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黎明 :新华社记者

更新时间:2024-09-21 12:00

吴黎明,1972年2月出生,安徽岳西县人,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4月到新华出版社工作,曾任对外部政文室、中央外事室记者,后常驻欧洲总分社和柏林分社6年,2010年1月回国到国际部工作。吴黎明连续多年参加中央领导人出访报道,参加了众多战役性报道,撰写了大量中英文稿件,其著作《欧洲真相》登上《光明日报》“光明书榜”。现任新华社国际部评论室副主任。

人物经历

为上学,吴黎明上山砍柴卖柴抵学费,自诩为“岳西砍柴伢”;为学外语,听坏四部收音机,证实“岳西县人学不好外语”是伪命题。驻欧6年,到访过50多个国家,与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面对面,登“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成为中国记者观摩北约海军军演第一人;参与高访报道,与首长在专机上合影、拉家常,从贫困山村走向现代都市,从土坯瓦屋到庙堂之高,他实现了从“砍柴伢”到名记者的华丽转身,他就是新华出版社国际部评论室副主任、时事评论员吴黎明。

人物故事

吴黎明出生于响肠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上世纪70年代不同于现在,当时家庭困难,没钱上学。为了凑学费,不仅要上山砍柴,还得走山路挑到6里外的街上卖,充抵学费。”正是农村的苦难,磨砺了吴黎明吃苦耐劳、奋力拼博的坚韧品质。因为这段难忘的经历,吴黎明选择用“岳西砍柴伢”作为自己的笔名。“我父辈兄弟姊妹五人,只有我父亲和二叔在农村,所以从小我就想奋力读书,跳出农村。”吴黎明告诉记者。

1986年,年仅14岁的吴黎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岳西师范。3年师范学涯,他不仅自学完成高中英语,而且为了提高口语能力和听力,购来收音机收听英文节目。“刚开始有很多单词听不懂,有些能够通过前后句子猜出意思,但有些确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能记下发音,然后在辞典上查找,有时为查找一个单词,需要费很大的劲。”为了学英语,他前后硬是听坏了四部收音机,这在当时也成为一段佳话。正是凭着这种执着精神,吴黎明英语成绩突出,尤其是口语和听力能力强,这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证明当时“岳西县人学不好外语”是伪命题。1989年,中师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主簿初中;1991年调到温泉长宁初中任教。“进入长宁,还有戏剧性的一幕。当时的校长铭记叫胡飞鱼,是我师范同窗好友的父亲,曾在响肠初中当过总务主任,小时候我挑柴就是卖给他。”

1995年他考上安徽教育学院,进修英语本科专业。虽然他的英语水平在岳西比较高,但到了省城学院,除了口语与听力还好外,语法及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不甘落后的他经过努力学习,不到一学期的时间就成为了英语学习的佼佼者。当年的元旦晚会来自加拿大的外教就指定由他担任英语主持。进修期间,他萌生了考研的念头。有了追求,他一心扑在书本上,平时很少逛街,直到毕业时才知道合肥市有“四牌楼”,包公祠都没去过。1997年,他选择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以比分数线高出3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进入外国语大学后,因家里经济压力大,吴黎明在学习同时,兼职做翻译和教课。“记得当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在上海举行,我在比赛期间担任英文播音翻译,在上海电视台现场直播。”吴黎明不无得意的告诉记者:“我经常做翻译,也在外教英语课赚外快,虽然辛苦,但每个月能挣上三四千块钱,属于高收入的学生,还可以补贴家用。”

1999年夏,复旦大学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招老师,当年一共录取6人,吴黎明凭借优异表现成为了其中一位,走上了复旦大学英文老师岗位。不过他在复旦只教了半年就离开了。1999年底,新华出版社上海市招选记者,对新闻和文学有着特殊喜爱的吴黎明从数千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新华社记者。

从大山深处走出,勤奋好学的吴黎明实现了从“岳西县砍柴伢”向新闻人的转变,进入了中原地区最顶端的新闻传媒机构,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新辉煌。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欧洲真相.豆瓣读书.2024-07-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