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等主办的月刊

更新时间:2024-09-20 12:19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创刊于1996年,原名《地球信息科学》,自2009年起更名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1月起变更为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

据2018年3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委会共有21位顾问、54位编委,编辑部成员3人。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共出版文献2850篇、总被下载808509次、总被引2622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0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947。

办刊历史

1996年,《地球信息科学》创刊。

2009年,《地球信息科学》更名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2002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014年11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2015年1月,变更为月刊。

栏目方向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主要刊登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地球信息时空图谱、“数字地球”战略以及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创新型工程应用论文以及相关评论与简讯。重视地球系统科学及其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报道。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开办有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地球科学信息模型研究、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遥感技术机理、资源环境遥感应用、网络算法与应用、学苑动态等栏目。

学报读者对象为广大从事地球信息科学理论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学、资源环境信息获取等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管理决策人员。

编委人员

顾问:陈运泰傅肃性、高俊、郭华东、何建邦、胡敦欣、姜景山、李德仁、李小文、李焯芬、梁怡、刘纪远、刘燕华、孙志鸿童庆禧、王家耀、王钦敏、杨元喜叶嘉安张仁奎张祖勋

编委:陈军、陈秀万、陈曦、党安荣、高星、葛咏、龚健雅宫辉力宫鹏、何剑锋、、李满春、李荣兴、李小娟、李新、梁顺林、林珲、刘高焕刘纪远、刘仁义、刘荣高、刘耀林、陆锋、闾国年、马荣华、毛志华、裴韬、邵全琴、施闯、史文中、盛业华、苏奋振、苏红波、孙九林汤国安童小华、徐冰、徐冠华、杨晓梅、游雄、王劲峰、王桥、王英杰、邬伦、吴升、杨必胜、杨崇俊、岳天祥、张继贤、钟耳顺、周成虎、周国清、周启鸣、朱阿兴、庄大方

编辑部:于信芳、蒋树芳、黄光玉

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

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

办刊成就

研究发表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共出版文献2850篇。

影响因子

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2010-2013年连续3年影响因子排名测绘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第二名。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总被下载808509次、总被引2622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0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947。

收录信息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坚持开放办刊。

办刊特色

追踪本学科领域的前沿与热点,突出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及地球观测技术。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