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1-16 13:34

安徽大学(英语:Anhui University,缩写:AHU),简称安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安徽大学于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1956年迁建合肥市市,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2000年,安徽财政学校和安徽银行学校并入安徽大学。2023年3月,安徽大学完全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已经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水平。同年3月,安徽大学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5月,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揭牌成立。2024年4月23日,安徽大学—安徽智氢氢能源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

安徽大学共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总面积3200余亩。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本科生31321人、博硕士研究生14199人;有教职工3360余人,其中实质双聘院士4名;全职引育“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领军人才34人次。下设32个学院,91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49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安徽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位列第95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501-600名,在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63名。

历史沿革

安徽省立大学时期

1897年5月,安徽巡抚邓华熙在新敬敷书院的基础上创立“求是学堂”。1901年11月,安徽巡抚王之春改求是学堂为安徽大学堂,安徽的高等教育从此开始。1902年,安徽巡抚聂缉椝改安徽大学堂为“安徽高等学堂”。

1921年9月,时任安徽省长许世英明确表态支持筹建安徽大学,推动了安徽大学的筹建工作。1928年4月10日,筹备近七年之久的安徽大学正式成立。1928年11月,安徽大学开始招收本科生。1929年2月,省政府会议正式定校名为“安徽省立大学”。

1938年5月,由于日本侵华战争,学校开始西迁。在武汉设办事处,不久迁至重庆。1939年,学校在创建11年之后宣布停办。

国立安徽大学时期

1946年1月,教育部决定重建安徽大学,直属教育部,即“国立安徽大学”,组建国立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1946年11月,国立安徽大学成立。

安徽大学时期

1949年10月,学校迁到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组建新安徽大学。1950年9月,安徽大学正式成立。

1952年8月,省委确定在合肥建设安徽大学新校址,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等院校的大力支持。

1954年2月,政务院决定将安徽大学师范、农学两院分别独立建院,物理系等师生和学校部分管理干部搬迁到合肥,建设综合性大学。

1958年7月21日,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成立合肥学院党委,由张行言任书记,方志明任第一副书记。

1958年8月25日,学校印发《关于启用印章的报告》,自即日起开始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之“合肥大学”钢质印章。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为学校题写校名“安徽大学”。学校把9月16日定为校庆日。

1958年10月24日,学校印发《关于启用安徽大学印章事》,“合肥大学”已改名为“安徽大学”,并于10月13日启用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之“安徽大学”钢质印章,原“合肥大学”印章同时作废上缴。

1964年4月,教育部核定安徽大学原有12个专业,经审核保留9个专业,停办2个专业,合并1个专业。发展规模近期2000人,远期2500人。

1978年,安徽大学被确定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81年11月,哲学系的西方哲学和数学系的基础数学两个专业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到1986年,学校陆续有法制史等7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4年,省政府批准安徽大学列入全国重点大学批次招生。

“211”工程及“双一流”时期

1995年4月,安徽省政府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呈交了《关于申请安徽大学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报告》。1998年,安徽大学建设“安徽大学科技产业园”。它是科技部和教育部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成为“211工程”子项目“科研条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1999年,学校受批为“211工程”院校。

1999年12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首批15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0年8月,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省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成为学校的东校区和北校区。

2007年,安徽大学已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6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

2017年9月,安徽大学被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2月,安徽大学被列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也被列入”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3月,安徽大学完全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已经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水平,满足了量子计算的温度和冷量需求。该设备的研发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掌握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关键核心技术。同年3月,安徽大学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4月,安徽大学新增数字经济、量子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5个本科专业;5月,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4年4月23日,安徽大学—安徽智氢氢能源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设有32个学院,91个在招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学科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4个学科进入前3‰);拥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设有91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49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2位),在课程方面,学校建有3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课程数居全国高校第10位)、2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国家级一流课程: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新闻采访、高等代数、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材料物理性能、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双语)、环境土壤学、统计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生态与环境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师资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共有教职工3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437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142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全职引育“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523人次。学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

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安徽大学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截至2023年11月,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省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有9个“中国中心”。

安徽大学与海外友好学校联合设立有4所孔子学院,分别为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以及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普希金大学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示范孔子学院”荣誉称号。

政企合作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10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等5个英才班;与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安徽大学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截至2023年11月,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高端创新平台以及38个省级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安徽大学图书馆建于1958年,由苑校区文典阁、龙河校区逸夫馆及蜀山校区借还书处、金寨路校区借还书处两个工作点组成。据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馆舍总面积约64045平方米,全校各类纸质文献约380余万册(件),分编流通的中外文图书约234万册,合订本报刊约22万册。图书馆订购的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约140个(以子库数量计),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72万余册,电子期刊约261万册,学位论文约733万册。

安徽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文献约11.3万册(含《中华再造善本》全套),包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续编》《四库存目丛书》《丛书集成》《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大藏经》等大型古籍丛书,1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安徽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图书馆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馆,安徽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所在馆,安徽省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安徽省教育厅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中心。

学术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常设栏目有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重点栏目有徽学研究、古文字研究、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西方哲学研究、近代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等。 1999年-2010年曾有四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理工类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涵盖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电子与通信科学、化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等学科。该刊被国内外很多重要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如: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数学评论》(网络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曾获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奖等。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安徽大学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6项;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中国大学智库指数排名安徽大学名列前50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2013年-2023年连续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安徽大学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8项,2017年-2023年立项总数位列全国第46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建立了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

学校排行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安徽大学位列501-600名。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大学位列第104名。

在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中,安徽大学位列第1163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安徽大学位列第95名。

文化传统

校徽

安徽大学校徽原制定于80年代后期。2003年9月,启用了由艺术系教师设计的新校徽图案。

安徽大学校徽形体上为圆形,中心图案系学校龙河校区教学主楼的变形,并与磬苑校区的主体建筑群由东向西眺望之景观相似;“1928”系学校创建年份,象征学校的历史;“安徽大学”中英文文字分别呈弧状围绕中心图案上下分布,中文为毛泽东手书校名;色调为深钴蓝色、暖灰色和白色组合。

校训

安徽大学校训为:“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此8字中有6字出自《礼记·中庸》。“至诚”是传统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学”“笃行”则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至坚”2字提炼自学校乃至时代对人的品格要求,同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通过对“诚”“坚”“博”“笃”的强调,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安徽大学校训制定于1996年底。1998年,学校在筹办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当代佛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训。

校歌

安徽大学校歌为《安徽大学校歌》。由1933年省立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作词、音乐家萧友梅作曲。

安徽大学校歌歌词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兹上。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校旗

安徽大学校旗为双面红色,缀黄色毛泽东手书校名,规格为240CM×160CM。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安徽大学共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另租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蜀山校区、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金寨路校区。截至2021年3月,四区一园总面积3200余亩。学校法定住所地:安徽省蜀山区肥西路3号。

磬苑校区

磬苑校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占地面积214.3万平方米,设有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文学院、历史系 、哲学系 、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 、法学院 、管理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艺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文典学院 、国际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学院。

龙河校区

龙河校区:位于合肥市蜀山区肥西路3号。龙河校区是安徽大学的老校区。龙河校区分有文学院、历史系、哲学系、商学院(MBA)、管理学院(MPA)、高等教育研究所、徽学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

史河路校区及泗州路校区

史河路校区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史河路8号,泗州路校区位于合肥市瑶海区泗州路40号。

安徽大学独立学院江淮学院在史河路校区及泗州路校区办学。

学校荣誉

2017年11月,安徽大学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文明校园称号。

2020年1月,安徽大学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

2021年5月,安徽大学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成员单位。

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教育)。

2021年12月,入选”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被确立为“高校智慧思政实验基地”,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个教育类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2022年2月,被列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2022年10月,由安徽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交通物流领域高精度标识传感融合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2022年12月,荣获“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

杰出校友

安徽大学部分杰出校友:按毕业年份-姓氏笔画-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王文兴,1948年肄业于国立安徽大学化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森第,196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

汪旭光,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锦源,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

曹其真,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

陈瑞鼎,196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

季家宏,196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

方福祥,196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

马元飞,196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

周本立,196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

杨多良,197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

桂四海,197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香港远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玉,197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教授。

周嘉瑜,197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曾任职于美国国家气象局科技司。

倪宏伟,197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

徐根应,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

穆穆,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动力专家,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