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

更新时间:2023-11-14 10:18

城镇体系,是指具有一定的时空地域结构的城镇网络。其中常有一主要的、最大的城市居中心地位,其他各城镇则为规模不等、职能不同、层次各异的系列。各城镇在诸多方面互有联系、互为依存,而又互有制约。对城镇体系的研究能为该区域范围内合理分布社会生产力、合理安排人口和城镇布局、充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以及进行经济战略部署提供依据。

起源

早在1920年代,包括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内的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就对城镇群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960年代,城镇体系首次作为独立概念,用于描述美国的国家经济和国家地理。而用于规划的实践,则是从1980年代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类别

1.以某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伴有若干不同等级的中小城市及卫星城镇的大城市地区。

2.由若干规模相仿的大中城市及其周围的城镇所组成的多中心的城市集群。

3.以各级行政中心为依托,大中小各类城镇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城市体系。

特性

城镇体系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系统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性质。

整体性

城镇体系是由城镇、城镇间交通连廊和城镇间联系流、相互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 体。其中某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影响整个城镇体系。例如,城镇体系中某一城镇的兴起或衰落,如深圳市在珠三角城镇群的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快速兴起;新的交通方式的引入,如京津冀城镇群中天津市第二港口——天津南港的开通和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中原城镇群的山西省局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枯竭,势必将引起起所在区域城镇体系的平衡有所反应。

层次性

城镇体系的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大小可以分成许多层级,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踏勒在研究城镇群众,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来对城市进行层次划分。在中国大陆,中心城市由全球职能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再到省区中心城市。因此,国家建设部以及地方规划部门在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

动态性

城镇体系不仅作为一定时间内稳定的状态而存在,也随着时间而发生阶段性系统性的变动。因此,城镇体系规划需要不断地调整、修正和补充。

内容

(一)调查分析预测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二)规划布局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三)区域发展支撑条件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四)实施保障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实践

城镇体系在西方国家主要被用于研究国家经济和国家地理,但少有用于规划和实践。城镇体系规划自1984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条例》以来,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一种重要形式,由国家建设部负责编制地方各级规划部门。它旨在对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合理进行城市的布局,配置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区域环境,确定不同层级城市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协调城市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区域的合理发展。

实例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2016年1月25日透露,《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已通过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将上报国务院审批,2016年内发布。《规划》提出,四川省总体空间结构为“一轴三带、四群一区”。“一轴三带”为成渝铁路城镇发展轴、成绵乐城镇发展带、沿长江城镇发展带、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四群一区”是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川西生态经济区。四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一空间结构能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是对2004年发布的原有城镇体系规划的修订。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和十余年前相比,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变化较大,城镇体系规划理念也有较大转变。同时,《规划》将全面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的有关理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