压力的管理重点应该放在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压力感受。

多用控制式压力应对,适度用支持式压力应对方式,少用或不用回避式应对方式

人们面对压力做出的反应主要有三种,即控制式、支持式、回避式。我们对企业中那些将自己的压力调理得非常适度的管理者做了深入分析研究,同时结合三种压力应对方式的优缺点,建议管理者在应对压力时主要采用控制式应对方式,适度采用支持式应对方式,尽量少用或不用回避式应对方式。

控制式应对方式

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指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压力做出反应,如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等,是最优的压力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主要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或改善周围环境,进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个人、环境的关系。管理者在应对压力时,可以:尝试用客观、理智的方法处理事情;有效地分配时间;预先做好计划;选择性地把精力集中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将问题按轻重缓急排列并依次处理;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考虑事情等。

支持式应对方式

一般利用个人或社会的资源支持来对压力做出反应,如寻求压力的释放或进行压力的宣泄等。支持式的应对行为主要有:借助兴趣及消遣,比如运动、画画、散步、旅行、健身等;向理解自己的亲人/朋友倾诉等。这种应对方式的不足之处是过于依赖环境和资源,一旦支持的资源发生匮乏就会导致压力适应紊乱。

回避式应对方式

这种应对方式消极地忽略或回避压力,甚至否认压力的存在,当压力慢慢累积超过一定界限后,就会造成个人的突然崩溃。回避式应对是一种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它并不改变人与环境的客观关系,而是调节由压力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它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转移注意的焦点,避免思考引起压力的原因。当个体认为自己对所处环境不能做任何事时,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要位置。常见的回避式应对行为主要有:不去考虑它;不相信那是真的;把问题先放一段时间再说;认为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重要,不需要太认真;避开麻烦;不再强求自己;想想有人状况还不如自己,心里舒服一些;顺其自然,平心静气等。

走出压力管理的误区,正确认知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是一种中性的客观存在,本身并不会对人产生危害,伤害人的是我们对压力的认知和态度。很多时候,因为认知的偏差,管理者的压力管理会走入误区。常见的压力认知误区有三个。

第一个误区是过于忧虑,承受了过多不必要的压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造成压力的事件中,有40%永远不会发生,比如世界末日;有30%的担忧是过去所做决定的结果,是无法改变的;有12%是别人因为赶到自卑而做出的批判;10%的担忧与健康有关,越是担心就越严重;只有8%是合理的。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那些没有产生冲击性负面影响的细小压力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事实上,如果长期处于持续性压力笼罩下,即便这些压力比较细微,时间长了也会对人造成伤害。

第三个误区是所有压力都必须消除掉。这种误解表现于两个方面,首先正如前面所说,并非所有的压力都可以消除,能消除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的。压力是把双刃剑,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适度的压力可以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更加警觉,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帮助我们设立更现实的目标,使我们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控制压力来源,从根源处有效预防压力

流行的压力管理方法大多是等到压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出现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症状时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事实上,我们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合理地控制压力来源,是可以从根源处有效预防压力的。

正如之前提到的,管理者感受到的压力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控制压力源消除。比如管理者了解到员工因为培训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导致士气低落,那些可以通过增加培训机会或是采用投票的方式分配培训机会,以此来提升员工的士气,减轻组织气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比如可以通过加强时间管理来改善因计划性不强导致的压力等。

有效利用资源,合理分解压力

管理者进行压力管理时,通常不是孤军作战,他所带领的团队可以作为资源使用。管理岗位是许多工作压力集散的枢纽,来自更上层管理者和外界的压力在这里施加到管理者身上,一部分会由管理者消化,另外一部分则向下传送到下属那里。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压力消化和传递的比例。

有的管理者被动地接受来自上级和外界的压力,然后不再向下传递,而是把所有的压力截留在手中自己消化,比如事事不放心下属去做,凡事都事必躬亲的领导。有的管理者则是将来自上级和外界的压力不加过滤,全部传递给下属,比如完全不考虑下属的消化能力,一股脑地把任务推给下属。这两种传递方式都很不恰当,前一种做法会让自己累得精疲力竭,压力重重,事情却未必做得最好;后一种做法看似已经没有压力留给自己,但当下属不能承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则会造成反噬。正确的做法是充分考虑自己和下属的压力承受能力,合理适度地传递压力,让下属称为自己减压病的资源。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倾诉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减压方法,倾诉的对象可以是领导、同事、朋友、家人……但管理者限于一些不便企及的原因,倾诉的对象就不可能像一般员工那样具有可选择性。压力管理专家研究发现,与管理者有关系的所有人当中,有两个人是职场人士最重要的减压支持资源,即直接上级和自己的配偶,上级可以帮助自己控制压力源,配偶则可以给自己情感上的理解和安抚。

因此,有效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赢得直接上级和配偶的支持对管理者减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组织实施员工帮助计划,帮助管理者管理压力

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导入一种名为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的项目,把它作为帮助员工处理包括压力在内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已经实施EAP的企业里,管理者可以利用这种精神福利为自己有效实施压力管理。国内成功实施EAP的企业经验表明,EAP在对工作压力进行系统诊断、针对性干预、有效预防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对管理者心理压力管理具有显著效果。

管理者自我减压技巧

冥想放松 如果管理者感到压力较大,那么不妨每天利用工间休息的时间做10分钟的冥想放松。事先准备好舒缓的音乐,如果带有放松指导语最好,以舒适的姿势做好,随着音乐从指尖开始放松自己身体的每一部份。冥想放松过程中不用过于注重技术,更多的是去体验放松的感觉。每天坚持10分钟,两周之后就可以感受到效果了。

呼吸减压病 管理者在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来进行减压。5分钟的深呼吸可以让自己狂跳的心脏放慢速度,可以让焦躁的情绪平复下来,可以让自己因压力而颤动、抽搐的肌肉恢复平静……深呼吸过后再去处理工作,这样压力缓解下来了,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处理方法。

出汗减压 有的管理者会选择到健身房流汗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这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当然,管理者也可以选择周末的时间去郊外爬山,在大自然中获得放松。

运动减压病 动静协调、张弛有度的适当运动有利于消除疲劳,激发活力,调节大脑功能,可以起到锻炼身体、消除压力、激发活力、唤醒大脑的作用。适用的运动方式有游泳、有氧慢跑、跳绳、跳操、散步、打乒乓球等。每天安排半小时左右运动,即可轻松减压。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瑜伽、静坐、催眠、想象等方式起到减轻压力造成的反应的作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