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吾 :周菊吾

更新时间:2024-09-21 10:50

周菊吾(1912~1968),男,四川成都人,著名学者、篆刻家,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西南第一”。周菊吾求学于国立四川大学,受到教授林山腴、庞石帚、李培甫赵少咸、向仙乔(向楚)等大师的教育指导。毕业后留校工作,毕生研究唐宋文学。

周菊吾酷爱篆刻,对秦汉玺印及明清诸大家的作品,广泛搜罗,尽力博览,刻印以圆朱文成就最高。(《近代印坛点将录》)

周菊吾的印章多散见于古籍图书上的收藏章。

篆刻之功 精妙绝伦

向黄 文/图

周菊吾是著名篆刻家,上世纪40年代就被誉为“西南第一”。他求学于川大,受教于林山腴、庞石帚等名宿,后来执教于川大,毕生研究唐宋文学,文采斐然,门生众多。周菊吾与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家徐无闻情同父子的师生缘,也成就一段佳话。

30年广搜博览

李劼人晚年书信集》里,有一封1962年11月17日夜他写给蜀中篆刻家周菊吾的信。李劼人请周菊吾给自己刻一枚“一度藏于菱”的印章,说明用小方章或椭圆章镌出皆可,并询问他每周哪几天在寓所,自己让私人秘书去取。他在信中评价周菊吾的印章构思:“所拟印稿甚佳。”

周菊吾先生的篆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被视为“西南第一”。他酷爱篆刻,对秦汉玺印及明清诸大家的作品,广泛搜罗,尽力博览,心摹手追,30年下来,他刻印以圆朱文成就最高。近现代篆刻大家方介堪夸赞其印作:“海内刻圆朱文者,蜀中竟有如此高手,精妙绝伦。”印学家王家葵品评周菊吾的篆刻:“今论菊吾篆刻,印愈小愈精致,拟玺之作尤见功力,圆朱文多字印,精整典雅。”(《近代印坛点将录

周菊吾去世后,存于世间的作品很少,笔者所见墨迹,也不过十数件而已,其中还是题跋、手抄善本书目居多。印章多散见于古籍图书上的收藏章。比较集中的,是他的学生徐无闻与儿子周同甫搜罗、归集他散见于世的作品,于1988年出版的《周菊吾印存》。刘君惠在该《印存》序中讲:“菊吾初喜吴氏印,若破荷亭者,诧谓可以惊风雨而泣鬼神。既而怵末流之披猖,乃务归于醇雅。夫艺术之事,与政教风会息息相通也。昔人谓审音知政者,于印学亦可以观焉。菊吾之倡导醇雅,盖欲以艺事树之风声,于以扶微,于以振敝也,雕彤篆刻云乎哉。菊吾择善固执,绰约自守,不肯为天下荡,执之时义大矣哉。”说周菊吾之于篆刻,最开始喜欢近代篆刻大家吴昌硕的风格,随着阅历增长、认识提高,觉得应当用篆刻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崇尚醇雅、坚守人格的理想,这是爱好篆刻的文人学者应当有的自觉行为。

孔子有一段话很有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周菊吾之于篆刻印事,的确是这样。刘君惠讲:“菊吾之于印,亦执之终身,锲而不舍。俯仰一室之中,砉然向然,奏刀騞然,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者,技近乎道矣。”他用一生对美的追求来完成人生的完美。

学问

精研唐宋文学

周菊吾的儿子周同甫曾经在为父亲扫墓后作诗,表达对父亲的感情:“望山陵前子规啼,墓将近更唏嘘。诗家欲携李杜游,家国总被鬼魅欺。金石余事传清名,著述初成做嫁衣。哲人有后寄海国,应知家在成都市西。”周同甫在诗后还情犹未尽地写道:“先君周菊吾先生盛年早逝,迄今忽忽40年矣,先君少负文名,毕生研究唐宋文学,心气高傲,却终以家国之事罹难文字狱,先君以学术晚成、述而不著自况,‘文革’前其主持编之《宋文选》巨制,‘文革’后即为蝇营辈坐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先君工篆刻,为巴蜀大家蜚声海内。然父执刘君惠先生,为《周菊吾印存》作序称:‘菊吾而以印人传,斯菊吾之不幸也。’痛哉斯言!”

四川省名宿华阳林思进,对周菊吾的文采评价很高:“典丽风华,旬堪垂远,老夫欲焚笔砚矣”。说是周菊吾的文采斐然,令自己读后,很想把毛笔、砚台焚毁而不写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菊吾求学于国立四川大学,受到教授林山腴、庞石帚、李培甫赵少咸、向仙桥等大师的亲炙,这于篆刻,真是功夫在诗外了。

周菊吾执教川大,门生甚众,最为人称道的是徐无闻。后者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一是家学渊源,二是自己勤奋、沉迷。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周菊吾早年对他的扶持、栽培。徐无闻不仅耳聋,而且很早就严重偏科。徐父宦游川南,无暇顾及这个儿子的教育,委托朋友周菊吾协助管理。即使在民国时期,偏科也是很麻烦的事,好在那时从中学到大学都是自主招生。周菊吾兼职于中学、大学,便带着这位学生,一路过关斩将。尽管徐无闻的数理化、英语科科危险,但是凭着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终于摇摇晃晃进了四川大学。毕业后又执教大学,成为国中赫赫有名的学者、书法篆刻家。徐无闻后来对老师的尊敬,也是人所共知。使得古来人们就津津乐道的“视生如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经典再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