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 :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6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简称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解除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

定义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简称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

对象

安置帮教工作对象是指刑满释放5年以内和解除社区矫正3年以内的人员。

工作制度

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人员接受制度

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或《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应及时登记,7天内通知家人及亲属到监狱或劳教所接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7天内上门家访,了解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减少脱管、失控现象发生。

(二)请示报告制度

帮教安置组织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组织观念,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上级部门对请示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尽快予以批复。

(三)建档统计制度

司法部门对帮教安置对象要逐人建档。帮教安置对象的犯罪情况、改造表现、家庭成员社会关系、接受教育、考核鉴定等情况要记入档案。帮教安置组织要建立起帮教安置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要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拒报、错报、漏报、虚报和瞒报。

(四)培训工作制度

帮教安置组织要建立帮教安置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帮教安置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帮教安置工作的质量。

(五)信息报送制度

帮教安置组织要加强信息与报送工作,坚持客观性和实效性的原则,收集、整理本地区帮教安置工作的经验、做法、重要活动及典型案例等各种帮教安置工作信息,及时逐级上报。

(六)监督检查制度

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的帮教安置执行工作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应予配合。各级帮教安置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积极接受纪律检查监察部门的监督和上级帮教安置组织的监督检查。

(七)情况通报制度

帮教安置工作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建立情况通报和信息交流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交流工作情况和工作信息,遇有重大政策出台或突发事件发生要随时通报。

(八)例会制度

帮教安置组织应当建立定期例会制度,传达上级帮教安置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帮教安置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九)强化“三项管理”,杜绝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归正人员的心态很不平稳,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得过且过思想,为真正杜绝他们思想行为上的重复犯罪现象,我们在加强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跟踪监督管理工作。

检束

一是落实专项管理。我们每年均组织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以掌握了解基本情况为主的摸排管理工作。统一制作下发《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清理工作统计表》、《重点对象排查清理情况统计表》,对历年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全面掌握全镇归正人员的安置和帮教情况。

主要任务

安置帮教工作主要任务: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对帮教对象进行管理和监督。

2、通过多种形式,对帮教对象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帮教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依法组织帮教安置对象参加适合其年龄、身体条件、劳动技能的社会公益劳动。

4、帮助帮教对象解决在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工作纪律

安置帮教工作纪律

一、不滥用职权、弄虚作假;

二、不隐瞒案情,包庇、纵容帮教对象违法犯罪;

三、不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帮教对象;

四、不玩忽职守,履行法定职责;

五、不泄露帮教安置工作秘密;

六、不利用帮教对象从事营利性活动或牟取其他私利;

七、不得吃请或收受好处。

社会组织

深圳市阳光下之家社会帮教服务中心,简称“阳光下之家”,又称“阳光下之家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首个更生人士矫正服务中心,也是国内最专业的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社会帮教志愿服务的NGO组织。中心由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手王金云2003年9月创办。12年来,王金云花费个人250多万元积蓄,坚持不懈地帮助失足者回归社会,劝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高飞是他劝服的第53名服务对象。此外,他还帮助了170多名出狱青少年找到了工作,劝导600多人放弃了犯罪或重犯罪的念头,帮扶了一万多名失足者开始了新的生活。中心主要为刑满释放、犯案在逃、监狱服刑、社区矫正人员,以及他们的亲属提供社会帮教服务。多年来,凭借着出色的成绩,中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如何参与

1.心理问题是最大障碍,也是工作重心

王金云曾是年薪超过20万元的企业高管,年轻时由于不懂法,走过一段弯路。2003年,走出高墙的他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服刑时间又不长,还有专业技能,在他看来,重新在社会上立足根本不成问题。但现实却给了王金云当头一棒,他发现,自己曾经的优势在服刑经历面前显得很无力,投出的简历基本上石沉大海。

“刑满释放人员的首要需求就是正常融入社会,他们希望做回普通人,好好生活下去,但该群体在社区中受到排挤和歧视的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生活上不待见、语言上不客气、行为上不亲近。”广州市荔湾区友善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许梦阳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们对该区在册的刑满释放人员做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调研对象普遍存在冷漠、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

“每个走出高墙的人都需要一个心理适应期,心理健康是顺利融入社会的关键。”王金云表示,大部分更生人士学历低、无技能、被歧视、家庭不接纳、与社会脱节,重新就业非常困难,这些都导致他们难以顺利融入社会,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与服务对象有着同样经历的人,王金云更了解他们回归社会的艰难。为此,他创办过失足者网站,还开通了热线。他发现,拨打热线的人普遍对未来充满疑虑和担忧,有一个倾诉空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在接听热线的过程中,王金云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从与人交流境遇、诉说苦衷,变成帮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让服务更有针对性、更具专业性,王金云成立了阳光下之家社会帮教服务中心,专注于为更生人士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安置、创业帮扶、跟踪服务。

“刑满释放人员或多或少都害怕社区居民知道他们过去的经历,在社交过程中往往都有心理障碍。”许梦阳表示,友善服务中心针对这个问题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培训所有社工加强心理辅导训练,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消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引导他们走出阴影。

2.参与帮教是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人才

周三石(化名),陕西安康人,2002年,17岁的他在上海打工时伙同他人犯案,之后在逃5年,偶然在网上看到“阳光下之家”,就给王金云留言。“我很快就回复他了,之后一直保持联系。”王金云说。

在阳光下之家的持续劝导和帮助下,周三石投案自首。在看守所期间,阳光下之家联系上海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被判缓刑后,阳光下之家配合法院将其安排到上海一家爱心企业进行过渡性就业,在他适应社会后,又鼓励其回老家自主创业。返回家乡的周三石在当地镇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所、派出所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仅成功创业,还被评为“汉阴县十大杰出青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目前,他的企业已安置帮扶了50多名更生人士,并被确定为安置帮教基地,模式在全省推广。

“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工作不必等他们出狱后再介入,可以与司法部门合作,将工作延伸至监狱服刑中和看守所羁押期间,甚至是犯案人员在逃期间。”王金云告诉记者,参与安置帮教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北京工业大学法律系主任张荆教授认为,参与帮教工作的人应该懂一些教育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或者有过司法工作经验。

在友善服务中心18名专职工作人员中,有中级社工师1名,初级社工师8名,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据许梦阳介绍,中心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引,参考国际上通用的“重新犯罪风险评估量表”对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方案,使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现实治疗模式、理性情绪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和危机介入模式等专业方法对目标群体进行介入,通过个案管理模式开展工作。

由于阳光下之家将服务面向全国,没有申请当地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只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和4名兼职工作人员,“二对一”长期跟踪帮扶的工作主要是依靠100多名心理咨询师、律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志愿者完成。为了让阳光下之家更专注于更生人士的帮扶,王金云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法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的学习培训,他告诉记者,“帮扶更生人士是一个社会问题,仅靠司法行政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通过社会来解决,专业志愿服务可以弥补行政部门的不足。”

张荆表示,参与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对社会组织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培育和扶持,还应该成立企业联合会,有钱出钱,有岗位出岗位,让关心这个群体的人都参与进来。

3.不能追求短期效果,需要扶持与合作

“阳光下之家有位服务对象,我们已经连续跟踪帮扶了12年,一个人的心理问题需要很长时间去矫正。”王金云告诉记者,安置帮教是一项时间跨度很大的工作,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不仅要专注于该人群,还应为每名服务对象建立跟踪帮扶档案,在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效果。

“有些社会组织不愿参与更生人士帮扶工作,不只是因为见效慢,获得社会资金支持比较难也是重要原因。在不少人看来,现在大学生就业都有困难,还有很多残疾人需要帮助,为什么要捐钱帮曾犯过罪的人?”王金云说,为了坚持机构自身的理念,让与自己有同样经历的更生人士真正融入社会,阳光下之家在没有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下,成立13年来,所有费用全靠他自己掏腰包,累计花费了300多万元积蓄,现在每年还要投入40多万元。

“应该对参与帮教的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支持、就业支持、社区资源支持。”许梦阳觉得,政府部门有必要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制度,防止人才流失,保障社工服务的延续性和服务质量;逐渐消除企业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歧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相应的社区资源帮助,让刑满释放人员度过困难期,顺利融入社会。

据王金云了解,国内专注于更生人士帮扶的社会组织数量非常少,为了将社会帮教公益事业继续深入开展下去,他们正在和广东省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准备成立更生人士矫正研究会,让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参与帮教刑满释放人员。为了将阳光下之家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他们正在组织编写相关书籍,并筹拍影视作品。

“任何单一力量都是有限的,针对安置帮教,友善服务中心也在积极寻求合作与交流,以便在帮教工作中充分整合资源,更好地引导、扶助刑满释放人员。”许梦阳说。

参考资料

社会组织如何帮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中国社会报.2016-12-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