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继刚 :清华大学核研院应用核技术所所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9

安继刚,1938年1月18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天津市武清县,核技术应用专家,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应用核技术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4年安继刚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58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及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研究员,核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5年前往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继刚主要研究核技术及应用,电离辐射探测器与探测技术,核无损检测技术,核测、控技术。

人物经历

1954-1958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专业:实验核物理。

1958-1985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及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助教、讲师、副研究员,核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85-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1988年,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副研究员、核技术研究室主任;

1988-2005年,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核技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兼职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8-1985堆用硼电离室、高温裂变室、充气g剂量电离室、核测控仪表电离室、G-M计数管与正比计数器等气体探测器和碘化钠(Tl)闪烁晶体与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等固体探测器的研究、开发以及核技术工业应用方面的试验研究。

1985-1987自熄流光放电室(SQS室)工作机制及性能研究

1987-1991气体探测器及工业核测、控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1991-1996"大型集装箱检测研究"项目('八五'攻关)技术负责人兼阵列探测器研究专题组长,研制加速器型集装箱辐射成像检测系统,主持系统总体设计、发明"气体电离型高能X、g辐射成像阵列探测装置"等

1996至今钴-60g射线集装箱检测技术及工业核无损探伤技术研究

国内充气电离室领域主要开创者,为反应堆及用核仪表发展做出贡献。在费米所研究"SQS室",获重要成果。

"八五"主持总体技术和发明阵列探测装置,研制成功中国首套加速器集装箱检测系统。"九五"发明钴60集装箱检测系统,达到同领域国际前沿,装备海关、码头,并出口。

"十五"发明集装箱CT检测系统,为公共安全提供更有效检测手段。

已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60余篇,有中国发明和国际专利12项获权。

人才培养

讲授“电离辐射探测学”,培养博士生20名,硕士生7名。

荣誉表彰

获国家技术发明2等奖、北京市及教委科技进步1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香港国际发明展大奖和九五攻关重大成果奖等。

个人生活

安继刚的父亲安绍芸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时任复旦大学会计专业教授。

社会任职

核学会同位素分会及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人物评价

清华大学安继刚研究员:一身正气、连克三关、致力核研、奉献为国。(期刊《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评)

安继刚是杰出的核技术应用专家、国内充气电离室领域主要开创者,为反应堆及用核仪表发展做出了贡献。(清华大学评)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专家 安继刚(图).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8-05

安继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8-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