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郑家沟村 :后郑家沟村

更新时间:2024-09-20 14:40

后郑家沟村隶属于绥德县吉镇镇,地处陕北文化名县——绥德县的东北部,属于山区。东邻崖马沟,南连张家峰村,北靠新任家沟村,西南与薛家河镇谢家村接壤,东南以黄河为界与山西省柳林县隔河相望。境内黄土峁梁状丘陵沟壑,占全村总面积的90%。海拔高度607.8-1287米,相对高差679.2米。地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86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65天。适宜种植谷子、玉米、阳芋、向日葵、蔬菜等;苹果、杨、柳、杏、红枣等树种54个。家畜有猪、羊、牛、驴、免、鸡等。位于吉镇的西南部,距离乡政府约13.2公里,全村约600人,农户数80多户,耕地面积约700亩左右。2008年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带领全村人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后郑家沟而奋斗。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00亩,人均耕地1.17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及桑树;经济林果地主要种植苹果树、桃树、杏树、核桃树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不足1亩;荒山荒地10余亩。无探明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1世纪初,就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90%的农户通自来水,100%拥有电视机;9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占60%以上,未开通有线电视。早在2002年前,该村到县、镇的道路就为柏油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交通便利,上午下午兼有班车往返,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2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小汽车、农用机、摩托车等保有量超过100台。全村不少农户已装有太阳能,99%的农户住房为石砌窑洞结构。

农村经济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28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2万元,占总收入的53.68%;外出劳务工资性收入114万元,占总收入的40%;畜牧业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9.12%;林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7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陕北的退耕还林政策对全村的经济影响正在日益加深。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为配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该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畜牧业、果林业等特色产业,计划在今后重点发展这两种新型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80户,男女约各半。其中务农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全村600人均是汉族。到2009年底,全村大部分人都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也有少数农行正沐浴着国家的低保政策。村民的医疗条件正在进一步改善,村距离镇卫生院13.2公里,尚有待于建立便民村卫生所。

文化教育

截至发稿,该村小学生大部分在绥德县就读。村民普遍注重子女文化教育,让小孩就读最好的学校。从中央到地方,这里走出不少富商巨贾和政要人物,他们为家乡和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境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黄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丰富,陕北民歌、秧歌、唢呐等优秀民间艺术精彩绝伦。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务、政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公开栏、会议等方式公开。村委成员由全体村民投票产生,积极学习先进的农村致富理念,勇于开拓与探索,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基层组织

据不完全统计,该村约有新老党员十名,除积极开展党内工作外,还在农业和生活中起着标杆作用。

发展重点

该村当前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是:1、本村小组没有文化室,文化活动单一,文化教育落后;2、医疗卫生方面:缺医少药,看病难。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该村重点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劳务经济,“到十二五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4750元增加到6000元。

新农村建设

1)为吃水困难户义务打井供水,改善生活条件;

2)建成村委办公楼,改善办公条件;

3)真正落实国家的土地整改项目,改善村民作业条件。

4)建起文体广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5)修缮道路,铺设管道,提升村民出行条件;

6)大力植树造林,创建园林村。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