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蝗 :直翅目蝗总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4:46

土蝗也叫土蚂蚱,属蚱蜢的一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农作物,啃食农作物的枝叶,还会对棉花、各种蔬菜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坡地和平原的低洼地区,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存在,种类也非常的多,比较常见的有笨蝗、黑背蝗、尖翅蝗等等,体态和飞蝗很相似。但土蝗不成群飞翔,也很少飞到较远的地区,危害性比飞蝗小。

土蝗主要防治措施有,生态数字技术:农牧交错区土蝗常发区,可通过垦荒种植、减少撂荒地面积,春秋深耕细耙等措施,破坏土蝗产卵适生环境,压低虫源基数,减轻发生程度;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土蝗密度20头/m2以下)和生态敏感区,优先使用蚱蜢微孢子虫、金龟子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防治,合理使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化学药剂防治技术:主要在高密度发生区(土蝗密度20头/m2以上)采取化学应急防治,可选用高氯·马、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等农药。

物种简介

土蝗,蝗虫的一类,分布地区很广。多分散在田间或草地上,吃植物。但不成群飞翔,也很少飞到较远的地区,危害性比飞蝗小。

分类

土蝗又叫土蚂蚱,常见的有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

主要品种

笨蝗

形态特征:

①成虫。雌虫体长约45毫米,雄虫体长35毫米,体形粗大,具有粗密的颗粒和隆线。体色通常呈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有淡红、棕黄、淡黄色斑点。头较短,颜面隆起明显,头顶窝较大,呈四角形。前胸背板中央隆起较高呈屋脊形。腹部背面两侧有黑色带纹。前翅长卵形,较小。

②卵。卵块长12~15毫米,呈粗筒状,卵粒呈直立平行排列。卵粒长约8毫米,卵粒末端有两道缢痕,呈帽状。

③蝻。共5龄。4龄开始长出很小的翅芽,形似成虫。

短星翅蝗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形中等,体长雌虫25~42毫米,雄虫19~22毫米。头略大。前胸背板无中隆线,常有小点刻,正面平,侧面隆起明显,前胸腹面中央有乳头状突起。前翅短,常不及后足腿节的顶端,翅上有黑色小斑点。后翅略短于前翅,较狭,本色透明。后足腿节粗短,上方有3个黑斑,内方玫瑰色或红色,并有两个不完整的黑斑。雄虫尾须扁宽呈钳形,弯曲。

②卵。卵块长25~4l毫米,红色或姜黄色。卵粒在卵囊中4粒一排,呈放射状排列。卵粒长约5.6毫米,其表面具有六角形网状花纹。

③蝻。共6龄。1龄黑色,前胸背板、前胸、中足白色,后足腿节黑色,上有3个白斑,胫节黑褐色,基部有1白色环纹。第2~3龄灰褐色,体较粗壮,后足腿节明显增宽,外侧有2条明显黑斑,翅芽向腹部延伸,端部达腹部第2节。

黑背蝗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雌虫30~40毫米,雄虫20~30毫米,灰褐色。前胸背板平直,侧面隆起明显,呈两条淡色条纹,脊背黑色。前翅上有黑色小白额雁

②卵。卵粒长5.2~5.5毫米,粉红色或黄灰色。卵粒在卵块中排列不规则。

③蝻。有6龄。末龄体长18~30毫米,前胸背板略平、黑色。中、后胸发达。体色和花纹随龄期而有不同。

尖翅蝗

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形较小,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有时呈绿色。头短,从侧面看略高于前胸背板。头顶较宽,头侧窝明显。触角丝状,较粗短,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的背面中央有红褐色或暗褐色纵条纹,向前可到达头部。在背面有时有不明显的“X”形淡色花纹,有时消失。前胸中隆线较低。前翅发达,通常超过后足腿节的顶端,有时到达或超过胫节的中部。后翅透明本色。后足胫节灰白色,有3个暗色横斑,在体色呈绿色时,3个横斑完全消失。

②卵。卵块略呈圆柱形,上部略细于下部,淡褐色。卵粒呈有规则排列,斜排成3~4行。

③蝻。共5龄。1龄体黄褐色、触角短,顶端略粗,黑褐色,复眼青褐色,前胸背板中隆线稍隆起,翅芽很不明显,呈半圆形。2龄,前胸背板出现黄褐色“X”纹,翅芽比较明显,呈半椭圆形,略突出于中胸和后胸背板的后缘。3龄,前胸背板背面“X”形纹明显,前翅芽稍长,后翅芽略呈三角形。4龄,前胸背板“X”形纹加深,翅芽翻向背方合拢,后足腿节外缘具3个黑斑。5龄,翅芽翻向背方,翅芽尖伸达第四腹节背板后缘。

参考资料

土蚂蚱的别称.花野自然.2024-03-04

土蝗解释和意思---词语.xh.5156edu.com.2021-06-07

我市农区土蝗发生情况和防治指导意见.呼伦贝尔市农牧局.2024-03-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