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3:45

多毛杜鹃(学名:杜鹃花属 polytrichum Fang)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一种灌木植物。

形态特征

多毛杜鹃是一种灌木,岗常达2米;树皮灰色或深灰色,严滑;小枝粗壮,幼时紫色,密被褐色腺头刚毛,老枝无毛。叶革质,狭长圆形或狭长圆状椭圆形,长12—15(--20)厘米,宽4— 5(--7)厘米,先端近于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反卷,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白绿色,中脉在上面稍凹陷,下面凸起,侧脉16—18对,两面都近于明显;叶柄褐色,长约1.5—3厘米,散生褐邑腺头刚毛。总状伞形花序,有花7—9朵;总仙长4—5厘米,具褐色刚毛;花梗长2.5—4厘米,密被褐色腺头刚毛;花萼杯状,外面密被刚毛;花冠管状漏斗形,长3.5—4厘米,直径约3.5厘米,近于蔷薇色,裂片5,倒卵形,长1.5厘米,顶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长,长 2.5—3.5厘米,花丝无毛,花药长圆形,长3毫米,紫色;子房卵球形,密被绒毛和腺体,花柱长于雄蕊,紫色,下部有长硬毛,柱头头状。蒴果长卵球形,长1.5厘米,直径8毫米,有毛宿存。花期4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湖南省西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生于海拔1100米左右的森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城步苗族自治县竹岔山。

繁殖方法

多毛杜鹃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插繁殖和嫩枝繁殖。扦插繁殖是啼血杜鹃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3-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嫩枝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皋月杜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栽培技术

多毛杜鹃的栽培技术包括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花期控制。肥水管理要求酸性土壤(土壤pH值以5.5-6.5为宜),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整形修剪主要是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花期控制主要是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

病害防治

多毛杜鹃的主要病害有叶肿病、叶斑病和币厄病。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喷洒含硫酸铜的药剂、喷洒氧化乐果乳油或将喃丹直接放于盆内等方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