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仙茅 :石蒜科仙茅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1:45

大叶仙茅又名野棕、般仔草,是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分布在中国、越南印度草本植物。株高约40~70厘米,初看似椰子类幼苗,造型如船身。成株丛生状,小花黄色。生育适温20~30℃。栽培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可庭植或盆栽,作室内观叶植物

大叶仙茅是宿根草本,高度可达1米,叶长30-90厘米,宽5-15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叶基生3-6枚,叶脉折扇状,地下有块状根状茎花梗腋生,比叶柄短;花黄色,一般在夏季开花,是良好的观叶植物

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多。生于林下或阴湿处,海拔850-2200米。

形状特征

粗壮草本,高达1米多。根状茎粗厚,块状,具细长的走茎。叶通常4-7枚,长圆状披针形或近长圆形,长40-90厘米,宽5-14厘米,纸质,全缘,顶端长渐尖,具折扇状脉,背面脉上被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30-80厘米,上面有槽,侧背面均密被短柔毛。

花茎通常短于叶,长(10-)15-30厘米,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强烈缩短成头状,球形或近卵形,俯垂,长2.5-5厘米,具多数排列密集的花;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2.5厘米,被毛;花黄色,具长约7毫米的花梗;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3.5-4毫米,顶端钝,外轮的背面被毛,内轮的仅背面中脉或中脉基部被毛。

雄蕊长约为花被裂片的2/3;花丝很短,长不超过1毫米;花药线形,长约5毫米;花柱比雄蕊长,纤细,柱头近头状,极浅的3裂;子房长圆形或近球形,被毛。浆果近球形,白色,直径约4-5毫米,无喙;种子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的纵凸纹。花期5-6月,果期8-9月。

多年生草本花卉,大叶仙茅株高约40至70厘米,叶自地下根状茎生出,椭圆状披针形,平行脉凹绉,全叶略弯凹,初看似椰子类幼苗,造型如船身。成株丛生状,小花黄色。

生长环境

大叶仙茅生长在海拔850-2200米的林下或阴湿处,喜温暖阴湿环境,适生温度20-30℃,10℃以下停止生长,能耐0℃左右的低温,在中国南方温暖地区可露地栽培,在中国华北地区采用温室栽培,越冬温度一般不要低于10℃,生长湿度60%-70%较佳,夏季忌强烈日照。大叶仙茅生性强健,栽培管理较容易,宜种植在含腐殖质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上。

主要价值

药用相关

【拼音名】Dà Yè Xiān Máo

【别名】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

【来源】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 (Lour.)O.Kuntze,以根及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气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

【用法用量】0.5~1两。

园林用途

树林下、道路旁、石隙作耐荫湿观叶地被,药用植物专类园。室内盆栽观叶类,可庭植或盆栽,作室内观叶植物

观赏:大叶仙茅株形美观,叶色翠绿,耐阴性强,是优美的盆栽室内观叶植物.也适直庭院栽培观赏,在温暖地区可用作林下或阴地的地被檀物。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新高档绿化苗木。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福建省(南部)、台湾、广东省(包括海南岛)、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峨眉山市)、贵州省云南省(南部至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察隅县)。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老挝马来西亚

原产中国、越南至印度。

生长繁殖

大叶仙茅的繁殖可采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等方法。

分株繁殖:在春至秋季进行,般直接切开子株种植即可,有时也可升切地下茎进行种植,操作时,将每段切咸3-4厘米长,切口蘸草木灰后可直接栽种。  穴栽时穴距33厘米,穴深10-15厘米,每穴栽种根苗1-2株,覆土后压实,浇水,第二年春季出苗。 

播种繁殖:可于3-4月进行,种子发芽后育苗2年可移植。

栽培技术

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宜浅锄。冬季应培土,以防霜冻。

管理特点

此植物原产中国南部各省,越南印度等地也有,性喜温暖,阴湿环境,较耐寒,也耐旱,要求疏松、富含殖质的砂质土壤。

盆栽时,盆土用腐叶土3份,砂1份混用。平时养护要避免烈日直射和保持环境中有较同的湿度。平时宜放置在建筑物的北侧墙脚或树荫处、荫棚下,土壤要保持经常湿润,并注意喷水以提高环境空气湿度。若土壤及环境过分干燥,则叶尖焦枯。此项草本植物对肥料要求不高,5-8月,每月2次稀饼肥即可。冬季移入冷室就可越冬,保持土壤稍湿润,室内空气干燥时要向周围喷水,每隔1-2天就要喷一次。若环境通风不良,生长期间易受介壳虫为害,平时就观察,一旦发现少量害虫,要及时刮除。

大叶仙茅繁殖可在3-4月进行,做法是挖取根状茎,切同,每段3-5厘米长,在切口处涂上草木灰,然后直接埋入盆中,保持湿润,不久就会萌发出新植株。

防治方法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亚门球孢目拟茎点霉属。病菌以菌丝体和无性子实体分孢器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存活越冬(中国广州地区无明显越冬期)。发病特点与大叶仙茅拟多毛盘孢叶枯病大体相同。高温多湿、低洼郁闭的环境有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一般无需单独防治。防治上可喷施10%多菌铜乳粉400-5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粉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600-800倍液,于冬季清园后和早春新叶抽生时分别喷施1-2次。为增加药液粘着性,可加入0.2%中性洗衣粉喷施,有助提高药防效果。

参考资料

大叶仙茅.植物数据库.2013-05-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