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楼底村 :安家楼底村

更新时间:2024-09-20 22:23

安家楼底村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0°58′,北纬37°03′。西隔富水河与韩家庄相望,北与台上村相连,东与李家苇夼村接壤,南与莱阳市崖东村为邻。隶属徐家店镇

基本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孙姓来此建村。因建村处有古楼遗址,故命村名楼底。后安姓迁来,遂改称安家楼底村。继有李、纪、王、张、赵姓等来此定居。

全村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84户,846人。有安、孙、李、王、纪、姜、刘、柳、赵、程等10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安姓。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47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七日)重点进攻胶东半岛中国国民党军队进驻3天,杀害干部群众5人。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2年4月20日中共烟台地委书记陈福胜来村视察工作。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投资10万元,建纸箱厂1个。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1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855公斤,总产15.4万公斤;有果园10.7公顷,总产38万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273.9万元,其中农业105.8万元,畜牧养殖业79.5万元,林业10.5万元,其它78.1万元。

第二产业1935年,安为慎开设石灰窑,工人6人。改革开放以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石子厂、滑石厂、纸箱厂。2002年,全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50人,总收入1033.4万元,其中工业965万元,建筑业68.4万元。

第三产业1952年,办起了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了理发店、电气焊部。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人,总收入1146.3万元,其中运输业696.1万元,商饮业440万元,服务业10.2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安家楼底小学。1995年,投资80万元,建起教学楼,改名育英小学,有教职工28人,学生550人。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专院校者7名。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仅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5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400公斤。2002年,全村人均粮食800公斤,有各种运输车辆130余辆(其中斯太尔3辆、解放牌货车20余辆),摩托车150辆,彩电250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不足6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盖起了瓦房、楼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集体福利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82年以来,投资6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投资10万元,建起蓄水池,用上自来水;对考取大专院校的学生,每人奖6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安风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3年8月成立党支部,安风洲任党支部书记。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10人。2002年,有党小组4个,党员32名。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安风洲、安维彬、安宗亭、安维弟、孙明芝、孙维风、安宗俊、安宗作、安维庆、孙家恒、安忠战、纪德平、安忠佐、安延云、安延升、安忠成。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7年,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李厚香、安维彬、安宗俊、孙维风、安维弟、孙家臣、安宗元、安维贤、孙家荣、安延云、安忠成、安勇、安延桂。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