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1:41

吴艳红,女,蒙古族,1965年2月出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在自我反思加工的认知特点、神经基础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成就。

主要经历

吴艳红 1986年,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 2000年1月--2000年5月,University of 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3年1月至2016年5月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党委书记,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吴艳红自1995年11月起在北大担任本科生《实验心理学实验》主讲教师,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担任本科生《实验心理学》主讲教师,1998年9月至1999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验心理学》主讲教师,2000年8月继续担任本科生《实验心理学》主讲教师。

吴艳红自199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演讲团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研究方向

吴艳红的研究方向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结合质性研究、行为实验以及脑成像技术,考察中国民族文化对自我的影响,主要关注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群体在各自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自我的特点;采用行为学实验,结合事件相关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人类自我反思加工的认知特点、神经基础,及文化、社会情境等因素对自我反思加工的影响;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特定脑区损伤病人、事件相关电位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记录方法,研究大脑是如何将自上而下信息和自下而上信息整合在一起的。

学术兼职

吴艳红在学术界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2021年1月15日,任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此外,她还担任北京大学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心理学分会主席,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科研项目

吴艳红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包括认知控制容量在人类智力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群体智能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人自我结构与差序性道德认知特点及脑机制研究等。她的研究项目涉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项目等多个领域。

代表论著

吴艳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在Neuropsychologia、Frontiers in Psychology、Frontiers in 神经科学、Human Brain Mapping、Cognition、NeuroImage、eLife、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心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她的研究涵盖了认知控制、自我反思加工、文化影响、脑机制等多个领域。

所获荣誉

吴艳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2000年10月被评为99级本科生军训优秀领队教师,2001年9月荣获北京大学2000--2001学年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01年12月荣获2001年度北京大学桐山奖教金优秀奖,2003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第七届十佳教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第十四届十佳教师,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教师优秀奖,2014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9年成为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士,2020年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参考资料

吴艳红.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官网.2018-06-27

关于公布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1-01-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