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 :文艺活动家

更新时间:2023-06-18 17:22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有田汉、陈瑜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1898年3月12日,田汉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田家一个叫茅坪的小山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1920年田汉发表处女作《梵峨琳与蔷薇》,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7人执行委员会之一,田汉在1931年创作了《梅雨》,1932年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监誓人是瞿秋白。1934年参与作词的军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在1949被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1966年12月4日深夜,一群不明身份的造反派将睡梦中的田汉抓起来,田汉于1968年12月10日去世,享年70岁。1979年4月为田汉平反,在北京召开了追悼大会。

2021年5月,田汉、夏衍编剧的抗战故事片《风云儿女》入围华鼎奖建党百年优秀电影提名,2022年,田汉作为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杨花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8年3月12日,田汉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田家椴一个叫茅坪的小山村。1909年,11岁的田汉离开老家,在长沙县清源庵学堂读书。一年后,田汉考取了长沙市选升学校,来到了长沙。又一年后,他考取了位于桂花井的修业学校。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考入日本东京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初出茅庐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田汉积极参与筹备、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希冀以“少年诗心”的热忱与勇气来疗救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远大抱负,田汉在日本写成《平民诗人惠特曼百年祭》《诗人与劳动问题》《新罗曼主义及其它》等多篇论文。

1920年田汉发表处女作《梵峨琳与蔷薇》,剧中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即十九岁的鼓书艺人柳翠和他的琴师二十三岁的秦信芳之间的爱情故事。次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1年夏至1922年夏,田汉任湖南第一师范国文教员。后来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3年秋到上海大学任教。

1924年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随后又到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次年秋到上海艺术大学任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同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甚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同年秋成立南国社,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时主编《南国月刊》;次年冬开始他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文艺界开始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经蒋光慈邀请,田汉成为“左联”发起人之一。

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7人执行委员会之一,与鲁迅夏衍冯乃超阿英郑伯奇洪灵菲一道当选为“左联”常务委员,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0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宣告了他在社会思想和艺术主张乃至人生目标的“转向”。同年6月,南国社被查封,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他是发起与组织者之一。

创作高峰

田汉在1931年创作了《梅雨》,1932年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监誓人是瞿秋白。后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和夏衍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的面貌。

1934年创作三幕话剧《回春之曲》及电影故事《风云儿女》(后经夏衍改为电影台本),主题歌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同年,田汉看到小行星2197码头上运送着日本的货物,他特别气愤,他知道里面装着屠杀中国人民的工具。为此他写了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年底,田汉开始创作剧本《风云儿女》。剧中,爱国诗人辛白华和他的好友梁质甫从东北地区沦陷区来到上海,在亭子间里遇到邻居阿凤母女,他们经历了一番人生的漂泊和感情的纠葛之后,阿凤成为歌女,梁质甫牺牲于战场。

1935年2月田汉曾被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七七”事变后创作了五幕话剧《芦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同年春天,据鲁迅小说改编五幕话剧《阿Q正传》,由中国旅行剧团首演。8月赴小行星2197,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沦陷后到长沙市武汉市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2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他是组织者之一。

1938年初与马彦祥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又去长沙筹办了《抗战日报》。1938年2月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同年12月,田汉为湘剧抗敌宣传队题词:“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全球作观众,看我大史戏。”

1940年到重庆,与欧阳予倩等创办《戏剧春秋》,后到桂林领导组建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1944年春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剧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1948年,田汉受党组织的委托,潜回北平做文化人的挽留工作,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

文革迫害

1966年12月4日深夜,一群不明身份的造反派突然闯入细管胡同小院,将睡梦中的田汉抓起来。

全家都不知道,田汉已经在1968年12月去世。田汉患有糖尿病,拘押期间身体和精神受到折磨,又得不到药物,病情急剧加重,高血压、心脏病齐发,被送进301医院。1975年5月,“中央专案组”突然召集田汉的家属子女到细管胡同旧居集合,在此宣布了田汉的历史结论:田汉已死于1968年12月10日。定为叛徒,永远开除党籍,没收一切书籍材料。1979年4月为田汉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个人生活

田汉九岁丧父,母亲易克勤靠缝洗衣服、采茶、典当衣物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1922年,从日本大分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留学归来刚在上海落脚,24岁的田汉就给母亲寄钱,把她从湖南省老家接来上海同住。此后易克勤大部分时间跟着儿子四海为家。

田汉的原配是表妹易漱渝,她是舅父易梅臣的女儿。1916年,舅父出资将田汉和自己的女儿送往日本读书。田汉和易漱渝可以说青梅竹马,又都喜欢诗文,情投意合,于是舅父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1920年底,田汉与易漱渝在日本结婚。不幸的是,易漱瑜1925年就病逝了。

第二位夫人是原配的闺蜜黄大琳,易漱瑜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同窗好友黄大琳介绍给田汉,希望他们能结婚。田汉虽然又有新的恋人但是已然没有以前的滋味,尽管如此,1927年,田汉还是与黄大琳结了婚。

第三位夫人是新加坡女教师林维中,田汉在婚外开始和一位远在新加坡的女教师林维中有了联系,彼此通信3年。林维中因逃婚而出走南洋,她风姿绰约,一直想找一位有文化的丈夫。而田汉的才华恰巧进入了她的视线,她大胆地给田汉写了一封信,坦承自己的爱慕之情。就这样,刚再婚一年的田汉与林维中凭着传递信件和照片,感情一发不可收拾。在频繁的信件交往中两人建立不一般的感情关系。直到1929年新年之后,田汉与黄大琳友好分手。

1929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组织上为了在文艺上取得田汉这一位大剧作家的支持,将安娥安插到田汉身边做秘书。从此安娥进入了田汉的视野,安娥不但照顾了田汉的生活,还顺利的影响了田汉的思想,但是频繁的接触与交流,也急剧增进了两人的感情。田汉虽然与林维中完婚,但是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田汉已经心系安娥不可挽回。1946年3月,林维中无奈与田汉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痛苦的婚姻。田汉与安娥,历经情感的磨折最终走到了一起。随后,他们度过了20多年幸福的晚年生活,直到1968年12月10田汉去世。

人物关系

社会任职

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个人作品

田汉毕生献于文化艺术事业,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组织者和领导人。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

剧本创作

参考资料

戏曲作品

参考资料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其余作品

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田汉早期的剧作主要在于宣扬个性,彰显五四运动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精神。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并随着创作历程的推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又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闷、思索以及对光明的热烈追寻,这一主题也贯穿在田汉所有剧作中,到了30年代,田汉已经完全接纳了马列主义思想,他的立场又开始逐渐转向贫苦的工农一边,于是他的的剧作也开始着力宣扬民众反抗压迫求、寻求解放的斗争精神,如独幕话剧《梅雨》,这类作品主要描写工人的生活与斗争,描绘他们生活苦难,同时借此歌颂和赞扬他们的反抗压迫剥削的精神。同时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田汉开始响应时代的号召创作出了一批旨在宣扬抗战的戏剧,这类作品宣扬和表现抗日爱国的精神,鼓励人们前往最前线为国家流血斗争,这类剧作中的杰出代表有如《回春之曲》。   

创作风格

田汉戏剧最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又有着更为主流的表现,如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相比,虽有不少的共同之处,但比起后者的热烈、豪放来,田汉的浪漫更显出一种温馨、轻柔的韵致。他塑造人物往往不重细腻的描写,而着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发。他的作品描绘时代、勾勒人物,追求精神气质的凸显,而不在具体细节上细心雕琢。他的剧本结构也不以严谨取胜,而以气势见长,不论题材大小、人物多寡,皆能形成“广厦高阁”的壮阔情势。同时在语言方面,他善于运用诗的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为情节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的意境。与当时的剧本创作者相比,田汉又不同于他人的,在作品中不动声色地描绘人生,他往往在剧作里着意地凸显当时国难深重的时代氛围。

人物影响

文艺影响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田汉领导的南国社也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作品,如田汉本身所创作的《灵光》《湖上的悲剧》和《苏州夜话》等,这些戏剧丰富了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文学,同时增强了戏剧在当时的文艺影响。同时田汉是我国戏曲事业的最早也是贡献最大的改革者之一,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戏曲的“三改理论”,在此理论下田汉领导同时也亲身整理改编了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目,其中他亲自考察的京剧剧目就达900多个,他为这些剧目书写了许多分析指导,为戏曲改良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田汉也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翠艳亲王》写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剧本之一。同时他为我国的电影创作了许多先例,如为电影插入大量音乐作为插曲和片头曲片尾曲,田汉为这些曲子写词,其中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了我国国歌,被代代传唱,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2019年6月,《义勇军进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田汉始终在现代性艺术的追寻中深入探求中国戏剧的改革与拓展,在民族性风格的延续下不断挖掘民间戏剧的内质与魅力,以独特的写作风格、精进的研究态度、浓郁的创作激情,在中国戏剧现代转型的探索之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治影响

1930年田汉领导发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领导和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同时由他创作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广泛传唱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抗战士兵,后来该曲也成为了我国国歌,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国际影响

海外田汉研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较为活跃,随后较为沉寂,近年来又有回温之势。2014年,中国学者罗靓出版了第一本田汉研究英文专著《先锋主义与流行文化——以田汉为中心的考察》,倡导在国际先锋主义视域下探讨田汉在政治与美学上的先锋性。2015年,波兰学者孔莉娅出版了波兰语专著《新中国戏剧的根源——田汉》,评价说“中国新戏剧模式的采用和创造性改编的过程,与被国内外普遍称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的田汉直接有关”。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原地区的‘戏剧魂’。(夏衍评)

田汉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一位文化巨人。(苏叔阳评)

他给人们带来乐观自信和希望。(黄仁宇评)

我父亲这个人,成也在他太重情,败也在他太重情(田申评)。

田汉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话剧发展史。他对中国话剧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 他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他在中国话剧史上, 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家和中国话剧诗化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缔造者。(曹禺评)

他的性格如火, 他不会见风使舵,不会说假话, 他在事业上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凡事认真, 忧心如焚,嫉恶如仇。(宋宝珍)

读田汉的诗歌、唱他作词的歌曲,看他写的戏剧,品赏他的书法,聆听他的演讲,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田汉激烈跳动的时代之子、大地之子、人民之子的耿耿丹心。(湖南日报评)

后世纪念

歌剧《田汉》

《田汉》是一部由盛和煜编剧、张曼君执导的民族歌剧,由上海歌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田汉》主要以民族危难为大背景,通过田汉的一生中几次重要的政治选择、艺术选择的心路历程,展现了田汉作为青年剧作家的非凡才华和成为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思想升华,重温了当年文艺创作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思想狂潮和进步思潮,该剧已于2020年初在上海大剧院正式公演。  

田汉文化园

田汉文化园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教授规划设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园区占地352亩,以田汉故居为核心,配套有游客服务中心、田汉艺术中心、田汉艺术学院等建筑和设施。是集陈列展示、戏剧演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戏剧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田汉故居

田汉故居于2005年修复,内设田汉生前物品陈列,2010年7月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长沙县以田汉故居为中心,开始规划建设“田汉戏剧小镇”。今年5月21日,田汉艺术小镇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盛大举行,以雅礼田汉实验学校为代表的一批项目投入建设,这里将成为长沙市具有代表性的集红色旅游、教育研学、乡村休闲、戏剧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片区。

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地区东四北大街路细管胡同9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戏剧家协会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田汉购置了此宅。田汉自1956年开始在此居住,直至去世。1986年6月该故居被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田汉寓所于2007年8月28日被徐汇区文化局公布为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田汉雕塑

田汉诞辰97周年时,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于上海市长乐路、东湖路、富民路三角花园内耸立田汉雕像,以示纪念。

影视形象

人物轶事

四处学习

田汉的家乡长沙县是湘戏、影子戏盛行的地方。田汉五六岁时,常骑在叔叔们肩头去十几里外追戏。田汉爱看戏,当学生军时,他曾利用军人看戏不要钱之便,废寝忘食地在长沙市各大戏院看戏。而此时传统的折子戏《三娘教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根据这部戏改写产生了他的处女作《新教子》。剧本发表在当时的《长沙日报》上,而田汉这年只有13岁。

更名原因

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田汉开始接受新思想。他写了小戏曲《新教子》,希望以此说服母亲支持他参加革命。他还想参加学生军,奔赴战场。他与另外3个男孩相约改名,以“英雄怀汉”四字,各取一字给自己命名,以表达救国之志。田寿昌年龄最小,摊上一个“汉”字,从此更名田汉。

真假田汉

1929年1月,上海南国社社长田汉率领剧团在南京举行大公演时,应邀到晓庄师范学校演出。晓庄师生和附近农友为剧团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陶行知校长在会上致欢迎词说以田汉的资格欢迎田汉。晓庄是为农友而办的学校,农友是晓庄师生的朋友,我们的教育是为种田汉而办的教育。所以我是以一个‘种田汉’代表的资格,在这儿欢迎田汉。田汉在致答词中说:“陶先生说,他是以‘田汉’的资格欢迎田汉,实不敢当!我是一个假‘田汉’,陶先生是个真‘田汉’。我这个假‘田汉’,能够受到陶先生这个真‘田汉’以及在座的许多真‘田汉’的欢迎,实在感到荣幸!我们一定要向真‘田汉’学习,让革命的艺术同‘田汉’大众携起手来!”

拍案而起

田汉根据《白蛇传》改编的《金钵记》发表后,获得一片赞扬声。这时,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戴不凡写了篇文章,对此戏提出批评意见。许多人看了哑然失笑,但田汉拍案而起。他连连称赞,并积极打听戴不凡其人,还向有关方面推荐他,终于使戴不凡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