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菩萨 :彝族男子发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15:55

天菩萨,彝族语称长发为“俄比”。又称之为“英雄结”。主要是指四川彝族地区男子的独特发型。

“天菩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时期,一直由男子承袭,是男子尊贵的象征。彝族男子以不留胡须为美,头顶却留发一绺,用青布或蓝布包上,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叫作“天菩萨”。“天菩萨”的释义有很多种,但大多数彝人认为,如来佛“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上,唯我独尊的形象彰显了民族认知和气节,比较符合“天菩萨”所代表的意义。在过去,彝族还有摸“天菩萨”就赔九匹马的传统,犯忌者要宰牲畜,向被触犯者打酒谢罪赔礼道歉。如果触犯的人是一个女子,这就会被看做大凶之兆,被触犯的人就必须马上将“天菩萨”全部剃光,不然的话,就算是死去也不能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

在四川美姑、甘洛县普格县等地有彝族群众留有“天菩萨”发型,视其为尊严和吉祥,赋予其“吉祥如意”的期盼。

发展与起源

汉朝初期的《史记》第116卷和《汉书.西南夷传》记载:西南夷人素有蓄长发的习俗,“椎髻”“邑聚”“编发”“或土著”……。当时称的椎髻即长发,彝语称“俄比”、“祖体”,就是现在俗称的“天菩萨”。

到了现在,“天菩萨”文化并没有消失,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地区看见一些人留有“天菩萨”。但是由于新思想的传入,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保有这个习俗。而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去,“天菩萨”文化也有了改变。首先头发可以清洗。由于人们对于卫生的要求比以前更高,定时清理头发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更为美观。其次,若是过长,只要选好日子,不必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也可帮忙修理“天菩萨”。最后,关于触摸。这个禁忌也有了一定的放松,对于那些不经同意触摸的行为,当然依旧会进行惩罚。但是若获得同意,也是可以触摸。

象征意义

“天菩萨”有多种释义释义,彝族主要认同的是“释迦牟尼”说——如来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上,唯我独尊的形象彰显了民族认知和气节,比较符合“天菩萨”所代表的意义。

彝族地区的“天菩萨”只能由男子承袭的传统,其本质是一种父权制思想的体现。因为彝族地区对男子地位的重视与尊崇,使得"天菩萨"成为只能由男子承袭的一种发式,而女子则被排除在这堵象征男权地位的壁垒之外。不光发型的承袭者有严格的规定,连发型的修剪者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修剪者也必须为男性。比如,当"天菩萨"四周的短发长到一定程度时就要进行剃发,而执行者则只能由男子进行,常为父亲、兄长等男性亲友。

发型特征

发型样式

寸长方形头发,编成一至二条小辫,裹以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所以又称之为“英雄结”。“天菩萨”除梳理和晾晒时散落下来,平时都缠绕于头顶,形成螺髻状。

发型变化

天菩萨发型会根据年龄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小孩和未婚男子,在头顶前蓄一撮长发,彝语称“如比”,意为男人魂所居住之地;结婚后的男子,在头顶梳辫子,辫子较短小,盘于头上,称“如且”;在男人死时,如有子女,则会帮其把头前的头发打成尖状物形,称“天菩萨”。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一些地区的彝族群众不再把“天菩萨”分阶段,而把彝族男子发型统称“天菩萨”。

给小孩理发,头顶前蓄一绺长发(彝语称“主比”),然后每次剪头发时都把它留下,久而久之“天菩萨”就长成了。

相关禁忌

清洗、修理的禁忌

当彝族男子开始蓄长发,从那以后就再不能用水去清洗他,若是用水洗了,那么“天菩萨”将不再灵验。若是实在想要打理。可以将其解散,梳理一下。而且“天菩萨”不是想留就留,不想留就随意剪去的。如果留有“天菩萨”的人觉得头发过长,必须要挑一个良辰吉日才能够修剪,若是随意剪去就会被看作不祥之人。

触摸禁忌

彝族谚语中有这样的规定:“耍人不玩天菩萨,逮人不捉天菩萨。”彝族人认为头上的“天菩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乱摸别人头上的“天菩萨”是彝人的一大禁忌,是绝不能有的侵犯行为。源于彝族人对“天菩萨”的信仰,他人绝对不能乱摸别人头上的“天菩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也流传着“摸天菩萨赔九匹马”的谚语,这个记载正是描述“天菩萨”不容触摸的禁忌。民间也有“抓髻九牛”的说法,与“摸天菩萨赔九匹马”意思大致相同。

如果触犯的人是一个女子,这就会被看做大凶之兆,被触犯的人就必须马上将“天菩萨”全部剃光,不然的话,就算是死去也不能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

触摸者的惩罚

彝族地区,由于血统上的不一致,人们大致分为5个等级,包括兹、诺(黑彝)、曲诺(白彝)、阿加和呷西,当然也有人将阿加翻译为娃子,将呷西翻译为锅庄娃子。虽然“天菩萨”是神圣不可侵犯,不容许外人触碰,但也会出现不小心触碰的情况,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不同等级的人的惩罚是不同的。若是后3个等级(曲诺、阿加、呷西)不小心触犯了他人的“天菩萨”则会惩罚其一匹马,十斤酒,一对猪羊,还要向触犯者赔礼道歉,这对于身份极其低微的人(低于最低等级的人)已经算很轻的处罚。1949年以前,如果不小心触犯这一禁忌还可能被削掉手臂,甚至于有被处死的可能。

历史文化

神话传说

在远古时代,天神恩梯古兹看见人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百姓生活幸福安乐胜过了神仙,由嫉生怒,遂派遣天使恩思阿比带着喽啰们下凡破坏。恩思阿比在人间作威作福,抢粮食、霸占牛羊,人们苦不堪言。于是,彝族勇士俄体拉巴就向恩思阿比挑战,提出用比赛摔跤来决生死、定胜负。不可一世的恩思阿比听说俄体拉巴要跟自己比试摔跤,暗中高兴,因为赢了摔跤比赛不但为天神争得了脸面,还可以长留人间享尽荣华富贵。摔跤比赛当天,场上热闹非凡,人们从八乡九寨赶来观看人与神的生死决战。看见弱小的俄体拉巴,恩思阿比傲慢地伸出一个小拇指,以示戏辱。但是十几个回合过后,俄体拉巴始终未被摔倒,且在人们的欢呼声越战越勇,还散开自己的长发辫。恩思阿比被俄体拉巴漫天飞舞的长发绕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最终被俄体拉巴摔死在地上。于是,天菩萨在彝族人心目中,就成了民族英雄精神、尊严、智慧、吉祥,甚至是长寿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

民间故事

火补沙衣老人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天喜乡,于2013年去世。在他20岁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儿子,生活一切都很美满。可不幸的是,他的儿子患上一种不常见的病。那个时候在凉山,医疗技术不是很发达,药材也很少,品种不齐全,以至于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巫术身上,彝语称其为“毕摩”(毕摩是凉山的高级巫师,只限男子担任)。因为彝族地区信仰万物有灵,盛行一种招魂习俗。后来毕摩也给孩子驱了邪,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效果,第二天孩子还是去世了。火补沙衣十分痛心,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后来他决定把自己留了多年的“天菩萨”剪去,乞求保佑后来的孩子。后来,火补沙衣又得一子,这让他十分高兴,他坚信这是“天菩萨”保佑的缘故,故而更加的爱护自己的头发。

生活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乡的阿克易批老人一直留有“天菩萨”。老人从23岁起开始留“天菩萨”。自从留“天菩萨”之后,子孙都身体健康,让老人觉得“天菩萨”确实有抵御灾祸的力量。在这50多年中,他从未剪过头发,害怕自己剪掉“天菩萨”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孙,至2019年头发已经有近6米长。老人会定期清洗头发,但每次洗头发对于阿克易批老人来说都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每次洗头发都要几个人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20世纪70年代,有人曾出几千块钱想要买他的头发,那时候的几千块可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可是老人并没有同意,而是将其保存了下来。

文化价值

彝族人民通过“天菩萨”这种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其对头发的崇高信仰。对于彝族男子来说头顶是精气的聚集之地,因为头是处于人体最高处的部位,也是一个人精神智慧的内在核心之处,对于一个人来说“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在生理上起着控制指挥作用,在心理上也蕴含着人们无尽的信仰与尊崇,所以他们才如此的重视头、重视头发;同时,古人以高为尊,以天为尊,他们信仰有神论,相信天神,于是他们便通过各种手段来崇拜、祈盼天神,以达到祈求的目的,而彝族便很好地沿袭了这一传统,他们会在头顶留一绺长发用布包起来,缠于头顶或是绑成长锥形,这既是对头顶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天神的尊崇与膜拜。由此可以看出,彝族人通过“天菩萨”这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发型,表现了其独有的信仰,也体现了其古老的文化内涵。

“天菩萨”文化在彝族人的眼中是信仰,是尊崇,是其古老的民族文化的象征,它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但其仍是彝族地区重要的文化体现与精神象征,也是少数地区文化物质遗产的重要留存,对于研究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

凌幼洁:独特的彝风“天菩萨”.澎湃新闻.2023-11-27

彝人“天菩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1-27

“凉山金灿灿”——喜迎二十大·大美彝州七十年摄影展 | 胡小平作品 彝人“天菩萨”.文明凉山.2023-11-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