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15:34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School of 能量 and Power Engineening,大连市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时为大连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机造系”,后经“造船系”、“动力工程系”发展时期。2006年,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

据2023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个本科专业(含5个专业方向),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教职工人员115人,在校本科生745人,硕士生435人,博士生185人。

办学历史

1949年4月,建校时成立机造系,下设内燃机专业热工教研室。

1960年2月,大连工学院成立造船工程系,下设内燃机专业和船舶涡轮机专业。

1978年,取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取得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9年4月,动力工程系成立。

199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3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批一级学科并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由造船系、动力工程系发展而来。

2010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成立,辖能源与动力学院。

2015年9月,能源与动力学院整体迁入大连理工大学西校区,能动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据2023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1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该专业含动力机械及自动化、叶轮机械及自动化、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5个专业方向。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

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学科评估

师资力量

据2023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职工人员总数115人,其中教师91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行政管理6人,教育管理4人,编辑部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研究员)43人,博士生导师65人,副教授46人,讲师2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6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21人,入选市级人才项目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岑可法林宗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金红光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沈胜强

辽宁省创新团队:“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辽宁省创新团队

教学建设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辽宁省实验教学中心: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近五年,能源与动力学院承担、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973计划6项,863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项,工信部及GF重大级项目5项,经费累计过3亿元;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7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9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各类省部级奖励10余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已转化的发明专利10余项。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能源与动力学院建有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过1.5亿元。

国家级研究平台: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环境友好能源开发与调控111引智基地、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内燃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海水淡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复杂能源转换和高效利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 院徽

院徽主体采用功率能量的首字母变形组合而成。P以叶片转动代表动力,E以风吹火旺代表能源。风助火势,火借风涨,如同叶片旋转,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将能源与动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动力机械的独特魅力。

院徽使用红蓝两色搭配。红色热情如火,是燃烧,是奋斗不息的精神;蓝色沉静如水,是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两种颜色动静结合,将能源与动力的速度,力量,激情凸现的淋漓尽致。

院徽富有动感又不失沉稳,整体呈大鹏展翅的形态,寓意着能源与动力学院如大鹏鸟,翼若垂云,展翅翱翔,风风火火,生生不息。

精神文化

学院文化:博学 明辨 修身 笃行

教师精神:行胜于言、敢为人先

学生精神:知行合一、自强不息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23-12-29

学院简介.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0

历史沿革.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0

我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认定为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1

特聘专家.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1

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1

科研概况.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0

学院院徽.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18-12-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