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 :中国古代名剑

更新时间:2023-09-25 12:06

古代名剑。春秋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含光之剑,“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列子·汤问篇》:“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商天子三剑,从辞源角度看,「商天子三剑」本是一个哲学的用语,以上古存在的三把神剑喻道,它首出于《列子·汤问》篇。

剑孪生说

承影剑和含光剑还有一个孪生传说。

藏剑名家孔周也只听说含光之名,没有见过含光。得到承影剑之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发现铸刻在剑身上的铭文中“影”字略微有些松动,他用力按去没有反应,再向外猛拔,只听喀的一声轻响,剑柄分作两截,一截短小的剑柄赫然露出。慢慢拔出,只觉得剑身在逐渐的抽出,可就是无法看到,孔周用手一碰,一缕血线缓缓流到地上,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被剑割伤。走进屋中阴暗之处,才终于看见此剑的全貌,一旦光线照及剑身,又看不到。运剑远挥,只觉剑柄剧震,轰的一声大响,丈余外的墙壁竟然被发出的剑气洞穿。这柄剑就是含光。

但不管,含光、承影宵练这三兄弟剑,在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起源

古代传说中的名剑。曾被商帝王、春秋时期卫人孔周所藏。《列子·汤问篇》:“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不见光,方夜则见方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骜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练”。

释义

并不是能杀人的剑才能有最大的能力,这三把剑是经过抽象的,指的是不同的几个力量,代指的是三个符号。

这三把宝剑被分为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练,其实这三把所谓的宝剑却只是人的三种状态——上品含光者是入道合体之状,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状,下品宵练是为按道守习之状。越次等的剑越能使人感受其存在。

为何称此三剑都不可以杀死人呢?是其刀锋够快吗?快的如光、如影、如风;光不可见,是因时光如梭快比闪电,瞬间可通天地使人无察;影只存形,是为气随机行,容形而存影迹似有还无;风有留余,寒热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入体即合其身,且皆有症状。

时光、气机、风行都是与人相关之物,各有其制,都不会要人命,却也是时时在要人命,只是它们也是在按照命体本身在行事罢了。

孔周所言不差,并直言相告于来丹,所谓报仇之事本无需自己动手,自然会有其死亡的时。

来丹不明其理,孔周还有意来个斋心七日,以观其心变,但来丹心意难改,也就只能顺其之意而行。

至于说童子佩三剑却三军,也是说占得了天机,占得了自然之理。三剑本非剑。只是以上古神剑喻道。

简介

列子·汤问篇》篇有“上古三剑”一章 ,后世道教对列子道家的“道剑”一词进行了借用和发挥,并将其运用于丹道学、心性论等领域 ,赋予“道剑”以宗教与信仰的内涵。道教对“道剑”一词的借用和发挥, 从特定层面显示了《列子》对道教产生的影响 ,以及道家与道教的亲缘关系。

道剑与修道

《列子》 中的“剑”几乎可以用“道”字替下。如 《列子 · 汤问》 中 , 孔周曰 : “吾有三剑 , 唯子所择 , 皆不能杀人 , 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 , 视之不可见 , 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 , 泯然无际 , 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 , 将旦昧爽之交 , 日夕昏明之际 , 北面而察之 , 淡淡焉若有物存 , 莫识其状。其所触也 , 窃窃然有声 , 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 , 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 , 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 , 然而过 , 随过随合 , 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 , 传之十三世矣 , 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 , 未尝启封。 ”从这几把古剑上 , 人们可以嗅到道家祖师老子道德经》大道的气味 , 听到列子之后道家集大成者庄子庄子》 “庖丁解牛”的桑林之乐 , 后来 , 内丹养生家确实把《列子》 之“剑”携进了丹学。《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就录有《宵练匣静功》

尽管剑在《老子》 那里必定是归于“不祥之器” , 但《列子》绝丽瑰伟的哲学境界以及《庄子》洞彻一切的犀利高见还是触动了后世道家,隋唐内丹家即开始频频“论剑” 。

《宋史 · 陈抟传》 记载唐朝道士吕洞宾 ( 字洞宾 ) 为“关西逸人 , 有剑术 , 年百余岁。步履轻捷 , 顷刻数百里 , 数来抟斋中” , 是位养生有方且具有传奇色彩的道士。他闻道前 , 曾流落风尘 , 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 , “黄粱一梦” , 于是感悟 , 求其超度 , 得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 ,后又遇火龙真人终南山中 , 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和天遁剑法 , 他自称“吾有三剑说与世人,一断爱欲,二断烦恼,三断愚痴” ,从这“三剑”上可以看出 ,吕洞宾的剑实乃列子的无形之剑,吕洞内宾的剑大约由此练就,今人王沐称其为“性功中的出世法”。

如何练就列子三剑合道的境界呢,唐叶法善在《 真龙虎九仙经》给出了具体的方法谓: “炼剑者,先收精华,后起心火,肺为风鞴,肝木为碳,脾为黄泥,肾为日月精罡也。肾为水,脾土为泥模,身为炉,一息气中为法,息成剑之气也”。在隋唐养生家那里,列子的道剑已是修道的代名词了。

道剑与觉理

什么是“道”?在先秦《庄子·缮性》说过:“道,理也。……道无不理”。《管子·君臣上》说:“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韩非子·解老》以“道理”并提,认为“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曰:道,理之者也”。可见,先秦思想家已经在使用“理”解释“道”,而得道者则是悟理而觉,体道而行的真人、至人,在先秦道家那里道是导引万物的存在。

列子的剑既是道理,那么得剑就是得道。受列子影响,这种思想在《 修真十书》 卷十二“了真子剑歌”中的修炼思想 , 则是表达的一目了然的 , 不妨全诗揭下 , 供有兴趣的读者玩然 ,

“两枝慧剑埋真土,出匣哮吼惊风雨,

修丹若无此器械,学者千人万人误。

唯有小心得剑诀,用之精英动千古,

知时飞人太霄问;分明寻得阴阳路。

捉住玉兔不敢行,炉内朱砂方定所,

审其老嫩辨浮沉,进退来往分主宾。

一霎火焰飞烧天,锻炼玄精妙难睹,

唬唬虽则声悲苦,终是依依恋慈母。

若要制服火龙儿,却去北方寻水虎

龙见虎,互盘旋,恍恍惚惚结成团。

河车搬入昆仑顶,锁居土釜勿抽关,

息息绵绵无间断,抱元守一要精专。

琼浆酿就从天降,馥郁甘甜遍舌端,

炼之饵之入五内,只此号日大还丹

宿疾普消神气爽,四肢和畅身康安。

从来真火生于木,不会调匀莫强钻,

玉炉火候须消息,火怕寒兮水伯干。

若得先师真剑决,下手修炼大何难。

悬崖铁壁挂残雪,玉匣藏处老龙蟠。

华池神水磨莹净,知时提挈自挥弹。

若遇有仇须急报,外道邪魔丧胆寒。

破鸿蒙,凿混沌,自 使来去无缺损。

专心定志不须忙,左右用之在款款。

此歌寄与逢剑人,着意推究可为准。

《 金丹真传》 张崇烈注: “慧剑者,觉性也。”明代的丹学汇总《性命圭旨》 中“真土图”的配诗引用了“了真子剑歌”的首句,谓“两校慧剑埋真土,万病潜消出幻躯。 ”又解释道: “心安真土,以诚以默以柔;气养浩然,勿正勿忘勿助。 ”

中和集》卷四《慧剑歌》曰:“自从至人传剑诀,正令全提诚决烈。有人问我觅踪由,向道不是寻常铁。此块铁,出坤方,得入吾手便轩昂。赫赫火中加火炼,工夫百炼炼成钢。学道人,知此诀,阳神威猛阴魔灭。神功妙用实难量,我今剖露为君说。……此宝剑,本无形,为有神功强立名。学道修真凭此剑,若无此剑道难成。”

《玄虚子鸣真集》收录五首《慧剑》诗,其第五首《慧剑》诗曰:“吾获宝剑已多年,入地穿山得自然。瑞气铸成群怪匿,清光磨就万邪迁。辉辉光焰射星斗,灿灿锋芒覆地天。闲挂碧霄宫殿侧,不须重举伴神仙。”

张三丰《 无根树丹辞》 : “屠龙剑,缚虎,运转天罡斡斗杓。”请刘一明注: “妄情不起,则真情生真性现。真性生是运转魁罡,斡旋斗杓,转杀为生,变刑成德,可以锻炼一炉真日月矣。“

而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录有《宵练匣静功》 一文,更是其中的上乘之作。

道剑与道气

自先秦两汉时期起道家就以气解道,列子的道剑自然就是先天之气剑。清董德宁谓; “修丹之剑者,盖剑则为金,而金则为气,以剑非金不成,而丹非气不结也。”清末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卷一称: “学道人第一要炼剑,剑即先天元气也。 ”

从道家论剑中 , 人们可以看到道家以列子三剑精妙高超的哲学思想内涵建造出了“自然科学”的大厦,列子、道家的卓越之处就在这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