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房 :太平山房

更新时间:2024-09-20 22:54

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为徽派建筑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陈氏宗谱》记载,太平山房的前身为官礼堂。李隆基时,当地灾荒连年,民不聊生。所村富商陈什万,义捐谷万担,赈济灾民。天宝五年(746年),朝廷赐陈氏官礼匾额。陈氏族人为纪念捐资义举,特建官礼堂予以彰显。元末时官礼堂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族人陈孟贤在官礼堂旧址上兴建积善堂,为合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祠堂作学馆。时秋浦县令钟学为族人深明大义之举所感动,题“聚德堂”匾额赠之。咸丰二年(1852),所村人丁兴旺,学馆人满为患,族人又集资助学,将原先三进的聚德堂扩建为五进,遂成现在的规模。

正文

太平山房:位于陵阳乡所村。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16.5米,进深三大进,共71.6米,占地面积1173平方米。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正面是高大门坊,坊作四柱三楼式,正中匾额楷书阴刻“积善流芳”4个径尺大字,枋额间砖塑浮雕的内容为古代戏剧情节,底座是大理石雕的单层须弥座。楼顶用磨砖斗拱出挑,翘角凌空,气字轩昂。两侧砌立马头墙,高大墙体与鳞次屋面形成古趣盎然的外观。内部为抬梁式结构,116根粗壮的圆柱,顶梁而立,硕大的月梁纵横飞架,彩绘画枋穿插其间,柱础有鼓镜式、素复盆式、青脚式。石墙上有精雕细刻的繁花异卉珍禽图案,梁架间有制作雅秀的轩蓬顶。其后进是二层楼阁,楼前有石砌天井,楼基前沿置白色大理石雕栏和石阶,东西两厢置木梯上下楼,根据它的建筑特点和后进两厢嵌镶的乾隆咸丰间3块碑文记载,太平山房后进系明代建筑,前二进建于明末清初。始为陈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作学馆,以方便邻近诸郡生童赴南京市乡试途宿,兼作义学。时秋浦县令钟学题赠“聚德堂”额。1986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