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文塔 :培文塔

更新时间:2024-09-21 03:28

培文塔:位于浏阳市龙伏乡培文村。清同治八年(1869)乡绅沈白倡建。相传沈氏屡试不中,他自负才高八斗,只因“文星不灿”,遂决心“培文”。是一座七层八重檐高翘的古塔。由红砂岩、青砖、青石板、花岗石等砌成,塔身高26m,立面呈锥形,底层周长9m,南向门额有“培文塔”三字,塔内空,有石阶可旋至最高层,各层均有四个拱门,转角处设椅柱,石挑檐坊作龙饰,垛子高翘,塔顶生丛树,高约3m,塔下河水涟漪,拱桥如虹,山峦塔身倒影,相映成趣。

地理位置

培文塔,位于湖南省境内培文村武家岩,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现位于浏阳市龙伏镇培文村。

特色

建造特色

塔高26米,由红石、青石、花岗石、三合土砌成,七层八方,重檐高翘,塔基周长9米多,南向门额书“培文塔”三字。塔内空,有54级青石板跳梯可旋至最高层,各层均开四拱门,每层八角安有56只花岗石龙头。塔顶生丛树,年老而长青。该塔为典型的清代文峰塔,造型古雅美观,重檐檐角飞翘在湖南现存古塔中殊为少见。人们常说“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即塔,层数一般为单数,此塔却有八层,实属罕见。

现状

该塔被列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上层建筑已于1998年倒塌,今存塔基和下几层,但雄姿仍在。

历史典故

培文塔是春田村秀才沈思锦(少白)为首倡建的。沈氏自负才高,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始终没有中举。沈与一些人认为,当时浏阳上北乡文人很多,没有一个中举的,是“文星”不灿跑了风水。故倡议建塔,一是以塔镇风水,二是引起民众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故塔以“培文”命名。从《募建宝塔引》中“藉以栽培士类,留心水口……”等文句可看出建塔目的和意义。

武家岩地势高,风景好,处在捞刀河东西两条发源河相汇之处,河流蜿蜒,如两条蛟龙,难怪人们认为在此地建塔,可镇住风水。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沈思锦为首积极募捐,筹集资金建塔,四方贤士纷纷解囊。

同治七年,建塔开始,当地民众积极参加,并汇集了许多能工巧匠,由于塔高,又建在山岩上,施工难度很大。建设者克服困难,将建筑架扎到河对岸,通过两年努力,将塔建成。

培文塔在建筑结构上属阁楼式空心塔。通高26米,八角七级,占地面积近40平方米。基础及塔身一层和二层内外壁均为红石所砌。三至七层内外均用青砖砌成。塔壁中间由三合混凝土所夯实。一层壁厚一米多。底层空间宽阔,品字形,可摆三张大方桌,每层均用青石砌成踏步供人上塔观光,各层楼面都用麻石铺成,每层都有两个用麻石拱成的洞门,门高约2米。在外层每层的八角上都用青石或麻石成的龙头装设伸出用来挂塔灯。当塔上几十盏灯一齐点亮时,整塔光芒四射,无比壮观。塔顶上有一株冬青树,系飞鸟衔来种子落在塔上所生。树高约有1米。

培文塔建成后,每年都有许多人来游览。1988年浏阳市人民政府把培文塔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由于各种原因,该塔于1998年3月19日倒塌。为保护遗址,当地人士请示浏阳市文物管理处,于1998年立碑于塔基座东面,碑文规定塔基外周围30米内为保护范围。现宝塔状况是:塔座完整,一层塔还存有4/5,二层尚存2/3。在一层东面,“塔文塔”碑匾还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