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心 :姊妹心

更新时间:2024-09-21 10:59

《姊妹心》是由胡鹏执导的中国香港剧情电影。

正文

名 称:姊妹心

年 代:1955年6月17日

导 演:胡鹏

编 剧:高田

地 区:中国香港

语 言:粤语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

内容简介

何佩卿被恶汉张桂华迫害, 沦为歌女. 后卿结识李锦元, 华怂元母阻止二人相恋, 元抑郁成疾. 卿虽身在风尘, 却洁身自爱, 并苦心供助胞妹佩玲完成学业, 终打动元母.

作者简介

周贻白(1900~1977),中国戏曲史家,

戏曲理论家。湖南长沙人,1927年参加田汉主持的南国社,1935年开始致力于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的研究。著有《中国戏曲史略》 、《中国剧场史》等,1950年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来到北京,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作者经历

1、泊在上海

这时的周贻白寄居在劳勃生路自强小学的楼上。他生活无依,衣食无靠。小学生们稚嫩的有板有眼的读书声有时会给落魄的周贻白一种振奋的力量。凭着一种希望和一种文人特有的倔强,他直挺着几近饿倒的身躯,拿起他的笔,用笔名周贻白写一些有关中国戏曲的文字投在各种小报上,赚取一点可怜的稿费来维持对食物所需。好在这一年的5月,周贻白遇见了以前在汉口相识的赵班斧,经由他的介绍,周贻白改名周慕颐加入了中华全国海员工会,在调查科担任文书干事,月薪50元。除了按时上班,周贻白仍然致力于有关中国戏剧的研究,1936年他写成《中国戏剧史略》和《中国剧场史》两书,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杨钰,这一位对周贻白的一生来说最重要的女子终于以海员工会同事的身份出现在周贻白的面前。从1936年他们相识到1939年他们成为夫妻,他们的情爱音符始终因为中国的大动荡而显得散乱不安。然而大丈夫救国、为国分忧的雄心却不曾有一丝的动摇。

2、

以戏剧作为武器

1939年2月,周贻白参与阿英在沪所编刊物《文献杂志》 ,并与之相识。阿英与周贻白同年出生,对戏剧事业有着同样的近乎敏感的热爱。因为这份“敏感”,他们坚信戏剧即使在黑夜一般的政治局势下,也能显现出黎明般的光亮来。阿英脱离上海剧艺社以后,组织了新的业余剧团——新艺剧社,邀周贻白做编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然而,剧团因阻力重重,终于在两个月之后搁浅。新艺剧社的实践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但其借古寓今的创作意图是相当明显的。同时期,周贻白也在自觉地进行历史剧的创作,《北地王》便是一例。

3、创作的收获期——在新华和中旅国际旅行社

周贻白开始编写电影剧本,始于1938年为导演卜万仓编写《苏武牧羊》一剧。该剧是根据《史记》、《汉书》等史书上的记载改编的,借“苏武留胡节不辱”的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身羁匈奴心朝汉”的可贵民族气节。周贻白善于写历史故事,这几乎成为了他编剧生涯的主要特色。这一方面与他深厚的古文知识和戏曲知识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这种借古喻今也可以让周贻白在敌伪的统治下尽抒爱国情怀。《苏武牧羊》的成功为他的编剧生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随后,周贻白便由卜万仓推荐成为新华影片公司的编剧。

周贻白的“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之缘是从在南国电影剧社与唐槐秋相识的那一刻开始的。

唐槐秋曾经留学日本,也曾经留学法国学习航空飞行技术。回国后,却做起了不相干的戏剧行当。他将手里的积蓄都拿出来与田汉办起了南国电影剧社。

《李香君》一剧堪称为周贻白编剧生涯中的经典,周贻白不仅用曲折的故事和动人的情节连缀成篇,而且陈义高尚,寄托遥深,拍成影片后,成为一部引起了影坛轰动的、雅俗共赏的佳作。尤其在对李香君形象的刻画上,更见编剧功力。最后出现在银幕上的李香君,不仅有血有肉,而且骨气奇高,具有一种低回欲绝、令人击节的丰姿。在感动于形象的悲剧命运中,观众也获得了反抗恶劣势力的巨大激励。无怪乎批评家把《李香君》比作在“孤岛淫靡的氛围”里的“一盏黑夜中的明灯,它告诉我们,国可以破,家可以亡,但人心不可以死,灵魂不可以出卖”。随之,强调电影的民族立场,希望在历史影片中赋予古人及其历史事迹以新的生命,几乎成为整个“孤岛”电影理论与批评一以贯之的追求。

但是,随着《李香君》爱国情绪的散布,引起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仇恨,将周贻白的名字列入了黑名单,并秘密对其进行监视。周贻白感到了上海市已非久留之地,遂将家眷迁往无锡,自己亦等待时机前往无锡与家人会合。

4、狱中四十日

他们是被关在日本宪兵队的一个特务机关,代号“高岛公馆”,位于东交民巷4号原华北银行旧址。最初,日本鬼子还算是对团员们“优待”,将他们关在一个还算是干净的大屋子里。然而,过了两天以后,这种“优待”便被取消,全团都被关进了一个地下室。地下室里充满了木笼子,于是,周贻白便和其他的团员们一样开始“享受”犯人待遇。日本人逮捕中旅团员的罪名一直模糊不清,想以一句“为八路军做宣传”定罪,却始终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周贻白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中旅国际旅行社的顶梁柱,连日本人都知道他是个关键人物,并调查过周贻白的资料:曾先后为中国旅行剧团编写过《花木兰》、《连环计》、《李香君》、《春江花月》、《金丝雀》、《阳关三叠》、《绿窗红泪》等剧。这些话剧其属于古装者,大抵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类故事。其属于时装者,则多半为当时上海市市民的现实生活的反映,如《酒红灯绿》写舞场,《春江花月》写剧场,《金丝雀》写歌女,《阳关三叠》写社会青年,《绿窗红泪》写家庭纠纷。日本鬼子晃动着他们的脑袋瓜子,翻遍了剧本想找出一个确凿的证据来,却往往被周贻白机智地搪塞过去。

5、无锡蛰居辗转香港特别行政区

回到无锡后,周贻白将陆续创作出来的剧本寄往上海,用对方寄回的稿费贴补家用。他甘心于这样的生活,和家人团聚和创作给予他双重的快乐。他原以为北平市的牢狱之灾只会成为一个恶梦而已,然而,没想到这恶梦还很顽固,到无锡没几天就引来了灾难的余波。

行动自由的限制却不能妨碍思想的自由,在敌伪监视下,在凄冷窘迫的冷板凳上,他实际上在进行着一场艰难的学术较量,一场心灵和意志的较量。他节衣缩食,用于购买图书资料。有时,又将用过的书籍卖掉,以维持生计。除了经、史、子、集等必要的文献以外,他大本大本地剪贴和手抄资料,特别着力于一般文人所不齿的小唱本、民间年画,甚至香烟画片之类。有时,也不惜代价地从当时上海市EMI集团、胜利公司、蓓开公司、高庭公司邮购戏曲唱片,一部旧式的手摇落地留声机配合着温婉回旋的唱音让无锡蛰居的日子显得不那么枯燥了。

在这段时间里,周贻白陆续创作出了《金丝雀》、《阳关三叠》、《连环计》、《花蕊夫人》、《侠骨柔肠》、《水性杨花》、《好兄弟》、《海阔天空》、《火之洗礼》等作品。

相关作品

1944年,唐槐秋把中旅演员分在绿宝、美华、丽华三个戏馆演出,无需剧本。1945年春天,周贻白在无锡为中旅先后写下了《云淡风轻》、《姊妹心》、《花蝴蝶》、《三星拱照》等戏,同时又为中实剧团写了《天外天》一剧。并写了一些本事,如《花蕊夫人》、《侠骨柔肠》、《水性杨花》、《好兄弟》、《海阔天空》、《火之洗礼》等。

参考资料

http://www.naoteng.com/index_film.asp?id=41321

http://www.ren吴语com.cn/UserFiles/magazine/article/RW0170_200408021009597059.asp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