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庞斗志演义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16:47

《孙庞斗志演义》,又名《孙庞演义》《前七国孙庞演义》,历史演义小说。是成书于明末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凡四卷二十回,作者尚有争议,但一般认定其作者为明末清初时人吴门啸客。

本书主要以《全本史记》所记载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为底本,杂以历代说部、戏曲的相关演绎,又穿插了不少神怪小说内容,并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孙膑与庞涓两个色彩鲜明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但也存在着史实错杂,内容荒诞等问题。存本较多,主要有藏日本内阁文库的明末刊本,藏南京图书馆的芸生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的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

创作背景

孙膑庞涓事是中国小说演述的热点,《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已提到有“论机谋有孙庞斗智”。元刊全相平话今存有《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有后集必当有前集。《后集》开篇说: “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请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其夜,孙子用计捉了庞涓,就魏国会六国君王,斩了庞涓,报了足之仇。”这段话,正与今《孙庞斗志演义》结尾相吻合。可见,《孙庞斗志演义》即据平话《七国春秋前集》改编。

该书虽然大致依照史书,但多谬误。如孙膑是齐人,书中说他是燕人,且为孙武的孙子;卜商春秋时人,不能活到战国白起、赵将廉颇都是战国末人物,不得与孙膑同时。

孙庞斗志的故事在《全本史记》中略有记载,明嘉靖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和后来冯梦龙的《新列国志》都作了更多的敷演。明中叶以后,在长篇章回小说的带动下,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日渐繁多。因此,孙庞斗志的故事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文人再创作的题材,由长篇中的一个章回,再敷演为一部20回的中篇。

内容简介

全书共二十回,约十万字,小说起自燕国驸马孙操被秦将白起战败,其子孙膑汝州市投师与庞涓结为兄弟,详细叙述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战国初期,群雄并起,战事频繁。燕国驸马孙操幼子孙膑,天资聪颖,胸怀大志,为报强秦挟制之仇,拜别父母,向云梦山鬼谷先生学艺。途中遇到魏国人庞涓,两人义结金兰,结伴而行,相约有书同读,有艺同学,若有私心,天地鉴察。鬼谷先生见庞涓雕心雁面,形貌奸诈,不想收为弟子。多亏孙膑说情留下。孙膑对庞涓亲如手足,一片赤诚。庞涓却奸诈有私,嫉贤妒能,暗设机关,多次欺骗愚弄孙膑。为趁早打发庞涓离山,鬼谷先生将假天书传于孙膑。庞涓窥知,抢来读后默记心中,然后故意烧毁,别师下山求官。孙膑留在山中,继续学艺,经白猿指点,得到鬼谷先生的真天书。学会了行军布阵、八门遁法、六甲灵文,能呼风唤雨,剪草为马,撒豆成兵,尽学其师艺业。

庞涓下山后,先后在燕、齐碰壁,恰逢齐兵犯魏,魏王招贤,庞涓应招,率兵出阵,擒住了齐将田忌,被拜为大元帅,封武晋君,并招为驸马。一时骄狂之极,藐视列国。庞涓为借助孙膑之力辅佐魏王,派人将孙膑诳骗下山。魏王命孙庞斗阵,孙膑显示出非凡的韬略和才华,而庞涓技不如人,当场出丑,因此嫉恨孙膑。他设计陷害孙膑,在魏王面前诬告孙膑谋反,定罪斩首。但为了得到天书,又免去死罪,改施刖足之刑。善良的孙膑受尽了屈辱的痛苦,却仍未察觉庞之险恶用心,把他当作知己,忍着剧痛为其赶抄天书。亏得樊厨揭露了庞涓的阴谋,孙膑方知受骗,愤怒地撕毁天书,装疯卖傻,沦为乞丐。

庞涓仍欲加害孙膑,义士朱亥搭救方幸免于难。庞涓忌才残友,自以为天下无敌,更加狂妄。各国慕孙膑之才,纷纷来盗孙膑,均未成功。最后,齐国大夫卜商用茶车将孙膑带到齐国,住在齐王御弟鲁王田忌府中,与之结为知己。孙膑辅佐田忌,为其排忧解难,又收服九曜山草寇,被封为大元帅,南平郡王。齐太师邹忌嫉妒孙膑功高望重,暗中勾结庞涓,里应外合,擒捉孙膑未果。庞涓又用《七简定喉书》魇镇孙膑,危急时刻冯用奇才破法救了孙膑一命。为报刖足之仇,引诱庞涓出兵,孙膑诈死,让庞涓以为孙膑已不在人世,兴师伐齐。孙膑藏于齐营之中,运筹帷幄,用减灶计和缩地法迷惑庞涓,诱敌深入,将他一步步赚至马陵道上。在此埋下伏兵,万箭齐发,魏国兵将尽被射死。庞涓抬头看见面前一株黄杨树上写着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心中害怕,正欲逃跑,但被伏兵生擒活捉,送往魏国,落得个七国分尸的可耻下场。孙膑被封为天下总兵军师,挂七国金印。但历尽坎坷的孙膑却写下辞表,挂冠还带,退归山林。

人物介绍

庞涓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毒辣、见利忘义的小人。小说在一开始就以种种细节写出了他的这种鄙劣的性格。结义之后,他装着伤了脚,把行李都交给孙膑一个人挑着。上山之际,他又多了个心眼,生怕落在后头遭遇不测,便装出开山寻路的姿态,走在前面。一旦碰上猛虎便懊悔万分,连忙丢下孙膑爬上了树。上得山后,庞涓处处耍小心眼,赚孙膑的书来看,却又用谎言欺骗孙膑,不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共读。待鬼谷先生传孙膑天书时,又借故用灯火烧毁天书,生怕孙膑超过自己。

孙膑对这位处处蒙蔽自己的“义弟”一向深信不疑,甚至在面对杀身之祸时也没有怀疑庞涓的阴谋和一翻假话,反而以为庞涓真的在搭救自己。为了报答庞涓的“好意”,孙膑便默写天书三卷作为回报,直到厨师说出原因,才彻底醒悟。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孙庞斗志演义》通过孙膑和庞涓由结义兄弟到同门同学,到反目为仇、兵刃相见的全过程,批判庞涓那种阴险刻薄、妒贤忌才的可耻行径,赞扬和歌颂孙膑能屈能伸、恩冤皆报的磊落胸怀。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这种重视友情、痛恨背叛的思想感情,正是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民意识的集中表现,也是明中叶长短篇小说在创作内容上的共同趋向。作者正是紧紧扣住这样的主题,塑造和刻画了他笔下的两个主要人物。

艺术特色

《孙庞斗志演义》尤其善于运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合理移植,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性格。比如邹忌孙膑的矛盾,在《新列国志》中只是写到邹忌恐田忌将来代己为相,便设计诬陷田忌谋反。于是田忌称病不朝,孙膑也辞去军师之职。在《孙庞斗志演义》中,这段情节被合理地移植为邹忌与孙膑的正面冲突。孙膑和邹忌之子争聘苏代之妹而引起的纠葛,最终发展为邹忌与庞涓密谋,要里应外合,擒拿孙膑。后又接受庞涓贿赂,传命孙膑退兵回朝。历史上的邹忌未必是这样不忠不义、见钱眼开的小人,也未必做过这种叛国背亲的丑事,但是作者出于塑造孙膑这一中心人物的需要,虚构出朝廷内部忠奸斗争的典型环境,达到塑造和刻画主要人物性格的目的。

《孙庞斗志演义》的作者还进行大胆的创造,通过丰富的想象,设计出合情合理的情节,使全书在情节结构上更加完整,主题思想更加突出。比如孙庞斗志的最后结局,是庞涓夜走马陵道,在刻有“庞涓死此树下”的大树下自刎而死。然而,《孙庞斗志演义》的作者把这一史书所载的结局,改为生擒庞涓,于毛头滩上约齐七国诸侯,会斩庞涓。这样的改编,显然是与历史事实相违,在历史学上是不可取的。但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这样的改编正是全书情节结构的需要。孙庞上山之前,庞涓就发有誓言,如有昧心,便“不得还乡,夜走马陵道,乱箭射死,七国分尸。”全书最后一段写庞涓马陵道上被俘,毛头滩前分尸,正是呼应前文。作者在最后的情节中让庞涓也遭刖足之苦,并让田忌韩王廉颇一一为自己或为亲人报仇雪恨,更是该书的恩怨皆报的主题思想的鲜明。

《孙庞斗志演义》在风格上保留了当时市井说书的特色,通篇结构上注意前后呼应,章回之间采用悬念转折。全书语言简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但是,书中大量灵怪阴阳、八门遁法以及魇镇、缩地之术,虽然增添了说书人的不少噱头,只是过于怪诞不经。书中的人物也多与史书乖,史书上没有说孙膑是燕人,更没有一个叫孙操的父亲在燕国当驸马。卜商本是孔子的弟子,不可能一百年后再到齐国搭载孙膑出境,而白起、赵将廉颇均晚于孙膑,用这些历史人物作为陪衬,显得过分牵强。因此,《孙庞斗志演义》是不能当作史书来读的,如果想借这部书了解战国的史事,那可就要南辕北辙、谬之千里了。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