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学 :清华大学副校长

更新时间:2023-05-08 22:27

姜培学(1964年9月出生)是一位中国热质传递理论与技术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他于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同年10月公派到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学成回到中国,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做博士后,1993年起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任教,1997年被晋升为教授。他长期从事低碳能源与空天动力领域中极端条件热质传递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姜培学还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2021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此外,他还于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本科专业。

1986年10月至1991年2月,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热能动力系攻读工程热物理博士(Ph.D)学位。

1991年2月至1993年4月,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4月至1993年11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讲师。

1993年11月至1997年7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教授。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主任。

1997年7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

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访问学者

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代所长。

2001年9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2年9月至2008年6月,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党委书记。

2006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任清华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任日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

2017年11月任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

2020年12月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2021年11月,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2022年9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姜培学主要从事复杂条件下热质传递与热系统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多孔介质中对流换热、微/纳尺度传热、超临界压力流体对流换热、强化换热与紧凑式冷却器、发汗冷却与气膜冷却、喷雾冷却、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换热与热裂解、高热流密度表面热防护、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干热岩热能/页岩气开发利用技术中的基础热科学问题、综合利用太阳能及空气源/地源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与制冷系统、高温太阳能热发电等。系统研究了多孔结构、微纳尺度、强变物性和高超声速等极端条件下热质传递规律,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

1、深入研究并揭示了多孔介质与微/纳结构中传热机理:揭示出不同尺度和结构的多孔介质中流动与换热机理,发展了多孔介质中对流换热局部非热平衡换热理论,建立了反映界面效应的纳米多孔结构物性模型,提出调控孔隙率的思想、构建并研发了微型多孔冷却器和常孔隙率微板翅结构。

2、揭示了单组份和多相多组份超临界压力流体流动与换热机理及超临界压力流体喷射流动机理、发展并提出了新型跨临界制冷与动力循环系统:发现除了热加速外,细/微管道中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变化引起的流动加速也会抑制湍流换热,并提出新的无量纲准则。采用平面扭转结构产生的离心力与浮升力的协同作用,有效抑制了换热恶化并强化换热。深入研究了超临界压力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换热规律,发现微多孔中CO2析出气泡的合并现象。发明了太阳能辅助土壤源和空气源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深层干热岩地热与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与方法。

3、提出超常条件下高温部件主动冷却新方法、发明了高效可靠的新型热防护技术:揭示出激波对超声速发散和气膜冷却的破坏机理和有效抑制方法,获得超声速高温气流中壁面的发散和气膜冷却规律。提出超临界压力流体喷射冷却方法、微/纳米混合结构强化喷雾冷却方法,深入揭示了其机理与规律。为高温部件的热防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4、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

5、2021年11月3日,姜培学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航天飞行器极端条件下主动热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姜培学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白主学习的本领,锻炼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帮助青年人尽快在思想上成熟起来。姜培学曾说:“每次给学生讲课,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样子,我都很投入。一方面认真备课、不断丰富和补充我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姜培学推崇的名言是:“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培养成果

2010年,姜培学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热工学》带头人。此外他还是清华大学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负责人。截至2020年3月,姜培学先后培养了56名博士和硕士,指导博士后15名。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官网显示,姜培学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

发明专利

学术著作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官网显示,姜培学参编《热工手册》(200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换热器》(第二版)(第八篇第六章(微型换热器),2013年1月,中国石化出版社)、《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三版)《火力发电卷》《热工学基础分支》副主编(2014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发表论文

据2020年8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官网显示,姜培学发表学术期刊论文约300篇,SCI检索130余篇、EI检索170余篇;论文总引用3500余次,SCI他引1600余次;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原地区高被引学者榜。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姜培学为中国热质传递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清华大学工会评)

姜培学基本功扎实,成绩优秀,加上清华学生勤奋刻苦、善于学习、能力较强,诚恳友善的作风,使得他在留学期间得到很高的评价。在师长、学生和朋友眼里,姜培学教授尊重和理解他人,待人真诚,与人为善,认真投入,勤奋严谨。(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校友总监于红蕾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