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路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的道路

更新时间:2024-09-20 23:25

四川路,始建于1916年。从莘县路到团岛,叫“鸣海町”。中国政府收回主权以后,改名四川路。当时十分荒凉,路下面是一片海滩,灌木丛丛,杂草丛生,野狼出入。老百姓俗称:马虎窝。1934年,著名作家王统照在《青岛素描》里写道:“日落时马车在青市的最西偏处。那是著名的马虎窝。海岸上的木板屋与草棚,中间有不少的家庭在这荒凉的地方度日。”

介绍

青岛市不老,老街不少。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1932年生于青岛,熟谙青岛风土人情,且听他讲一讲这些老街故事。

四川省号称天府之国,而青岛的四川路却曾经是贫民聚居的地方。经过百年的建设,这里依旧是最有青岛生活气息的老街区之一。

在胶州湾主航道旁有一处礁石群,样子像马蹄,所以就叫它马蹄礁。在马蹄礁的岸边,早期是一片荒滩,1916年沿海岸修了一条马路叫作鸣海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因为这里是市区西部边缘,遂以中国西部省份四川命名叫四川路,以西南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几省区命名的路均在这一带。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而青岛市的四川路却是贫民聚居的地方。

青岛话中把狼叫“马虎”,这一带古代叫“马虎窝”,即“狼窝”,是野狼出没的地方,自古荒凉,建市以后也是贫民窟

大批平民聚居的地方,也得有为之服务的商业区,就在四川路东北一段填海建了一处市场叫西广场,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广场,而是摊贩的市场,有三排简易平房为各色小店,又在其旁边建了新广场。西广场与新广场实际上是青岛最大的一处旧货市场,领有营业执照、有固定房屋的店家,

西广场有500多家,新广场有300多家,共有800多家,实际上还有一些无照摊贩,总数在千家之上。1941年发生了一次火灾,整个西广场化为灰烬,但从1942年起再次恢复。这里的商店经营十分全面,但全是低档大众化用品,许多是从工厂批来的残次产品,一半是“旧货”。收废品的人把废品分门别类之后,卖到这里的各种商品商店。贫苦市民主要来这里购物,所以两个市场每天人流不少,也有了小酒馆、小饭店、流动艺人。解放后,为消除贫民窟,首先将西广场棚户拆除建了楼房,当时称为“幸福楼”。

“栈桥”一词本来是装卸货物的水上桥梁,青岛市有多处栈桥,太平路上的一座称前海栈桥,是著名的景点。四川省路上也有一座,叫后海栈桥,主要供海军军人上下船和装卸货物,没有游人。以后拆除建了青岛轮渡码头,目前是交通要冲。

四川路南端曾是青岛一处污水管道出口,叫“大粪场”,许多年里农民到此收集肥料,这一带臭气冲天。现在已建为污水处理厂。

四川路上的“贫民院”已全部消逝,在“不把棚户区带到21世纪”的方针下,全部建为宽敞明亮的住宅楼,一步跨越了几十年。在四川路上寻一座老房子已很困难了,在发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同时,四川路轮渡码头日益繁忙,四川路也从城市一隅变成了交通要道。胶州湾海底隧道由四川省路上到地面再上到高架桥,在这里“由地登天”。

周边地名

西大森

位于四川路北端西侧,“西大森”在青岛方言里被读为“西大深”,是一个早年形成的老地名,大致范围在莘县路、广州路与铁路的合围区域。因昔日热闹的天成戏院和“西大森”平民市场而为当时的老百姓所熟知。该地区早期建设有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大森洋行(Ritthausen, Otto \u0026 Co.)的部分工厂,或因此而得名。

西广场

沿着四川路向北,从菏泽四路一直到江南造船就是老青岛市俗称的西广场,它正式命名于上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收回青岛时。西广场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棚户区。

青岛轮渡

1986年,青岛与黄岛区轮渡航线正式开通。轮渡开通后,青岛与黄岛之间只有半小时航程。而在此之前,从青岛到黄岛得沿着胶州湾绕一圈,开车至少三个小时。

台西(西镇)

位于四川路南端东侧。清代该地区原有一村庄,中文名不详,德文音译为(Hsianmiwu),现有小梅坞、小泥洼等多种写法。1901年,胶澳总督府高价收购了原村庄,开始建设台西镇,后逐渐形成了青岛市华人住宅区“市镇”。1910年,胶澳总督府设置台西镇为租界内界的四区之一。1929年9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撤销台西镇,成立第一区。1935年5月,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撤销第一区,成立台西区

团岛

位于市南区台西片区西南尽端,胶州湾口东侧,最高点海拔8米,虽称作“岛”,实为一近似三角形的“角”。团岛原为若干近岸岛礁,中部最大的古称“坦岛”。19世纪末青岛建制后,为减少航行船只事故,将其连同周边的岛礁填平并与大陆相连,改称“团岛”。

金茂湾

金茂湾(中岛蓝海新港城)项目位于胶州湾湾口,项目规划范围东至四川路、西至海岸线、南至青岛造船厂南界、北至青岛冷藏厂北界(蓝石海景公寓、轮渡码头用地除外),占地面积约23公顷,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

著名建筑

幸福楼

位于市南区西部老城区,1965年9月,一栋7层高的楼房在青岛市南区西广场落成。这是当年青岛市的一件大事。9月27日举行楼房落成剪彩仪式,时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张敬焘亲临现场。乔迁新居的群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敲锣打鼓搬入新居。顺应民愿,有关部门将这片新家园取名“幸福楼”。此后,“幸福楼”另外6个楼座陆续建成,形成青岛首个居民高楼群小区。2008年被拆除。

菜市楼

二十个世纪三十年代,在莘县路与广州路交汇口附近建设了一栋菜市楼,其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一、二楼为室内商场,三楼办公,出售干鲜海货、百货(太阳商城),顶层系露天市场。2008年被拆除。

后海栈桥

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海栈桥的靠泊压力逐渐加大。为减缓前海栈桥的压力,港务局决定在西镇四川路附近海岸修建后海栈桥,其主要用途是供中外海军泊船之用。六十年代因填海造地而被拆除。

参考资料

四川路:见证青岛百年生活变迁.搜狐网.2018-06-18

消失的后海栈桥:50年代曾是电影取景地.青报网.2018-06-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