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站 :北京朝阳区的地铁站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0

国贸站(Guomao Station),位于朝阳区国贸桥下方,由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北京地铁10号线的换乘站。

国贸站于1999年9月28日随北京地铁1号线的开通而投入使用,于2008年7月19日接入北京地铁10号线,成为换乘车站。

据2022年5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国贸站共有8个出入口,运营时间为05:01-次日01:17。国贸站为地下分离式双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主体长120米,宽8.25米,建筑面积为9966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86年10月20日,国贸站(规划名:大北窑站)被规划为北京地铁1号线上的车站。

1999年9月28日,国贸站随北京地铁复八线(现北京地铁1号线)的开通而投入使用。

2007年9月3日,国贸站10号线部分主体完工。

2008年7月19日,国贸站10号线部分开通启用。

2015年3月至4月,国贸站10号线站台进行卫生间改造。

2016年8月11日,国贸站1号线站台屏蔽门安装完成。

2018年6月21日,国贸站换乘大厅主体结构完成施工。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国贸站车站有效站台长度120米,单侧站台宽度8.25米,站内线间距为77.85米至80.81米,车站单侧洞宽14.4米,结构总长131.2米,主体建筑面积9966平方米,换乘大厅面积为3000平方米,大厅内部设有8部扶梯、1部楼梯及无障碍电梯,设有1条换乘通道。

国贸站采用的却是冷静淡雅的灰白色调,站台连廊中的青灰色墙砖上镂刻着国画风格的墨竹。站内乳白、淡蓝、浅灰的主色调给人一种安静素雅的感觉。尤其是站台连廊中的墙壁,长方形浅灰色的壁砖上,一丛墨竹的浮雕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仿佛一幅幅国画小品悬挂在通道中。

国贸站还原建筑本体结构拱形特点,强调站厅、站台、通道空间天花板部分的曲面构成,以弱化空间宽度有限带来的压抑感,并使国贸站富有强烈的交通空间流动性。相对于拥挤、嘈杂、争奇斗艳的地上CBD,集中体现中国水墨画“留白”的意境,地下以大面积空灵的白色为空间主基调,形成简练而富有诗意的地下世界。

整体布局

国贸站为全地下分离式双层岛式站台车站,北京地铁1号线为整体式站厅、岛式站台设计;北京地铁10号线为分离岛式站台设计。车站采用暗挖的做法施工,整体为地下两层分离岛式。地下二层分为东西两个站台。分离开的站台之间通过横向通道加以连通。换乘大厅共地下四层,每层面积将达到3000平方米,其中地下三层和四层用作地铁换乘大厅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和二层为商业设施。

国贸站北京地铁10号线换乘北京地铁1号线的乘客将使用一条8.5米宽的通道进行换乘,北京地铁1号线换乘北京地铁10号线的乘客将使用两条5米宽的通道进行换乘,大厅南侧、东侧分别与1号线、10号线国贸站连通,大厅北侧与国贸地下商业区连通,与北京地铁1号线的L型换乘通道位于10号线国贸站西侧站台南端。

国贸站可以在1号线和10号线之间经由换乘通道换乘。与1号线的L型换乘通道位于10号线国贸站西侧站台南端,距离为140米,如果想从地铁进入国贸大厅,除了从10号线国贸站西北出口上到地面,进入国贸大厅外,也可以选择从地下换乘通道进入1号线地下通道,从1号线既有出口进入国贸。

1号线车站为地下式的车站,整体式的站厅、岛式站台设计。10号线车站为地下式的车站,整体式的站厅、分离式岛式站台设计,采用暗挖的做法施工。

该站共设有8个出入口:

1号线:A(西北口)、B(东北口)、C(东南口)、D(西南口);10号线:E1(西北口)、E2(西北口)、F(东北口)、G(东南口)。

据2021年3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国贸站进出设置如下表: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据2022年5月与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国贸站各线路运营时间如下所示:

设备设施

据2021年3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国贸站服务设施如下所示:

2020年1月24日起,国贸站启动了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措施,车站有身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的人员,对乘客进行快速体温检测。

客运流量

截至2013年3月,国贸站日均总客流量约为10.78万人次。

截至2015年8月,国贸站日均总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

截至2018年6月,国贸站工作日年均每天换乘量约14万人次,其中早高峰换乘量3.2万人次。

交通区位

车站位置

该站位于朝阳区东三环中路与建外街道建国路交叉口(国贸桥)地下。1号线车站位于交叉口西侧,呈东西向布置。10号线车站跨交叉口呈南北向布置。

此处是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核心地段,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其西北侧。车站也因此得名。而该车站在北京地铁1号线规划中被称为大北窑站,1999年开通时更名为国贸站。

临近车站

据2022年5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国贸站的相邻车站如下所示: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国贸站北京地铁1号线与北京地铁10号线换乘通道内设有巨型壁画《众神上班图》,壁画总面积为170平方米,呈现出60余位各行业“神仙”上班的样子,高楼林立、企业聚集的北京CBD,因此增添浓郁艺术气息。画面上色彩清新、线条明快,60多位姿态各异的“神仙”簇拥在一起,似乎化身上班族,腾云驾雾去北京CBD上班。仔细瞧,每一位“神仙”旁边还有名字:锦鲤娘娘、快递神、月老、瑜伽仙子、毫无压力神、外卖神、方案不愁神。可谓包罗万象,涉及各行各业。

交通接驳

据2022年5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国贸站公交信息如下所示:

建设规划

北京地铁18号线远期规划工程与国贸站连接,并对既有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进行改造扩充,实现3线通道换乘。

技术难题

国贸站在施工中通过采用超前注浆、在桥下形成拱形的固化架,提高围岩支护强度;通过采用灵活小巧,施工噪音小,环境污染轻的复合锚杆桩新工艺,在桥桩周围形成隔离围护结构,防止临空面松散,减小桩周摩阻力损失,减小桥桩沉降;通过洞内定向注浆改善土体结构,加强桩底承载力,减小了施工对桥桩的影响。

国贸站在建设北京地铁10号线站层时,出现的建设难题有:

1、国贸站位于大北窑桥和国贸桥下方,因大北窑桥和国贸桥体量巨大,桥下密布着数十根粗大的混凝土桩基,最深处达到地下20多米,施工团队必须避开这些桩基,并在桩基间寻找空间,因此国贸站设计整体分站厅和站台两层,而站台又分南向和北向两侧,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涵洞中以解决此问题。

2国贸车站施工地形复杂,场地狭小,部分桥墩基础距离支洞仅1.9米,且限高仅2米,对既有桥桩防护施工难度大。为保证地面沉降保持在3厘米以内,最大限度地保证地上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因为地形复杂,结构安全也成为施工中的一大难点,该站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和检测制度,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预控措施,保证了结构施工安全。在大跨径扣拱施工中,为防止发生围岩塌、突泥、涌水等不良地质灾害,将大跨径扣拱分段依次施工。

3、在施工影响区域内,有一处桥桩桩长仅为9.3米,完全处于小导洞开挖破裂面以上,桥桩距导洞顶部最近距离仅为1.1米,此处设计要求不均匀沉降必须控制在5毫米内,且这一区域由于历史施工的影响,部分桥桩单桩沉降和差异沉降,都已超出了原定的限值,而地铁施工期间还必将对这些桥桩产生扰动,导致桥桩进一步发生沉降。

国贸站在建设北京地铁10号线站层时,采用的技术创新为:

1、设计思路新颖,首先提出在桥桩密集区域采用分离岛式车站的设计理念。分离岛式车站将整体车站一分为二,分别设在两排桥桩之间,即可实现设站的要求,又可不拆桥桩,不影响立交桥的正常运行,与错开的侧式车站相比缩短了车站长度,可大大方便乘客的通行。

2、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在对立交桥进行动态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立交桥的健康状态,创造性地提出市政桥梁采用“分级、分区域、分阶段”控制沉降的概念及具体保护措施。国贸站风险管理的实施,直接引导和推动了北京地铁乃至全国地铁建设中“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建立。施工过程中国贸立交桥始终畅通无阻,确保了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3、在桥桩加固体和隔离保护中首次采用复合锚杆桩保护技术,即在地面向下施作特别的长锚杆,然后从锚杆孔进行深孔劈裂注浆,达到加固桥桩周围土体,又能隔断洞室开挖变形的传播;不仅克服了传统隔离技术再次无法实现的难题,且成本低、工期短、施作方便。

4、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通过严密的施工监测和信息实时反馈,进行了施工动态设计,指导了施工措施和施工工艺的调整和优化,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5、首次在地铁车站中采用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和纤维复合筋对车站结构进行长期的健康监测,并建立了“车站结构健康评价体系”,为长期的运营维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