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成 :陕西省教学名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21:53

夏玉成,男,1957年1月出生于甘肃武威,是一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被誉为陕西省教学名师。他在1985年1月获得西安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得西安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夏玉成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同时担任高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地质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此外,他还是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地质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波浪镶嵌构造研究会理事、民盟陕西省委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政协西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等。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5年1月获西安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7月获西安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夏玉成教授长期从事煤田地质构造、数学地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85~1990年,作为其导师黄克兴教授的主要助手,主要从构造形迹和构造运动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构造因素对煤炭资源的控制机理,在“中国构造控煤机理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煤炭科学基金委员会鉴定评语),其理论成果《构造控煤概论》获煤炭部优秀教材三等奖。其后,主持完成煤炭部“霍西煤田地质构造解析”等纵横向研究项目多项,用活动论新构造观系统地分析、总结了中国主要聚煤区的大地构造学背景及由其控制的煤矿区构造特征,主编出版了煤炭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区域地质学》。

1992年以来,主要从事煤矿地质、矿井构造相对复杂程度量化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以构造规律及变形介质条件分析为基础,以多元统计、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模糊综合评判、分形几何学、人工神经网络为手段,全面开展在构造条件复杂矿区寻找适合不同采煤工艺要求的最佳开采场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完成煤炭科学基金项目“高产高效工作面地质保障方法的基础研究——矿井构造定量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与存储技术”;开发出“煤炭开采地质条件量化预测系统”,为煤矿最佳开采区段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智能化工具;对陕西韩城、澄合、蒲白、铜川市、山西霍州、邢台市等矿区十余个矿井的开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这些煤矿的高产高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主编出版专著《煤炭开采地质条件量化预测技术与程序设计》和教材《地学信息数字化技术概论》。

1996年以来,针对煤炭资源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一问题,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了煤矿区环境保护。先后完成国土资源部“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塌陷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宁夏煤业集团“宁夏灵武矿区采煤塌陷情况评价”等7个纵横向项目;主编出版专著《陕西渭北煤矿区地质与灾害防治》;应用构造地质学的观点对煤矿区地表沉陷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强调与目前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构造应力对煤矿区地表环境灾害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环境各要素作为系统因子对煤矿区地表环境灾害控制机理的研究,明确提出“构造控灾”的观点及其理论框架,提出了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致力于通过对“构造控灾”机理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寻求适合中国特色的“绿色矿区”建设的技术途径和模拟研究方法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矿业之路。

社会任职

夏玉成现任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地质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地质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波浪镶嵌构造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政协西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等职。

科研项目

夏玉成教授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4项;主编出版专著、教材6部;在《煤炭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EI收录。

现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5项。

获得荣誉

夏玉成教授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构造地质学》、《计算机地质学》、《地质学新进展》等课程。以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对学生高度负责和严格要求的治学态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成才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曾被评为“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个人” 、“西安科技大学2000~2001年度优秀教师” 、“西安科技大学2002~2003年度优秀教师” 。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