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中国东南沿海省级行政区

更新时间:2022-09-30 21:46

福建省(Fujian Province),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界浙江省,西邻江西省,西南与广东省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省会为福州。截至2022年,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常住人口4188万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华林路76号。

福建省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陆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区可划分为闽东北海区与台湾海峡。境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环流强盛,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回暖和转凉,四季的开始和结束,都随季风环流活动而转移。冬短夏长;冬暖夏凉,雨、干季分明。在18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福建的三明万寿岩一带活动。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称由此始。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央政权均置福建省。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

福建省第一产业以特色现代农业为优势重点建设,拥有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十个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三大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有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第三产业以文旅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为主,发展现代服务业。2022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09.85亿元,位居中国第8位,三次产业结构为5.8:47.2: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829元。202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54355亿元,增长4.5%。

福建省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地域文化独具魅力。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长汀县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域还有许多秦汉至明清各朝代的名胜古迹。截至2022年5月,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个。作为非遗大省,福建省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遗名录(名册)的省份,截至2022年,共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比如南音、邵武舞等。福建省还是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截至2022年,拥有五项世界遗产,位列中国第二,分别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福建土楼”“福建泰宁丹霞”“武夷山”。此外,境域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居中国第3位。

地名由来

福建省是因境内有福州市、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除“闽”之外,福建还有过“七闽”、“八闽”之别称,习惯称“八闽”。“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八闽”是因为宋朝时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六个州及邵武、兴化二个军,共计有八个同级行政的机构,因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十八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三明万寿岩一带活动。

在四千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已经广泛分布在闽江、汀江九龙江晋江市流域和边海岛屿地区。

距今三千年以前的夏商时期,原始人类已经创造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闽文化。

周代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

秦汉至南北朝

大约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后,秦兵打到福建,置闽中郡,从此福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中央政权始达于福建。

汉高祖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汉初为闽越国疆域,闽越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属孙吴,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置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市将乐县、建平(建阳区)、东平(松溪县)、昭武、吴兴(浦城县)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县同安区)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治原丰,属扬州。

三国、两晋后,福建与南洋交通有了发展,有闽人从东沿出海的记录。

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从晋安郡分出一个南安郡,辖莆田市、泉、漳等地。

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市,至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

陈朝永定时(公元557~559年),陈霸先为羁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市),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公元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唐至宋元

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更名为闽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称建安郡

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朝的二至三倍。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市、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唐末,由节度使领福州、建州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古城,属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殷、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市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市、兴化二军。

赵昚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

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区(今杭州市),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逃到福州市,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平市失守,福州市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省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在福建境内同时设立福州、泉州市2个行省。嗣后撤复不定。元代中叶,国家分为11个行省,福建境内设8个路,归江浙行中书省管辖。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恢复福建省。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市建宁南平市邵武市莆田市、泉州、漳州市、汀州八府。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市南明弘光皇帝弘光帝被俘杀。六月,朱聿键福州市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市、漳州、延平区、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郑成功厦门市为"思明县"。

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福宁州福宁府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市杭州市)和福建巡抚。督、抚原属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历届中央政权均置福建省。1912年,划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4道。

1913年,废除府、州制度,分设东、南、西、北四路观察使。

1914~1927年,改设闽海、厦门市、汀漳、建安4个道;合并闽县、侯官为闽侯县,建安、瓯宁为建瓯市;改永春州、龙岩州为永春县龙岩市;废除厅制,改平潭县云霄县为县;析出同安区厦门市成立思明县。经过改革,计有4道、61县,仍然是省、道、县三级建制。1928年,从龙溪县划出华安县

1929年12月28日,由陈毅主持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的廖氏宗祠召开,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党指挥枪”的论断。这次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933年,改思明县为厦门市。1934年,把光泽县划给江西省(1949年划回)。

1934年末,废除道的制度,成为省、县两级制;设10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别驻长乐区福安市南平市等地。这是福建划分专区的开始。经过一段试行,又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

1946年,把闽侯县的鼓楼、南台、仓山区等地划出设立福州市

1946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共分7个行政督察区、2市、67县。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行政区划调整为2个省辖市、8个行政督察专区、67个县(含金门县)。9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福建省行政区划通令,将全省行政区域分为福州、厦门市2个市,8个行政督察专区和67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人民政府驻福州市市,直辖福州、厦门市2市,分设8个专区、67县。

1951年,设立县级市泉州市、漳州市,分别划归晋江专区署和龙溪专区署管辖,建瓯专区改名为建阳专区。

1956年,撤销建阳区闽侯县永安市3个专区;闽侯县划归省直辖。变更后,共辖5个专区、2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63个县、7个市辖区

1958年,中国基层政权改制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共建656个人民公社。

1959年,恢复闽侯专区,辖闽侯、闽清县长乐区、连江、永泰县福清市平潭综合实验区7个县,专署驻闽侯县

1965年,共辖7个专区、2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63个县、6个市辖区。

1971年,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南平市地区更名为建阳地区;福安市地区更名为宁德地区;闽侯县地区更名为莆田市

1973年,莆田地区所属闽侯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1975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松溪县,属建阳区地区管理。

1981~1999年,福建省多次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地区,设立地级市。1999年地区全部改为设区市,形成市带县体制。

2021年1月,撤销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马巷镇,设立翔安区新店街道、马巷街道

地理

位置境域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纬度为北纬23°31′~28°18′,东经115°50′~120°43′之间。北界浙江省,西邻江西省,西南与广东省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3667千米,居中国第2位,截至2022年,福建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气候

福建省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环流强盛,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回暖和转凉,四季的开始和结束,都随季风环流活动而转移。冬短夏长;冬暖,南北温差大;夏凉,南北温差小。雨、干季分明。境内以福州市福清市永春县漳平市上杭县一线为界,可分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福建山地地形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方性气候,而且气候的垂直变化也比较显著。一些较高的山地(如黄岗山等),除山麓基带属于中亚热带外,随着高度上升,就会出现北亚热带、暖温带,甚至中温带气候,降水量也随着高度不同发生变化。福州市以下沿海,属南亚热带气候,光热条件较中亚热带优越。

福建省年平均气温20.2℃,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5.7℃(寿宁县)~22.7℃(云霄县)之间,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征;中南部大部分县(市)年平均气温≥20.0℃。年极端最高气温35.0℃(周宁县)~42.8℃(福安市),大部出现于7月20日~8月2日和8月9~31日的高温过程中,其中45个县(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9.0℃。年极端最低气温-4.9℃(屏南县,寿宁)~6.2℃(云霄),大部出现于12月18~19日,其中37个县(市)年极端最低气温\u003c0°℃。

福建省平均年降水量1660.4毫米,各县(市)年降水量在1185.6毫米(惠安县)~2224.2毫米(武夷山市)之间,呈内陆多、沿海少的分布特征。南平市北部和鹫峰山区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东部沿海地区21个县(市)年降水量少于1500毫米。降水距平分布为南平和龙岩地区偏多,沿海和三明地区偏少。各季节降水差异大,早春季正常,夏季偏少,其余季节均偏多。

福建省年平均日照时数1829.2小时,各县(市)年日照时数在1465.5小时(明溪县)~2553.9小时(云霄县)之间,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偏多。各季节日照时数除早春、夏季异常偏多外,其余各季日照正常或偏少。

福建省位于东亚季风区内,季风环流发达。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势力强大,境域主要盛行由亚洲大陆冷高压发散出来,南下转向而成的东北季风。进入春季,南侵的冷空气势力已减弱。初春,仍然盛行东北季风,5、6月春夏之交,西太平洋副高加强北进。6月下旬,随着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北跳至福建省上空,福建省进入夏季环流形势。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由于台湾海峡的“洞管”效应,风力特别强劲,沿海地区极易受强风侵袭。秋季,副高脊线已退到福建省南面,小股弱冷空气开始南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地质

福建省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地壳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福建省构造旋回由老到新划分为:扬子和加里东构造旋回、华力西和印支构造旋回、燕山构造旋回、喜马拉雅山脉构造旋回和新构造运动。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另外是若干个隆起和坳陷和断陷二级构造单元。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又可依据其所形成的主要褶皱,划分为一系列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

福建省地质构造十分发育,对福建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控制作用的是一系列深断裂或区域性大断裂,其中又以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起着主导的作用。主要的北北东—北东向深、大断裂带自西向东有:崇安—石城(邵武—河源)深断裂带。政和—大浦深断裂带。福安—南靖深断裂带。长乐—南澳深断裂带。

福建海区,特别在台湾海峡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构造有两组:一组为北北东或北东向,一组为北西向,而以前者为主。长乐区—南澳深大断裂带最东侧的一条断裂,是福建大陆隆起与海峡沉积凹陷的分界。北西向断裂,海峡内也有发育,而且有的是从福建大陆延伸而来的。如松溪县宁德市断裂即向东南横切海峡,直抵台湾省北端的富贵角。在海坛岛北侧、福清龙高半岛以南和东山岛海外,也都有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形迹。

台湾海峡构造单元的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单元,即海峡北部隆起与盆地相间区、海峡中部北港—澎湖基底隆起区和海峡南部台南盆地区。海峡北部隆起与盆地相间区,包括观音地块、新竹盆地、苗栗隆起和台中盆地四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其结构上部为中新统沉积,下部为中生界,呈不整合接触;海峡中部北港—澎湖基底隆起区,其澎湖列岛的一部分为岸上北港地块向近海的延伸;海峡南部台南盆地区,其基底之上新第三系、第四系沉积层厚约9000米,沉积物为大陆坡相,没有火山活动。

地形地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BOBBIN。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以两大山带的主要山脉为脊干,分别向各个方向延伸出许多支脉,形成纵横交错的峰岭。山地外侧与沿海地带,则广泛分布着丘陵。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千米,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分水岭。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省浙江省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德化县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

在福建省沿海地区,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比如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千米。

福建海区可划分为闽东北海区与台湾海峡。闽东北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较简单,总的趋势自西向东渐深。台湾海峡海底起伏不平,南浅北深。特别是南部的台湾浅滩最浅处仅在10米以浅,个别甚至在低潮时露出水面。该浅滩分布有中国大陆架海底地形中罕见的水下砂丘密集群,还不断发现人类及古动物遗迹、遗骨等,推测是远古时期联系闽、台之间的古“陆桥”。

水文水利

水文

福建省水系基本上是以本省为单元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水系。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截至2022年,除交溪(赛江)发源于浙江省汀江流入广东省外,其余都发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3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

闽江流域面积6.1万平方千米,约占福建省陆地面积的一半,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作为中国少有的独流入海的大河,闽江从闽赣交界的山区一路向东汇入大海,是福建的母亲河。支流众多,流经福建38个县市,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居第七位。流域面积比闽江大11倍多的黄河,水量是闽江的92%。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源自龙岩市,流经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汇入东海,保障着福建省1/4经济总量地区的用水需求和1/5人口的饮水安全,是闽西南人民的母亲河。河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474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44.81亿立方米。

福建省地下水分布很不平均。可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岩组为石炭系中统—二叠系下统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和闽西南地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另外,分布于沿海岛屿和半岛的迎风海洋沉积的第四系风积、海积沙、砂砾含水层以及沿海各大江河的河谷两岸冲积—海积砂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开采方便,也可作供水水源。广大地区的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含水极不均匀,应用价值不大。

水利

福建省水利资源的特点是:溪流密布,分布广泛;雨量充沛,落差集中;中、小型占多数,大型较少。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38座;完成6座大中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闸、34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个大型灌区、52个中型灌区、138个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成小农水重点县25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60个(县次)、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县83个(县次),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7。截至2021年,境域内有21座大型水库和189座中型水库,水库年末总蓄水量90.0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021年末总蓄水量67.55亿立方米。2021年,84个县区2355座小型水库全面实施专业化管护。

水口水库扼守闽江干流中段,上承福建省工业重镇南平市,下接省会福州市,被喻为“福州头顶上的一盆水”。水口水库汛限水位61.00米以上的3.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是按千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而预留的。20世纪90年代,水口水电站建成,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力发电站,水口水库上游回水100千米以上,改善了闽江干流航道的通航条件。

畲山湖坐落在福建第六大河——敖江的干流上。总库容1.76亿立方米,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四大功能。它担负着下游7个乡镇和两大开发区近30万人防汛的重要任务。建成以来,水库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削峰率可达30%,通过了“台风莫兰蒂”“鲇鱼”等台风的考验,助力敖江下游地区防灾减灾。

土壤

福建省土壤类型多样,自然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等,其中红壤分布广泛,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0%左右;农业土壤主要有水稻土、旱作土和园林土等。

赤红壤主要分布于福建省东南部,包括漳州市所辖的九县一区,厦门市市郊和翔安区,泉州市的晋江市、惠安县金门县、南安市以及鲤城区安溪县永春县的东南部,莆田市的莆田县仙游县福州市的福清市和平潭县。分布的地形主要为丘陵台地母岩花岗石和其他酸性岩为主。

红壤广泛分布于福建省中亚热带地区,包括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市等地市的全部,福州市的大部和莆田、泉州、漳州的西北部。分布的地形主要为海拔700~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母质多为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凝灰溶岩、粉砂岩、砂岩和页岩等的风化物。

黄壤主要分布于闽西北、闽东北、闽西南和闽中等山区。其中以南平市的武夷山市、光泽、建瓯、政和,宁德地区的周宁县寿宁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宁德,三明市的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区,龙岩市的连城县漳平市和泉州市的德化县安溪县等县市为主。分布的地形主要为中山地带,海拔均在900米以上,母质以凝灰岩、凝灰熔岩花岗石花岗闪长岩等风化物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福建省是中原地区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截至2021年,境域耕地931993.49公顷(1397.99万亩);园地918407.70公顷(1377.61万亩);林地8811353.00公顷(13217.03万亩);草地74902.08公顷(112.35万亩);湿地188553.23公顷(282.8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04896.55公顷(1057.3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17543.34公顷(326.32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73095.85公顷(559.64万亩)。

矿产资源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20年,已发现矿产138种,已探明储量的固体矿产120种、水气矿产2种。已探明储量的120种固体矿产中,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非普通建筑用砂石黏土类矿产102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8种、非金属矿产73种。固体非普通建筑用矿矿区1755个,其中大型矿区73个、中型矿区249个。稀土、、萤石叶蜡石高岭土、玻璃用砂、饰面用花岗石、地热、矿泉水等矿产为福建省优势矿产。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等地区。共设置探矿权642个、采矿权1075个,形成上杭紫金山—武平悦洋金铜银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产业基地。

水资源

福建省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194亿立方米,居中国第8位;人均水资源量2870立方米、居中国第9位。水资源配置时空分布不均,闽西北多、闽东南少,山区多、沿海少。截至2021年,福建省地表水资源量757.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8.72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4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758.73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812立方米;外省入境水量为26.1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49.18亿立方米。2021年,供水总量182.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蓄水、引水、提水、调水)供水量175.3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3.29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3.98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福州市供水量最大,为36.64亿立方米;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量最小,为0.46亿立方米。2022年,水资源总量增至1178亿立方米,人均蓄水量增至299立方米。

森林资源

福建山地多林,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截至2022年,福建省森林面积807.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12%,连续44年保持中国首位,森林蓄积量8.07亿立方米,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保有面积266.5万公顷。2022年,福建省植树造林总面积8.50万公顷。其中,人工荒山造林0.20万公顷,人工迹地更新面积5.52万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46万公顷。城市(县城)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3255.1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85%;新增公园绿地面积963.7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3平方米。

湿地资源

福建河流水系发达,沿海滩涂广阔,港湾众多,拥有湿地资源。截至2021年,湿地188553.23公顷。其中,红树林地1211.96公顷;沿海滩涂174574.87公顷;内陆滩涂12763.35公顷;沼泽地3.05公顷。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宁德市泉州市漳州市等4个地市。截至2022年,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2处(闽江河口湿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重要湿地50处(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0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处)、湿地公园10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2处)。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福建省野生动物主要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但由于高海拔的地方存在着跨地带性气候,所以一些古北界的动物也可以在福建省栖存,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屏障。截至2022年,福建省有自然分布哺乳动物143种、鸟类592种、爬行纲125种、两栖动物53种、脊椎动物1693种、昆虫1万多种。截至2022年末,境域内有华南虎亚洲黑熊、穿山甲、中华白海豚等29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一级保护65种、二级保护226种。

植物

福建省植物种类繁多,总数达5000多种。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红、大叶、肉桂等几十种。杉木是福建优良树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藤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种类有密花豆藤、花皮胶藤、倪藤、金缨子等。竹类有孟宗竹麻竹苦竹等。此外,还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如银杏、红豆杉等。水松小叶红豆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截至2022年,境域内自然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0种及变种,其中一级保护9种及变种、二级保护121种及变种,兰科201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底,福建各类自然保护地358处、总面积102.55万公顷(含交叉重叠)。其中,自然保护区共有92处(国家级12个、省级26个、市级10个,县级44个)。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素有“峙海金狮”之称的晋南名镇——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东濒台湾海峡,沙滩绵延数千米。海底古森林遗迹有75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距海岸100~200米外,通常水深约2~3米的潮间带,呈三片分布,已发现有60余棵以上,原始直立状态保存良好。这些海底古森林遗迹以裸子植物油杉为主,夹有皂角树、桑树南亚松等多个属种。古牡蛎科礁遗迹由大小不同的牡蛎壳胶结而成,分布于古树桩中区南面。从壳体分析,主要以长牡蛎、僧帽牡蛎和近江牡蛎为主,深沪湾大片古牡蛎生长年代可追溯至25000年~9000年前及晚更新世的最末盛冰期。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是以保护红树植物、湿地鸟类、优良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总面积2360公顷,是福建省首个国际湿地,有福建省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同台湾的淡水区河口红树林保护区隔海相望,是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保护区主要树种有秋茄、木榄白骨壤、桐花树和老鼠簕;鸟类有15目38科154种,其中陆鸟8目23科74种、水鸟7目15科80种。保护区还是许多水产资源的优良种质资源库,重要的经济鱼类种质资源有斑鰶黄鳍棘鲷等,重要经济软体动物门种质资源有泥蚶、多纹巴非蛤长竹蛏缢蛏等,重要经济种质资源有二色桌片参、黑斑口虾蛄、方格星虫等。

自然灾害

福建省气象、水文、生物、地质等各种灾害时有发生,是一个自然灾害的频发区、群发区和重灾区。2022年,福建省气象灾害以冬季低温冰冻、雨季暴雨洪涝和夏秋气象干旱为主,此外还出现了风雹和雷电等灾害,还经历了10次冷空气、7次高温、11场强对流和16场暴雨过程,6个影响台风,夏秋季出现气象干旱;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震,陆地共发生3.0级以上地震2次,分别为连城县3.2级地震、武平县3.5级地震。

气象灾害

福建降水丰富,河川径流大,河网结构呈扇状或格子状,而降水分配不均,河水丰枯变化很大,雨季时易发生洪涝。水灾主要是梅雨型洪涝和台风型洪涝。2022年6月,福建等省份遭遇多轮暴雨袭击,多个省份河流水位暴涨、洪涝灾害严重,松溪县遭遇洪水导致城区被淹。2023年5月,福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多地受灾,龙岩市4名镇村干部落水失联。

福建是台风常经之地,登陆或影响福建的台风发育较为完整,势力特别强大,加以海峡的颈束作用,风力增强,对福建影响特别强烈。2023年6~7月,第5号台风杜苏芮台风造成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等福建省9个设区市88万余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35.4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6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333.53公顷;倒塌房屋44间,严重损坏房屋178间,一般损坏房屋间数1869间,直接经济损失4.28亿元。同年9月5日至6日,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福建多地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截至9月6日17时,已造成福建159.16万人受灾,转移民众29.4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949.71公顷,倒损房屋2537间,直接经济损失50.54亿元。

福建降水分配不均,河水丰枯变化很大,雨季过后又易受干旱威胁,有春旱、夏旱和秋冬旱之别。2007年,福建泉州连续数月未降滴雨,出现全市性的旱情,局部地区出现大旱灾情。2019年8月,福建各地各县(市)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旱情,其中罗源县、连江、闽侯永泰、福清以及福州市市区的部分乡镇达到气象中旱到重旱,泉州市连续出现干旱日,南平市降水偏少导致水稻、蔬菜、茶叶、柑橘番薯薏仁等农作物遭受旱灾。南平市浦城、顺昌县、建瓯等7个县(市)12.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6.1千公顷,其中绝收9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200余万元。

地质灾害

福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隅,濒临太平洋,靠近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接触地带,处于环太平洋西岸地震带的中间部位,地壳活动性大,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地震活跃地区。此外,福建多山,风化层厚,山体坡度大,在多雨季节,地表水下渗,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现象。2008年3月,古田县连续发生两次地震,震中位于水口镇湾口村,水口镇受灾户达九百多户,受灾人口三千多人,房屋不同程度开裂四百七十多栋,道路、电力、饮水工程等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受损,一些地方还出现护坡开裂、山体滑坡的情况。2013年9月,莆田市仙游县发生4.8级地震,造成4200人受灾,95人紧急转移,多处房屋倒塌、路面墙体开裂或瓦片脱落。

生态灾害

赤潮产生主要是受气候、海水温度、光照等条件影响,在短时间内会呈几何级数繁殖爆发,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福建省地区4~6月天气回暖,逐步进入赤潮高发时段。202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12起,其中,有毒赤潮3起,主要有毒赤潮藻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指沟卡尔藻和蝴蝶凯伦藻,分布在泉州市梅林、莆田市南日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及苏澳附近海域。赤潮累计持续天数为120天,累计最大影响面积为263.1平方千米,造成渔业直接经济损失约852.75万元。

行政区划

政区

截至2022年,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省人民政府驻地位于福州市华林路76号。

主要城市

福州市简称“榕”,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闽江下游,总面积1.2万平方千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昙石山、船政、三坊七巷、寿山石等4大文化名片。三坊七巷被评为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一批历史名人。福州市是侨乡,福州籍海外乡亲达4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77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有常住人口844.8万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08.23亿元。

厦门市是福建省副省级市、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东南端。土地面积1700.61平方千米,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境域的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海上明珠观光塔、海沧大桥世茂海峡大厦等地标建筑。截至2022年,有常住人口530.80万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02.66亿元。

泉州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3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2021年末常住人口885万人(不含金门县)。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2.97亿元。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41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11%,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2022年人口出生率为7.07‰,人口死亡率为6.52‰,自然增长率为0.55‰。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961.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万人。

截至202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466757人,占51.68%;女性人口为20073329人,占48.3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94。0~14岁人口为8025225人,占19.32%;15~59岁人口为26876992人,占64.70%;60岁及以上人口为6637869人,占15.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609999人,占11.10%。

民族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6个民族成分俱全,有19个民族乡、571个民族村。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中,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宁德市福州市龙岩市漳州市等地。系中国回族发祥地之一,主要聚居在泉州市晋江、惠安县一带,部分回族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迁徙而来的古阿拉伯、波斯人的后裔。满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泉州和福州两地。蒙古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福州市和泉州泉港区高山族人口主要聚居在漳州、泉州、南平市等地,其他少数民族大多散居在福建省各地。截至2021年,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1121470人,占总人口的2.7%。

方言

闽南方言因其保留较多上古汉语的特点,被许多语言学家称为“活化石”。

闽东方言区位于福建省东部、东北部。本区包括福州市(地级)、闽侯县长乐区等18市县。根据方言内部的差异,闽东方言又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福安市(历史上曾名福宁)、宁德市寿宁县等7个县市,福安话在北片各县、市通行无阻,是北片方言的代表。南片包括福州市闽侯县等11个县、市,南片方言以省会福州话为代表,福州话通行于福州市区和环抱市区的闽侯县地。

闽中方言通行于永安市三明市沙县区,流布的范围不广,使用人口也不多。闽中方言内部有一定差异,但可通话,可将其分为三片:一是永安话片;二是三明话片(旧三元话);三是沙县话片。

闽南方言历来有泉州市漳州市两种口音,厦门市兴起后出现另一种带混合性质的厦门口音。除此之外,在西部龙岩市漳平市一带由于受客家话的影响,也形成了另一种口音。于是,闽南方言可分为东、南、西、北四片。东片是厦门话区,南片是漳州话区,西片是龙岩话区,北片是泉州话区。以上4片可以称为本土闽南话。

闽北方言是福建省内闽方言的第三大片。它分布在闽北武夷山和鹫峰山之间的闽江上源——建溪流域。闽北方言大体可分东西两片。崇阳溪流域的建阳区、崇安属西片,那里隔武夷山市江西省接壤,受赣语影响更大。其余地区属东片,但浦城县南部与顺昌县内的闽北话也兼有与西片相近的某些特点。

莆仙方言通行于莆田市所辖的莆田县仙游县城厢区涵江区。这些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福州市泉州市之间,即闽东方言区与闽南方言区之间。莆仙方言以莆田市的城关话为代表,莆田城关的方言,通行于全区各个角落,莆仙戏的唱腔、道白,长期以来也以城关话为标准。

宗教信仰

福建省宗教文化发达,宗教多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遗址广为分布。西晋太康年间始有佛教寺院。唐宋时期,佛教兴盛,尤以禅宗思想为著,禅门五宗的兴起都与福建有密切关系。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有闽侯雪峰寺、福州涌泉寺、西禅寺、福清黄山万福寺、宁德市支提寺、广化寺开元寺、晋江龙山寺、漳州南山寺、南普陀寺等,在台湾及东南亚、日本等地有很大影响。泉州市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其中清净寺有近千年历史,是世界伊斯兰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五大清净寺之一;伊斯兰教圣墓是世界上除穆罕默德墓和阿里墓之外,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晋江摩尼草庵是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遗址。妈祖陈靖姑、祖师公、吴夲广泽尊王等主要民间信仰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拥有众多的信徒。

经济

综述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生产总值先后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福建省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省份,2012~2022年把发展重心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倾斜,第三产业增长动能强劲,且增加值占比已超越第二产业,在福建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福建省第一产业以特色现代农业为优势重点建设,拥有茶叶、蔬菜、水果等十个乡村特色产业;是传统制造业大省,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三大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以文旅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为主,发展现代服务业。

2022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09.85亿元。位居中国第8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6.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078.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955.4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6829元。

第一产业

福建省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多样性农业特点突出,以特色现代农业为优势重点建设,拥有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十个乡村特色产业。

十三五时期,福建省创建了11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7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了铁观音蜜柚、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光泽肉鸡等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十个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农业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领域之一,福建是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在十三五期间推动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升级发展,连续3年包揽农业农村部和国台办开展的年度综合评价前六名,创设了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125个示范基地,推广台湾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超过1600万亩次、覆盖70%以上县(市、区)。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789个,合同利用台资42.2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中国第一。

福建省还推动海洋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福建省海洋经济规模继续保持中国前列,水产品总量862.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48.9万吨,居中国第一;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中国第一;水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连续十年居中国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2.75万元,继续保持中国前列。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牡蛎科、鲍鱼、鳗鲡、紫菜等六大优势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均超100亿元;远洋渔业产量63万吨,综合实力保持中国前列。

2022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02.87亿元。粮食种植面积837.6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8千公顷。粮食产量508.70万吨,比上年增加2.28万吨。其中,稻谷产量393.75万吨,增加0.57万吨。猪肉产量128.07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59.83万吨;牛奶产量21.51万吨。年末生猪存栏956.76万头,生猪出栏1614.13万头。 截至2023年,拥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7个,分别是安溪、福鼎、古田、平和、浦城、福安、漳平。

2023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9.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种植面积841.1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9千公顷。粮食产量510.97万吨,比上年增加2.26万吨,增长0.4%。其中,稻谷产量394.64万吨,增加0.89万吨,增长0.2%。猪肉产量135.47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69.13万吨,增长15.6%;牛奶产量24.90万吨,增长15.8%。年末生猪存栏948.62万头,比上年末下降0.9%;全年生猪出栏1694.95万头,比上年增长5.0%。水产品总产量890.2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02.4万吨,增长3.4%;近海捕捞152.9万吨,下降0.1%;远洋渔业55.1万吨,下降10.5%;海水养殖579.8万吨,增长5.9%。

第二产业

福建是传统制造业大省,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是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是传统优势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导向,同时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到2022年,福建省工业增加值从1.48万亿元增加到1.96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从中国第7位提高到第6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7万亿元,规模位居中国第5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16%。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得到改变,“增芯强屏”步伐加快,规模跃升至中国第5位;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石油化工产业“两基地一专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扩大,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基地成为中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形成最完整、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先超万亿元的产业。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千亿产业集群从16个增加到21个,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2万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67家,青拓集团、紫金矿业宁德时代3家企业超千亿元。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5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492家,数量分别居中国第3位、第4位、第5位。动力电池、灯用钨丝等出货量全球第一,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产品从无到有,己内酰胺、钨材料等产量位居中国前三,不锈钢新材料、绿色建材等产品在中国乃至国际都占有一席之地。安踏体育等21家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宁德时代工厂、京东方工厂入选世界“灯塔工厂”,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名片。

2023年,福建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其中,轻工业下降1.7%,重工业增长7.8%;采矿业增长6.5%,制造业增长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工业产品销售率96.2%。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5.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

截止2023年年末,福建省发电装机容量8141.3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1%。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716.99万千瓦,增长1.0%;水电装机容量1606.24万千瓦,增长4.4%;核电装机容量1166.20万千瓦,增长5.9%;风电装机容量761.72万千瓦,增长2.7%;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74.53万千瓦,增长88.1%。

2023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7元,比上年下降0.1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7%,提高0.57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9%,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

2023年,福建省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8%。

第三产业

福建省第三产业以文旅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为主,发展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服务业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比首超第二产业

在文旅经济方面,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文旅厅推动了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武夷山市永泰县武平县等7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AAAAA级景区,福建实现“市市有AAAAA级景区”。在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把文旅经济列为四大经济之一。“十三五”时期,福建新创建国家A级景区249家,新增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6家,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10家。2023年春节假日,福建省累计接待游客2087.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6.55亿元。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接待游客3949.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3.86亿元,国庆假期游客总消费居中国第9,游客总人次居第13。

在现代物流方面,福建省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厦门市福州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名单。“十三五”期间,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支撑网络零售额超5000亿元,并且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通道支持。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累计带动投资673亿元,其中2020年300亿元,是2015年37.2亿元的8倍以上,约占交通年度总投资的三分之一。2021年前三季度,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239.63亿元,新生成项目数83个,80个项目取得节点性进展。截至2021年,福建省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共对接22个区域总部级快递项目,总投资达219.76亿元,覆盖邮政、“三通一达”、顺丰速运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快递企业。2021年7月,福建陆地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泊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现代物流企业入选“福建省工业现有龙头企业”名单;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现代物流企业入选“福建省工业龙头培育企业”名单。

金融业方面,“十三五”期间,福建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0.9个百分点,各类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数量增长近70%,2020年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14.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达8.9%和12.2%,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为9.8%。“十三五”末境内上市企业共151家,居中国第7位。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发起设立的福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累计出资170亿元,投资项目过百,带动社会总投资超1100亿元。2016年8月25日,海峡保险成立于,这是福建省首家,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国有法人全国性保险公司,是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3889.78亿元。在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情况中,金融业收入排名靠前。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19年,福建省有97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24家,省级73家)。截至2022年,境域有1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4月,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成立。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40.7平方千米,为宁德市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在2022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2位,是福建省唯一进入前30强的开发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等国字号城市名片,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国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全国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3.0%,突破千亿大关。

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1998年7月,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7月,龙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1年9月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更名为龙岩高新区(经开区)。龙岩经开区在2021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67位。截至2022年,有东肖、红坊、高陂三个开发片区,跨越新罗区永定区两区,面积25.37平方千米,拥有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上市企业10家。是国家高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基地主体园区,是省级绿色开发区、安全园区。

重要企业

截至2023年10月,福建省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74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71家;总市值3.24万亿元,居中国第7位。

安踏始创于1991年,在2007年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是全球体育用品公司。公司在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东山工业区、厦门市观音山嘉义路99号设有办公地点。安踏体育主要从事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和销售体育用品,向消费者提供专业的体育用品,包括运动鞋、服装及配饰。有多元化的品牌组合,包括安踏、FILA、DESCENTE及KOLON SPORT,以及组成投资者财团于2019年成功收购国际运动品牌集团Amer Sports,拥有国际认可品牌包括Arc’teryx、SalomonWilson、Peak Performance、Atomic等。2022年,录得收益人民币536.5亿。

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主要从事国际远洋、中国国内沿海和长江中下游航线的干散货运输业务,是中国大型干散货航运企业之一。于2022年12月15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北交所交运板块“第一股”,也是福建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公司形成了以航运业务为主,以船舶管理、商品贸易等相关业务为辅的业务布局。自2019年至2022年,公司经营船队规模连续4年中国排名行业第四,经营的国际航运船队规模连续4年中国排名行业前十。

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省属国有造船企业,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道166号。公司组建于1982年,是一家以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修造、木材加工及木竹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三大产业板块为主,配套设计研发、销售贸易、林业金融、融资租赁、技工培训、钢结构制作、地产物业等多功能制造业实体。“福船”是中原地区“四大古船”之一;1866年清政府创建福州船政局和1858年英商投资厦门船坞公司,都是福建近代船舶工业的发端,曾为近代中国的飞机、舰船制造、海军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做出贡献。截至2022年,拥有二级企业6家、三级企业20家,造船能力240万载重吨,木材加工能力60万立方米,员工总数5200多人。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福建省研究生教育招生2.86万人,在校生8.53万人,毕业生1.87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4.86万人(含高职招生18.05万人),在校生107.61万人,毕业生28.09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2%。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4.35万人,在校生39.52万人,毕业生11.0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89万人,在校生74.64万人,毕业生20.61万人。初中招生52.24万人,在校生156.57万人,毕业生48.04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42%。截至2022年,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5773所,其中幼儿园8597所、小学5001所、初中1262所、高中578所,中职学校167所、本科高校39所、高职专科学校50所、成人高校3所。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福建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1万个,其中,医院718个,卫生院880个,村卫生室1.68万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5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40万人,注册护士13.69万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22.98万张,其中医院17.94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6万张。

福建省人民医院(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位于福州市台江区817中路602号,创办于1954年12月,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创办的首家公立医院,也是福建省首家三甲中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中医特色鲜明,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截至2022年,有职工1900多人,其中卫技人员170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及高学历人员800多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医大师1名、首届全国名中医2名,福建省名中医15名。实际开放床位1200多张,开设6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媒体

2023年,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获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国际传播奖”;取材于莆田木雕世家的电视剧《一代匠师》登陆中国中央电视台8套晚间黄金档;电视纪录片《中国这么美》登陆央视9套,纪录片《沪明往事》等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2023年,福建省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台68座,中国教育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725.10万户,数字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89%;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90%。全年出版图书4954种,总印数1.59亿册;报纸42种(不含校报、副版),总印数6.02亿份;期刊174种,总印数0.19亿册。

科技

截至2022年,福建省已布局建设3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3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创新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27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32家。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8家,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1个、国地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1家。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1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39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0家,在孵企业共计6614家。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41家。新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1家。专利授权14153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213件,发明专利有效量7.51万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2.79万件,同比增长2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66件;有效注册商标数227.76万件,居中国第七位。2022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7324项,成交金额289.43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福建省的文化系统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0个,公共图书馆95个(省级馆2个,副省级馆2个,地级馆10个,县级馆82个),文化馆95个,博物馆147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04个,非国有博物馆43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17个,共有影院395家,银幕2301块,年度电影票房10.54亿元。2022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线下演出0.71万场,观众244.76万人次,首演剧目130个。

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下设典藏部、陈列部、社教部、信息部、自然部等13个部门,占地约90亩,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和各类标本2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4万件。设立有“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闽迹寻踪——福建考古成就展”“闽海蔚蓝”“恐龙世界”等基本陈列,每年接待的观众已逾百万人次。

体育

2022年,福建省运动员在最高水平国际赛事中,获得10金、8银、3铜,1人破1项世界纪录;在最高水平中国国内赛事中,获得15金、20银、25铜的优异成绩;共举办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20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160万人次;举办40项“全省青少年体育赛事”,参与人数1.5万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30个游泳池。新增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项、示范项目1项。销售体育彩票103.51亿元。截至2022年底,福建省共有体育场地12.99万个,体育场地面积10765.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7平方米。在基础运动场地中,拥有田径场地5419个,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873个,占16.11%;游泳场地达1898个。 球类运动场地已有7.44万个。其中,篮球、排球、足球等“三大球”场地4.17万个,占56.05%;乒乓球和羽毛球场2.90万个,占38.98%;其他球类运动场地0.37万个,占4.97%。拥有冰雪运动场地11个。其中,滑冰场地10个,滑雪场地1个。在其他体育健身场地中,除1万千米健身步道外,拥有全民健身路径2.95万个,健身房7025个。

环保

2023年,福建省主要流域整体水质为优,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9.0%;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88.7%。

九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4%,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九市一区、11个县级市长乐区龙海区建阳区中,区域声环境质量“二级”的城市14个;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一级”的城市16个,“二级”的城市8个。

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县污水处理率98.34%。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福建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74.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4.73万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78.91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63.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61.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4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6.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城乡特困人员6.70万人。年末各类养老床位数27.9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13.9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8.9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1824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16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19亿元。

交通

综述

福建省被列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起点。就海上交通而言,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较近的省份之一,历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2016年至2020年,福建“两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建成。在中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水平迈进中国先进行列。2022年,福建省旅客运输总量18139.59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511.82亿人千米。货物运输总量169107.23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344.64亿吨千米。

公路

截至2022年,高速公路里程有6000千米,综合路网密度居中国各省第3位,所有县市15分钟内上高速、80.6%陆域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普通国省道通车总里程超过11000千米,实现了主要产业基地和重要景区全覆盖。首创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灾毁保险等经验被推广,9.6万千米农村公路连县通乡达村。2022年,公路通车里程112878千米,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6156千米。累计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9651.38万人、68.13亿人千米;累计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完成10.69亿吨、1260.62亿吨千米。计划到“十四五”末,福建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3万千米,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500千米,85%以上陆域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普通国省干线新改建3000千米,路面改造1500千米,建成普通国省干线800千米,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0%(其中国道85%);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千米,实施生命防护工程5000千米。

铁路

由于历史原因,福建省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建设相对落后,“十一五”以前,铁路运营里程只有1624千米,全部为单线铁路,线路标准低、路网质量差、行车速度慢、旅行时间长。“十一五”后,铁路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2016年至2020年,福建铁路运营里程增至3774千米,所有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都通动车。兴泉铁路兴国至清流县段、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开通,标志着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宁化、清流告别无铁路时代。2018年12月29日,南平市龙岩铁路开通运营,与合福高速铁路龙厦铁路等线路一起,构成福建省内高等级快速铁路环状通道。2020年12月26日,被誉为“海上最美高铁”的福平铁路开始运营,中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也同期开通,结束了海坛岛不通铁路的历史。截至2022年,铁路运营里程突破4000千米,路网密度超中国平均水平的2倍,所有设区市实现高速铁路环线贯通。

2022年12月30日兴国县至泉州铁路清流至泉州段建成开通,兴泉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2023年9月,历经6年建设,中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千米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福厦高铁沿着东南海岸线将漳州市厦门市福州市等福建省内城市相连,有正线桥梁84座、隧道29座,其中泉州湾大桥全长20.3千米。2023年10月,龙龙高铁福建段正在建设。龙龙高铁东起龙岩市,途经上杭县武平县进入广东省境内,终到河源市龙川县,线路全长265.5千米,其中福建境内全长92.7千米。

航空

截至2022年,福建省拥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武夷山机场龙岩冠豸山机场三明机场这6个民航机场、航线近400条,通达世界主要城市。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完成1982.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累计完成41.13万吨。

2014年10月,福州市航空波音737飞机从福州机场起航,标志福建省首个基地航空公司正式运行。2017年2月,福州市纽约航线的开通,使福州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可直飞纽约的内地城市。2019年公司机队规模已达18架,累计安全运营突破28万小时,运输旅客超1700万人次;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在辖区设立分公司,中国国航中国东航、成都航在辖区设立过夜基地,执飞的客货运航空公司已达43家;泉州市至克拉克航线首航,泉州晋江国际机场通航菲律宾航点达4个,成为中国开通菲律宾航点最多的航空口岸。2020年9月起,美国康尼航空等相继开通了福州至洛杉矶纽约芝加哥洲际酒店集团货机航线。十年间,辖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的1074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2432万人次,增幅达126%;货邮吞吐量从2012年的1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3万吨,增幅达77%;飞机起降架次从2012年的10万架次增长到2019年的19万架次,增幅达90%。

航运

截至2022年,福建省拥有生产性泊位45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8个,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油轮、邮轮和散货船,实际通过能力超8亿吨、集装箱超2100万标箱,形成厦门港福州市港、湄洲湾3个亿吨大港,实现闽江南平-福州段复航。2022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1407.99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5766.4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800.21万标箱。内河航道通航里程3245.28千米,累计完成水路旅客运输量537.80万人、5347.89万人千米;累计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5.73亿吨、9873.30亿吨千米。

厦门港历史上就是“五口通商”的重要口岸,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是改革开放后重要的窗口和门户。2021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集装箱港口第13位。截至2022年6月底,厦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62条,通达53个国家和地区的146个港口;“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259家,发布“丝路海运”命名航线86条;全球前20名航运公司均在厦设立分支机构。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福建省所有设区市均建有便捷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所有机场、动车站、客运码头100%配套了公路客运场站,中心城区实现公交站500米全覆盖,拥有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2513条,运营线路总长度46228千米。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80%,位居中国第四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7条,运营里程209.1千米,福州市厦门市迈进“地铁时代”,武夷新区开通了轻轨交通;城市客运轮渡运营航线9条,运营航线总长度50.4千米,百人以上岛屿建有陆岛交通码头,500人以上岛屿开通班轮;拥有载客汽车13270辆、41.38万客位。2022年,福建省中心城市(福州市厦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完成139078.7万人次,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31859.5万人次。

人文

综述

福建省有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地域文化。历史悠久,境域有许多秦汉至明清各朝代的名胜古迹。截至2022年5月,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个。作为非遗大省,福建省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类别非遗名录(名册)的省份,截至2022年,共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比如南音、邵武傩舞等。福建省还是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截至2022年,共拥有五项世界遗产,位列中国第二,分别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福建土楼”“福建泰宁丹霞”“武夷山市”。

饮食

福建各地主食以稻米(即大米)、甘薯、面食为主。肉类主要有猪肉、牛肉、羊肉等;鱼类有鲢鱼、鲫鱼、鳗鱼等;还有蟹、虾、牡蛎科等贝壳类。菜类中的豆类居多;蔬菜主要有白菜、卷心菜芥菜等。福建人历来讲究荤素菜肴的烹调,古代就有煎、炸、炒、蒸、、荡等不同烹调方法。各地饮食口味略有不同,福州地区烧菜喜用虾油、糖、酒为佐料,甜、醇、香为其菜肴风格,特别是讲究“甜”;闽南地区则忌用虾油,喜清淡,重本味,烧汤制羹时还常加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闽南部分地区喜食咸;闽北,闽西北山区受邻省影响,加以山高水寒,烧菜时下盐、加辣椒较多,菜肴风味浓烈。

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花色品种有200多种,闽菜多山珍海味、多汤菜、多酸甜口味。重汤,请客布菜有着“喝汤重情”的风俗,其代表名菜“佛跳墙”“鸡汤汆海蚌”等都是别有风味的美食佳肴,福建的风味小吃花色多、品味佳,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佛跳墙发源于福州,被誉为“天下第一汤”。相传清代时期就已经有了这道名菜,有数百年的历史。一坛正宗的佛跳墙,制作耗时多达一个多礼拜,食材繁复名贵,制作讲究费力。需要水发鱼翅、净鸭肫、水发刺参鸽蛋、净肥母鸡、水发花冬菇等,还有调料姜片、葱段、肉桂、炊发鳐柱绍酒、味精、冰糖等。制作过程需要用上煎、炒、炸等多种方法,还要用荷叶封口。最后一道工序,是将装坛后的佛跳墙放置在灶台上煨制。煨佛跳墙的火种必须是高质量的无烟炭火,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时芳香四溢,吃起来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虽然正宗的佛跳墙发源地在福州市,但是近几年,佛跳墙已经通过互联网销往了中国各地。

鸡汤汆海蚌以福建长乐漳港海蚌为原材料,用老母鸡、上排等熬制成的汤料,采用厨师特殊的“高冲”“低斟”等烹调手法。此菜被誉为闽菜皇冠上的珍珠,色白透明、质地脆嫩,味鲜清爽,富有营养。2013年,入选“福建十大名菜”。2020年,鸡汤汆海蚌制作技艺入选福州市级非遗项目。

牡蛎科,方言称“蚝仔”。厦门市沿海盛产海蛎。用新鲜的海蛎和番薯粉、鸡蛋搅拌,加入适量酱油,在平底锅中加油煎至酥脆,食用时配上辣椒酱芫荽,香气扑鼻。当地人也用蚝仔做粥,加根油条做早点。新加坡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有车载的蚝仔粥摊在清晨叫卖,烹饪的方法多数是厦门传去的。

习俗

特色节庆

石狮市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是海峡两岸民众于端午节在福建省石狮市江共同举行的水上端午节庆活动。蚶江镇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北部,宋元时期就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清代蚶江是内陆对台湾岛贸易中心港。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公元1806年)树立、保留完好的《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记录“蚶江为泉州市总口,与台湾之鹿港镇对渡”,因而民间习称此碑为“对渡碑”。农历五月初五,海峡两岸数万民众在蚶江举行“放王船”仪式,同时展现采莲、海上泼水、龙舟竞渡、捉鸭子等传统民俗活动。同日,台湾鹿港举办“送春粮”仪式,与蚶江镇“放王船”活动相对应。该习俗是清代大陆蚶江镇与台湾鹿港对渡的“历史再现”。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自2007年起开办,已连续举办十七届。纳入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文化部重点支持项目,被中央文明办列入“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等,还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

瑞云四月八歌会是福建省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畲族村畲民的重要节俗之一。瑞云居住着蓝、雷、钟、李等姓的畲族同胞,每年农历“四月八”,畲族歌手通过“赛歌会”、“火头旺”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展现当地畲族传统的歌唱习俗。歌会期间,有在“野地”唱的,即在翠竹林、茶地、溪流、小河旁、田野间对唱,也有在自家门口对唱的,群体对唱三五人、六七人不等。瑞云赛歌大都临场即兴创作,随编随唱,寓意深刻,称为“散条”。主要有情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和杂歌等。通过口头代代相传,部分山歌以汉字记录畲语的方式手抄流传民间。瑞云畲族“四月八”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畲族农户爱惜和保护耕牛,在“四月八”牛不再下田耕地,不准鞭打,要让它们好好歇息,并备好“牛酒”专供牛食,称为“爱牛节”,又叫“牛歇节”,并有谚语“牛歇四月八,人歇端午节”。这一天畲家人还要做畲饭,设席招待亲朋好友。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仪式

妈祖文化起源于北宋初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妈祖姓林名默,北宋建隆元年生于湄洲岛,因救助海难逝世。人们感念她生前行善济世,自发在湄洲岛上立祠祭祀,始称“妈祖”,尊为护航女神。湄洲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之日举行,行祭地点设在湄洲祖庙广场和新殿妈祖广场。祭典全程约需45分钟,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其程序包括:1.擂鼓鸣炮;2.仪仗仪卫队就位,乐生、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诵读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献之礼,奏和平乐;9.行亚献之礼,奏乐;10.行终献之礼,奏乐;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礼成。妈祖文化逐步传播至中国的沿江、沿海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世界上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9月,莆田市“妈祖信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石壁客家祭祖习俗是在福建省宁化县客家人中存续的传统祭祖礼仪活动。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北人南迁,形成中原地区民族一个独特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南迁均以宁化县作为集聚地,因此被海内外称为“客家祖地”,视为“客家摇篮”、“客家朝圣中心”,民谚云“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石壁客家祭祖始于明洪武年间。石壁客家各宗族聚居地建造的宗祠、家庙保留二百余座,遍及全县16个乡镇,是祭祖的中心场所。活动沿袭古礼,分为春秋两祭。春祭在清明节,又称清明祭;秋祭在农历八月初一,又称秋清明节公祭(或称官祭)规模盛大。族祭(或称私祭、家祭)由同一姓氏后裔共同举办,或在聂氏宗祠祠祭,或在祖墓祭,敬祖穆宗,慎终追远。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族服饰

历史上宁德市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和棉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男装式样和汉服大致相同,女装却与汉装区别较大,但其款式在区内各县大同小异。畲族服饰的主要特色在女性服饰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畲族自古以女性为尊,将女性视为公主和凤凰,因而服装以凤凰图案贯穿整体,头饰也显现出凤凰的整体轮廓,整套服饰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习称“凤凰装”。主要流传于福建省罗源县连江县所有的畲族自然村及福州市和宁德南部地区,它由上衣、裙子、水巾、手巾、围身裙、脚绑、鞋七个部分组成,另有凤凰冠、耳仰(耳环)、扁扣、手镯、脚镯和戒指六样饰品。与此相应,畲族女性的发式分为少女发式、订婚或准备订婚的姑娘发式及已婚妇女发式三种。霍口畲族女性服饰传承了元末明初的古老风格,辐射区域及于闽侯县晋安区、连江和罗源白塔、西兰、飞竹等四个地区及部分乡镇。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手工艺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度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德化瓷的制作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明代,德化县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因艺术风格别致而被欧洲各国收藏。德化瓷因而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县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共和国英国日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烧制技艺再次发展。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坦洋工夫茶制作工序由初制和精制组成。初制与普通工夫红茶大同小异,由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组成。精制加工则是制作坦洋工夫茶的关键工艺,经吊筛、平筛、抖筛、撩筛、风扇、跳筛、簸扬、拣剔、拼和、焙火等十道工序,“抖、筛、撩、扇、漂、簸”是核心工艺。2021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

福建永定区客家土楼建筑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它遍布永定全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后者主要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此外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土楼营造工艺精巧,规划构筑考究,利用自然空间,合理安排房屋布局,或依山或傍水,使居住的楼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土楼结构千姿百态,内部空间丰富有序,体现装饰工艺。土楼的营造工艺表现客家建筑文化,它继承了中原古老的生土构筑技艺,保留了大量建筑传统,成为古建筑技艺研究中的活化石。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艺术

戏剧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市,与浙江省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和演出规制。它分小梨园(七子班)和大梨园的“上路”、“下南”三个流派,每个流派各有号称“十八棚头”的保留剧目,保存了《朱文》等25种南戏剧目。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表演形式,基本动作称为“十八步科母”,各个行当都须遵守;梨园戏音乐保留了南戏以鼓、箫、弦伴奏为主的形式,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的唱腔用泉州市音演唱,一字多腔,属曲牌体,沿用【摩珂兜勒】、【霓裳羽衣曲】等古曲牌名。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市厦门市,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剧又称“泉潮雅调”“潮音戏”“白字戏”等,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流布于漳州市和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地区。潮剧采用闽南地区及潮汕一带民俗音乐,并吸收了弋阳腔昆曲、西秦腔、外江戏等声腔唱法。漳州云霄县是潮剧的主要流行地,清末至民国期间,非常兴盛,涌现出锦秀春、永正兴等三十多个潮剧职业班社。潮剧集诗、歌、舞、戏于一体,《杨令婆辩十本》《扫窗会》《闹钗》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新中国成立以后,福建省云霄县不仅建立了专业潮剧团,而且还成立了许多业余潮剧团。潮剧团体经常到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及东南亚等地演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联结海内外侨胞亲情乡谊。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音乐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市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琴、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存有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市厦门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播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泉州市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汀公嫲吹”是用“公吹”和“嫲吹”的对奏为主奏,配以二胡、胡、三弦琴扬琴等弦乐、弹拨乐器和大鼓小军鼓大钹小钹云锣大锣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流行于闽西长汀县,属于“长汀鼓吹”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据传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据可查的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其乐器编配主要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筒音相差纯四度),二者对奏,和吹。高音唢呐称“公吹”,其杆身短而细。低音唢呐称“嫲吹”,其杆身长而粗。公吹所奏旋律称为“雄句”,嫲吹所奏旋律称为“雌句”。演奏时,公嫲二吹之间形成对奏、支声关系,曲调一问一答,哀怨缠绵。长汀公嫲吹的传承,基本上由民间艺人口头传承。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舞蹈

傩舞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邵武市傩舞是福建省邵武市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以驱疫逐鬼、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流行于邵武的大埠岗、和平、肖家坊等乡镇。当地不使用“傩舞”的名称,而以“跳番僧”、“跳八蛮”等具体节目名相称。各村跳傩所举行的时间和奉祀的愿神都不尽相同。邵武傩舞留存了祭仪乐舞中驱傩的原生形象,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说唱,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均明显带有古傩的余韵。除保留中原地区原始的驱疫逐鬼内容外,还增添了祈求健康平安、生子添丁、学业有成之类的内容。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伴随着鼓点乐曲前后穿梭跳跃,在空旷的大地上歌舞、呼号,舞蹈动作复杂,展现一股质朴粗犷的气质,以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说唱的原始舞蹈动作走村串户,有着明显的古傩韵味,被誉为古代舞蹈“活化石”。邵武傩舞是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古越文化交汇的产物,它融释、道、儒和民间信仰于一体,内涵丰富。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拉手舞是高山族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流传于台湾岛的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兰屿岛和西部平原,以及大陆的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拉手舞可在喜庆节日或婚庆仪式上表演,也可在平时供娱乐之用。日常跳拉手舞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盛大节日时参加者可达数百人之众。跳舞时参加者围成一圈或数圈,多沿着圆圈或面向圆心进退,此外还有单排、双排、螺旋、龙摆尾等队形。舞蹈中通常由一位歌舞能手担任领唱,所唱歌词多是歌颂祖先、赞美英雄、祝贺丰收、鼓励生产、歌唱团结之类的内容。拉手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与两旁人相拉,通常称为“小拉手”,其中又有手拉手及以小拇指互相勾连等不同方式;二是隔一人相拉,形成互相交叉的连臂拉手,通常称为“大拉手”。“小拉手”时,双臂可前后、上下大幅度甩动,也可屈于身体两旁,“大拉手”则不便甩动手臂。动作主要由上步、撤步、抬腿、踏脚等步法组成,男子还有大幅度向前跳跃、全蹲继而直立等较激烈的动作,节奏与组合的变化使舞步变得十分丰富。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5月,福建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2个。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誉,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历经13年建成,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桥长为2300米,桥面宽4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杆。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桥的两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桥东设有“超然亭”,中部设有“泗水亭”,桥西设有“海潮庵”,两头各设路亭一座,共五座凉亭,供游人憩息。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清净寺是仿大马士革礼拜寺建筑,高大的尖拱形门楼条石层叠,奉天坛石墙上镶嵌着古兰经浮雕石刻。穿过门楼,尖券门上方是寺内最重要的两行阿拉伯碑文,意为:这座清净寺是当地第一座中国清真寺。1310年来自波斯设拉子的穆斯林重修了寺院。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寺庙一角的明善堂是穆斯林在明代增建的一间小礼拜殿,为典型的中国闽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2009年,由已故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出资50万美元捐建的新礼拜堂于清净寺东侧落成,成为中阿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传统村落

闽安村,古称闽安,前扼闽江、东临大海,曾因军事、良港兴盛繁荣,以前被誉为“福建省第一门户”。闽安取自‘安镇闽疆’之意,是从入海口进入闽江的咽喉要地。在唐朝清代的千年历史长河中,这里始终是军事、商贸重镇,同时也是大陆拱卫台湾的军事要地,拥有亭江炮台、闽安协台衙门、戍守台湾将士墓群、迥龙桥和邢港古航道等文物古迹,留下海丝文化、船政文化、戍台文化、军事文化等文化财富。闽安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敬老模范村”等荣誉。

赖安村的传统民俗,反映了宋末以来,客家人在闽西山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体现农耕文明。赖坊镇赖安、赖武的古民居、家祠、祖庙、街坊等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整个村庄从空中看是一个八卦阵的图形,众多叉道小弄使得村庄形成一个迷宫般的交通网络,外人贸然进村便会迷失方向,据说这种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匪盗。2007年,赖安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8年,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共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县永泰县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三类。序头用以演述正书之前的短篇书赞,类似古代说书的“入话”;吟唱是基本唱腔,可用于表唱,也可表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诉牌的音乐性较强,在人物表白身世和倾诉冤情时使用,唱时以筷子敲铜铙来间奏。另外,也还有一些结合故事情节采用的民谣曲调。福州评话的节目繁多,按题材通常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5种。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语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流行于闽南、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侨华裔居住地,是历代闽南百姓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创作,并在传唱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而形成的民间文学形式。闽南童谣在唐朝已经出现,按其内容可分为时政、育儿、游戏、动物、植物、知识、民俗、趣味等类。按其形式则可分为摇篮曲、叙述式、问答歌、连锁调、谜语、绕口令等类。按表演形式又可分为念谣(即口头朗读或吟诵)、唱谣(将童谣配曲来唱)、戏谣(在做游戏时念童谣)、舞谣(边念童谣边舞蹈)等种类。

物产

截至2022年,福建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累计登记地标115个,入选地标保护工程30个。截至2022年底,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总数633件,居中国第二位,累计行政认定的地理标志驰名商标29件,居中国第一位,至2023年6月30日,地理标志商标名单增至642件。截至2023年8月,累计收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6个。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工夫红茶浓郁的特点,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此外,还盛产龙眼柑橘属、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福州市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特产茉莉花和优质烘青绿茶窨制而成,口感醇和、香气芬芳。清代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贡茶,开始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清光绪年间,茉莉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地区,被称为“中原地区春天的味道”。福州茉莉花茶是中国首个同时获得三大地理标志的农产品。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包含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在内的中国传统焙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福州茉莉花茶荣“农遗”“非遗”双世遗。

约300年前,在安溪县发现了铁观音种。铁观音,以其独特的“兰花香、观音韵”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截至2023年,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连续8年位居中国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入选“2023大众喜爱的中国茶品牌”“2023外国人喜爱的中国茶品牌”,位列“中国名茶品牌传播力指数”第一名;先后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界“双世遗”。

福鼎市白茶创制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初年,当时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约在咸丰六年(公元1857年),福鼎市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毫银针的原料全部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看上去像银白色的针;贡眉,也叫贡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滋味偏柔和,泡、煮、闷都可以。作为中国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福鼎培育出国家优良茶树品种华茶一号(福鼎大白茶)、华茶二号(福鼎大毫茶),白茶产量占中国60%以上,成就“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度尾文旦柚种植历史悠久,产自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是中国三大名柚之一、莆田四大名果之一。柚子分为白肉和红肉两个品系,白肉品系肉皮呈淡黄色,红肉品系肉皮呈粉红色。果肉细嫩,香甜适口,气味芳香、无籽或少籽、药膳两宜,特别耐储存和易运输,在自然环境下,可储存期2个月以上。度尾文旦柚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福建省是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省份之一。“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福建土楼”这三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泰宁丹霞”作为“中国丹霞”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名录。

截至2022年,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462项,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0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5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60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7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居中国第3位,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中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处国家公园之一。2022年,接待入境游客48.26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4亿美元。接待中国国内旅游人数39146.80万人次,中国国内旅游收入4306.54亿元。旅游总收入4327.70亿元。

主要景点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的崇安县境内,总面积达99975公顷,是中国东南部最高山脉,被称为“华东屋脊”,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它保存着大量古老和珍稀的植物物种,其中很多是中国独有的;生存着大量爬行纲两栖动物昆虫纲动物。还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熹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入选“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同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建于15至20世纪期间,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分布在120多千米范围内,共包含46栋建筑物。这些建造在稻田、茶叶和烟草田间的土楼为土质建筑。土楼通常为多层,建筑内沿为圆形或方形,每座土楼可供800人居住。最初是为防御目的而建造,围绕中央的开放式庭院,只有一个入口,一楼以上方有对外侧的窗户。作为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土楼实际上成为了村寨,常常被称为“家族的小王国”或“繁华的小城市”。土楼的外墙高大坚实、屋顶覆以瓦片,形成宽阔的屋檐。最精致的建筑可以追溯到17和18世纪。建筑内部纵向区分不同家庭,每户每层拥有两到三个房间。与其朴实的外墙相反,土楼内部是为舒适性而建造的,并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其体现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公共生活和防御组织,并且体现了人类居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整合了生产、运输和销售的空间结构及关键的制度、社会和文化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促进了泉州的崛起和作为10~14世纪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海上枢纽的繁荣。宋元时期泉州的海洋贸易体系以位于江海交接处的城市为运行中枢,东南面的辽阔海域是其对外联系门户、西北面的广袤山区是其产业基地,水陆复合的运输网络连接其间。遗产组成部分包括行政建筑遗址、宗教建筑和雕像、文化纪念地史迹、窑址和冶铁遗址、以及由桥、码头和航标塔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反映了宋元泉州市的海洋区域、社会文化结构和贸易结构,表明了泉州在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202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鼓浪屿岛位于九龙江出海口,与厦门市市区隔着600余米宽的鹭江海峡遥遥相望。随着1843年厦门开埠和1903年鼓浪屿国际社区的确立,这个位于中国南部海疆的岛变为一扇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该遗产反映了一个复合的现代社区,这个社区由具有多样化的本土和国际建筑风格的931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历史道路、历史花园等构成。通过本土居民、还乡华侨和外来多国侨民的共同营建,鼓浪屿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它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这一地区体现现代人居环境理念的独特范例。鼓浪屿是文化融合、文化交流的产物,201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境内,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白水洋景区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是世界上唯一的“浅水广场”,其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河床布水均匀,净无沙砾,人行其上,水仅没踝,阳光下波光潋滟,一片白炽,因而得名白水洋;鸳鸯溪景区被冠以“爱侣胜地、人间仙境”,有秀丽的鸳鸯大峡谷。此外,还有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山、仙山松海、天湖湿地、太堡楼、刘公岩等一批奇特自然景观。

湄洲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莆田市中心东南42千米,面积约49.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0.9平方千米,包含妈祖文化和滨海风光,具体由湄洲妈祖祖庙、祖庙山、湄屿潮音、牛头尾沙滩、莲池沙滩、北沙滩、黄金沙滩、烟墩山、东海卧佛园、鹅尾神石园和包括菜籽屿、虎狮列岛在内的36个岛礁等重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2009年,《妈祖信俗》成功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了妈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一年一届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湄洲岛妈祖·海峡论坛等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南街街道八一七北路西侧。“三坊”,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指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景区总面积达127公顷,是一个集园林、名人故居、山水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此处历代累计出过举人300多名、进士150多名,现存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多形成于明清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曾荣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2020年,入围全国AAAAA免费景区“中国景区旅游消费便利度指数”(TCI30)强,居第九位。2022年,入选非遗旅游街区名录。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以“山海大观”称奇。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称誉。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千米。2010年10月3日,包括太姥山在内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获得“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太姥山所处山脉,峰峦重叠,地表破碎,河流纵横,山间盆谷错落,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特征。岩石种类繁多,形状奇怪,石洞怪异。

清源山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最早开发于秦朝,中兴于唐朝,宋元时期最为鼎盛。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700方,元、明两代花岗石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清源山有很多岩洞,比如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等。

厦门日月谷温泉主题公园,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孚莲路1888-1889号,设有上百个露天温泉泡池,四十多种特色温泉。日月谷温泉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明朝隆庆年间。日月谷温泉水质佳,水量之多。其泉质属硅酸泉和氯化物泉,富含偏硅酸、、及其他微量元素

三明泰宁明清园

明清园位于三明市泰宁县城区,是中国第一家以收藏、展示明清时期各流派大型古建筑和木雕艺术精品为主的民间收藏博物馆,园区占地面积约330亩,堪称古建筑大观园、古木雕大观园、家训文化大观园。2014年,明清园被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重点支持项目,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5年,相继获得“中国木雕艺术博物院”和“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个称号。

对外交流

自1980年10月福州市与日本长崎市缔结首对友好城市以来,截至2023年7月10日,福建省已与世界上46个国家的省、市建立了123对友城关系,其中省级34对,福州市19对、厦门市21对、泉州市10对、漳州市6对、莆田市5对、南平市3对、三明市2对、龙岩市3对、宁德市4对,石狮市2对、武夷山市2对、南安市2对、福鼎市1对、晋江市2对,福清市1对、上杭县1对、泰宁县1对,福州市鼓楼区1对、厦门市思明区1对、福州市长乐区1对、泉州市鲤城区1对。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